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爱情实际上在最快乐里面反而是最痛苦的
爱情,人人都认为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在最快乐里面反而是最痛苦的,业重情迷堕地狱;业深情痴作饿鬼;业重情浓转畜生;业轻情浅生善道;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爱别离苦。譬如男人爱女人,或者女人爱男人,相爱的时候觉得很满意,可是若要分离了,就觉得苦了,这叫“爱别离苦”。
有的人说:“我可以避免‘爱别离苦’,我可以不分离,那就没有苦了。我所爱的人走到什么地方,我就跟到什么地方去!他跑到天边上去,我就跟到天边;跑到月亮,我就跟他到月亮;跑到太阳,我就跟他到太阳里去!”你跟到什么地方去?他死了,你跟不跟他去呢?说:“那也跟着去!”跟着去?那你就有“死苦”了,那还是苦!你若不跟着去,那就变成“爱别离苦”,所以还是不圆满的。
这个“爱”是人造业最大的道路,你若“断欲去爱”,这个业障就清了;你要是很重这个情爱,你这个业障也就重了。【校按:《涅槃经》云: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所以说: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
如果是“业重情迷”的人,死后就堕地狱;如果是“业深情痴”的人,死后就做饿鬼;如果是“业重情浓”的人,死后就做畜生;如果是“业越轻、情越浅”的人,就会往生到“三善道”,这是按照“业的轻重、情的深浅”来判断。
业重的人就是时时刻刻心存邪知邪见,不怕因果,见利忘义,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迷的人就是遇到感情,没有智慧,便着迷了,所谓“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其发展,便铸成大错,这类众生将堕落在地狱里。
业太重的人就是佛菩萨来耳提面命来教化劝说,他也不会听的;他不听真理,只信邪理,这一类的众生虽然做人,可是无药可救。
“业深情痴”众生的业障虽然很深,但是没有那样的重,遇到感情便糊涂了,分别不出是道非道、是法非法,境界一来,便随着境界转,转到什么地方去呢?转到饿鬼道,那时悔之晚矣!
业重情浓的人业障虽重,犹比堕入饿鬼道的人较轻点;情感虽浓,还比堕入饿鬼道的人较浅一点;这种人将来转为畜生,受各种不同的痛苦,其苦不堪设想。
我们人为万物之灵,智慧比较高;畜生的智慧比较低。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因为畜生经过阎罗王化学工厂(轮回)的淘汰,其灵性被分开了,所以只有小部分的、不完整的灵性存在,所以畜生的智慧比较低。
有的人说:“怎样把灵性分开呢?”譬如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业障深重,所以转为畜生。
虽然是畜生,可是不一定为一个畜生,甚至为十个或者二十个;转高等畜生为一身,转低等畜生为多身。这样便把智慧分开为许多分,所以智慧越分越低。
畜生都是有贪心,无明很重,刚强好斗,就好像鸡、狗。虽然物以群分,但是它有斗争的思想;两只鸡相遇必定战斗,两只狗相遇必定打架。
为什么呢?
就因为食物而起悭贪、舍不得;这就是前生为人时,那种自私自利的习气未除,所以做畜生的时候,这种自私自利的心仍然存在。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堕落不堕落,乃由感情来分别;只知有情而不知有智的人将来一定堕落在三恶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
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明眼善知识一看便知他将来会堕落在哪一道里受生。
什么叫“善知识”呢?
善知识,就是正知正见的人;他会帮助你发菩提心,不令你退失菩提心,而且能开导你发菩提心。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的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碍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对着境界而生出执着的就是情感,见到境界便生执着,这皆是情感的作用。
大家要深自警惕,不要被情感所牵而不能出离,当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你若到了“业尽情空”,便是圣人。凡夫就是迷到这个情爱去了,看不破这个情爱,放不下这个情爱。因为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就有了“苦”了。
这个“爱”就是一种最大的执着,这种执着是不容易把它放下的,所以就有一种“爱别离苦”了。
本来这个“爱”不想离开,但有一种特别的因缘,一定要离开,不离开就不可以,这么就要离别了;这一别离了,就叫他苦了。
夫妇有夫妇的别离苦,
子女有子女的别离苦,
朋友有朋友的别离苦;
总言而之,你有这个“爱”有分离,就有“爱别离苦”。
什么是“业障”呢?
“业”就是人生命上、精神上的负担,各人所造的“业”由各人的“仓库”收起来,收到八识田里。
此仓库就是有神通,业重也放得下,业轻也放得下,无大无小,也没有什么分别,这都是你自己的,不是旁人的;谁也偷不去,谁也抢不去,谁也拿不去。
怎么会有“业”呢?
“业”,或者是由言语上造出来的,或者是由身体造出来的,或者是由意念造出来的。
不论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种事业来做,做了就会有很多问题、很多困难的事情发生,就会生出烦恼、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这叫“业障”。
为什么他念经,念了又忘,忘了又念呢?就因为这个人宿世有业障。这业障障着你,令你念经记不住;业障障着你,令你懒惰不愿念经;业障障着你,令你想念经时,就要睡觉;业障障着你,令你想诵经时,就昏沉起来。
很奇怪的,你不念经时,很有精神;你一念经,就要睡觉;你把经书放下来,睡魔又跑了,就不睡了;你再一念,又来了。我相信你们好几个人都有这种经验。你要听经吗?这个时候就想睡觉;若你和人舂壳子、讲闲话,没有意义的谈话,就越讲越有精神,越讲越有精神,口水横飞,几几乎像下雨一样,也不睡觉了。
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
胎生,人是胎生,一切畜生也是胎生。卵生是怎样来的?卵因想生,因为有这种想,所以就有卵生。胎生是胎因情有,是由爱情而生。
爱情,人人都认为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在最快乐里面反而是最痛苦的。现在美国有很多人都觉悟到爱情是不自由的,于是乎解脱爱情,走到觉悟这边来了。
一般青年男女随便谈情说爱,随便结合,又随便分离,说这是一种自由,其实这是误解自由。男的女的都不结婚,不守规矩,这不但不是自由而是错中错。
为什么?因为要是结了婚,虽然不自由,还是天经地义的一种道路。假若误解爱情,说不结婚就可以随便,这是想要快一点死,想要快点把自己的身体破坏,把身体弄坏了就会死得快一点。这种情形若不赶快挽救,祸害就太大了。这是说胎因情有。
无论人或畜生,畜生也因为有这种情,为什么它也有这种情?这种情是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的颠倒习气太深。
做人的时候,这种情欲心重,所以就会堕落到畜生道;如果在畜生道里还不知道觉悟,情欲心便变得愈重,也愈来愈愚痴昏钝。
诸众生中,湿生和化生是怎么生出来的?也都因为淫欲心太重。任何众生都因为有这个情,所谓:“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
被情所迷者是个凡夫,你要是把这个情看空了,就是个圣人。
相关文章
- 阿那律,林中寂静的快乐
- 宣化上人:这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 宣化上人:替死鬼是怎么回事?
- 宣化上人:念经的好处
- 宣化上人:少说社会应酬话
- 宣化上人:无论你业障多重也都被他这个愿力给吸去了
- 宣化上人:对三宝不要有贡高我慢
- 宣化上人:为了生死而出家
- 法藏法师:从爱情看人生
- 宣化上人 :念地藏菩萨的名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 宣化上人:心诚则灵的大悲咒
- 宣化上人:有道德的人是可以超出命数之外
- 宣化上人:十种心态念大悲咒等佛咒,效果更强大
- 宣化上人:戒律的根本
- 宣化上人:观世音菩萨和我们是兄弟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圣号
- 宣化上人:佛为何胜魔
- 宣化上人:听见这尊佛的名字,能生到六欲天一千次
- 宣化上人: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 宣化上人:有人做善事,为什么有业,也有罪?
猜你喜欢
-
临终的人为什么缘故要旁人助念呢?
临终的人为什么缘故要旁人助念呢?问:临终的人为什么缘故要旁人助念呢?答:凡人到了临终的关头,那是四大分离,诸苦交集的时候,手忙脚乱,譬如螃蟹落在滚汤里头一样的痛苦。平时念佛的功夫若未纯熟,到了这个时候..
佛学常识 2025-05-10 -
听到鲁智深坐化,林冲吐血谢幕,一死谢知己
听到鲁智深坐化,林冲吐血谢幕,一死谢知己文/主任林冲和鲁智深的关系,一直是水浒传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有人说,鲁智深对林冲是情比海深,而林冲对鲁智深却非常薄情,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那就是鲁智深不顾一切从..
悟性时光 2025-05-10 -
圆慈法师:戒随念
圆慈法师:戒随念欲修戒随念的人,独居静处,当以如是不毁等之德而随念於自己的戒,即“哈哈!我的戒实无毁、无穿、无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令起於定"。在家人随念在家戒,出家人随出家戒。无论在家戒..
圆慈法师 2025-05-10 -
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是一种感觉 一位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哲学家看见了,于是便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去捕鱼,而是在这悠闲地晒太阳呢?渔夫看了哲学家一眼,然后淡淡的说:我已经回来了。那为什么不再多捕一船?因为我们的吃喝已..
其他因果故事 2025-05-10 -
圆慈法师:小乘定学
圆慈法师:小乘定学定学是佛教中的三学之一,是连结戒学和慧学的中介和桥梁;它又是静心健身之术,是喜悦之源,是修习心和开发心智的方式方法,是建立清净庄严世界的途径,是近涅盘的清净道。定学的分类可依佛教实际..
圆慈法师 2025-05-10 -
圆慈法师: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圆慈法师: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先讲“去佛不远”,这一句经文,有两种解释;一、据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即过十万亿叁千大千世界,方能见到阿弥陀..
圆慈法师 2025-05-10 -
阿伽陀药可治百病[净土法门]
我们看到海贤老和尚一生,他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念这句阿弥陀佛,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他念了九十二年,除一句佛号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真正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晚年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肯说。来佛寺周边这..
悟性时光 2025-05-10 -
圆慈法师: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圆慈法师:念佛法门与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乃释尊“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此一法门之殊胜,历代诸师,赞叹备至。尤以永明大师称?“万修万人..
圆慈法师 2025-05-10 -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体会到无常,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体会到无常,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上师教言集:每天早上起床时想:“今天我会不会活下去?不知道。会不会死掉也不知道,肯定会死”,那种心要的。吃饭的时候,“这顿饭我能不能吃完也不知道”,“会..
五福临门 2025-05-10 -
佛教法师讲经 慧净法师:简介-皈依佛
佛教法师讲经慧净法师:简介慧净法师,净土宗善导流导师。一九五○年生于台湾台南市。童年时期接受过私塾教育,游心儒道古圣贤之林,于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深厚;亦曾信奉属于民间信仰之鸾堂,故于善恶因果报应,深信不疑。..
慧净法师 2025-05-10 -
阿那律,林中寂静的快乐
阿那律,林中寂静的快乐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眼弥,弟子中发生了强烈的争执,佛陀对大家说长寿王忍辱的故事,要大家息诤,佛陀说:「用怨恨来止怨恨,是没有止的时候,唯有用慈悲忍耐才能息灭怨恨的火焰。」佛陀的话,..
为人处世 2025-05-10 -
宣化上人:这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执持名号又分出来有声念佛,与无声念佛。有声念佛,就是我们开静的时候,大家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有这个声音。无声念佛,就是坐着的时候还是专一其心,默..
宣化上人 2025-05-10 -
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
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一群中国人在德国考察,点了一桌的菜,吃剩了叁分之一,一群人刚要走出餐馆,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
佛本生故事 2025-05-10 -
大黑天感应
修行大黑天的法门可以让我们的疾病和伤害得到消减,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也可以为我们增加财富和福报,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方便,而且大黑天心咒的功德很殊胜,因为通过修行大黑天法门还可以帮助我们消减..
学佛感应 2025-05-10 -
当世成佛
当世成佛大珠慧海论佛义讲华严座主问:禅师信无情是佛否?师(大珠慧海)曰:不信。若无情是佛,活人应不如死人,死马死狗亦应胜于活人。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戒定慧生、从三明女通生、从一切善法生。若说无情是佛者,大..
禅宗公案 2025-05-10 -
善用其心怎么个「善用」法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事,每一件事情,你怎么发愿?;善用其心,听起来好懂,做起来非常难!我们所谓的厉害关头,生死休咎,在利害得失之间,这就看你的道业,看你的善..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5-10 -
宣化上人:替死鬼是怎么回事?
从三藩市到Ukiah(瑜伽市)这条路有很多撞车撞死的鬼魂,所以从开始就叫你们来回开车的时候一定要念佛,你们现在大约都淡忘了。这一条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以后你们无论一个人、两个人,三、四个人在开车的时候必须要..
宣化上人 2025-05-10 -
阿难为什么不请求佛陀住世一劫?
阿难为什么不请求佛陀住世一劫?佛陀在涅槃前,曾经暗示过阿难一些事情。其中有一项就是如果有人请求的话,佛陀将会住世一劫。但是,阿难似乎对佛陀的暗示生不起感应,或者是不大感兴趣。难道阿难不希望佛陀住世一劫..
为人处世 2025-05-10 -
听咒的感应
听咒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平静和安定,使我们的忧虑和苦闷得到消减,也可以为我们破除一切的烦恼和疑惑,使我们在修行时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而且通过播放经咒还可以帮助我们超度亡灵和驱除妖邪,使我们的远离..
学佛感应 2025-05-10 -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息心就是息灾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息心就是息灾息心就是息灾我们过去的心态不好就形成今生的业障,今生的心态不好就形成烦恼障、所知障,我们要能够随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明朝有位大德说修行的纲要是四句话: 持戒为本,净..
其他因果故事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