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依什么学法
星云法师:依什么学法
时间:公元一九七二年;地点:佛光山;对象:大专佛学夏令营学员(弟子心度记)
一.依法学不依人学
二.依智学不依识学
三.依义学不依语学
四.依了义学不依不了义学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第四期大专佛学夏令营,在众人的盼望下,终于在今天举行开营典礼了!
今日我们相聚于此,可谓为难得之法缘。佛教里有一部大乘经──《维摩经》,经中叙述文殊菩萨和舍利弗尊者,率诸菩萨、罗汉们一块儿去探望维摩居士之病的经过。舍利弗与诸圣众至维摩病室,舍利弗为探病者床座而虑,念起于心中,大菩萨化身的维摩居士即知其虑,随之就问舍利弗道:“尊者!你是为法而来?还是为床座而来?”舍利弗尴尬于心,而回答道:“我们是为法而来,非为床座而来!”
今日各位同学到佛光山参加佛学夏令营,犹如昔日舍利弗诸圣众集会于维摩丈室共论佛法一样,当如舍利弗所言,是为求法、为求道而来,不是为欣赏明媚的风光而来,也不是为贪享美味的素菜而来,更不是为环境和招待的周全而来。佛光山开山至今,已有五年零半个月,开山一年多以后,在种种设备不齐全下,就举办第一期佛学夏令营,过去参加此地所举办的佛学夏令营的历届同学,都在各种设备不很周全的环境中,快乐的安住这儿研学佛法,对于历届同学随遇而安的表现,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现在第四期佛学夏令营的你们各位同学,在此地学佛二周,我也希望你们在不周全的环境设备上多予原谅,在各种不习惯的生活要忍耐接受。
在此开营典礼中,我要提供给大家的是四点修学佛法的准则。刚才我曾说过,希望各位同学应有为道而来的态度,既为求道而来,那么学佛的态度当依止下列四法:
一.依法学不依人学
依法而学,就是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而行事,人不足以为依,因为人的思想、见解各有不同。人有生、老、病、死,时时来去迁流,而法(真理)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所以学道应依法不应依人。
或许有人说,我们在学校里,曾经接受过许多教授的教导,就是今天来参加佛学夏令营,也是同样需要法师大德们的开导,这种情形怎可不依人而学呢?师长们的确给予我们教导,可是教导者的言教,还是要经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才有所得,并不是人人可以直接将教导者之言教取为本身的经验。
有人问赵州禅师:‘怎样参禅,我们才能悟道呢?’
赵州站起身,道:‘我要去拉尿了,唉!像这种拉尿的小事,都要自己去拉才好。’
我们所信仰所皈依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开示道:应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就是说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要相信真理,依靠真理;不可依靠其它!所以我要再郑重的告诉各位同学,上自教主释迦牟尼佛的言教,下至每位师长之教授,只是先知先觉者的经验,他们是宣扬真理,引导学子于真理大道上者,我们固然敬领其人的教言,但是欲得收获,还得靠自己于真理上去亲自体验。
二.依智学不依识学
智是指智能的智,若以佛教术语而称,即为“无漏般若”;识是指心识的识,若以佛教术语而称,即为“分别意识”。
为什么要依智学,不可依识学呢?因为世相虚幻,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分别认识的现象,时刻都在随着这虚幻的世相而变化,所以以识来分别认识世间的森罗万象、千差万别,毕竟不够彻底。无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圆镜智,持此光明镜子以照射世间万象,对方是个什么样子,反射在大圆镜上的,就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心地的修学能如一面镜子,运以无漏般若,能无分别的映照事物的真相,就不会被世间幻化妄相所迷惑。当宇宙的万有,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显明于心镜上时,就是从根本上认识了宇宙和人生,而不是从枝末差别上认识世间。
三.依义学不依语学
语言文字是使我们获得知识、证悟真理的方便。不管中国的方块字也好,欧美的斜形字也好,这些语言各不相同,但是它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它的根本,在一件事物的道理上,去分析它的内容,而不在语言文字上执着不舍,如果只在语言文字上执着,所争者只是皮毛上之计较,而把真正意涵给忘记了。
在禅宗的公案里,有一位禅师说:‘假如今日我还见到释迦牟尼佛说法,就一棍打死餵狗子吃’‘什么三藏十二部教理,把它拿来当抹布!’祖师们如此狂言,好象是谤佛、谤法,其实不然,这就是要我们超越语言文字的执着,彻悟语言文字以外的真理。
《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段经义,好比我们坐渡船,到达彼岸的时候,即应上岸而去,不应再执守渡船不舍,若一定不舍渡船,带之而行,岂不成了累赘了吗?
所以各位同学,在真理的大道上,要把我们的知见、执着舍去,要于知见执着外去体会不偏不倚的本来真实面目。
四.依了义学不依不了义学
这就是依究竟绝对的真理,不依各种方便的不究竟的方法。
佛教为适应众生根机,而有小乘佛法、大乘佛法之分,同时在大小乘佛法之中,又依各种法门而树立种种的专修宗派,所以佛法虽浩如烟海,但是修持法是秩序井然,也不致使行者眼花撩乱,而不知取舍。
佛陀告诉我们的各种修持法门,都是方便法门。方便法门是适应众生的程度,适应众生的根机而设立的,但不能把这种适应程度和根机的方便法认为是究竟,最究竟者是与佛心相应,这就是依了义佛心,不依不了义的方便。
在第四期佛学夏令营,各位同学来这儿过着的是佛化生活,这与你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上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我希望你们要来适应佛教的生活,因为我们无论学习什么事,都要抱着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佛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有一层神秘色彩的,你们大家来体会一番,看看佛教生活对我们的安身立命,究竟能有什么贡献?
很高兴各位同学来到这儿研究佛法,很感谢各位应聘的老师来到这儿授课。我们的教授,像会性法师,他很忙,暑期间到处有人礼请他去讲经,他都没有前往,而留在山上为各位讲八宗纲要。还有净空法师,他在台北有好几处讲座,这次也为了成就你们的学佛,而从台北赶来这儿给各位同学讲课。另外有从日本回国的慈惠法师,为你们讲授小乘佛教,还有慈庄法师、方伦老师分别为你们讲《八大人觉经》及佛法大意,希望各位不负众望,能于此短短的二周中,长养你们的菩提幼苗。
上一篇:星云法师:佛教的数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阴德很重要,如何积阴德?请记住几句经典的实话
阴德很重要,如何积阴德?请记住几句经典的实话阴德,就是默默做好事,不告诉别人。阴德是使命运向好里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阴德,反而认为阳德(做了点好事嚷嚷的人们都知道了)只是得到了一些虚名,..
悟性时光 2025-05-22 -
唐法照《净土圣贤录》
法照,不知何许人也。大历二年,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一日,于僧堂粥钵中,睹五色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东北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门内复有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他日,复于钵中见云中数寺,池台楼观,万菩萨众,杂处其..
净土圣贤录 2025-05-22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什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心经》的全称,是非常经典的经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文,我们修持《心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般若波罗蜜心经》是什么。大家知道,佛祖释迦牟尼所传的法门就三个字..
心经经典 2025-05-22 -
圣严法师:落发的意义
圣严法师:落发的意义从行者身分而成为沙弥,有落发剃度的仪式,但落发并不等于升级或升等,而是象征将以前种种的得意、荣耀或失意、挫折,全部放下,也就是剃除对自我执着的烦恼,如自卑、自怜、自傲、自慢等。一般..
圣严法师 2025-05-22 -
圣严法师:因果与因缘
圣严法师:因果与因缘今天我想用两个名词的四个字,将佛学作一个概要性的介绍,那便是「因果与因缘」。因果和因缘的意义,可以作浅显的说明,也可以作深广的发挥。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缘的精义,便是掌握了整个佛教的..
圣严法师 2025-05-22 -
阿弥陀佛石膏粉彩绘石灰石头像——髻形的变化
阿弥陀佛石膏粉彩绘石灰石头像——髻形的变化导语:这个头像梳高螺髻,发丝是卷曲的,旋涡的中心点都在头前面,一在额上,一在代表智慧的肉髻上。左耳已损坏,右耳的耳垂长长下垂。只这两个特征,就知道他一定是得道..
为人处世 2025-05-22 -
圣严法师:禅修与信仰
圣严法师:禅修与信仰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次的信仰心,因为信仰本身是属于感性,而禅修的人,多重视自己的修行,希望从修行中得到身心感应,得到禅修的经验,因此很不容易接受宗教层..
圣严法师 2025-05-22 -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的方法,例如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枯尸白骨观等,便可能被视为渐悟法门了,但是不假渐修而能顿悟成佛的人,毕竟太少,从禅宗祖师们的开..
圣严法师 2025-05-22 -
初级因明
佛法里讲地水火风的火,不仅是NKDJ兄所说的,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燃烧之火.用现代更精确一点的说法,更象“热流”或温差。另外,“似烟”一句,隐含着只有火生的才是烟。这当然可推出有烟必是火了。那位贴主不明说,大..
禅理故事 2025-05-22 -
圣严法师:禅修疑难解
圣严法师:禅修疑难解本文系一位热心于禅修的居士,四、五年中,发生的若干疑难,汇为九题,来信请教圣严法师。法师以可能还有其他人也曾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故用书面公开答覆,以飨有心于禅修的读者。一问:古德云:..
圣严法师 2025-05-22 -
嘎希美女—六国争娶 毅然出家
嘎希美女—六国争娶 毅然出家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国王—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园果囿、牛肥马壮,整个国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掌管著这个..
佛学基本知识 2025-05-22 -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问:请问法师《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大安法师答:边地疑城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不要理解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旁边有一个真实的城存在。“边地”是八难中闻不到佛法的地方,称之为边地。“疑城”..
大安法师 2025-05-22 -
阴德长远福,阳德霎那福
阴德长远福,阳德霎那福感恩佛力加被!乘白莲花出发!南无阿弥陀佛!阿玉合十向判官行礼!阿玉:“判官!今天想请问,我在阳间见过城隍庙,也见过无数的土地公公小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分别?若有城隍的话,请判官带阿玉..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5-22 -
惟觉法师: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名利禄再高,去世的时候什么..
汉传人物 2025-05-22 -
原始佛教的中道思想
中道思想的原理,是一个不容易把握得住的抽象理论,它在佛教教理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众生无始以来,莫不是在善恶、美丑、是非、好坏、空有、苦乐、去来、一异、常断的二边戏论中打转,所以对于中道的原理..
入门知识 2025-05-22 -
印经书感应
印经书感应是很灵验的,特别是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若是在找不到工作或者是事业受阻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印经书和持诵佛经,这样是很灵验的,我们可以很快地就找到工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放生和印经书..
学佛感应 2025-05-22 -
惟觉法师:佛法的信有几种_佛法信的四种层次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逢庙烧香、见像磕头,求恩主公、土地公、妈..
汉传人物 2025-05-22 -
慈眼待人,身心康健
慈眼待人,身心康健《妙法莲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载:「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以慈祥的眼光,来对待周遭的人、事、物,不但可逢凶化吉,而且能够产生许多福德。《宝女所问经》的第四卷更说:时常以慈..
佛本生故事 2025-05-22 -
惟觉法师:六祖坛经定慧品
六祖坛经定慧品(一)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
汉传人物 2025-05-22 -
托梦的猪
托梦的猪康熙癸丑年春,常熟横塘屠户刘七,一两银子,买了一只猪;因忙,请人代杀。夜梦猪变人说道:你今天肯出一两二钱银子买我,我前世该那人的债,就算还完了,可以投人;现因少卖二钱银子,还要投猪一次,补还他..
杀生因果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