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所说的菩提心?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菩提心?
转载自作者:醉卧白云间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菩提心
有人说金刚经所言“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指生的是菩提心。
这么讲正确不正确呢?这么讲在语法上在认知上都存在问题。
乍一看这种说法似乎有理,实际上认知上存在混淆不清。
什么是菩提心呢?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菩提心。金刚经一直在讲菩提心,而金刚经的精髓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金刚经的这个精髓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菩提心。
菩提心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无所住,另一个是慈悲心。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就是菩提心。这也是金刚经讲解的重点,金刚经有时讲无所住,有时讲慈悲,校量功德就是在讲修道者关爱众生。这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都能看的明白!
菩提心即是道心,《道德经》整部经书围绕着道与德两个要素展开论证和阐释。可见道教重点讲的是道与德,道与德的结合就是菩提心。
可见佛教和道教在这个终极问题上观点是一致的。
菩提心需要两个要素,即是无所住和慈悲心。
若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即是小乘独觉士,若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即是世俗有为法。只有无所住和慈悲结合才能够成就菩提心。
因此那些说无所住而生菩提心的人,就存在语法问题和认知问题了。
因为菩提心是无所住和慈悲心共同所生,若没有慈悲心,无所住是生不出菩提心来的。
这和道教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个修道者若没有德,只能算是自我解脱的独觉士,一个得道者不但要有道(能够无所住),还要有德,才能够算是成就了菩提心,才能够算是一个大乘得道者。
所以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不是无所住而生菩提心。
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无所住而生慈悲心,因为二者结合就是金刚经所说菩提心。把二者分开都不能叫做菩提心。
若没有慈悲心,无所住是生不出菩提心来的,金刚经上其实讲的并不是很晦涩,可是很多没有逻辑的人就会胡乱理解,到了最后,自己也搞不清楚菩提心是什么。还把金刚经所讲的道德慈悲给掩盖起来,只去强调空,强调无所住,最后修来修去,要么修成小乘,要么修成没有道德的邪魔外道。
那些认为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无所住而生菩提心的那些人,都是一些没有逻辑,不能正确的理解佛经,并且不依据证据却喜欢胡乱解释佛经的一些不懂装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