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传人物 /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附录 中国藏传佛教“修心”文集 一、前言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附录 中国藏传佛教“修心”文集 一、前言

分类:汉传人物

中国藏传佛教

“修心”文集

前言

藏语修心(blo sbyong)一词,简单地说,就是冶炼心志;广说,则举凡端正思想、去除私欲、厌离世间、扩大慈悲、强化意志和坚固信仰等知、情、意三方面的修养、锻炼和提升都包含在内。在藏传佛教的“藏外文献”中,“修心”是个专门术语,专指有关冶炼心志之方面的文献,属于偏重实践的“道次第”(Lam rim)一类。以下所译《修心八颂》(bLo sbyong tshig brgyad ma)及《佛子行三十七颂》(rGyal sras lag len so bdun ma),即属这方面的名作。而七世纪末,印度高僧寂天那部传世不朽的《入菩萨行》,很可能就是藏传佛教《修心》文学的滥觞。

《修心八颂》,是噶当派(bKa’gdams pa)善知识——朗日塘巴(gLang ri thang pa,1054~1123)所作。朗日塘巴,本名多杰僧格(rDo rie seng ge),是阿底峡(Ati’sa,982~1054)的再传弟子博多哇·仁青赛(Po to ba rin chen gsal,1031~1105)的二大高足之一。博多哇极重视经论的讲习,他所传出的学派一般称为“教典派”或“持教派”(bKa’gdams gzung pa)。朗日塘巴继承师志,一生讲经说法,以“慈氏五论”作育僧众。《青史》中记载,跟随在他左右的门徒有二千多人,可见其人影响力之巨。

《修心八颂》原文以偈颂体写成,全文共八颂,每句七个音节。依照传统译规,每句七字的藏文偈体,汉译时应成每句五字,然而如此译法,又觉得有些句子不能达意。故笔者改采七字译法,以弥补每句五字达意之不足。

又,此《修心八颂》,系应澳籍格鲁派比丘——义成之请而译出者。所依藏文本,见Geshe Rabten 共缺了二十五颂。兹根据印度Dharamsala 所出“藏英双语版”——The Thirty Seven Practices of All Bud-dhas Sons.(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and Archives,1989)补足之。严定法师原译文,除第3颂的“心静”被改为“心澄”,第35颂的“烦恼串习难治故,勇士持念如军令”改为“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正念器”外,其余全部保留。

更新于:2个月前
全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