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中妙法的含义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中妙法的含义
法,法是什么?法包罗万象,山河大地、世界国土、依正果报、世出世法、包括心法、十法界四圣六凡,任举其中一种都可名为法。有形相的称为法,无形相的也称为法。
法虽然包罗万象,但是不出三类:佛法、心法、众生法,这三类。第一、我们先从心法上来解释。心法,就是吾人现前介尔一念心性,讲明白一点,就是我们的真心。有的人不明白这个真心,把我们体内胸腔中的心脏认为是真心,其实这是肉团心,是父母血气所生,是因缘和合,不是真心的,它是因缘和合的,缘生缘灭的。也有人把缘虑心当成真心,其实缘虑心,它是思惟、分别和妄想,人一旦死后,就不能去思量,不能去分别和执着了,所以缘虑心也是有生有灭的,它也不真,不是真心。什么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尽虚空包法界,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没有离开我们的这个真心。真心真如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因为迷它会减少,也不因为悟它而改变,不增不减,这才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大家还要知道,一切万法皆从心生,一切万法其实都没离开我们的真心。我们刚才讲了,世出世间法,都没离开我们的这个真心的。众生因为迷真起妄,妄有十法界的差别之相。迷惑了,造种种的善恶业,现十法界的相。但是虽然现的是十法界差别之相,但是十法界也没有出我们的这个一心。就比如,心中起一念上品恶因,造了上品的恶业,果报在地狱;如果起一念中品恶因,造中品恶业,果报在恶鬼;起一念下品恶因,造下品的恶业,那就是报在畜生;起一念下品善因,造下品的善业,这就是人道的果报;起一念中品善因,造中品善业,得修罗报;起一念上品善因,造上品的善业,得天道的果报;如果能发起始觉之智,返迷还悟,依四谛法,厌苦断集,修道证灭,就能证声闻果;如果依十二因缘、顺逆观察、契悟无生,能证缘觉的果报;如果是依六度法,福慧双修,能够自利利他,这就能证菩萨果;如果能依这一心法,背尘合觉,返本还源,惑尽智圆,就能证得究竟佛果。
这以上我们讲了十法界,十法界皆因这一心而现,但是给大家讲明白,这十法界始终没出这一心。心是诸法的体,诸法是心的用。诸佛由于悟此心法,而证道、而证果,究竟佛果;众生因为迷了这个心法,他就轮回。然而众生虽然迷了这个心法,但是终日还没有离开此法。我们每天穿衣吃饭、送客迎宾、礼佛诵经、举手低头、修善修恶,造种种的恶业修种种的善,一一无非此心法的全体大用现前,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师父好用电和光来给大家做比喻,霓红灯现种种的色彩,现种种的图案,但是它没有离开电的作用。所以我们十法界,我们每天所作的种种的业,其实都是我们心法的全体大用。明白这个道理了,你读经,向这一心法上识取自心,无上宝王不求自至;会观心的人,能向这一介尔心中,这个真心当中识取妙理,那么无边的法藏触处洞明。你就悟了。从这个现相当中去看本质,所以现相都是无关紧要的了,我们这是从心法上来解释法。
我们再从佛法上来解释。其实佛也没有别的法,只是证众生之心法罢了。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就是觉的意思,觉悟就是觉不迷,觉了就不迷。我们现前一念之心不为尘境所迷,众生即佛。这是从佛法上来解释。
我们再从众生法上来解释。众生也没有别的法,也无别法,就是迷诸佛所证之心法罢了。怎么理解?我们本来的心性、和佛等无差别的心性天天用,但是我们还时时迷。如果你不迷,你能明白我们所用的都是我们的真心,能够回源返真,你就不再迷惑了。众生心和佛的真心是没有差别的,只不过一个是悟了,一个是迷了。我们心中本具的三因佛性,就是正因理心佛性、了因慧心佛性、缘因善心佛性。诸佛证这三因佛性,就是三德:证正因理心佛性,是法身德;证了因慧心佛性,成般若德;证缘因善心佛性,成解脱德。而众生是迷此三德,转成了三道:迷了般若德为烦恼道、迷解脱德为业道、迷了法身德就是苦道。心法是三因,佛法就是三德,众生法是三道。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本具的这个三因佛性,我们本具的三因佛性,诸佛证了为三德。但是这一念心性,诸佛证了为三德,也没有增加一丝;众生迷了,这三因佛性就为三道,但是这一念心性,还是本具还是本然,也没有减少。
所以学佛法我们学的是理,不是学的迷信。不是只是信解信愿这种神通,信愿这种神乎其神。佛法就是真理,让我们回归我们本来清净的本性,回归我们的真性,回归到真理当中。
在佛没讲《法华经》之前,心法是心法,佛法是佛法,众生法是众生法。俨然佛法太高,众生太广,心法在高不高、在广不广。众生每天都在用、而不知。这三法隔异不同,所以不能称之为妙。到了法华会上,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开三权成一实,会九界同佛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三法皆妙,故名妙法。
摘自 宏圆法师讲《妙法莲华经》讲义
上一篇:大安法师:厌离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下一篇:普陀山感应
相关文章
- 法藏法师:僧团的理想,修行之路
- 法藏法师: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
- 法藏法师: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
- 法藏法师:福慧要并修
- 常敏法师答:烦恼来时我念佛,佛真的就来护念我了吗?
- 法藏法师: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
- 净界法师:什么是增长业跟不增长业?(二)
- 净界法师:什么是增长业跟不增长业?(一)
- 惟觉法师:改变命运要修福修慧 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
- 大安法师:只要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 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五课
- 法藏法师:何谓真修道人
- 法藏法师:往外追求,要适可而止!
- 法藏法师:如何看待并调理自己的疾病
- 法藏法师:人生要「随缘如云」
- 法藏法师:睁眼学做事;闭口修自心
- 净界法师:忆念净土功德一
- 大安法师:对净土宗见地的方便开示
- 大安法师:换个莲华化生的身体
- 净界法师:忆念净土功德三
猜你喜欢
-
杀鸡屠夫口才变拙
杀鸡屠夫口才变拙山僧去年的一位皈依弟子,以前,他每天是帮人杀鸡杀鸭的,日宰数千而不疲,老板对他非常夸赞,他也以此自豪而杀得非常起劲,逢年过节或重大例假日,为了应付市场批发的需要,他就像机器人一样,两眼..
杀生因果 2025-05-03 -
心胸宽大能发宿福
心胸宽大能发宿福(文:转载)信风水的人,都想借风水而发福,然而,风水之所以能引发过去(世)的福业,除了有形的龙、穴、砂、水的峦头配合得好,及八卦原理的催运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无形的心力。个人的心念与三元催..
佛本生故事 2025-05-03 -
周彬:走进佛教老年安养院见闻感想
周彬:走进佛教老年安养院见闻感想 在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四月的一个下午,我跟随西园寺弘法部青年佛学社负责人成峰法师、廖乐根老师及观音慈善小组干事王玲、吕玉梅等数人,一起走进了座落于苏州三香路、虎哨岸小..
为人处世 2025-05-03 -
嗔恨心的形成及其危害是什么
嗔恨心的形成及其危害是什么嗔恨心是把我们带往地狱的种子对于“我执”,印度的寂天大师概括为“在乎者,多伤害”,非常贴切。如果一个人太过在乎每一个细节,那么任何人的一举一动或每一句话,都会觉得是在针对自己..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5-02 -
心香一瓣,就是最好的供养!
心香一瓣,就是最好的供养!心香一瓣,就是最好的供养!面上无瞋是供养,口裡无瞋出妙香;心上无瞋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古德瞋恨心,是非常可怕的。佛教将人的瞋恨心比喻为火,所谓「火烧功德林」,瞋恨之火能..
佛本生故事 2025-05-02 -
法藏法师:僧团的理想,修行之路
法藏法师:僧团的理想,修行之路僧团的理想,修行之路僧团的理想僧团希望给人的感觉(或者说它想要建立的)是:传统中不无创新、淡泊中不缺热情、持戒中不失善巧、自利中不坏利他、做务中不昧修心、困勉中不忘菩提、严..
法藏法师 2025-05-02 -
呷绒多吉上师法语:为什么对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呢?
呷绒多吉上师法语:为什么对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呢?1. 平常我们修行的时候,道理都明白,却生不起体会和境界,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福报!修行需要积累资粮修福报。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凡..
近现代往生纪实 2025-05-02 -
法藏法师: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
法藏法师: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你喜欢的人靠你越来越近,这是【幸福】。你喜欢的人离你越来越远,那要【祝福】。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常人都喜欢单独拥有美丽的「幸福」姊姊,却往往忘了一定..
法藏法师 2025-05-02 -
法藏法师: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
法藏法师: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现今我们处在五欲(染缘)炽盛的时代当中,信佛者多,学佛者少;学佛者多,修行者少;修行者多,坚持者少;修行能够坚持者多,但能时时坚之又坚、久之以久,直至菩提,..
法藏法师 2025-05-02 -
忍他是一种智慧,忍耐是一种力量
忍他是一种智慧,忍耐是一种力量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一个星期之后自己还会生气吗?如果还有气,想想一个月之后自己还会生气吗?再想一想,一年之后这还算什么事呢?所以,“忍他”是一种智慧,忍耐是一种力量..
佛本生故事 2025-05-02 -
法藏法师:福慧要并修
法藏法师:福慧要并修福慧要并修在俗之人信佛、学佛,初下手时,若是因缘与根性使然(如,喜欢热闹、爱办活动、乐与人结缘……等),而多修些福报行,当然亦很好。因为「福可资慧」,所谓「福至心灵」,智能若无福报与..
法藏法师 2025-05-02 -
常敏法师答:烦恼来时我念佛,佛真的就来护念我了吗?
常敏法师答:烦恼来时我念佛,佛真的就来护念我了吗?问:烦恼来时我念佛,佛真的就来护念我了吗?常敏法师:彼佛光明照十方国没有障碍,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十方众生触其光明名号,通通都要往生净土。烦恼时,想一想..
其他因果故事 2025-05-02 -
法藏法师: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
法藏法师: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我们都是娑婆过客。既是过客,则敦伦尽份之余,不妨学着放下:「有工作就做,做完了就放下,也不必去分别它们是多是少、是坏是好」..
法藏法师 2025-05-02 -
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情若相眷,不语也怜惜
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情若相眷,不语也怜惜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找可以倾诉的人。有些话,憋在心里会崩溃,需要出口;有些事,扛在肩上是压力,需要分担。一个畅所欲言的伴,可以让精神舒缓;一份不离不弃的情,可..
佛本生故事 2025-05-02 -
结伴杀蛇各受其报
结伴杀蛇各受其报陈乐浩,福建连江县马祖莒光乡田沃村人,住该村三十九号,现年四十五岁,患全身软绵,欲振乏力的怪病已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灌符水,吃香灰,毫无作用;看中医,求西医,病况依然!到荣总以及台..
杀生因果 2025-05-02 -
杀生恶报 第三章 杀生恶报—暴殄
◎残暴食报 张易之昆仲唐张易之,与弟昌宗,恃宠汰侈。易之为铁笼,置鹅鸭于内,中起炭火,铜盆贮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即回,表里皆熟,毛落血赤乃死。昌宗活栏驴于小室,中起炭火,置汁如前。后..
放生杀生现报录 2025-05-02 -
心的影子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姻幸运,白首偕老。我相信风水,但我不相信挂一个风铃、摆一个鱼缸就可以使人财运亨通、官禄无碍。我相信人与环境中有一些神秘的对应关系,但我不相信一个人走路..
佛本生故事 2025-05-02 -
净界法师:什么是增长业跟不增长业?(二)
好,我们看讲义,我们对道法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你道理不了解,你就很难产生很坚定的不动转的调伏。业果,我们先谈到业,业有三个差别,第一个它的体性,有善业不善业;第二个它的强弱有增长不增长,我们看这个强弱的问题。..
汉传人物 2025-05-02 -
心里无法放下堕胎儿女,希望他们早日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心里无法放下堕胎儿女,希望他们早日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们!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我的歉意,那样轻易对待你们的生命,我死入地狱遭受千万劫罪都无法消除这种罪恶啊!孩子们,妈妈的歉意和深深的内疚..
佛本生故事 2025-05-02 -
杀生恶报 第一章 杀生恶报—屠宰
◎杀牛横死 刘肇夫妇宋刘肇夫妇屠牛,且嗜食。一夕有童子敲门送简云:六畜皆前业,惟牛最辛苦,君看横死者,尽是食牛人。读毕,忽不见。夫妇不悟屠嗜如故。居年许,肇梦到冥府,王者怒曰:汝伤牛命甚多,劝化不转,..
放生杀生现报录 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