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谈佛说禅悟人生 / 这两种人根本没资格谈“修行”,别一错再错了

这两种人根本没资格谈“修行”,别一错再错了

分类:谈佛说禅悟人生

这两种人根本没资格谈“修行”,别一错再错了

一谈到修行,很多人立刻把它与禅修,和尚,寺庙,高山等等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学佛修道的人,只有在寺庙里,或者高山峡谷,渺无人迹的隐秘地方才能修行,然后突然得道,大彻大悟。这些往往都是小说、电视剧里面给我们带来的“印象”,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不排除现今社会,仍然有很多得道高僧,或者想修行证悟的人隐居在一些角落,不为人所知,他们远离了尘世间的喧嚣,抛开了一切烦恼,放下了一切无关的事物,一心只求证道,这让我们肃然起敬,生起无比崇敬之心,也有一些人,他们或许遭遇了人生的不幸,遇到了不能逾越的困难,又或者已经功成名就,看破了这世间的一切,想把自己的余生完全倾注在“悟道”上,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真正的解脱。所以他们也对这些“神秘”的地方无比向往,总想着或者已经走上了这条修行之路。

东华禅寺的方丈万行大和尚,就是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去修行证悟的智者。也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高僧大德,要说起他的修行经历,应该是堪称完美了。他15岁虔诚信佛、18岁出家、然后进入闽南佛学院学习了4年佛学理论,毕业后深知佛法离不开实修,于是前后3次闭关修行,历经7年,29岁时终于证得生命本源,随后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至今,开导、帮助的人不计其数。

作为一个出家人,能有这样的经历当然是十分让人敬佩的。可我们毕竟都是在家人,我们也想去修行悟道,探索人生的真谛,那应该怎么做呢?万行法师开示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出世,必先入世,不入世怎么出世呢,出世还是为了更好的入世。这里的“世”就是世间。学佛求道就是为了解脱,为了出世间。我们从法师自己的经历来看,也是这样的,先是自己经历了人生,然后出家学道,闭关悟道后,再走回世间,弘法利生,救渡芸芸众生。

真正有因缘出家的僧人值得我们敬佩,我们来说说一般的普通人,很多人抱有一颗盲目的心态去过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人生的目的,甚至于活着的意义何在。在经历了一些不幸的遭遇,人生的变故,或者事业受阻、情感不顺、遇到强大的困难而无法逾越的时候,往往不是选择去坚强的面对,而是想要逃离,这种逃离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真正的看破了,放下了,反而是不敢面对现实,不敢直视这“惨淡”的人生。从而产生“厌世”的情绪去“出世”,那么注定他的修行之路也不会顺畅。

还有一些人也没有遭遇什么人生的不幸,而是简单的凭自己的感觉、兴趣来做决定,新闻上时不时的会有报道,说某某小伙一个人来到深山,想要修道,结果折腾了好几年,才被外人发现,自己的修行没什么成就不说,还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父母需要培养赡养,还有兄弟姐妹需要照顾,而自己却完全弃他们于不顾,深深的伤害了家人的心。

以上两种人尤其要杜绝,一句话来说,一个逃避现实,一个不负责任。因此学佛修道必须得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来,不能盲目。想要出世,必先入世。我们作为普通人,第一要务便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们必须去经历很多人,很多事。生活中给我们什么就要坦然的接受什么,积极的面对,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了,才能最终的领悟人生,最终看破和放下,这才是修行的正确之路。

所以有的人一生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却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击垮,反而经历得越多,自己的领悟就越多,自己的内心就愈加平静,如果发生什么,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能够有此修为,已经有相当的修行功夫了。

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刻意,不能执着,而更多的是接受,面对,功成名就了不骄不傲,面临逆境了不狂不燥,顽强的积极进取

,懂得在各种人和事上去“磨”,去“熬”,这本身就是修行,修行不是形式,而在于修心,什么时候能够修好自己的耐心,恒心,平常心,恭敬心,欢喜心,包容心......等等,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修行者,大觉悟者。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