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自己的心念
训练自己的心念训练自己的心念
时光如箭,转眼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本周复习《人生篇》,导师对每课法义的独到见解,都让末学大开眼界,每一次都是心灵的洗礼,善法的增上。更有如入宝山之感,到处都是数不尽的珍宝,让末学应接不暇,欢喜雀跃。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改变了末学很多固有的错误观念。
人生就是一只储蓄罐,我们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我们。别人拥有的,我们只要愿意去付出,一样可以拥有。
真正体会到导师所说的:“当我们进入三级修学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已经开始真正走在菩提道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足迹,看到自己的成长,也会看到自己的目标,而且我们会看到榜样。因为十五个人一个班,每个礼拜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互相增上,就会充满信心。”
在《生命的回归》中,末学明白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和人类本是悉悉相关的。人类的贪欲、对物质条件盲目地、无止境地追求,使人类背离自然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回归自然,学会少欲知足,过简单的生活。
所谓的“我”,其实是由许多非我的东西组成,哪一样都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末学知道自己现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因此需要通过精进修学佛法,树立认识世界的正见,以改变自己的生命。
认识无常,正确面对,接纳逆境,不被逆境伤害;认清逆境,使其成为生命成长的增上缘。从现在开始我要培养自己接纳智慧的能力,学习以慈悲、恭敬和感恩三种心努力耕种三种福田,用无我、空的智慧去追求究竟无漏的幸福。
《佛教的道德观》中说,“善”是佛教对道德的定义,依人性能够建立相对的善,依佛性则能建立绝对的善。我要通过发愿和修行开发绝对的善。清楚了道德的标准及其在社会的价值,以及对人生意义的重要性后,末学希望通过修学培养自己的道德观。
《人心、人性和人生》让末学认识到佛法就是心法,心,正是那个具足一切的所在。认识心性,就能找到生命的意义,认识心性,则可以成贤成圣。了知后,将会为自己未来生命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中,了知无知、执著是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而获得幸福的方法要从树立正确的认识以及认识自己来获得。
末学从现在开始,要把每一期所学的正见努力变成自己的观念,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从而保有一颗清净的心。同时在正念的禅修、日常生活的禅修中学会训练自己的心念,以期真正改变自己当下的生命品质。
上一篇:首楞严经要解
下一篇:百岁老人叶曼:我已吃素90年
相关文章
- 相貌丑陋不端庄姝美者,应多参与造佛菩萨像
- 预示好运将至的十种征兆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口业的重要性
- 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四位菩萨,甚至,中国人还为其建造了四个道场
- 钟茂森:不要跟人结怨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为什么当我们情绪烦恼来的时候,那个慈悲心就消逝不见了
-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 钟茂森:女人生产,怎么做可保母子平安?
- 雪漠:超越之后才有平常心
- 驭马高手被驴踢
- 压力从哪里来
- 长寿须有“三件宝”
- 阴德对一个人很重要,如何积阴德?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勿轻视细微言行
- 香是什么-是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情结。
- 邪魔作怪?「药师琉璃光佛」救度
- 重阳节四大习俗
- 雪漠:关于“光明大手印”精语
- 雪漠:在明空禅境中写作
- 障碍念佛人往生的三大原因
猜你喜欢
-
广东南华禅寺新颜迎新年 八十老妇虔诚拜六祖
广东南华禅寺新颜迎新年 八十老妇虔诚拜六祖人山人海背母礼佛虔诚老菩萨瞻仰六祖真身等待濯洗圣泉的游客今天是阳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元旦假期的第一天。韶关地区阳光明媚,碧空万里。刚刚翻修过的南华禅寺亮丽堂皇..
禅理故事 2025-04-07 -
居家念地藏经,是否可行?
居家念地藏经,是否可行?看到很多佛友不清楚在家念地藏经是否如法。地藏经中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害怕在家念地藏经会招来鬼魂,是错误的认识。地藏经也是经文,和金刚经、心经一样,只要有恭敬心在哪了念都可以..
佛本生故事 2025-04-07 -
居里夫人的两把椅子
居里夫人的两把椅子1895年7月26日,28岁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后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结为夫妻。他们的婚礼十分简单,新房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豪华。房子是一座坐落在巴黎郊外渔村的农舍..
佛本生故事 2025-04-07 -
法藏法师:身苦大患,断烦恼,了生死
法藏法师:身苦大患,断烦恼,了生死身苦大患,断烦恼,了生死身苦大患身是大苦具,三轮苦相逼;昼夜常不息,众生知者稀;以小苦为乐,汲汲错营求;如搔痒出血,也如饮鸩酒;虽有小乐时,后苦无量巨;现世如炬燃,来..
法藏法师 2025-04-07 -
法藏法师:习性与我执,自性清净,求生极乐世界
法藏法师:习性与我执,自性清净,求生极乐世界习性与我执,自性清净,求生极乐世界习性与我执何谓习性?在你的理性中认为该这么做,然而却没有这么做。在你的背后似乎有一个黑影,一再地推着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比如..
法藏法师 2025-04-07 -
延参法师:想要生活过得去,就得学会自黑、自嘲、自我批评
延参法师:想要生活过得去,就得学会自黑、自嘲、自我批评延参法师生活特别欣赏某些人哭得难看,会引来一大批人围观和点赞。生活给人生所有的刁难其实是一种机锋,是一种禅风,是一种生命的活泼,活起来令人有些无奈..
布衣百姓 2025-04-07 -
法藏法师:梵呗之应用,回向的功用
法藏法师:梵呗之应用,回向的功用梵呗之应用,回向的功用论及梵呗之应用,主要分三方面:一者用于日常朝暮课诵及六时行道当中(上供、过堂等亦属之)。二者用于讲经前后及授归、授戒、拔荐、度亡等法会仪式之中。三者..
法藏法师 2025-04-07 -
法藏法师:佛法是彻底的因果法,因缘果
法藏法师:佛法是彻底的因果法,因缘果佛法是彻底的因果法,因缘果佛法是彻底的因果法记得一件事:天底下绝没有「偶然」的过失,也绝对不会有「偶然的」受伤害,我倒霉、我受到伤害,没有这种事。只有牙齿才会咬到舌..
法藏法师 2025-04-07 -
闻法所获利益是盗贼夺不去的最胜财富
寻常外财,可为盗贼所夺,为水所冲,为火所焚,为官家所没,然闻法所获之财,何者亦无法抢夺,为最胜之财富。《续高僧传》中有一精彩公案:昔有高僧僧安,持戒精严,且坐禅、讲经。一次,其于王屋山,聚徒二十余人..
佛本生故事 2025-04-07 -
法藏法师:对孩子们的勉励语
法藏法师:对孩子们的勉励语对孩子们的勉励语爱自己,不是爱护自己,爱护有一种怕被伤害的意思。爱自己是看得起自己,爱自己非常重要,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够去爱别人、尊重别人,也比较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爱是不需..
法藏法师 2025-04-07 -
放生三年的人生起伏和感悟
我原来一直潦倒不堪,身体又不好,患乙肝三大阳,发展到肝腹水了,当时已经在生死边缘了。后来因为坚持放生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肝病痊愈了,运气也好了。我把这番经历记下来了,很多朋友看过我的文章,都非常羡慕我..
放生心得 2025-04-07 -
平淡无味之中
平淡无味之中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我参禅啊!弟子回答道。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还告诉我们终日坐禅不可以躺卧吗?..
禅理故事 2025-04-07 -
根源会
文殊心道禅师是一位禅者,但他参究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年,可是对心识的问题仍不能契会,于是就行脚参访。一日到太平佛监禅师的地方,想以赵州庭前树的公案,向佛监禅师请示,但自觉禅师预先知道他的意思,就刻意说:先师无..
禅宗公案 2025-04-07 -
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有一次仰山慧寂禅师问双峰禅师道:师弟近日可有什么见地?双峰:据我所知,实无一法可得!慧寂:你这样仍然停滞在尘境之上啊!双峰:我无一法可得,怎可又说我停滞在尘境上呢?慧寂:以为无法可得,其实就已有一法可得。双峰:我..
禅宗公案 2025-04-07 -
少为人知的富贵密码
少为人知的富贵密码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
佛本生故事 2025-04-07 -
宣化上人:为什么有人作恶却无恶报,有人行善却得恶果?
恭录自《华严经浅释》有善根的众生,因为在前生种了很多善根,福田中的功德满了,所以今生有福报、有善根。有的众生,今生不作善而作恶,为什么没有恶的果报呢?这个问题,是一般人了不解的。这是因为前生种了善根,..
宣化上人 2025-04-07 -
面对逆境时的选择
面对逆境时的选择 有一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靠乞讨为生。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了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与挫折,不仅为自己悲惨的命运嚎啕大..
禅宗文化 2025-04-07 -
放生咒及放生注意事项
放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为所有物命行三皈依并为其念佛。我们救放众生的性命,他们虽然满心感谢观喜,却都还是畜生,尚在三涂中受苦,未能真正解脱。我们惟有以至诚心为其三皈依,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馈鬼..
放生心得 2025-04-07 -
枯木倚寒
从前,有位老太婆建立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多年来,她常令一名妙龄少女嘘寒问暖,送水端饭。后来,有一天她决定试试和尚的修行怎么样了。她叫那个女子抱住和尚问道:这个时候感觉如何?"女子遵照老太婆指令去做,和..
禅宗公案 2025-04-07 -
幸灾乐祸也会大祸临头
幸灾乐祸也会大祸临头乐祸祸至的胡种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互倾轧,天下大乱。董卓奉大将军何进徵召,率兵入洛阳诛杀宦官,未到,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乃尽杀宦官。董卓进京后,杀何太后,废少帝,立献帝,威震四方..
禅理故事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