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念佛故应忍,就是念佛念法念僧
你念佛,就学佛的慈悲,念法,就修柔和忍辱衣;念僧,就修诸法空为座,能这样子,这就是忍!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若人说此经 应入如来室
着于如来衣 而坐如来座
处众无所畏 广为分别说
大慈悲为室 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 处此为说法
若说此经时 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应忍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着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释迦牟尼佛对药王菩萨说,假使有人在我灭度之后,想要为人解说《法华经》,他应该先进如来所住的房子里,穿上佛所穿的衣,坐到佛所坐的座位上,然后“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处于大众之中,毫无所畏,不会被大众这种威德所压住;所以在任何的场合里边,都无所恐惧,那么来为众生广说这部《法华经》。
方才所说的“入如来室”。什么是如来室?“大慈悲为室”:并不是说佛所住的房子谓之“如来室”,这是大慈悲心;你能有大慈悲心,发愿广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早成佛道。
慈悲,就是一株草、或者一棵树,也不忍把它折断;或者一个小虫子、一只蚂蚁,甚至一只蚊虫,也不伤害它,这都是慈悲心。好像我们在佛教里放生,这个放生也就是本着你的慈悲心,来做一件事情。你真正有慈悲心,和万物都同体了。
前边我们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和众生,都是同体的;众生在不自由的这种环境里边,我们都应该帮助它,让它得到自由。所以在昨天我们放鸽子,不论它是我过去生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六亲眷属,我们就本着这种慈悲心,看见众生受苦,看见众生没有得到自由,我们就应该帮助它,让它得到自由,这就是慈悲心。
慈悲心不是对这种事情我慈悲,对那种事情我就不慈悲;要有广大的慈悲心,这“广大慈悲心”,是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不是对人行慈悲,对畜生就不行慈悲;或者对畜生行慈悲,对人就不行慈悲。这个慈悲,是包罗万有的,把法界都包括到这个慈悲心里边;所以才说如来室,就是个大慈悲心。
“柔和忍辱衣”:着如来衣,如来衣就是“柔和忍辱衣”;柔和,就是不强硬、不刚强。在《地藏经》上说:“刚强众生,难调难伏。”“柔和”就是对“强硬”来讲的,柔和忍辱是最妙的一个法门,所以在六度的第三度,就是忍辱。
忍有三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生忍”,一切众生,他对你好不好,你都可以忍,忍人所不能忍的。所以出家人就要修忍辱行,忍饥、忍渴、忍风、忍雨、忍热、忍寒,一切都要忍;这是出家人行这个忍、修这个忍。因为你柔和忍辱,这就好像衣服似的,这就譬喻是“如来衣”。
“法忍”,学习佛法,有的人嫌佛法太多,不能忍了;有的人又嫌佛法太少,也不能忍。所谓不能忍,是心里不平安。什么叫法太多,他不能忍?说是我学了这么多佛法、念了这么多经、学了这么多咒,学了这么多,总还有很多,学也学不完;就想要不学了,不能忍了。有的觉得少的,就说人家学那么多,我学这么少!心里也就生出一种着急的心。你有这种着急的心,这也叫不能忍。你对佛法要有一种忍力,修,要“行其所无事”;你学就是学不要着急,也不要想得太多。你这一着急,都是妄想;你这一打妄想,把什么佛法,甚至于你学会的,也都忘了,这就不能忍了,没有法忍。
又要有“无生法忍”,悟无生法忍。无生什么呢?无生你的无明,不生无明了!忍,就是忍可于心。无生法忍,就是你将要得到佛法的时候,那时候是很难忍的。
譬如人要开五眼的时候,有很多的境界令你很不舒服,有的时候头就痛起来了,有的时候又觉得眼睛也看不见的东西;在这个时候,你要忍着。所谓“忍”,就是痛你也不要觉得痛,不舒服也不管它;修这无生法忍──没有法子忍,还要忍。说我真是忍不了了!
你忍不了了,你就不能开悟。你要能“忍了”,不要“忍不了”;你那儿一着急、一有脾气,那就不能“忍了”了。这无生法忍,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忍,能忍的也要忍,忍不了的也要忍。
“诸法空为座”:你看看!学佛法,还要把佛法忘了它。人也空、法也空,也没有人、也没有法了。
你切记不要生出一种的自满的心:“你看我啊!我现在会讲《楞严经》,也会说《法华经》,《金刚经》那更不用提。我学这么多的佛法了,比旁人都高超了!”这就没空了,这就被法障了,不单学法你没有得到智慧,你还障住了!
法障,也叫法执。你对人就有个我执,对法就生出法执,生出一种执着了;有所执着,你这就不能得到“诸法空为座”。根本这一切法,都应该诸法空为座;你能得到这个法空,就得到这个好处了。
“处此为说法”:你坐到这诸法空座上,不要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个大慈悲,就是个住的地方;所以我们出家人,要以大慈悲为我们住的地方。柔和忍辱,像我们的衣服似的,我们拿它天天穿到身上,修这个柔和忍辱。能明白“诸法空相”,所以《心经》上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说法还不要执着法,要以法空为座;要坐到这个法空座上来说法。
“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如果你正在讲说《法华经》的时候,来一个人就把你骂一顿。这《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若有人读诵此经,若为世人轻贱,彼人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做法师,有的时候遇着这种逆缘,也有人毁谤的;就是毁谤,也不动心,也不能就和人家发脾气。甚至有刀加到脖梗子上,用杖来打、用瓦石来掷,这都要忍着,都要用这个忍辱衣来退这种的魔障。
本来你讲经说法,这是一种好事、一种功德,来一个人就恶口骂你,或者用刀要来杀你、用杖打你,或者用瓦、石头打你。这时候,你应该念佛,具足大慈悲心;应该念法,具足柔和忍辱心;应该念僧,具足诸法空心。一切法既然空的,那打你、骂你、杀你也是空,他怎么样来对你有不好的行为,这都是空的。
你既然能领悟到这种的理,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忍的呢?又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发脾气的呢?
所以,念佛故应忍。这念佛,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你念佛,就学佛的慈悲;念法,就修柔和忍辱衣;念僧,就修诸法空为座。能这样子,这就是忍!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品浅释
下一篇:如何得清净心
相关文章
- 宣化上人:彼此互相残杀,互相食噉,所以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
-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有这种的威神力
- 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紧急关头一定用得上
- 宣化上人:你能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见到你也是佛
-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这真是狂言妖言邪说惑业!(宣化上人)
- 宣化上人:诸大菩萨赞叹的法门
- 宣化上人:今天农历腊月廿九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一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 宣化上人:凡是人有脾气,都是有罪业;
- 宣化上人:人在世上要存正心,不可存邪心
- 宣化上人 :大悲神咒,妙用难思
- 宣化上人:增福、增寿、增禄的方法
- 宣化上人:凡事忍耐
- 宣化上人:念观世音菩萨入三摩地的境界是怎样的;?
- 宣化上人:可以说这是最高的法门、最无上的法门
- 宣化上人:回向的功德原来是如此的了得!
- 宣化上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_2
- 宣化上人:结恶习重_3
- 宣化上人:心能造天堂、地狱、畜生等,就看你如何去做
- 宣化上人:如何让佛光照到自己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快诵40秒
大悲咒是一部大智慧的咒文,它对众生的影响力非常大,经常诵大悲咒对我们自身有很大益处。在诵大悲咒时,诵的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所以有的人想知道大悲咒快诵40秒好吗?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吧!在诵大..
大悲咒经典 2025-04-05 -
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积极、非常可行的人生观。比总是在客观环境里去找原因,这显然是更加积极,而不是消极;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更加有希望而不是无奈..
五福临门 2025-04-05 -
可以听地藏经入睡吗
《地藏经》是非常经典的经文,也是很多学佛的人喜欢的经文,我们修持《地藏经》是不分时间的,只要是我们想要学习《地藏经》,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修持《地藏经》全文的。所以听《地藏经》入睡当然是没有问..
地藏经经典 2025-04-05 -
法藏法师:看见失败的价值
法藏法师:看见失败的价值看见失败的价值西方有一句谚语:「失败的人,没有资格悲伤」。因为失败已经发生,继续悲伤只是浪费精神力量!应该做的是:反省、检讨失败的原因。这就是佛教对解脱的概念。要学会如何〝谦卑..
法藏法师 2025-04-05 -
法藏法师:事在人为
法藏法师:事在人为事在人为每一件事情的成功或者失败,不会只有你单一的力量而已!每一件事情的好或坏,也绝对不会永远一成不变!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无常,以及变动的因缘。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冥冥中的定数,都是随..
法藏法师 2025-04-05 -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你经常赞扬别人吗?你是否觉得赞扬和鼓励是自己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对佛的赞颂不仅可以使大众坚定修行的信心,对自己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
金玉良言 2025-04-05 -
法藏法师: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
法藏法师: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对大部份的人而言,「求往生净土」比求大彻大悟容易成就!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乃至到临终的时候,地狱相都现前了,只要遇到一个跟他很有缘的修行人..
法藏法师 2025-04-05 -
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
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智慧与慈悲阿罗汉只得偏空的智慧,所以他不能发展出同体的大悲,偏空的智慧能够了生死,但是不足以成佛,这是小乘的基本意义。所以阿罗汉与佛的差别不只是慈悲的差别而已,其实在本质上是智慧的..
法藏法师 2025-04-05 -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
禅宗文化 2025-04-05 -
法藏法师:如何能至心念佛
法藏法师:如何能至心念佛如何能至心念佛心不虚伪、不怀疑、不朝三暮四,至诚恳切、不动不转到极致,就有「至心」的法味现前。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释尊的善就是由人所修而来,竟然能..
法藏法师 2025-04-05 -
在人情中从容悠游
在人情中从容悠游常听人言做事难,做人更难。然而身为学佛的人,除了自己从中体会法喜,若能多一分慈悲与智慧对待人事,则能为围绕身边的人际网络理出清明与自在的开阔空间。生活在世间,无论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总..
佛学基本知识 2025-04-05 -
楚圆慈明
楚圆慈明(986--1039),宋代禅师。全州清湘人,俗姓李。少为书生,22岁回心向道,依湘山隐静寺出家。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闻汾阳道望,遂往参礼,尽得法要。后仗策游方,寻师访道,谒神鼎,神鼎大加赞赏,由是名声大振。历住石..
禅宗公案 2025-04-05 -
受持五戒都有哪些含义
受持五戒都有哪些含义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的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续以人..
禅宗文化 2025-04-05 -
宣化上人:彼此互相残杀,互相食噉,所以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
试听一听半夜屠场里,猪嚎、羊哭、牛哭,求救命的声音,你就知道战争的劫运是从何处来的。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从古以来我们人都愿意牺牲他人,来利益自己;甘愿杀他人的..
宣化上人 2025-04-05 -
贤崇法师: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
下午就简单跟大家分享几点我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方面。相对于学习来讲,我觉得我们人生更需要的是修行。修行就是如何把知道的、懂得的东西落实到行动当中,这样的一种修行可能暂时不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帮助,但是只要我们..
汉传人物 2025-04-05 -
受持《佛说十吉祥经》功德非常大!
受持《佛说十吉祥经》功德非常大!善男女求佛道的人,闻佛名号受持读诵,疾速得不退转!有部殊胜无比的法宝,名:《佛说十吉祥经》!善男女求佛道的人,闻名号受持,读诵,疾速得不退转。如果用恒边沙刹满中七宝持用布..
禅宗文化 2025-04-05 -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有这种的威神力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当尔之时,世尊又怕一般人听不清..
宣化上人 2025-04-05 -
欲死去时如何?
待制潘良贵居士,何山佛灯守珣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义荣,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徽宗靖康元年,因直言上谏,被同僚指为狂率,而遭贬。南宋高宗在位时,被召为左司谏,复以龙图阁身份知严州,后又为中书舍人、徽猷阁..
禅宗公案 2025-04-05 -
仁清法师:可以在家诵地藏经吗-
仁清法师:可以在家诵地藏经吗?居士:师父我也有个问题,原来诵地藏经的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好,容易招些不好的东西,只能在寺院诵,所以说不敢了。答:假如说,你真这样认为。刚才这个,我来解释一下,刚才这个居士..
佛学常识 2025-04-05 -
21世纪和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
21世纪和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在21世纪,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特殊而积极的意义。提倡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有利于人心向善,抑制杀戮和恐怖主义,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谐的社会;有利..
放生心得 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