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根、六尘都销融了的时候,诸暗相永不能昏(宣化上人)
在六根、六尘都销融了的时候,
诸暗相永不能昏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阿难!如彼世人”:阿难!我举一个比方,比如有这么一个世间人,这个世间人“聚见于眼”:聚见精于眼睛上。
“若令急合”:他聚精会神地聚这见精于眼睛上,假设你叫他:“快点把眼睛闭上!”“急合”,快把眼睛闭上。他把眼睛闭上,看见什么了呢?
“暗相现前”:黑暗的景象现前,就黑暗了。
“六根黯然”:这个时候眼睛不见了,耳朵也不听了,鼻子也不闻了,舌也不尝了,身也不触了,意也不缘了,“六根黯然”,这时候六根都同时停顿了。
“头足相类”:假设这时有一个人站在他对面,头、足也都是一样了,不能分别。
“彼人以手循体外绕”:这时候这个人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人是哪个人呢?就是世间上闭着眼睛这个人。他以手就这么摸对面那个人的身。
“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是摸到头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头;摸到足的时候,知道这是足;这种知觉性还是一样的,还是有的。所以这就是每一根没有了,知觉性还是不缺的,还是一样有的。比如你现在把眼睛闭上,这种知觉性也不是没有的,也还是一样的。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为什么看见呢?就因为明才看得见;暗,就看不见了。“不明自发”:不用因为这个明,而自己发出来这个真见。“则诸暗相永不能昏”:若是你不藉着外边的明,你自己自性里发出来这种的光明,这所有一切的暗相,就永远不能来障碍你,不能令你看不见了。
这种的境界,也就是如果你真正开悟证果了,你白天、晚间是一样的,明和暗是一样的。明能看见东西,暗也一样能看见东西,在黑暗的室里人看不见东西,他可以看得见。
所以说,“了悟犹如夜得灯”,开悟了──不过也不是一定这样子,这不过说一个比喻,你不要又着住到这个上头了。这说出来的,都不一定是真的;说不出来的,那才是真的。所以这只是一个比方,你若以为是这样子,那又是错了!
怎么样子呢?“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户开明”,你一开悟了,好像晚间得着一盏灯一样,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暗室里头,但是它光了。所以这种境界,你看这个房子里头是黑暗的,他看就是光的,这就是人与人的业感不同。你若是开悟了的人,就算在晚间也和白天一样;你在睡梦中,和醒着是一样的,在梦中也不颠倒!并且你若开悟,也会很少梦,没有梦的。
我们修道的人为什么要修行呢?就因为没有把握,自己作不得主。你在明白的时候作得主,可是在糊涂的时候就作不得主了;你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可以作得主,在有病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你自己也不能说了算。那么你在有病的时候,可以不颠倒,也可以作得主了;可是你在睡着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说:“我睡着也可以作得主!”那你做梦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做梦的时候,又颠颠倒倒了。你做梦的时候可以作得主,你临死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临死的时候四大分张,你想说:“我现在不要死了。”这一点人情都没有的,绝对不会给你这个人情!
所以我们人修道,也就是为的要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也作得主,明白的时候也作得主,病的时候也作得主,睡的时候也作得主,梦里的时候也作得主,死的时候更作得主。死,我欢喜死就死;不欢喜死,我活多几天,没关系!你管不了我;那时候,就叫“生死自由”,愿意活着就活着,愿意死就死。
好像迦叶祖师活到现在几千岁都可以的。你愿意死,随时就这么死了!你愿意站着死,就站着死;愿意坐着死,就坐着死;你愿意躺着死,就躺着死;愿意怎么死,就怎么死!
阿难!“根尘既销”:在六根、六尘都销融了的时候,诸暗相永不能昏。
根尘既然不能发生它的力量、它的作用,“云何觉明不成圆妙”:怎么可以说这本来的觉明,这个你说“觉上加明”这种道理“不成圆妙”呢?它哪有不能返本还原而恢复本有的这种圆妙呢?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下一篇:宣化上人:忍耐的妙用
相关文章
- 宣化上人 :大悲神咒,妙用难思
- 宣化上人:增福、增寿、增禄的方法
- 宣化上人:凡事忍耐
- 宣化上人:念观世音菩萨入三摩地的境界是怎样的;?
- 宣化上人:可以说这是最高的法门、最无上的法门
- 宣化上人:回向的功德原来是如此的了得!
- 宣化上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_2
- 宣化上人:结恶习重_3
- 宣化上人:心能造天堂、地狱、畜生等,就看你如何去做
- 宣化上人:如何让佛光照到自己
- 宣化上人: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
- 宣化上人:我们要养气,不要生气
- 宣化上人:你一举心动念,诸佛菩萨护法都知道
- 宣化上人:改过迁善最吉祥
- 宣化上人:发脾气是恶,不发脾气是善
- 宣化上人:所谓的功德就是这一种舍心
- 宣化上人:我教他们诚心念观世音菩萨很快康复出院
- 宣化上人:群居防口,独坐防心
- 宣化上人:修道有种种的法门都可以开悟
- 宣化上人:口念弥陀打成片
猜你喜欢
-
哭泣的石头
哭泣的石头 石堆里有一块小石头不停地哭泣,哭声惊动了他身边的一块大石头。 大石头问:小石头,你为什么不停地哭啊?小石头伤心地说:我不是小石头,我是会发光的金子,我想发挥我的光和热。大石头仔细瞧了瞧小石头..
近现代往生纪实 2025-04-01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三(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三(本)维摩义记卷第三(本)慧远大师著次释其文。此品有二。一维摩文殊问答辨法。二文殊所将八千大下明说利益。前中先遣来去之相。且置已下问答辨法。来去覆真故须拂遣。维摩先言。文殊后述。维..
慧远大师 2025-04-01 -
周海媚自曝是瓜尔佳氏后裔 祖先曾是广州县令
周海媚自曝是瓜尔佳氏后裔 祖先曾是广州县令新浪娱乐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香港女星周海媚[微博]因演出1994年版本的《倚天屠龙记》走红,她也被封为史上“最美的周芷若”,除了该封号以外,其身世背景也非常惊人,其实..
佛学问答类编 2025-04-01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三(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三(末)维摩义记卷第三(末)慧远大师著下明所成。所行是其功用之道所成是其无功用德。所成有二。一所成人。二所成事。依前利他化益天女。成就出世不思议德名所成人。依前自利。成就净报所居之室..
慧远大师 2025-04-01 -
仁清法师: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
仁清法师: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问:念佛号和诵经前是否上香?如果时间紧先不上香,念佛号诵经咒行吗?仁清法师答:上香、礼拜、穿上海青去诵经、念佛、做佛事,那是非常正规、非常传统的一种形式,那是非常庄严的..
佛学常识 2025-04-01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四(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四(本)维摩义记卷第四(本)慧远大师著第十六中初电天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明无明二返举二相。分别有二。一随相说闇惑之心缘而不了名曰无明。缘智显了说之为明。二约心说。妄心性闇。设有缘解亦..
慧远大师 2025-04-01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四(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四(末)维摩义记卷第四(末)慧远大师著见阿閦品者。因行既成入佛境界能见诸佛。此品具论。于中初明见释迦佛后见阿閦。从后立称。名见阿閦。阿閦胡语此云无动。此品明见无动如来。是故名见阿閦佛..
慧远大师 2025-04-01 -
地藏经略谈地藏菩萨宣讲地狱果报
地藏经略谈(十九)地藏菩萨宣讲地狱果报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观众生业..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4-01 -
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
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慧远大师著大乘起信论者盖乃宣显至极深理之妙论也。摧邪之利刀排浅之深渊立正之胜幢。是以诸佛法身菩萨皆以此法为体。凡夫二乘此理为性。改凡成圣莫不由之。是故..
慧远大师 2025-04-01 -
周泳杉老师: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周泳杉老师: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这是“祭则致其严”。祭则致其严,我们就看到了汉朝丁兰他刻木的故事。丁兰的父母过世之后,他太想念父母,于是把父母的形相刻成木头,“事死者,如..
佛学问答类编 2025-04-01 -
观音心经功德利益有什么
观音心经具有很多的作用,不仅能开智慧,还能开阔人的内心,让我们能用平静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而且,经常修持观音心经,我们还能得到菩萨的加持。《观音心经》的加持力甚大,可以降服妖魔,化险为夷,满足善愿,成..
心经经典 2025-04-01 -
宣化上人 :大悲神咒,妙用难思
文:宣化上人大悲神咒,妙用难思诵持〈大悲咒〉所得到的好处,就是尽未来际也说不完。今天是大悲七开始。晚间洒净之后,开始诵持〈大悲神咒〉。这个〈大悲咒〉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的神咒。观世音菩萨为怜..
宣化上人 2025-04-01 -
贤崇法师:《心经》今说—以空性洞鉴人生
刚才各位都念过了《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么大家知道,《心经》是怎么来的吗?在中国人人皆知的传说即是来自于玄奘。在许多人心目中,他就是那个在《西游记》中那个懦..
汉传人物 2025-04-01 -
圣地莲花开:母亲的垂念与儿子的一吻!
圣地莲花开:母亲的垂念与儿子的一吻!我们这次到佐钦,是居住在林喇活佛家的,有时在空闲时,是可以听到一些故事的,有一天,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听到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是关于第五世林喇活佛的母亲扎西秋措的故事..
金玉良言 2025-04-01 -
每天都在做什么
某僧问赵州禅师道:师傅!修行的人像什么样子呢?赵州禅师说道:我正在认真地修行。僧再问:怎么?连师傅也要修行吗?赵州禅师说道:当然。我要穿衣也要吃饭呀!僧不解:穿衣吃饭,这是日常琐碎事情,我要知道的是什么叫修行?赵..
禅宗公案 2025-04-01 -
中秋放生记
中秋放生记天地万物众生,皆有灵性,皆知趋吉避凶,能会贪生怕死,皆有悲欢喜怒,今朝放生,物类皆知感恩图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今年我过了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中秋节。头天晚上,我老公就问我,明天过节要买..
放生心得 2025-04-01 -
因果可畏:好人头上有灵光,虎不敢吃
因果可畏:好人头上有灵光,虎不敢吃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先母张太夫人,雇了一位烧饭的张婶。以下是这位张婶亲见亲闻所讲的事实:我的家乡,有一个穷人外出讨乞。他走了半天,在傍晚时分,感觉迷了路。但见石径崎岖,..
布衣百姓 2025-04-01 -
无数次生死轮转
无数次生死轮转心灵的律动,很难用笔墨来描述。总的来说,大喜悦甘露般的体验,来源于三世诸佛的悲心,得于善知识的启发与开导,这里,我要先敬礼三世佛陀悲心总集所化现的大悲怙主——圣观自在。敬礼曾为我显现一切..
放生心得 2025-04-01 -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文益禅师问修山主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老兄你怎么理解?修山主答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文益禅师又问道:这样领会,又怎么能行呢?修山主不答而问道:那么,和尚你又是怎么领会的呢?文益禅师说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
禅宗公案 2025-04-01 -
堕胎之后真的会有婴灵跟着吗
堕胎之后真的会有婴灵跟着吗不被超度的婴灵会怎样?不去超度婴灵,其实也只有两个结果,但这 两个结果,哪一个都是残忍的。第一个结果:等待阳寿尽了,再去投胎。或许,很多缘主看来,这也无不可,但是,这其中有太..
佛教基础知识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