星云法师:说梦的神奇
星云法师:说梦的神奇
时间:公元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六日
地点:台中中兴堂
对象:法师、信徒(弟子依空记)
一.梦的原因与梦的解释 二.梦的时候与梦的速度
三.梦的内容与梦的真假 四.梦的人生与梦的意义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的佛学讲座,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是“说梦的神奇”。
提到梦,每个人一定都有做梦的经验,我们一生不知道做过多少的梦,但是真正要把梦境告诉别人的时候,却往往又记不清楚了。人生数十寒载,稍纵即逝,何尝不象是一场短暂的梦?在有限的岁月里,我们如果能做几场美妙的梦,岂不也是人生的乐事?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极为密切,梦是现实人生的延长与充实。梦,超越时空的界限;梦,泯除人我的对待。在时间上,梦可以贯联古今,横遍百代,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可能出现在梦中的一刹那,在空间上,梦中可以翻山越岭,神游宇宙,可以遍行无碍于三千大千世界。在梦中,没有人际间的隔阂,我可以称作你,你可以称作我,没有你我他的彼此分别与称谓。
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被压抑的愿望在梦中可以得到纾解的满足。不可告人的隐情,在梦中可以达到完全的奔放。梦是潜意识的产物,是无计画的联想,是内部生理已有的暗示,是外在生活刺激的影响。今天是一个精神上饱受烦恼苦闷,感情最容易发生混乱纠葛的时代,平常我们有些话不敢说,有些事不敢做,被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郁闷,在梦中可以自由放任,无拘无束,大胆去说去做,因为梦中事,无论如何的尴尬难堪,只要不告诉人,别人绝对不会知道,可以维持住我们脆弱的颜面尊严。
我们做梦,或好或坏,或甘或苦,有时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太相干,譬如梦中被人砍了一刀、揍了一拳,在当时可能很恐怖、很害怕,但是醒来终究是一场梦,是不碍事的。有人说:“至人无梦”,其实人人都有梦。不仅人人都有梦,狗、猫、猿、鸦等动物也都会做梦,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会轻轻地震动,那就是他们正沈入梦境的表征。至人有什么梦呢?
佛经上曾记载佛陀做梦的故事,经上说佛陀过去世亲近普光如来时,曾经做过四次梦:第一次梦见自己躺在大海上,一次梦见以须弥山当枕头,一次梦见众生都和自己合而为一,最后一次梦见自己一手执持太阳,另一手捧着月亮。假如我们能和佛陀一样,做如此的梦,不也藉机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宽阔了自己的境界吗?那么我们人生,不也十分有意义,有价值吗?
梦,不仅睡觉时才有,连白天里也会做梦,这就是所谓的白日梦。
有一个牧羊女,存积了很多羊奶,放在坛子里。按照印度的规矩,女孩子拿东西必须顶在头上,这女孩就顶着羊奶,拿到街上去卖。牧羊女一边走,一边想着:
‘这些羊奶可以卖很多钱,卖得的钱,我可以买化妆品、胭脂粉,买漂亮的衣服、鞋子。我每天打扮得很美丽,那个时候,一定有很多的青年追求我,我一定要找一个有钱的、英俊的人嫁给他。我们两个,恩恩爱爱……’
她想到这里,心中一欢喜,便跳起舞来了,她头上的羊奶于是掉落下来,跌了满地,这一切都变成梦幻泡影。这是什么?这就是白日梦。
再说一个例子:有一个乞丐想发财,想得快发疯了,就去买奖券,希望中大奖发大财。他买了奖券之后,因为家贫,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妥藏,只好把奖券塞入手拄的拐杖,然后把奖券号码牢记在心。就这样,天天背诵奖券号码,天天收听电台广播。有一天,收音机广播中奖号码,他一听,头奖正是他每天背得滚瓜烂熟的号码,啊!他中奖了,真是既兴奋又欢喜。心想中奖了,还要这把拐杖做什么?这时他正走到河边,就把拐杖往河中一丢,结果,这个发财的梦也随着流水而消逝了。
不管夜里的梦难以成真,或是白日梦根本就幻象虚景。毕竟,梦真是神奇,梦非常奥妙。今天我藉着这个机缘,就来说一说梦的神奇。
一.梦的原因与梦的解释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做了梦,有所谓解梦的人,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
说到做梦的原因,在佛教里,像《大智度论》、《善见律》、《大毘婆娑论》,都曾提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做梦。现在,我以《毘婆娑论》的记载,来说明五种做梦的原因:
(一)体弱多病者,容易做梦
四大不调,身体种种不顺的时候,容易做梦。例如梦到山崩,被盗贼追赶,或者梦到猛狮凶虎,甚至梦到自己遨行天空,不小心跌落凡尘。总之,病人所梦到的梦境,大都是恐怖、惊惧、骇人听闻的情形。
(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思维的梦大都和平常生活有关,诸如感情、情绪的不安,小自生活的细节,大至工作上的各种状况,都可能会夜入梦中。这种梦境,常有男女感情、朋友交往,甚至争吵、激辩等情形发生。
(三)曾经有过的,又来托梦
曾经发生的事,已经历时很久了,会偶尔出现在梦中。譬如很久以前认识的某一个人,或过去做过的某一件事、吃过的一碗饭或一盘菜,平时根本未曾记忆,却忽然在某一个梦境中出现。我们平时的思想行为,就像一粒种子,埋在我们的八识田中,成为一种经验、习气,遇到这种思维运作的因缘,梦于是产生。
(四)未来将发生
因为人的身体、心理,和时空的关系密不可分,虽然有些事尚未发生,但是我们的生理、心理会有自然的感应,所以在梦中就先有预兆,例如梦见甲,第二天果然见到甲,一般所谓的托梦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五)想梦
举凡天下一切的梦境,不外是忆念、意想所成,无想则无因,无因则无梦,这种想梦有时是前世业因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梦中,会梦见自己成为另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未曾经验过的身分。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长年在外,家中的老母思念成疾,这种种的讯息会传达到这游子的梦境,一般说这是母子连心,这也是想梦的一种。
做梦有两种成因,一种是自发性的,也就是自己的意念所引发而起的梦境;一种是他发性的,受到外在环境、人、物的影响、刺激而产生的。做梦的原因,多半是各人心态所显示出来的景象,同时也可能是各人对现实环境的分别意念所引起,因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
佛教认为做梦是由于独头意识的作用。平时我们对世间万象的认识,是由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随时招感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加上眼识等六识的了别,才能够产生种种的认识作用。譬如──眼睛认识了青红赤白各种颜色、长短方圆各种形状;耳朵认识了各种声音;鼻子认识各种香臭味道;舌头认识了酸、甜、苦、辣,身体认识了冷热软硬等各种触觉;而心,认识了一切万法。
平时,我们的心(意识)都和其它的眼、耳、鼻、舌、身、,一起来认识熟悉这个世界,心和眼睛在一起作用,才可以看见;心和舌头一起感应,才能尝出味道的甘苦,所以心和眼、耳、鼻、舌、身合起来的活动,称作“五俱意识”,意思是和这五种感官一起来分别世间。但是,到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不看东西了,耳朵不听声音了,身体也不动作了,其它的五根都停止运作,只有心仍旧独自起来活动,因此叫做“独头意识”,而梦境的产生,就是这个独头意识的活动作用。因此我们白天有什么愿望、希望无法实现,被压抑的情感无由发泄,或是平常某些心事不欲人知,这些都会藉着独头意识的活动,在梦中出现完成,这也就是心理学家称的:“所谓梦就是潜意识的活动”的道理所在。
我们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都有一定的程序方案,但是梦却完全没有规则次第,梦中可以忽而上古,忽现现代,一下子这里,一下子那里,纯粹是一种胡思乱想,不必连贯的自由意识的运作。
有人说梦很灵验,梦见自己病了,就真的生病。其实这不是梦的灵验,而是人生理的一种反应,可以看作是梦对生理的一种暗示。比方说循环系统有了毛病,血液流通不顺畅了,自己还未感觉到病的征兆,这时候,生理有了直觉感应,就会透过梦境发出预示,往往就会梦见浩浩荡荡的河水,滔滔不绝的江流,这是因为循环系统与流水有关。假定身体发热了,还没有生病的迹象,这时候生理的反应也会透过梦境发出警告,例如梦见房子失火被烧了。血压高的人,会梦见自己往上飞翔;血压低的人,就会梦见自己越往下跌。梦见白色,表示得了肺病;梦见黑色,表示得了心脏病;梦见青蓝,表示肝脏有了问题。是不是绝对如此?见仁见智,也没有必然的定论,梦只是给我们一种防患未然的警惕而已。
乐天派的人,会梦到和人嬉戏,逍遥自在。相反的,忧愁寡欢的人,就会梦到与人争吵,睡不安宁。睡觉习惯踢被子的人,会梦见置身北极,寒冰刺骨。相反的,被子习惯盖得又多又紧,就会梦到置身火炉,炙热无比。喜欢睡懒觉的人,已经日上三竿,家人都起床了,还赖在床上,这时做梦,会梦到许许多多的太阳,光芒炽焰,好像整个天地都要烧起来,心里一惊慌害怕,睁开眼睛一看,哦!时候已经不早了。
我们做了各种梦以后,心里很挂念,不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梦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吉凶预兆,希望找个人来解释,自古至今,于是出现了很多替人解梦的人。
如果有女人做梦,梦见日月跑进腹中,解梦的人会告诉你,你就要生贵子。假使你不信,他会举出确证,说三国时代有个孙坚,他的妻子梦见太阳,生的儿子叫孙策;梦到月亮,生的儿子就是孙权。
如果你是一个文人,梦到一枝笔,就代表你将有一枝如椽大笔,可以冠盖群伦了。例如唐朝李白就曾梦见他的管笔生花,于是后世就有“妙笔生花”的成语出现。假使你不信解梦的人如此说法,他就会举例告诉你晋书里记载有一个人名叫江淹,梦到有人送来一枝彩笔,于是文笔大畅,文思泉涌,当时他是一名太守,远近驰名,大家都知道,有个江郎文采好。但是后来他又做梦了,那个人重回梦中要回这枝彩笔。从此,他就不再动笔了,这就是“江郎才尽”成语的由来。
如果你梦到棺材,解梦的人就会恭喜你快要发财了;如果你梦到刀枪临身,就表示你要高升了。唐元稹寄给薛涛的诗中说:‘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可见梦境对人的影响了。梦到失火,表示家运即将昌隆;梦到熊罴,表示你快生麟儿了;梦到看戏,表示就将要和人发生争斗的事情,或者即将有战争发生;梦到水果,解梦的人会告诉你,即将生疮得病了;梦到落雪纷纷,就代表家中即将发生不幸,或者就要有丧亡的事。
各位认为这些释梦的例子,值得相信吗?其实这不过是痴人说梦话罢了!因为梦中的各种情况,只是心理的幻象、生理的反应而已。若与事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的。梦毕竟是梦,梦中的吉凶,如果真的能影响现世人生,那么,一个人一生中的吉凶实在是太复杂繁多,难以排解了。因此,我们对于梦境不要太执着,相反的,我们应该当知道如何将梦境给予适当的艺术化,对于一切的吉凶,抱着超然洒脱的态度,那么梦将会丰富你的生活。
二.梦的时候与梦的速度
在南传大藏经的《弥兰陀王问经》里,曾经记载弥兰陀王和那先比丘有关睡眠与梦境的精彩对答。弥兰陀王问道:
‘我们人类的睡眠分为哪里些部分?’
‘国王!我们的睡眠分成三个时段,第一时叫初时,这个时段身体极端的疲倦,各种活动状况迟钝不灵活,所以很难入梦。第二时叫中时,这时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完全停止活动,只有第六意识的心还在活动,似睡非睡,通常做梦就是这个时候。第三时叫终时,心深入意识状态,也就是熟睡的状态。’那先比丘回答。
根据那先比丘的说法,欲睡的初时和熟睡的终时都不易有梦,只有半睡半醒,独头意识活动的时候,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半意识状态之下,最容易做梦。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入梦,什么情况下不易有梦?在下面几个时候容易进入梦乡:(1)初入睡眠时,(2)久寐将醒时,(3)精神恍忽时,(4)身心疲倦时,(5)仰面而卧时,(6)身有疾病时,(7)思虑过多,带有神经质时。因此身体康泰,事事如意的人,当然就不容易做梦。
在什么情况下不易有梦?在以下的状况下好梦难圆:(1)清醒的时刻,(2)熟睡的时候,(3)灭尽定的境界。所谓灭尽定就是灭尽一切表象和感受作用的禅定境界,这时心能进入统一宁静的状态,所以此时不容易做梦。但是罗拔麦卡尼及阿伦克逊的原理却认为人在酣睡时,每隔九十分钟,脑部的原始地带便会发出讯息,刺激中央神经系统,脑部综合储存的这些记忆资料及幻象,一并在梦中出现。不管有梦无梦,希望我们所做的梦都是好梦。
纵然是做梦,独头意识的心理活动却很辛苦。大家也许有这个经验,做了一场费时长久的梦,醒来已经是身心俱疲了,虽然历经一段很长的睡眠时间,却一点也无济于事,根本没有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每个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假定是八小时,大概有一至二小时在做梦。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时期,梦比较多。
有人或许会说:‘我天生福气,根本没有做梦的习惯。’其实人人都会做梦,只是你没有感觉而已。有时候,我们做了梦醒来,正要告诉别人的时候,却一下子记不清情节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那么,如果你做梦做到一半,突然醒来,这时你就静静不要翻身,也不要妄动,把这个梦的情形,仔仔细细再重温一遍,然后到第二天再告诉别人,就不会忘记了。这是什么原理呢?
因为刚刚睡醒一动也不动,这个梦境还在你的记忆里,你以清晰的意识再次输入记忆,等到隔日,就能告诉别人始末了。
以上我们说明了做梦的时候,现在再来谈一谈梦的速度。
梦的速度究竟快还是慢呢?历史上有名的黄梁梦,黄梁一梦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唐朝有一位姓卢的书生,由于家贫,四处流浪,遇到一个高士吕翁,吕翁给卢生一个枕头,卢生就枕着那个奇异的枕头,在邯郸的一个旅社中睡着了。卢生睡着以后,做了一个梦,这时床边不远处有人正在煮黄梁。他梦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姓崔氏。这姑娘十分爱他,于是就下嫁给他了。结婚之后,卢生中了进士,后来平步青云,当了节度使。他生养有五个儿子,都有相当的官阶。后来皇帝又派他率兵攻打西域,打了胜仗回来,由于功劳匪浅,就升为宰相了。子孙满堂,姻亲难计,五福临门,人间称羡。自从他遇见崔氏结婚到年老,一生荣华富贵,受用不尽。终于活到八十岁,年老力衰行将就木了,他这一惊惧,突然就苏醒过来了。这时,床边不远处的黄梁还未煮熟,而他自己却经历了人生的荣枯盛衰,一段漫长的生人旅途,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黄梁一梦,又叫邯郸梦。所以说梦可以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宽慰,虽然自卢生娶崔氏,一直到年老将死,总共五十年,只不过是梦境虚幻,却也历尝人生的富贵荣华,生死荣衰了。
这种梦境的人生经验,对于人的现世生活,究竟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而梦境的五十载,与现世人生的迟速,又到底有多少差别呢?梦所给人生的最大意义,无非是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惕励。梦如果与现世人生的快慢相比,就有千差梦别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照理说当时必定没有今日科技文明的产物,有所谓的电器化制品,诸如电锅、瓦斯炉等等,当时一定是用柴火来烧,这个黄梁在灶上烧煮,顶多只消一个时辰就行了,而卢生的梦,居然过了五十载。所以梦中的一切,尽管是一生的事,在人间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烛光或一炷香的光景而已,何其的迅速,并且短暂。唐朝有一位叫淳于棼的人,热衷名利,可是仕途不顺,有一天到酒馆买醉,终于醉倒在廊下,呼呼大睡入了梦乡。梦中看到一批御林军穿戴盔甲,前来迎接他。到了郊外一棵古老的槐树下,有一个幽深山的山洞,他走进去一看,别有洞天,里面是一座庄严富丽的宫殿,殿内早有国王率领文武百官欢迎他,并且把公主许配给他,后来还受封为南柯太守。二十年中夫妻恩爱,育有五男二女,政好民,欢享尽人间的荣华富。后来因为兵败失官,妻子也死了,晚境凄凉,就惊醒了过来。就这样二十年的岁月生旅,在现世人间算起来,也不过是几分钟而已。唐朝诗人岑参有一句诗描写梦的飘忽短暂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有时候人生的离患哀乐,不也如春梦一场吗?
现在有许多心理学家用各种的科学方法来研究梦的速度,推算出最短的梦只有五秒钟,长一点的大约九十秒。如果连续运作,反覆进行,也能维持二十分钟之久,但是一般正常的梦是二十五秒左右。有人说他做梦,做到一半起来和人讲讲话,上个厕所,回来再蒙被大睡,又可以回到原来的梦境,好像连续剧一样。不管是不是连续剧,每一场梦和每一场梦的连接时间都是极其短促的。历史上妇孺皆晓的唐太宗李世民游地府的故事,写的正是李世民梦中游地狱的事迹。假定他十八层地狱,每一层都去巡视,等到全部都游遍了,必定要经过很的时间,他在梦境中游历了这么长的时间,怎么赶得上隔日的早朝呢?另外,唐明皇李隆基游月宫,假如他游月宫,所花的时间太长,太阳升上来了,同样也无法赶回去上早朝了。因此,不管是唐太宗游地府,还是唐明皇游月宫,都来得及回朝上殿,可见梦境看似漫长,其实却很短暂迅速,梦中可能历经三世,但在人世不过是刹那瞬间而已。
三.梦的内容与梦的真假
人人都可能做梦,每一个做梦的内容又是如何呢?一般来讲,梦的内容大约可以分成四类:
(一)由于恐惧而做的梦
大部分的梦,都是因为恐惧才有的,生性胆小、害怕、焦急、疑虑心重的人,梦的内容多半是神奇鬼怪、骇人听闻。譬如梦见鬼魅魍魉,或是被猛兽追逐,恶人加害的情形。
(二)由于愤怒而做的梦
喜爱发脾气的人,入梦以后,就会产生沮丧、嫉妒、激动等种种不平的现象,在梦中甚至还与人相骂,大打出手。
(三)由于忧郁而做的梦
先天带有忧郁气质的人,落落寡欢,做的梦常常是失望、气馁、苦闷、愤懑等等无可奈何的奇情异状,这就是把烦恼带到床上的人。
(四)由于快乐而做的梦
乐天派的人,睡着好不容易做了一场梦,做的梦大抵也是得意的事,充满兴奋惊奇,因此睡前应保持好心情,才能做个好梦。
白天我们所背负的烦恼已经够多了。有的人不能放下,还要继续把它带入梦中去温故而知新,实在是太辛苦了。不管是快乐的梦、忧郁的梦、愤怒的梦、恐惧的梦,都不能达到绝对的安眠,“心中无事一床宽”,经常保持一颗无事的心,必能享受没有梦魇的轻宁!
关于梦的内容,佛教归纳为以下五类:
(1)化自他梦
在现实生沽中,你我是绝对不同的个体,但是在梦中可以不分自他、男女、老少,甚至种族、国籍的种种差别,你可以是我,他也可以是你。譬如有人今天听了讲演,回去可能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站在讲台上,对着睽睽众目,高谈阔论了起来。梦见自己能歌善舞,一下子为男,一下子为女,忽而老弱,忽而年幼,各种千变万化,这就是化自为他的梦境。
(2)不觉自身
有人做梦,甚至会梦见自己,指着自己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或是骂自己真懒惰,日上三竿了还赖在床上不肯起身。这种梦就是忘了自己是谁,角色错乱,完全无我了。
(3)不合事实
譬如鸟才有翅膀可以飞行,可是做梦的时候,有的人可能梦到自己身着飞翼,翱翔天际。只有公鸡才会报时,有的人却梦到自己变成一只雄赳赳的公鸡,为人司晨报晓。大致来说幻想型的人,比较容易在梦中把自己超人化、神奇化,满足现实生活里无法实现的一些奇异事情。
(4)不合时空
由北至南,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起码也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可是在梦中,却可以一蹴而几,跨越时空的限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行走于漫长的旅途,可以自无碍地漫游于时空隧道。这样的梦,通常神通大显,无奇不有。
(5)物体移换
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牛、马、猪、羊等动物,或变成另一种东西,譬如有名的庄周梦见自己成为翩翩彩蝶,就是物体移换的梦。
在列子周穆王篇把做梦的内容分成所谓的八征六候,所谓八征指形体上的直接感受验应,也就是:(1)故──由于人情事故的因素而感梦。(2)为──日常作为的经验累积。(3)得──名位得失而成梦。(4)丧──送死之戚而忧悲致梦。(5)哀──情愁哀怨难解而做梦。(6)乐──欢乐可喜而做梦。(7)生──求生欲望的梦。(8)死──对一切世情放下不执的梦。所谓六候指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征候,也就是:(1)正梦──平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情形。(2)噩梦──惊噩奇异的梦境。(3)思梦──特别思念所引起的梦境。(4)寤梦──清明悟道的梦。(5)喜梦──喜悦而得的梦境。(6)惧梦──恐怖惧怕的梦。
梦的内容有种种千差万别的变化,综观而言,梦的情节用眼看的动作比较多,用耳听的情形比较少。而年轻人因为精力旺盛,血气方刚;老年人平稳镇定,比较没有思虑,因此年轻人比老年人容易做梦。女人因为较为敏感,容易幻想,因此梦比较多;男人讲究实际,因此梦比女人少。
梦中的情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分不出你我自他,辨不明是非好坏,没有一定的标准,难断个中的虚实,有时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也是如同梦幻一场吗?
中国古书列子,记载一篇有关梦中得鹿的有趣故事:郑国有一个人因为有要事要到外地办理,清晨一大早起来,天还朦朦亮就出门了,似睡非睡地赶路,途经一处丛林,蓦然发现一株树下站着一只花鹿,一手就把鹿打死了。由于有事在身需要赶路,只好把鹿暂时拦在路旁,等回来时再取。
郑国人办好了事要返回取鹿,哪里里知道心急中走错了方位,找不出原来的路标,他打死的鹿也不翼而飞了。他心里想:“我明明放在这里,怎么不见了呢?”到处仔仔细细再三的寻找,还是找不到鹿的踪迹,他转念一想:莫非自己一早醒来,做了一场大梦,误以为真的得了一头鹿。无可奈何只好回家,并且把离奇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他的至交好友。
说也奇怪,他的朋友听了他的奇遇记后,当天晚上居然梦到了这头鹿,并且神游到丛林顺利地取回这头鹿。他的妻子为他的因梦得鹿而兴奋不已。更令人惊异的是,郑国人同一天晚上也做了一场梦,梦到那天自己真的打死了一头鹿,只是被自己的朋友攫走了。这人于是气冲冲地跑去朋友家,要索回他的鹿。朋友不肯把鹿交出来,理直气壮地对他说:
‘你的鹿已经丢失了,这鹿是我做梦得来的,不能给你。’
两个人,一个要索回,一个硬不,还争执不下,难分难解,原本生死之交的多年好友,为了一头鹿反目成仇,两人就闹到官府讨个公道。法官听了双方的辩词之后,做了非常有趣的判决,法官首先微笑对郑国人说:
‘你最初明明打得一头鹿,却说象是梦中情境,难辨真假。等到后来真的做梦,知道鹿被朋友得去了,反倒说鹿真的是你打的。’法官转身对郑国人的朋友说:
‘你确实得到了一头鹿,却又说是梦中得鹿,可见你们两人都没有人先得到鹿,既然如此,我就判你们二人,一人各得一半。’
红楼梦有一句话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所以梦中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实在不需要过于执着认真,以梦幻为真,徒然让自己增加苦恼而已。佛教的高僧寒山大师,有一首诗对梦有十分透彻入理的看法,他说:
“昨夜得一梦,梦中一团空,
朝来拟说梦,举头又见空,
为当空是梦,为复梦是空,
相计浮生里,还同一梦中。”
这真是浮生若梦,何须计较的最佳写照!
四.梦的人生与梦的意义
历代以来有许多的诗人骚客,以梦来比拟人生的蜉蝣若寄、空幻变迁,例如唐朝白居易的诗: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对人生的变化莫测、短暂流离,吟出无奈的感叹。宋朝词人苏东坡也有脍炙人口的诗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世事的飘忽不定,真是如同春梦一场、绿波无痕一般,都付于笑谈之中。虽然人生如梦,梦似人生,但是有时如梦的人生也不尽都是苍凉悲凄的伤怀。像:
“林荫满地日正午,梦境流莺时一声。”
的景况,对于倍受现代文明产物噪音骚扰的人们来说,能够被黄莺的啼声惊醒,可以体会诗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雅趣,倒也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
人生虽然如春梦一场,但是梦有时确实能给予人生极大的意义。梦可以满足我们的欲望,增加我们的信心,譬如我们白天工作疲惫之余,偶而做个类似黄梁一梦或者南柯一梦,虽然梦境虚假,倒也享尽了人生的荣华富贵,遍尝生命的酸甜百味。梦能够扩展我们的生活领域,解脱我们的精神缠缚,偶而我们也做个仲夏夜之梦,或是如爱丽丝一般去梦游宇宙三千一番,多么的逍遥自在!或是如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一样,做个富有哲理的梦,去涵孕物我一如的胸怀。
《金刚经》上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的一切万象就像睡梦、水泡、朝露、闪电那样的短促无常,有什么好贪执眷恋的呢?人生苦短如梦,稍纵即逝,如果不知谨慎持握,可能就忽忽过去了。生命脆弱如丝,一呼一吸之间瞬息消灭,如果不能善力发挥,真是可惜人身一场。《维摩诘经》上说:
“启建水月道场,大作空花佛事;
降服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果。”
尽管是水月道场,终究会幻灭无踪;纵然是空花佛事,转眼烟消云散;不计是镜里魔军,刹那变异生灭,一切有为的人生,但求耕耘播种,不问收获有成,如此,则一切空花水月都是事实,一切降服魔军都会成真,梦中的佛果便唾手可得了。
永嘉大师有一句话说得好: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在梦中我们忽而为天人,忽而牛羊猪马,在六道中生死轮回受苦不已,等到一觉醒来,才发觉原来不过是一场虚惊的幻梦。在我们累劫以来的生命流转里,有时保有人身,有时堕入三恶途,不也是如此的写照吗!从觉悟的圣者来看,人世一切的情欲追逐,不正像一场空虚的梦幻吗?我们如果能够照见生死迷梦的虚假,就能超脱于六趣的轮回,遨游于毕竟空里!
宋楚瑜先生曾经在国立政治大学讲演,最后提到梦对人生的意义,现在我把它节录出来,做为我说梦的主旨,他说:
‘人生应该有梦,好的梦想是一种憧憬、一种理想、一种抱负。我们要把梦想建筑在现实的架构上。’
我们人人都应该要有梦、要有梦想,梦想就是一种愿望、一种理想的发动力。有了梦想之后,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脚踏实地,虚怀若谷,步步是信心,步步是毅力,把梦想如愿完成实现,切莫呻吟“人生还如一梦中”,而在迷梦中久睡不醒。祝福大家都有好梦,并且好梦都能成真!
上一篇:烧身供养的兔子
下一篇:星云法师:论鬼的形象
相关文章
-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 圣严法师:五停心观 修行法
- 圣严法师:报佛恩佛七的意义
- 圣严法师:从印度禅到中国禅
-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 合儒法师:什么是法执和所知障?
- 菩提法师:读印顺导师之《方便之道》
- 广化法师:风清月白拒美色
- 圣严法师:生命与信仰的探讨
- 圣严法师:与索甲仁波切对谈
- 圣严法师:禅与净土的修行法门
- 圣严法师: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 圣严法师:宗通与说通(禅与教)
- 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原书序)
- 圣严法师:佛在心中 口中 行为中
- 圣严法师:遗训 一份不能轻解的重责
- 圣严法师:李连杰与圣严法师座谈记实
- 圣严法师: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
- 菩提法师:漫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
- 圣严法师:本来面目
猜你喜欢
-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每个人都可有自由自在的人生,都可活出一番大境界。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用眼睛看得见的,比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月星光;还有一样是眼睛看不见的,比..
禅理故事 2025-05-15 -
扶摇前世是怎么回事 原型是一朵佛莲花吗
扶摇前世是怎么回事 原型是一朵佛莲花吗电视剧《扶摇》中女主角扶摇由杨幂饰演,《扶摇》是根据天下归元小说《扶摇皇后》改编,关于扶摇的前世和身份来历成为了剧中和小说中的话题和谜团,那么扶摇的前世是怎么样的..
禅宗文化 2025-05-15 -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现不同,以智慧作为菩萨与佛慧命的母亲;以慈悲作为关怀及救济众生的父亲。故称智度为母,方便为父。今天正逢母亲节,我在这里祝福所有..
圣严法师 2025-05-15 -
扶余蔡家沟慈云寺
释圆明老和尚于民国十四年开工建庙,民国十六年完工。共修建配有东西廊房的三层殿(每殿三间),前殿横匾是“佛慈广大”;中殿是“大雄宝殿”;后殿无匾。三层殿前都有台阶。殿顶是高楞大背的两侧伸出环眼阔口的龙头..
禅宗文化 2025-05-15 -
圣严法师:五停心观 修行法
圣严法师:五停心观修行法前言佛教一向重视禅定的修习,不论在原始佛教、大乘显教、金刚乘密教,都有它们各自的禅修方法。其中共通而基本的修行法门,即为五停心观和四念处。此两种方法于早期佛教论典便有记载,至今..
圣严法师 2025-05-15 -
历史上后果最严重的一次“以貌取人”,结局真让人震惊!
历史上后果最严重的一次“以貌取人”,结局真让人震惊!在美国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
佛本生故事 2025-05-15 -
圣严法师:报佛恩佛七的意义
圣严法师:报佛恩佛七的意义最近我收到一封来自法国的信函,这是一位教授所写的,他认为我这么忙还能写书、出书,一定是个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人。我回信告诉他,我从小就是一个多病鬼,没有一天不生病,只是为了报..
圣严法师 2025-05-15 -
圣严法师:从印度禅到中国禅
圣严法师:从印度禅到中国禅调心有方,即可得到一心,而至失心入定,但这尚不是中国禅宗的方法。禅在中国,初期所传,与印度的佛教无异,对于禅定的修行,在中国的发展,分成两大流,一是综合印度大小乘的方法,如以..
圣严法师 2025-05-15 -
把微信作为道场,让一切都变成修行!
把微信作为道场,让一切都变成修行!万事万物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机会,就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和觉受。每个时刻都有让你解脱的机会,每一刹那都有让你成就的可能。你自己没有把握住,都擦肩而过了。大部分人至..
禅宗文化 2025-05-15 -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佛学与学佛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佛门的人,颇有望洋兴叹而不知何取何舍的困难。即使是对专门研究佛学的学..
圣严法师 2025-05-15 -
合儒法师:什么是法执和所知障?
合儒法师:什么是法执和所知障?很多刚开始学佛的居士依名解义,认为佛法学的越多,儒法执越重,知道的越多,所知障越重。好像学习佛法越多,问题越严重,究竟是不是这样?让我们来看看究竟什么是法执和所知障。首先..
布衣百姓 2025-05-15 -
哪部佛经感应最强
其实哪一部佛经都是厉害的,我们持诵修行佛经的时候不要比较佛经。我们若是下定决心想要修行的话,我们就应该相信佛经,相信佛菩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佛经的功德感应。佛经功德感应2006年11月中旬的一天,我原单位一..
学佛感应 2025-05-15 -
打扫卫生也能扫成罗汉?是怎么修的?
打扫卫生也能扫成罗汉?是怎么修的?以前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很虔诚,但是特别笨,教他一些仪轨、偈颂也学不会。后来佛只好让他去扫地,然后教他:“你扫地的时候,要在心里观想,你所扫的这些,不是灰尘,而是..
禅宗文化 2025-05-15 -
菩提法师:读印顺导师之《方便之道》
读印顺导师之《方便之道》菩提法师一、绪论《方便之道》一书收于《华雨集》的第二册,是印顺导师“从一般的方便道,来说明印度佛法的流变,表示印度佛教史的一面”(1)的力作。一切佛法是出现于印度人间,因释尊在印度成..
汉传人物 2025-05-15 -
宣化上人:《楞严咒》能断一切YIN欲心,消除无边罪业
三十、下一个问题:请师父开示,佛弟子必须诵“楞严咒”,不会“楞严咒”就不是佛弟子,是吗?我们知道,佛在《楞严经》讲,十方佛都乘此咒心,成无上正觉。十方如来都是乘楞严的咒心成无上正觉。什么叫乘此咒心成正..
宣化上人 2025-05-15 -
抄完的经书怎么处理?抄经后怎么回向?抄经的火化仪轨
抄完的经书怎么处理?抄经后怎么回向?抄经的火化仪轨★问: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答:抄好的经文可以自行火化后埋入土中或放水流。也可以自己保存收集,当写到一定程度时,装裱成册流传给后代,也是深具意义的事。..
禅宗文化 2025-05-15 -
放生善报之得子
放生善报之得子放鱼子贵张奎宋代的张奎,是钱塘县人。小时候,在小河边上剖鱼不注意伤了手指,说道:“我伤了一个手指疼得这样厉害。那鱼被割破肚子,得多么疼呀?”于是把一篮子鱼都放到水里了。从此他经常戒杀放生..
放生因果 2025-05-15 -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摘自《宣化法师答问录》问:念观音菩萨,《大悲咒》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吗?可以。《普贤行愿品》就是归向极乐的。问:有一位法师告诉他的徒众,不能持《楞严咒》..
宣化上人 2025-05-15 -
成大事的人坚守的八律和15个“道”
成大事的人坚守的八律和15个“道”成大事者八律1、觉人之诈,不愤于言;2、受人之侮,不动于色;3、察人之过,不扬于他;4、施人之惠,不记于心;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6、受人之鱼,而学之渔;7、识人之才,授之于权;8..
禅理故事 2025-05-15 -
宣化上人:如何分辨魔与菩萨?
宣化上人你要是想认识,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萨,还是魔?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看。第一,看看他有没有淫欲心;第二,看他有没有贪欲心。这个贪是贪财,他若又贪财又骗色,这个就不是真的了。怎么贪财?好像他就说:「哦!现..
宣化上人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