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戒律 / 黄柏霖:为什么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

黄柏霖:为什么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

分类:戒律

黄柏霖:为什么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黄柏霖:为什么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

刚才讲说孔子七十,行年七十还想学易,希望可以无大过,这什么意思呢?《论语·述而》篇里面讲,孔子说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他很感慨,他说,再给我五年到十年,让我在「易」上,就是《周易》,更加深入,我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因为研究《易经》不是叫你算命,因为学《周易》,我们一般学《易经》,都在学卜卦,卜那个吉凶。其实学《周易》,就是学《易经》,最重要是学一个地方,就是「知几」。什么叫「知几」呢?「几者」,就「念头起动几微之间」,就你念头刚起来那一剎那,心念一动就加以察觉,这就是学《易经》,它特别强调的地方。

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为什么可以趋吉避凶?你要去找它的原因,是因为《易经》教你在念头起动的时候,你就「是非分辨得明」,使灾祸有一点端倪,就马上及早的调整你的心念,让灾祸消弭于无形,自然就能够趋吉避凶。这是学《易经》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一定要记得。你学《易经》就因为这样,因为知道这个心念一动,你马上就会察觉,这样就可以远离大灾大祸。所以「上等智力」,就是上根利智的人,他在学《周易》,就可以进一步学形而上之道。形而上之道就是什么?就是解脱道。

那为什么孔子说,希望无大过呢?大过是什么呢?对普通人来说,不是有心犯罪,而是误犯。例如过失、损人,我们去损害到别人。那如果就修道人来说,凡是心不在道上就是大过了,或者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去伤害别人,无意中做出令人恼恨的事情,恼害众生,这也是大过。孔子说了,孔子说他为什么要学《易经》呢?孔子讲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这么有智能,我不是天生圣人,圣人才有办法无过。孔子认为他自己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之道。所以孔子讲过一句话非常有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所说的都是古德所讲下来的真理,这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不是我作的,都是古人说的,古圣先贤说的。所以孔子说,孔子认为自己是经过好学而得到圣人之道,是透过修养学习而来的。但是偶而难免还是会犯无心之过。所以一生不好的念头,马上立即制止,不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展现在行为上,这样就不会有大过。

所以在《易·系辞下传》里面,孔子说了,「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关键在这个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用功呢?在精微处用心,那么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我们的念头,在念头上去观察。所以孔子非常赞叹颜渊,他曾经就跟鲁哀公说了,孔子在《易·系辞下传》里面说了,「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也就是他「不贰过,不迁怒」,这是颜渊,颜回。所以孔子对于鲁哀公赞叹他的学生里面,最喜欢的就是颜渊。他说,最好学,为什么?因为颜渊有知几的功夫。知几,我们刚才已经讲过,就《易经》最重要的精神,就自己注意到自己的念头起动处,觉察。颜渊有这个功夫,颜渊能够觉察,觉察到念头的起动,一有过马上制止。所以颜渊可以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孔子非常赞叹他。

所以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进一步小过也要除去。我们平常人一举一动都会犯过,如果你学着观察你的念头,恶念一生马上制止,久而久之,可以少犯大过。儒家里面讲的,《礼记》首篇「曲礼」篇里面记载的,委曲说礼之事,没有离开食、衣、住、行,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如果一举一动不违背「曲礼」,那就可以少犯一些过失了。所以结论说,孔子为什么要学《易经》?因为《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他时常观察的结果。体悟到天地人事现象背后隐约的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个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

所以我们的《易经》八卦,《易经》是从这样演化而来的。然后再经过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慧的《易经》,后代的人才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奥妙。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可以领略到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最主要就是刚才讲的,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所以《易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刚才讲的「知几」,「知」就是觉察,「几」就是隐微处,念头的起动地方。这个刚才是因为孔子七十学易,我们特地把这个,为什么要学易呢?因为学易可以无大过。我们特别把这一段引申出来,让我们对《易经》有一点了解。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O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