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集 太子须大拏本生(一)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阿弥陀佛!
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在上一集的节目中,我们讲到了 佛陀与世间同修耶输陀罗的故事,今天接续著还是 佛陀与耶输陀罗的本生,我们要谈到 释迦牟尼佛在上生至兜率陀天之前,在人间最后一世的故事。
在 佛陀的本生之中,这一段特别的重要,不论是在北传或是南传的经典中,许多经典都一再的提到这一段故事。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呢?这就要讲到成佛之道,也就是菩萨用三大阿僧祇劫所修行的五十二个阶位:第一大阿僧祇劫,是从初发心到初地;第二大阿僧祇劫,则是由初地到七地满心;而第八地至成佛,则是最后一个阿僧祇劫。菩萨道修行到十地,感召十方诸佛灌顶加持之后,就成为十地满心的受职菩萨,能够为一切的众生说法,而且妙法如云如雨,永无穷尽,普益十方一切佛子,除了佛以外,无有堪能比拟者;所以十地菩萨又叫作法云地,圆满了大乘的无我观,过识阴区宇而近灭尽识阴,因此能够进入等觉菩萨。接下来,要在无量异熟现行的境界中,去实践大乘的无我观,也就是等觉大士的修行,即是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于一切时、地皆能广施内财、外财,以修集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需要的一切福德;在一百劫当中,几乎完全是在修集福德,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换个角度说,等觉大士在物质世间中,在实际上去履践了无我法,对自己的五阴完全没有任何的执著,修除了最微细一分的习气而直至成佛;也就是等觉大士的修行,是百劫修相好以及修除所知境中极微细执著的无明,然后方能具足普贤行成就一切种智,才能上生兜率陀天完成一生补处,到最后身降神母胎,示现凡夫肉胎而成佛道。
所以,释迦世尊在这一段经文中,开示了祂自己过去在上生兜率天宫之前,最后一世王子须大拏本生,是 世尊过去以人间凡夫身百劫修相好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特别的重要,是所有佛弟子,特别是大乘修行者不可不知、不学者。
我们就来看看:如是我闻,有一时 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当时有无数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弟子围绕著 佛陀,佛陀露出了笑容,口中放出了五色光芒;于是阿难即从座起,整理好衣服,胡跪叉手向 佛禀白说:“自从我阿难侍奉佛二十年以来,不曾见到佛陀您像今日这样子的笑容。佛陀!您是忆念到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吗?您的笑容是有特别的寓意吗?请您为我等开示。”佛就告诉阿难:“我并不是忆念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而是想到我自己过去世以来,在无量阿僧祇劫中所行布施波罗蜜的事迹。”
阿难就问:“那是什么样的布施波罗蜜呢?”佛说:“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个大国名为叶波,国王叫作湿波,以正法治国,不屈枉人民。这位国王有四千个大臣,统治六十个小国、八百个聚落,拥有大白象五百头。国王有两万位夫人,却没有王子,于是国王向诸山河大地神明祈祷;终于夫人怀孕了,国王亲自细心照顾夫人饮食起居,十个月后生下了太子,二万位夫人都大欢喜,都能各自帮忙夫人侍养太子,所以这位王子就命名为须大拏。到了十六岁的时候,聪明的太子学习了各种的书数礼乐工巧;并且太子对父母也很孝顺,事奉父母如天神一般。”
“这位须大拏太子,从小就喜欢广行布施,布施天下的人民乃至飞鸟走兽,祝愿众生都能常得善福;因为须大拏知道愚人悭贪不肯布施,只是愚惑自欺而无所利益,有智慧的人则知道布施的福德;行布施的人,他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共所称赞。”
“太子长大后,国王为太子选了一位他国的公主为妃,容貌端正庄严,名字叫作曼坻,并且为太子生下了一男一女。太子想要广行布施波罗蜜,所以离开了皇宫巡游四方,这时候帝释天主便化现出许多贫穷残疾的可怜人围绕在路边;太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心生忧愁不乐,便返回宫中。国王就问太子:‘何故忧愁不乐呢?’太子回答:‘刚才在路上看到很多贫穷残疾的可怜人,我想求父亲一件事,父亲可否答应我呢?’国王说:‘随你所求,我都答应。’太子说:‘希望父亲能给我库藏的珍宝,用来布施给城中、城外一切的可怜人,随著他们的需求而尽给予之。’国王答应太子,并且派出使臣帮忙太子一起去行这个布施。于是远从百里、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人民都来了,求食物者得食,求衣服者得衣,求金银珍宝者得珍宝,大家都得到了满足。”这个时候,宿怨的敌国听到了这个消息,知道须大拏太子性好布施,并且不会违背对方的要求,依受施者的索求而给予之。敌国的国王暗生欢喜,马上召集了群臣谋士商量计策,国王说:‘叶波国王有能够行走在莲花上的大白象,名字叫作须檀延,力量巨大又善于战斗;每次与诸国战争时,叶波国常常就靠这一只大白象而获胜。现在有谁堪能前往叶波,去向他们的太子乞求布施这一只白象,把这一只大白象抢过来?’此时有八位修道之人愿意前往。
“国王承诺:‘如果你们能得到白象回来,本王重赏之。’八位修道人手中就撑著拐杖,远涉山川来到叶波国。到了太子居住的宫殿,面向门口站立,并且翘起了一只脚;守门人向太子通报说:‘外面有八个修道人,都撑著拐杖,说他们从远方而来,要向太子乞求化缘。’太子听到以后甚为欢喜,亲自出来迎接,向前作礼,就好像是儿子看见了父亲一般的恭敬。太子说:‘请问诸位从哪边来呀?修行得无劳苦否?各位有什么需求呢?为什么要各自翘起一只脚呢?’八位修道人就说:‘我们听说太子您喜好布施,凡有所求者,从不违逆人意;太子乐施一切的名声流传八方,上至苍天、下到黄泉,布施功德无法思量,远近歌颂无有不知。今天太子您是国王的儿子,就像是天人的儿子一样,您所说过的话终究是不会欺诳的,相信您今天一定仍然能像过去一般,不逆人意地布施一切;我们求您赐给我们能在莲花上行走的大白象,名字叫作须檀延。’于是太子就带著这八个人去到大象园中,要他们自己选一只大象。”
“但是修道人说:‘不!不!不!我们不要这些,我们要的是那一只须檀延大白象。’太子说:‘这只须檀延宝象乃是我父王所重爱之物,父亲重视须檀延就像重视我一般,所以不能送给你们;如果送给你们,我就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也许父亲会因为这个原因把我驱逐出国。’但是此时太子又想到:‘我曾经发下了宏愿,一切东西皆可布施而不违背别人的意愿;如果现在我不送给他们,就违背了我的本愿。如果不能以这一只象来布施,我又如何能证得无上平等的布施波罗蜜呢?所以应当要答应他们,以成就我无上平等的布施波罗蜜。’于是太子说:‘好吧!善哉!善哉!我愿将这只白象给你们。’就叫了左右侍者将须檀延牵过来,为它配上黄金的鞍辔。太子依著印度的礼节,左手拿了净水为修道人灌沐行洗手礼,右手则牵著白象交给了他们;修道人们要到了这只大白象,也依著乞食的规矩为太子祈祷祝愿。临走前,太子叮咛修道人说:‘你们赶快离开吧!如果国王知道了,一定会来追逐你们的。’然后八个人就一起骑了白象欢喜迅速地离开了。”
“大臣们听说了太子竟然将大白象布施给敌国怨家,都大为震惊!甚至各自从座位上吓得摔了下来,心中想:‘国家就靠这只白象维持平安,但太子竟然把它送给了敌国。’所以大臣们就前往向国王禀白,国王听到了非常的错愕。大臣们说:‘国王啊!您所以能得到天下,就是靠这只宝象,这只宝象的力量胜过六十头大象;而太子竟然把它送给敌国,这样子我们的国家就要不保了。这该怎么办呢?像太子这样子任性的布施,使得我们国家的库藏日益空虚,我们担心不久之后,整个国家以及我们的妻子、子女,都会被太子拿去布施了。’国王听完这些话,心中更是大大地不悦。”
“国王问了一位大臣说:‘太子是否真的将须檀延送给敌国了呢?’大臣说:‘是的,是真实的。’国王听完后,当场就讶异到昏了过去,从宝座上摔下来;诸大臣们赶快以冷水喷洒,很久以后国王才醒过来;当然,国王的两万位夫人也都是忧愁不乐。于是国王就和大臣们商量,接下来要怎么处置太子。一位大臣说:‘太子用脚踏进象园,那就砍下太子的脚,手牵过白象就砍下他的手,眼睛看过大象就挖他的眼睛。’也有人主张应该要砍掉太子的头。国王听到这些话,心中忧愁说:‘太子如此地爱好布施,我要怎么样才能管制他呢?’一位聪明的大臣心想:‘诸位大臣的建议都不恰当,因为国王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不应该用这些残忍的刑罚。’于是他说:‘大王啊!我不敢要求大王拘禁太子,不如让他离开这个国家,将太子流放到荒野十二年,让他自己去惭愧反省。’国王把太子叫来,确认了太子真的把白象送给了敌国。”
“国王问他:‘你为什么要把我的白象送给敌国,却先不告诉我呢?’太子说:‘父亲!你先前曾经答应过我,一切物品随我布施,所以我没有先通知您。’国王回答:‘我说的是诸般珍宝,与这只白象有什么关系呢?’太子说:‘白象也是您的珍宝财产啊!’国王气得说:‘你立刻离开我的国家,去檀特山中十二年吧!’太子回答:‘是的,父亲!我不敢违背您的旨意,但是请您让我布施天下七天,满足我小小布施的心,然后我再去山中吧!’国王说:‘就是因为你布施得太过分了,使得我的国库库藏空乏,让我失去了御敌的宝贝,所以才要驱逐你;我不准你再去布施,你马上离开,我不答应你的要求。’太子说:‘我不敢违背父亲的旨意,现在我希望用我自己的财产去布施;把一切的财产都布施了,我就离开,不敢再使用父亲的珍宝。’这时旁边的两万夫人也一同求情,最后国王还是答应了太子的请求。”
“于是太子就叫人召告四方,有想得到财物的人,都来太子宫门前,可随你的欲求而得;但是呢,人类所拥有的财物无法长久存在,终究还是败坏的。于是四方的民众都来了,太子准备了饭食供养他们,随他们的要求施予他们珍宝;七天之中,太子的财产就散尽了,贫穷的民众变成富人,所以万民欢乐。”
“接下来,太子告诉妻子曼坻说:‘你听我说:国王和大臣们因为我将大白象布施给敌国,使得国库空虚,所以要放逐我到檀特山中十二年。’曼坻说:‘祝愿我们的国家丰饶,愿国王及一切臣民皆同富业,我要和你一起去山中努力地求道。’”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故事先讲到这一边。提醒各位:这一段故事是 释尊过去在上生兜率陀天最后一世的布施,也就是在等觉大士的阶段要即将完成百劫修相好的一世,里面的深意不是一般的凡夫所能知晓。
今天就先讲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余正伟老师)
上一篇:宣化上人:儒释道三而一,一而三!
下一篇:每天念一万佛号的感应
相关文章
- 太子菩提树下修成无上正道,魔王欲阻碍其修行终不得果!
- 第122集 太子慕魄
- 第110集 太子须大拏本生(二)
- 第111集 太子须大拏本生(三)
- 第112集 太子须大拏本生(四)
- 戒妄语的故事-本生经第三-舍利婆国的商人
- 儒童菩薩本生
- 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王妃往世因缘
- 被遗忘的佛教圣地 九龙浴太子 七步开莲花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悬论)-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序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报恩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厌舍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无垢性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阿兰若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离世间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厌身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波罗密多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功德庄严品)-皈依佛
- 太虚法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观心品)-皈依佛
猜你喜欢
-
法藏法师:念善、行善
法藏法师:念善、行善念善、行善一念之善,犹如滴水牵涟漪,可以遍满十方法界。一善之行,犹如滴水能穿石,可以启发每颗人心。慈悲、平等、觉性基于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的概念,为了让自己更「快乐」的目的,而使用自..
法藏法师 2025-04-04 -
岁月飘逸:菩萨让母亲康复
岁月飘逸:菩萨让母亲康复说菩萨让母亲康复,好像显得有那么一点牵强。从表面上来看,菩萨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其实,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中。作为一个相信佛教的人,于自己而言,是应该感觉得到菩萨的存在..
禅理故事 2025-04-04 -
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皈(归)有「回归」的意思。是因为我们在归依之后,渐渐透过学佛,而懂得将人心比佛心,回归到内心那真正纯真、无自私、慈悲、无我之原始的佛性觉..
法藏法师 2025-04-04 -
陪着你看世界
陪着你看世界一场晴天霹雳的车祸夺去她的双眼,那一年,她才两岁,对这世界的美丽,只能由别人的口述来凭空想象,只是,没见过具体的美,又怎能拼凑一幅想象的图? 是上帝为了弥补在生命中对她开的玩笑,赋予她敏锐..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5-04-04 -
法藏法师:自性三宝之意涵
法藏法师:自性三宝之意涵自性三宝之意涵每个人的本性当中,都有「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这就是所谓的「自性三宝」。「自性佛宝」:在你的自性中有觉性光明,这个光明是平等普施,是你原来本具的「觉悟之性」;「..
法藏法师 2025-04-04 -
佛教法师讲经 慧远大师:简介(生平)-皈依佛
佛教法师讲经慧远大师:简介(生平)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楼烦县人。师从小爱学习,13岁时,就跟随舅父到许昌洛阳一带游访参学。由于大师博学六经,融汇贯通,尤其精通老庄之学,因而儒门宗匠,达官显贵,..
慧远大师 2025-04-04 -
观音心经和心咒一样吗
在修行观音心经的时候,大家都会发现其中也是有着心咒的,心经和心咒是不一样的,心经中讲解的知识是非常多的,相对于心咒来说,心经中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且大家在修行心经全文的时候,结合着心咒去修行,能..
心经经典 2025-04-04 -
慧远大师:与隐士刘遗民等书
慧远大师:与隐士刘遗民等书与隐士刘遗民等书晋庐山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以晋太元中。除宜昌柴桑二县令值庐山灵邃。足以往而不反。遇沙门释慧远。可以服膺。丁母忧去职入山。遂有终焉之志。于西林涧北。别立禅坊。养志..
慧远大师 2025-04-04 -
药师经三年感应
药师经不但是重要经文,它也是需要长期去念诵的。有的人念诵药师经已有三年,而念药师经三年感应是很大的,对自己也是有益的,只要师兄能诚心去念诵,那么就能感受到。而且念药师经的功德利益也有不少,但只有用心念..
药师经经典 2025-04-04 -
平常境界
平常境界(文:转载)平常心是眼下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面对快节奏的生活,面对多变的现实,面对不可预知的明天,面对尴尬,面对陡然间的从繁华到衰败、从得意到失落,我们太需要一种平静的不动的心态了。这就是..
布衣百姓 2025-04-04 -
贤崇法师:佛教“六度”思想与企业家修炼
当你的企业很小的时候,影响性不大,没关系,社会责任考虑得少也不会给别人产生强大的冲击;但企业做大,影响面很广的时候,可能你不禁意的一个言行举止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波动。这时你考虑问题就一定要用更大的格局..
汉传人物 2025-04-04 -
欲纵还堵
僧问明州翠 永明令参禅师曰:坦然不滞锋 时如何?令参禅师曰:大有人作此见解。僧曰:毕竟如何?师曰:坦然不滞锋 。
禅宗公案 2025-04-04 -
可以听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听的,而且经常听地藏经会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提高自己的智慧,还能修到更多的功德。只是在听地藏经时,师兄需了解听地藏经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更好的领悟到经文中的意思。那听地藏经要注意什么呢?下面..
地藏经经典 2025-04-04 -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一次,法眼文益上堂说:"出家人要依随时令而行,冷即冷,热即热。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门上写门字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门上写心字,在窗上也写心字,在墙上还是写上心字。 文益..
禅宗公案 2025-04-04 -
浅说“法”
浅说“法”你们的身体或许会在混乱当中,但是你们的心却不会;世人或许会被迷惑,但是你们自己却不会;甚而,即使你们的国家处在纷扰不安当中,你们也不会被困惑了。因为心会有所“见”,心是“法”!这就是正道,正..
放生心得 2025-04-04 -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归命最圣观自在,满月妙相莲华生,能以无畏施有情,我今称赞彼功德:“一切善法悉具足,顶戴诸佛大智冠,福慧庄严最上尊,是故归命莲华手。两颊圆满红白色,鼻相修直妙端严,齿..
佛学基本知识 2025-04-04 -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这真是狂言妖言邪说惑业!(宣化上人)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这真是狂言妖言邪说惑业!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将来我灭度后,末法时期,有很多这种鬼神,好像火一样的旺盛,充满世间..
宣化上人 2025-04-04 -
降伏心魔,坚持修学
降伏心魔,坚持修学最近一段时间,我修学的劲头不足,力量越来越小,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都不爱去,集体活动也不想参加。刚好又有其他事,就请假了。但是以后的共修怎么办?才修学六个月,就这样一直找借口不去么?我不..
初识佛法须知 2025-04-04 -
慧净法师:诚恳祷告,蚂蚁搬家
慧净法师:诚恳祷告,蚂蚁搬家我有一个亲身体验,也是和蚂蚁有关的事迹。大约十年前,我回故乡台南找精舍,暂时住在亲戚家里。没多久,我的亲戚就是舅舅和舅妈,相继往生了,就只有我以及舅舅的女儿、女婿住在那里。..
放生心得 2025-04-04 -
正字与反字
小僧人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禅宗公案 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