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清洁空气的电疗法-皈依佛
宣化上人:清洁空气的电疗法
宣化上人开示,禅宗这一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就是顿教。顿教,是由渐教勤修而成的,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现在行住坐卧,就是渐修。等到有一天,真正明了,豁然开悟,就是顿。顿也没有离开渐,渐也帮助顿。
一般修行人,他修什么法,便说什么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会欢喜它,也不肯去修行。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不可得,便没有什么可执著的。
打禅七,是调身调心。调身,令身不乱动。调心,令心不打妄想,常常清净;心能常清净,则尽虚空遍法界都在自性里边。自性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也就是本来的佛性。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被邪知邪见迷染得太深了,所以不容易明心见性。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打禅七。打七叫‘克期取证’,定下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一定要得到好处。
在用功方面,一定要求个明白。你要想真正明了,首先要学一个不明了。在禅堂里用功,用的是什么功?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间不知有人。从早上到晚上,做的是什么事?不知道。吃的是什么饭?不知道。穿的是什么衣?不知道。就是昏昏沉沉,什么也不知道。这叫‘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就是说养成世界上最笨拙最愚痴的人,这时便会生出巧妙来。
此时,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都通了,都明白了,彻底的开悟了。学到什么?也不知道,好像傻子一样。可是,就在此时,奇怪的事就出现了。
打禅七,就是要把你那些小聪明、小智慧都收起来,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如果你觉得什么都明白,你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所谓‘大智若愚’,外表看来,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心里什么都明白,这也就是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这种人才有大成就。我们在禅堂里,人家跑就跟著跑,人家坐就跟著坐,东西南北都不知道。这时候,才能转过身来,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了解。明白什么?明白自己的本地风光。了解什么?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禅堂里,要用功修行,少说废话,不要浪费时间。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坐禅确实是这样宝贵,不知在哪一分钟就能开悟,所以要分秒必争,任何时间也不能放过。若是到厕所,方便之后,即刻回到禅堂,继续打坐;到斋堂去,吃完饭之后,立刻回到禅堂打坐;喝完茶之后,即刻回到禅堂打坐。总而言之,不放弃开悟的机会。不知哪个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换句话说,行香、跑香、坐香,都是开悟的良机,不可错过!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一次召见高旻寺和尚天慧禅师到北京去,和他谈论禅理,问他还识玉琳国师的宗旨吗?他没回答。皇帝便命他在宫里的禅堂坐七天,一定要参出答案来。否则,要斩他的头。在六天之内,他参不出究竟的答案。最后一天,急得他跑禅堂,跑来跑去跑昏了头,撞到大柱上,头上起了一个大疙瘩。这回清醒了!得到标准的答案,于是他来见皇帝,雍正知道他已认识玉琳国师的宗旨,他也所以开悟了。从此之后,才立下跑香的制度。
在禅堂里,就是行香、跑香、坐禅、参话头。行香就是快走,跑香就是慢跑,坐香就是坐禅,参话头就是思惟一句话。例如,参‘念佛是谁?’一心一意参这句话,参到一心不乱、一尘不染的时候,就是开悟时。这些方法,是用来禁止妄想。没有妄想,就能开悟。
坐禅的目的,是要开悟。开悟之后,就有超人的智慧。所以,祖师们研究以毒攻毒的办法,用参话头来控制妄想,也就是用一个问题控制多个问题。参什么话头?参‘念佛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把‘谁’找到了,知道究竟‘念佛是谁?’到那时候,你才是真正明白。明白什么?明白颠倒是非要远离。在《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些过程,要经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讲多了,打闲岔,还是规规矩矩脚踏实地去用功修行。
有一点大家要知道,在《三字经》上说:‘贵以专’,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能专心一意去做,最后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参话头也是这样,只想一个话头,白天想,晚上想,吃饭想,睡觉想,走路想,坐下想,非想到海枯石烂不停止。换句话说,就是‘不开悟不休息’。想一个问题是真理,想多问题是妄想。
有这么样两句话,说的很有意思:‘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是形容坐禅的功德,就是说坐禅的人,在须臾之间,能清静片刻,能修静虑的功夫,就比造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七宝塔的功德还要大许多倍。因为造那样多的七宝塔,不过是供养佛舍利(灵骨)。如果能静坐一须臾,这是造佛的真身。所以说静坐一须臾(很短的时间),胜造七宝塔。静坐片刻就有这样大的功德,如果天天静坐,那种功德非算数所能算出来的。你能在一须臾之间不打妄想,清净其心,久而久之,你的心便能湛然常寂。
我们在禅堂里静坐,不但对自己的功德是无量,就是对全世界人类的功德也是无量。有人说:‘我们的功德,怎能给全世界人类呢?’现在全世界的人,因为争名夺利,所以杀气腾腾,自私自利,你争我夺,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人类斗争坚固,一天比一天厉害,一天比一天危险,一天比一天严重。如果再不设法挽救世界的危机,总有一天,地球会爆炸的。地球怎会爆炸呢?因为现在科学突飞猛进,大国研究杀人的武器,一日千里,互相比赛。例如核子武器、死光武器等等,一旦战争发生,这些武器便会将地球毁灭,到那时候,真正的末日就到了。
我们在禅堂里,用功修道,在无形之中能把这些杀气消灭,世界便没有危险了。怎样消灭呢?因为空气被污染,有许多毒素存在,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会影响众生的健康,威胁众生的生命。你们看看,现在奇奇怪怪的疾病,越来越多,使医生束手无策。因为空气被污染了,混浊不干净,充满毒气。我们修道人,要用电疗把空气消毒,什么是电疗?就是静坐,从静坐中放出智慧光,这个智慧光就是电,这种电波放到空气中,有杀菌的作用。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这叫电疗世界之病。
现在有人怀疑这种道理是不可能的。静坐怎么会把空气给消毒呢?现在来讲一个故事:在宋朝有位大文学家,名叫苏东坡,当时有位大禅师,名叫佛印。两人是道友,常有往来。有副对联:‘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证明他们的感情是很融洽的。
有一次,苏东坡居士作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送给佛印禅师评论,因而引起二人的辩论。我们现在看这首偈颂中的‘毫光照大千’,用这句来说明道理。这毫光就是电疗,照大千就是消毒。毫光能把大千世界混浊有毒的空气,消灭得一干二净,乃至丝毫的毒素再也不存在。
你能以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你的一分空气毒;他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他的一分空气毒;大家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大家的一分空气毒。大家同心协力来帮助世界电疗这个病,这世界污浊的空气,就会越来越少,光明的空气,也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空气便能完全转为清净。要知道污浊空气就是毒素,光明空气就是智慧。
现在的空气为什么会污浊呢?因为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不会使用电疗,所以空气越来越污浊。我们修道人要负起责任,使空气清洁。不但自己要勇猛精进地坐禅,还要劝亲戚朋友来坐禅。坐禅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对身心有不可思议的好处,如果他们不相信的话,教他们试一试,不久即可得到不可思议的好处。大家努力坐禅,毫光照大千,空气的毒素,自然被消灭了。
各位注意!只要把妄想停下来,就会放出智慧光明,这种毫光能照大千,有消毒作用,你们会有无量功德,这种功德,能使全世界人类都得到好处。什么好处?就是把空气的毒素毒菌消灭,人类便再不会患绝症──这是间接得到的好处。
相关文章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一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 宣化上人:凡是人有脾气,都是有罪业;
- 宣化上人:人在世上要存正心,不可存邪心
- 宣化上人 :大悲神咒,妙用难思
- 宣化上人:增福、增寿、增禄的方法
- 宣化上人:凡事忍耐
- 宣化上人:念观世音菩萨入三摩地的境界是怎样的;?
- 宣化上人:可以说这是最高的法门、最无上的法门
- 宣化上人:回向的功德原来是如此的了得!
- 宣化上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_2
- 宣化上人:结恶习重_3
- 宣化上人:心能造天堂、地狱、畜生等,就看你如何去做
- 宣化上人:如何让佛光照到自己
- 宣化上人: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
- 宣化上人:我们要养气,不要生气
- 宣化上人:你一举心动念,诸佛菩萨护法都知道
- 宣化上人:改过迁善最吉祥
- 宣化上人:发脾气是恶,不发脾气是善
- 宣化上人:所谓的功德就是这一种舍心
- 宣化上人:我教他们诚心念观世音菩萨很快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一)
武夷山市茶艺团每场茶艺表演,都少不了展示武夷茶文化的代表作武夷禅茶,深受来武夷山旅游的中外宾客赞誉。这一让人回味无穷的禅茶表演,深刻揭示了武夷岩茶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和博大精深武夷茶文化内涵。以佛家道源著称..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佛的认识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步步不迷方
罗浮山的显如禅师初访湖北省大阳山警玄禅师,大阳禅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显如:益山。大阳:益山离此多远?显如:五千里。大阳:你与么来,还曾踏着地吗?显如:不曾踏着。大阳:那你会腾空了?显如:我不会腾空。大阳:那你怎..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样的一个关系;又像枭鸟和凤凰的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一定要亲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此乃真古佛也
法远禅师的忍辱精神堪为后世学道者的楷模。法远禅师曾经与天衣义怀禅师率众同参叶县归省禅师。归省禅师一见他们,便大声呵斥道:汝辈踏州县僧,来此何为?我那有闲饭养你闲汉耶?骂完,要将他们赶走。众人却站在那里不动身..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初学放生者及放生摸索者的15个建议
对初学放生者及放生摸索者的15个建议(1)哪种动物被吃的概率最大,且吃的人数又非常多,就应首先考虑放生哪种动物,且要多放生。如菜市场上的鱼类(非金鱼等观赏鱼类),他们被吃的概率最大,为100%,没有谁会将它..
放生心得 2025-04-03 -
鞋子上的小泥点
鞋子上的小泥点明朝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张瀚的人,在京城都察院任职。张瀚才貌双全,深得御史大人的赏识和器重。由于当时明朝官场腐败混乱,不正之风盛行,张瀚在都察院一年之后也沾上了一些不良嗜好。御史大..
禅宗文化 2025-04-03 -
不费一文的护生方法
不费一文的护生方法1、明代文学家张岱编撰的《夜航船》二十卷“方术部”记载:遇人捕鱼鼈飞禽之属,但念“南无宝胜如来”,捕者终无所获。(《金光明经》记载:释尊往昔有一世爲流水长者子,用大象负水救了因池水干..
放生心得 2025-04-03 -
死而复活
南泉普愿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突然大吼一声,把侍者吓了一跳,赶紧走到南泉禅师的身旁,南泉禅师道: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于是相偕一同去报告南泉禅师:刚才有一位云水参..
禅宗公案 2025-04-03 -
鹦鹉王与恶受王的故事
鹦鹉王与恶受王的故事从前在印度的迦尸国,国王名叫恶受,不行善道,百般虐待子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乃至远从各地来的商人,所带着的珍奇宝物都被他夺取,也不付报酬。此事被大家相互传说着,以致恶名远播。那时..
佛典故事 2025-04-03 -
平凡知花:念佛念咒要有信心和毅力--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
平凡知花:念佛念咒要有信心和毅力--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在西藏边境的山区里,住著一位孤独的老婆婆,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去逝了,所以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到处向人寻觅解脱的方法。终于,她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叫她念观..
布衣百姓 2025-04-03 -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
布衣百姓 2025-04-02 -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色字头上一把刀。当今的互联网在传播色情方面真可谓是一把遏杀广大青少年的一把罪恶的刀,其广度和深度和参与人群之众,造化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不能比拟的。青春少..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2 -
慧远大师:三报论
慧远大师:三报论三报论释慧远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日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只要心清无欲,看什么都很美,都觉得很可爱。清晨的境界,总令人觉得心很静、很欢喜。看着天色渐渐明亮,就像一盏光明的灯火照彻暗室,令人豁然开朗;四周的鸟啼声,也像一句句的念..
禅宗文化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大师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ji义记一帙至。余得..
慧远大师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大师]次明法宝。法中有二。一摧邪法。二三转下明化正法。摧邪法中以无心意无受行者自无所著。以谓由也。由无心意无受行等便能灭邪故说为以。言无心意无忘心体。..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唵嘛呢叭咪“牛”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18)唵嘛呢叭咪“牛”幸好,那个“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消除了我们的很多担忧和疑虑。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知道的人应该很多,所以师父就不啰嗦了。知道的人请举手,不知道的人请举手..
初识佛法须知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大师著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巴楚仁波切曾对一位年轻人说了一段话,这段开示非常适合在家人,特别是今日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怀着勇气和耐心来从事,直到完成。你的心不应该追逐众人之口,..
禅理故事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