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因缘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大象和小兔的分别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大象和小兔的分别

分类:因缘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大象和小兔的分别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大象和小兔的分别

永嘉大师在他的《证道歌》裡面有对于现代人蛮有意义的几句话:「大象不游于兔径,大行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窥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许多人拿了这句话当作自己言行错谬时的藉口。实际上无论任何各乘的修行人,或者行使一切善法的大德,都要先了解空性和般若,而且真正有进入空性的实际经验。如果没有任何进入空性的基础,修一切善法都将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产生误导与障碍,因此金剛乗之所以有般若佛母的本尊修法,目的就在此。所谓佛母的意思,也就是一切诸佛成就的根本母法,而不是佛像本身是男相或女相的表法。所以般若才会被尊为六度明灯,三世一切诸佛成就所依。所以如果行事济俗之先,已具足了空性般若的基础,则此一修行人即便行径流于杂俗,甚至标立独行,实质上都是善巧妙用。就如同偈语上所言:「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裏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真正的修行人,无论他外在如何地方便善巧,但其方寸之中无时无刻无不是不动如山,绝不会拿佛教名相当作遮人眼目的藉口;他所把持的「定」是一心淨戒,原因是他已经破尽了见、思所有粗细的烦恼障。因此就算是在八法之中流窜合俗,始终是如同浊世中清淨的莲花一般,这不是件轻易的事。若当日维摩诘化迹于俗尘,心中如若没有把握,那岂不是如千年狐妖酒醉之后必现其尾?现实世界中就算是几位魏晋南北朝的化外散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寄情于山水,放浪于老庄,但亦未曾有听闻杀、盗、淫等事,原因是明白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外表虽不拘小节,流放猖狂,但实际上自有其行事做人应遵守之礼数。更何况是修行中人,长久受观音的大悲、普贤的行愿、文殊的智慧、大势的勇勐,心中具足一切菩萨愿行,如同六祖惠能虽然溷迹于猎人行列中,虽不能吃素,但方便食肉边菜;又如道济禅师,虽然脱离现实理法,但一切时中都在利益众生,对于俗尘中的幻化都有其应变的智慧,否则造业过甚。至于佛教中大小乘都应一视同出,否则便是自讚毁他,自渎行谊,就像当时的世亲尊者,因初接触入门时专习小乘经论,完全不理会大乘经典是佛所说,后来因有机缘闻听善知识念诵大乘经中所言偈颂,心中震撼不能自已,产生羞愧心,本来想要割舌赎罪,后因一旁的兄弟无着菩萨劝解他:「昔时你因为这个舌头毁谤大乘经文,从今而后你便用此舌头讚颂大乘一切经文,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忏悔吗?」后来他遍读一切大乘佛典,造作数百部大乘论作,便是实在的例子。

偈颂中有说道:「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从这首偈语很清楚地知道,无论大小各乘,各派各宗一切都是唯心所造。若心念不纯淨,所修持的一切法都将成为魔法。时时都应反观自心,时时都应检查自性,不让自心执着、有机沾染外境,渐渐使心专注,于一切时、一切境中清明自在,再进一步了悟到空明不二的境界,在此境界之中长时间薰习直到定力茁壮、自在、纯熟为止,不让自心有所方便才是各宗行者都须了解的理念。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简单地介绍初学佛者所应了解和遵守的修行基点之十八。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