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爱
家庭·社会·爱
有一个人年老时,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于是宣布出售他的名宅。购买者纷纷前来,价格一直炒到10万英镑还在不断攀升,可是老人却没有看中哪一个购买者。老人因此忧郁,心绪不宁。 这天,来了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他鞠了一个躬,然后低声说:“老先生,我也想买这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它的底价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但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你可以依旧生活在这里,我会和你一起喝咖啡、读报、散步,我会用整颗心照顾您!” 老人的眼睛倏地亮了,他颤巍巍地站起来,拍拍青年的肩膀,大声说:“小伙子,这栋住宅归你了!” 青年成了名宅的主人,他用爱赢得了老人的信任。 青年用赤诚的心,弥补了经济上的不足,使拥有名宅的梦想成真;老人也因此获得了青年的照顾和爱。 再说一个故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生性多疑,多方教导亦无成效。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让孩子爬上一个高架子。孩子说:“我是不会上去的,你要是把梯子抽走了,我就下不来了。”父亲说:“放心吧,相信我。”孩子爬上去后,洛克菲勒却真的把梯子抽走了。孩子说:“你为什么骗我?”父亲说:“我要让你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儿子伤心地站在高架子上,犹豫再三,感到很绝望。他流着眼泪,闭住双眼纵身一跳,父亲则展开双臂,稳稳地接住了孩子。孩子惊奇地睁开眼,看到父亲轻轻抚着他的头发,说:“孩子,我要让你记住:任何时候,如果连父亲都不信任,还能信任谁呢?” 家庭缔结出亲情之爱,亲情之爱孕育的信任是灵魂深处的默契。有信任,才会与亲人相濡以沫,一起走过生活的风风雨雨。 家庭衍生出社会,社会更需要信任。社会与爱本来就若即若离。这爱,需要风雨同舟,坦诚相待;这爱,需要共同努力,无私奉献。
相关文章
- 圣严法师: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 宣化上人:少说社会应酬话
- 法藏法师:面对社会抗争之佛法态度与作为
-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1--自序
- 邪淫家庭的一些共有现象,一人作恶全家遭殃!
- 邪淫家庭的一些共有现象,一人作恶全家遭殃
- 邪淫家庭的一些共有现象
- 家庭老人生病时一定要好好的赡养老人
- 家庭也是修行的道场
- 学佛能温暖千万个家庭
- 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下
- 宣化上人:少说社会应酬话-皈依佛
- 全球金融危机对佛教徒和社会有什么启示?
- 学好《弟子规》 家庭变天堂
- 孝敬父母是一个家庭的福气!
-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 邪淫对社会三大影响
- 达真堪布:现今社会如何亲近依止上师?
- 一个出轨女人的家庭因果报应
- 传喜法师:佛教的社会意义 开示-皈依佛
猜你喜欢
-
抱怨,是丧志之始,结仇之源,败德之行,造业之因
抱怨,是丧志之始,结仇之源,败德之行,造业之因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爱吗?儿女对父母抱怨,父母会甘心情愿付出爱吗?下属对上司抱怨,上司会欣赏这样的..
布衣百姓 2025-05-21 -
揭“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惊人修行道理
揭“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惊人修行道理禅宗大师有句话“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很多在家修行人对这话都有点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正确理解,我也是对这话的禅意没参透。我们一听”佛来佛斩“这话简值就是在对佛大不敬,..
禅宗文化 2025-05-21 -
圣严法师:休闲与修行
圣严法师:休闲与修行休闲是无事可做,修行是必须有行可修,看来是相反的,尤其一般人总以为,忙著事业的人,无暇修行,有了闲暇,才能修行;这是不正确的。忙人正需要修行,修行并不由于无事可做。一个日理万机的人..
圣严法师 2025-05-21 -
圣严法师:出家与回家
圣严法师:出家与回家从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五月入伍,到民国四十九年(一九六0)元月正式退伍,这一段的军旅生涯,超过了我少年时代出家做和尚的年数。但是,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和尚。虽然在军中的身..
圣严法师 2025-05-21 -
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
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他..
布衣百姓 2025-05-21 -
圣严法师:疑心与疑情
圣严法师:疑心与疑情“疑”,可分成两个部分来讲:一、普通的疑心;二、禅修的疑情。普通的疑心;一、无知的疑,对于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因为不知道、不了解,所以与之保持距离不敢碰它,碰了怕会上当、惹祸、受..
圣严法师 2025-05-21 -
慈诚罗珠堪布:我们误解了佛教
慈诚罗珠堪布:我们误解了佛教我们对这个佛法,绝大多数的人一直都有一种误解。是什么误解呢?譬如说轮回痛苦、人身无常,这些时候很多人总是把这些跟悲观、消极这样子的词汇连在一起。其实根本就是跟这个没有关系的..
佛本生故事 2025-05-21 -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印度的瑜伽及印度的大小乘佛教,均极注重修行方法的次第或步骤,尤其印度晚期的大乘密教,特别重视修行方法的传授,而且越修越繁复。事实..
圣严法师 2025-05-21 -
圣严法师:中国禅宗的禅
圣严法师:中国禅宗的禅中国禅宗,看起来仅是一个单纯的名词,其实从菩提达摩到达中国以来,开创了禅宗,禅宗即随着时代及地域的不同,它的风格和内容,已有了多次的大变化。根据近世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国的禅..
圣严法师 2025-05-21 -
拜观音菩萨时,牢记这两个字,好运自然来!
拜观音菩萨时,牢记这两个字,好运自然来!当我们去寺庙里拜观音菩萨时,一定要记住这两个字。很多人遇到困难时,总会想到去拜一拜菩萨,求一求菩萨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但事实上菩萨真正帮助的人很少,大部分的在菩萨..
布衣百姓 2025-05-21 -
护法菩萨护持圣教,摧邪扶正、降伏魔冤、护持正法
护法菩萨护持圣教,摧邪扶正、降伏魔冤、护持正法许多人以为菩萨是无条件的慈悲的,于是就肆意毁谤、毁坏佛法,但现实中,经常遇到有这样的人遭遇惨烈果报(意外身亡,死状极惨!)的案例,为什么呢?菩萨虽然慈悲,但护..
布衣百姓 2025-05-21 -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但有妄想、杂念、烦恼的干扰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 没有了妄想杂念,你就不是凡夫,是圣人了。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
大安法师 2025-05-21 -
慈悲心是无分别的爱
通常我们所发的慈悲都是有分别的。我们对穷人可以发慈悲心,但是对富人就发不出慈悲心;我们对患病的人可以发慈悲心,但是对健康的人就发不出慈悲心;我们对老人可以发慈悲心,但是对年轻人就发不出慈悲心。这都是分..
佛本生故事 2025-05-21 -
看监牢人投做牛
看监牢人投做牛洪迈先生说:有长洲富人,尤廿三,住大渎村,绍兴三年病死;那时昆山东乡人家,生了一只小白牛,胁下黑毛长成七字,是‘尤廿三曾作牢子’。他穷时是作看监牢人,暗作恶事,所以投了牛。他儿子拏二万钱..
杀生因果 2025-05-21 -
惟觉法师:禅就是保持当下这一念心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成为吃喝玩乐的功利主义。相反的,如果有了禅定,生命就无有穷尽。禅就是保持当下这一念心,契悟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一念心,不想过去、现在、..
汉传人物 2025-05-21 -
持戒不杀的厨师
持戒不杀的厨师约在佛灭度百年后,有位崇信天神的国王,每每在祠祀时,就大肆宰杀数百头的牛、羊、猪等家畜,作为供品,这项工作向来由御用的厨师来担任。有一回,一位新进的厨师接到宰杀牲畜准备供品的命令,便回答..
布衣百姓 2025-05-21 -
大安法师:闻佛名号得大利益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治?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①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
大安法师 2025-05-21 -
慈悲是一种能量
慈悲是一种能量以前曾听一些出家人说过:慈悲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然而,在人世间对物质利益与名誉的追求之中,根本无法去理解和体会慈悲的真正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后天形..
佛本生故事 2025-05-21 -
观世音心咒感应
观音心咒又称观音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等。持诵此咒,利益颇多。念诵观音心咒神妙殊胜非可言喻,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皆可念诵,遍数越多越好,以满十万遍为最小限度。每次至少一百零八遍,行、住、坐、卧,皆可。..
心经感应故事 2025-05-21 -
杀人的惨报
杀人的惨报江南一武官,自说有一世作官,冤杀一囚犯,死后,阴间罚投马,在栈道中驮客,心里记得前生事,但是不能说。一日遇了很急的差事,走在最险的山路上,捱鞭打非常痛苦,想跳下山崖死。又想:前世因冤杀了人,..
杀生因果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