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果法师 / 正果法师:禅宗大意 六 禅宗的五家七派-皈依佛

正果法师:禅宗大意 六 禅宗的五家七派-皈依佛

分类:正果法师

正果法师:禅宗大意六禅宗的五家七派

正果法师讲述,这里所说的禅宗五家七派,都是指的南宗慧能以下分宗分派的情况。自初祖达磨五传而至五祖弘忍,之忍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二派。北宗行于北地,数传而绝。南宗行于南地,普传既广,改变了师弟单传的做法,往往一师传几个弟子,各为一家。于是愈衍愈繁,禅风遍于全国,各务其师之说,竞自为家,遂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七派者,在五家中的临济宗第六代石霜楚圆下分为黄龙慧南与杨歧方会二派,是为五家七派。其中沩仰早歇,曹洞仅存,而云门、临济、法眼三家,在宋朝还很盛。到清末民初,临济则遍天下,曹洞仅一角了。然其宗派的兴衰,非法有强弱,在得人不得人耳。五家七派之分,唯以家风不同而有差别,不是宗旨或教义有差异。今将五家分派之系统。

(一)沩仰宗

沩仰宗是慧能为代表的禅宗中最先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灵佑和他的弟子慧寂,先后在潭州的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西)、袁州的仰山(今江西省宜春县南),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为沩仰宗。

露佑禅师是福州赵氏子,十五岁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受戒,二十三岁游江西,参礼百丈怀海禅师。一日侍立至深夜,百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师拨云:‘无火。'百丈起身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曰:‘此不是火?'师由是发悟,礼谢陈其所解。百丈曰:‘此乃暂时歧路耳。经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

仰山慧寂禅师,韶州怀化人,姓叶氏。年十五欲出家,父母不许。后二载,师断手二指,跪父母前,誓求正法,以报答父母劬劳之恩,父母乃许。遂依南华寺通禅师落发,未受具足戒即游方。初谒耽源,已悟玄旨。后参沩仰,遂升堂奥。耽源谓师曰:‘国师(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遂将其本过与师。师接得一览,便将火烧却。耽源一日问:‘前来诸相,甚宜秘惜。'师曰:‘当时看了便烧却也。'源曰:‘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祖、诸大圣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师曰:‘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源曰:‘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师曰:‘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源曰:‘然。'耽源上堂,师出众,作此‘○'相以手托呈了,却叉手立。源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师进前三步,作女人拜。源点头,师便礼拜。

参礼沩仰灵佑禅师时,沩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知是异人,便垂开示。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于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前后,盘桓十五载(见《五灯会元》卷九。不久往江陵受具足戒,住夏探究律藏(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沩仰宗的家风,审细密切,师资唱和,事理并行。体用语似争而默契。《人天眼目》说:‘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亦方圆默契之意。《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沩仰宗明作用。'如普请摘茶的时候,沩山问仰山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请现本形相见。'仰山摇撼茶树。沩山说:‘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山说:‘未审和尚如何?'沩山良久不语。仰山说:‘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教谁□吃?'沩山曰:‘放子三十棒。'此即‘明作用论亲疏为旨'的意趣。又如《归心录》说:‘沩仰家风,机用圆融,室中验人,句能陷虎。'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沩仰宗风,父子一家,师资唱和。语默不露,明暗交驰,体用双彰,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最早兴起,但衰亡也较早。其法脉流传约一百五十年。

(二)临济宗

临济宗是禅宗五家中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开创此宗的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的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就称为临济宗。

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人,姓邢氏,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受具戒,便慕禅宗。起初在黄檗希运禅师会下随众参侍,行业纯一。时睦州为第一座,见师行止乃叹曰:‘虽是后生,与众有异。'遂问:‘上座在此多少时候?'师曰:‘三年。'州曰:‘曾经参问过和尚吗?'师曰:‘不曾参问,不知问个什么?'州曰:‘何不问堂头和尚,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师便去。问声未绝,黄檗便打。师下来,州曰:‘问话作么生?'师曰:‘某甲问声未绝,和尚便打,某甲不会。'州曰:‘便更去问。'师又问,黄檗又打。如是三度问,三度被打。遂向州告辞曰:‘早承激劝问法,累承和尚赐棒,自恨障缘,不领深旨。今且辞去,往诸方行脚参访。'州曰:‘汝若去,须辞和尚了去。'师礼拜退。州先到黄檗处曰:‘问话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若来辞,方便接引。已后为一株大树覆荫天下人去在。'师来日辞黄檗,檗曰:‘不须他去,只往高安滩头参大愚,必为汝说。'

师到大愚,愚曰:‘什么处来?'师曰:‘黄檗来。'愚曰:‘黄檗有何言句?'师曰:‘某甲三度问佛法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愚曰:‘黄檗恁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师于言下大悟。乃曰:‘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掐住曰:‘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什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愚肋下筑三拳,愚拓开曰:‘汝师黄檗,非干我事实。'

师辞大愚,却回黄檗。檗见便问:‘这汉来来去去,有甚了期?'师曰:‘只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檗问:‘甚处去来?'师曰:‘昨蒙和尚慈旨,令参大愚去来。'檗曰:‘大愚有何言句?'师举述前话。檗曰:‘遮大愚老汉,待来见与打一顿。'师曰:‘说甚待见,即今便打。'随后便掌。'檗曰;‘这疯癫汉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檗唤侍者曰:‘引这疯癫汉参堂去。'后来沩山举此话问仰山云:‘临济当时得大愚力?得黄檗力?'仰云:‘非但骑虎头,亦解把虎尾。'

临济与黄檗一起栽松时,檗曰;‘深山里栽许多松作甚么?'师曰:‘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说了将锄头打地三下。黄檗曰:‘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师又以锄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黄檗曰:‘吾宗到汝,大兴于世。'

师后住河北镇州临济禅院,学侣云集。一日,谓普化、克符二上座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且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说甚么?'师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甚么?'师亦打。

师上堂说:‘汝等诸人,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向汝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当时有个僧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僧拟议,师拓开曰:‘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归方丈。

师接引学人有三玄(三种原则)、三要(三种要点),四料简(四种简别)等施设。师上堂时说:‘山僧今日见处,与祖佛不别。若第一句中荐得,堪与祖佛为师。若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僧便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曰:‘如何是第二句?'师曰:‘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负截流机。'曰:‘如何是第三句?'师曰:‘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乃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师小参时指示接引学人方法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诸方目此为四料简。

师接化学人常用棒唱,他说:‘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见《五灯会元》卷十一)

师示众曰:‘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合泥,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已前,撩起便行,犹较些子。'师见僧来,举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又有僧来,师亦举拂子。僧不顾,师亦打。又有僧来参,师举拂子。僧曰:‘谢和尚指示。'师亦打。

师示众曰:‘参禅之人,大须子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学人便喝。先拈出一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样,便被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作宾看主。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只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肯放,此是主看宾。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净境,出善知识前,知识辨得是境,把得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唤作宾看宾。大德,山僧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

师云:‘山僧无二法与人,只是治病解缚。尔取山僧口里语,不如休歇无事去。'你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不别。'师示众云:‘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又说:‘大德!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此不是你久停住处,无常杀鬼,一刹那间,不择贵贱老少。尔要与祖佛不别,但莫外求。尔一念清净心光,是尔屋里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是尔屋里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是尔屋里化身佛。此三种身,是尔即今目前听法的人,只为不向外驰求,有此功用。'

唐咸通八年(867)丁亥四月十日,将示灭,说传法偈曰:

临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复谓众曰:‘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出曰:‘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曰:‘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甚么?'圣便喝。师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坐而逝。塔全身于大名府西北隅,谥慧照禅师,塔曰澄灵。'

临济宗的家风,机用峻烈,自古有‘临济将军,曹洞土民'之称。意谓临济宗似指挥百万师旅之将军,如以铁锤击石,现火光闪闪之机用。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临济宗战机锋。'指出义玄,最初入处痛快,悟后参禅瞥脱。虽有五家各立宗旨,但初中后事,头正尾正,中兴如来正法眼藏,明了祖师西来密旨者,只此临济一宗最为至当。五祖法演禅师说:‘五逆五雷'之喝,一喝之下,头脑破裂,如五逆罪人,为五雷所裂。其禅之峻烈可知。凡僧有问,即喝破,或擒住,拓开等。其接化之热烈辛辣,五家中罕见其比。如《归心录》说:临济家风,白拈手段,势如山崩,机似电卷。又《五家宗旨纂要》说:‘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擒,杀活自在。扫除情见,迥脱廉纤。以无位真人为宗,或棒或喝,或竖拂明之。'

总起来讲:临济宗接人的方法,单刀直入,机锋峻烈,对学人剿情绝见,使其省悟。此宗流传最广最久,是同它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分不开的。

这里引证《人天眼目·临济门庭》之语供学者参考:‘临济宗者,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擒,杀活自在。是故示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简、金刚王宝剑、踞地狮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四料简者:中下根人来,夺境不夺法;中上根人来,夺境夺法不夺人;上上根人来,人境两俱夺;出格人来,人境俱不夺。四宾主者:师家有鼻孔,名主中主;学人有鼻孔,名宾中主。师家无鼻孔,名主中宾;学人无鼻孔,名宾中宾。与曹洞宾主不同。三玄者:玄中玄、体中玄、句中玄。三要者:一玄中具三要,自是一喝中体摄三玄三要也。金刚王宝剑者:一刀挥尽一切情解。踞地狮子者:发言吐气,威势振立,百兽恐悚,众魔脑裂。探竿者:探尔有师承无师承,有鼻孔无鼻孔。影草者:一喝中具如是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简之类。大约临济宗风不过如此。要识临济么,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

(三)曹洞宗

曹洞宗是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开创人良价及其弟子本寂先后在江西高安县洞山、吉水县曹山弘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曹洞宗。宗名有两说:一为取六祖慧能所居曹溪及良价所居洞山之名故称曹洞宗;二为取本寂所居曹山及良价所居洞山之名,后人为语音之便,不称洞曹而称为曹洞宗。实则取曹溪与洞山合称更近于情理。

良价悟本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年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胜默禅师披剃。二十一岁具戒于嵩山后即游方参学。

首诣南泉,泉赞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次谒沩山,问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甲末究其微。'沩曰:‘阇梨莫记得么?'师云:‘记得。'沩山云:‘试举看。'师举了。沩云:‘我这里亦有,只是难得其人。'师云:‘乞师指示。'沩竖起拂子点一点曰:‘会么?'师曰:‘请和尚为某甲说。'沩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云:‘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么?'沩令见云岩。师辞,直到云岩请示前话。岩云;‘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也。'师因有省,乃述偈呈云岩曰: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一日师问云岩:‘某甲有余习未尽。'岩曰:‘汝曾作什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岩曰:‘还欢喜也未?'师云:‘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

师辞云岩,问曰:‘百年后忽有人问,还藐得师真否?如何只对。'岩曰:‘但向伊道“只这个是。”师沉吟。岩云:‘价阇梨,承当个事,大须审细。'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渠正是汝'之旨。因作偈曰: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僧问:‘师寻常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师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足下无私去。'曰:‘只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阇梨因甚颠倒!'曰:‘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因甚么却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鸟道。'

师因曹山辞别,遂嘱咐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与汝。'词曰: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境,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不得物,语来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以有下劣,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

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师作《五位君臣颂》曰: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

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

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

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兼中至,两刃交锋要回避。

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

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依曹山本寂的解释,正者是体、是空、理是:偏者是用、是色、是事。正中偏是背理就事,从体起用,偏中正是舍事入理,摄用归体;兼是正偏兼带,理事混融,内外和合,非染非净,非正非偏。

洞巳为了广接上、中、下三根,因势利导,从事理各别交涉的关系上,根据《宝境三昧》所说:‘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之意立正偏五位以接引、勘验学人。总起来讲,五位有四种:正偏、功勋、君臣、王子。其中正偏五位,功勋五位都是良价的创说,君臣五位,王子五位,则为曹山本寂禅师所立。

曹洞宗的五位,诸祖语录中大都有所解说。除意义大体相同外,也互有指责,以己说为正,以他义为非者。特详者如《大正藏》第八十二卷的《报恩编》,于五位立说‘洞上五位辨的',广辨五位大义,非他所说,以己说为正。乐广知者,可取阅读。今引《佛学大辞典》第四册所说,以供参考。

‘洞山良价禅师为广接上中下之三根而开五位。其法从《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下相对。

— 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

--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

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为重离卦。第二取重离卦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则为中孚卦。第三取中孚卦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则为大过卦,更取其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则还于前之重离卦,故三变而止。《宝镜三昧》谓之‘叠而为三'。次取单离,以其中爻回于下,则为巽卦,以中爻回于上,则为兑卦,依之而成前后之五卦。《宝镜三昧》谓之‘变尽成五'。以此五卦判证修之浅深,名为功勋之五位;示理事之交涉,名为君臣之五位。功勋之五位,为洞山之本意;君臣之五位,为曹山之发明。又由卦爻之形而图黑白之五位,是亦洞山之发明。

巽卦君住正中偏

兑卦臣位偏中正

大过卦君视臣正中来

中孚卦君视臣正中来

重离卦君臣合兼中到

第一正中偏,正者,体也、空也、理也;偏者、用也、色也、事也。正中之偏者,正位之体处,具偏用事相之位也。是能具为体,所具为用,故以能具之体,定为君住。是君臣五位之君位也。学者始认体具之用,理中之事,作有为修行之位,为功勋五位之第一位。配于大乘之阶位,则与地前三贤之位相当。第二偏中正,是偏位之用具正位之体之位也。因之以能具之用定为臣位,即君臣五位之臣位也。在修行上论之则为正认事具之理用中之体,达于诸法皆空真如平等之理之位,即大乘之见道也。第三正中来,是有为之诸法如理、随缘、如性缘起者,即君视臣之位也。学者于此,如理修事,如性作行,是与法身菩萨由初地至七地之有功用修道相当者。第四偏中至(一本作兼中至,《林间录》以之为大谬),是事用全契于体,归于无为者,即臣向君之位也。学者于此终日修而离修念,终夜用而不见功用,即由八地至十地之无功用修道位也。第五兼中到,是体用兼到,事理并行者。即君臣合体之位,而最上至极之佛果也。已上就法而论理之回互,为君臣之五位,就修行上而判浅深,为功勋之五位。《五灯会元》卷十三《曹山本寂禅师》章载:‘师因僧问五位君臣旨诀,师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兼带者,言兼中到之一位。白隐之《五家参详要路门》曰:‘却怪大圆镜智光黑如漆,此道正中偏一位,于此入偏中正一位,修宝镜三昧多时,果证得平等性智,初入理事无碍法界境致,行者以此不为足,亲入正中来一位,依兼中至真修,获得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最后到兼中到一位,折合还归炭里坐。'黑白之五相,《五灯会元》以第四偏中至作纯白,第五兼中到造纯黑者非也(是由偏中至误为兼中至而来)。洞山之作有五位显诀,五位逐位颂,功勋五位颂。曹山之作,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五位旨诀、黑白五相偈。'

师又向曹山说:‘末法时代,人多干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曰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曰语渗漏,和妙失宗,机昧终始。浊智流转于此三种,子宜知之。'(《五灯会元》卷十三)曹山本寂禅师拜受而去。唐咸通十年(869)三月,师命剃发澡身披衣,击钟俨然坐化。时大众号痛不止,师忽开目谓众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复令主事办愚痴斋,众犹慕恋不已,延至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众斋毕。乃曰:‘僧家之事,大率临行之际,忽须喧动。'遂归丈室,端坐长往。寿六十有三,腊四十二。谥悟本禅师,塔曰慧觉。

曹山本寂禅师,福建泉州莆田县人,俗姓黄,少业儒学,十九岁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受具足戒,不久即参谒洞山良价禅师。山问:‘阇梨名什么?'对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山曰:‘为什么不道?'师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自此入室,密印所解。盘桓数载,乃辞洞山。洞山问:‘什么处去?'师曰:‘不变异处去。'洞山曰:‘不变异处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乃辞去。山密授洞山宗旨,师拜受而别。遂至曹溪礼慧能六祖塔。后还止江西吉水,大众请开法。因追念六祖的遗风,便把所住吉水汕改名为曹山,后又居荷玉山。二处法席,学者云集。

有僧问:‘于相何真?'本寂说:‘即相即真。'又有僧问:‘幻本何真?'本寂说:‘幻本元真。'又问:‘当幻何显?'本寂说:‘即幻即显。'这是曹山为启发上机而说的道理。僧问:‘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师曰:‘不医。'又问曰:‘为什么不医?'师曰:‘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师作四禁偈曰:‘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凭么,切忌未生时。'师有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问:‘披毛戴角是什么堕?'师曰:‘是类堕。'曰:‘不断色声是什么堕?'师曰:‘是随堕。'曰:‘不受食是什么堕?'师曰:‘是尊贵堕。'

问:‘沙门岂不是具大慈悲的人?'师曰:‘是。'又曰:‘忽遇六贼来时如何?'师曰:‘亦须具大慈悲。'曰:‘如何具大慈悲?'师曰:‘一剑挥尽。'曰:‘尽后如何?'师曰:‘始得和同。'师示人偈曰:

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

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

问:‘学人十二时中如何保任?'师曰:‘如经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著一滴。'

僧举:‘有人问香严如何是道?'答曰:‘枯木里龙吟。'曰:‘如何是道中人?'答曰:‘骷髅里眼睛。'学人不会,后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云:‘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眼睛?'石霜说:‘犹带识在。'师因而颂曰:

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

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其僧复问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师曰:‘血脉不断。'曰:‘如何是沩髅里眼睛?'师曰:‘干不尽。'曰:‘未审还有得闻者无?'师曰:‘尽大地未有人不闻。'曰:‘未审枯木里龙吟是何章句?'师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天复辛酉(901)夏夜,师问知事僧:‘今日是儿何日月?'曰:‘六月十五。'师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寿六十有二,腊三十七。门人树塔于山之西阿,谥元证禅卷,塔曰福圆。

曹洞宗的家风:《五家参详要路门》说为‘究心地',即丁宁绵密。《十规论》说敲唱为用,即师徒常相交接,以回互不回互之妙用,使弟子悟本性真面目,是极其亲切之手段,宗虱可称绵密。丛林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意谓曹洞接化学人,似是精耕细作田土的农夫,绵密回互,妙用亲切,这也是曹洞宗接化学人的一种特色。

(四)云门宗

云门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文偃在韶州五家山(今广东乳源县北)的光泰禅院(今名大觉禅寺),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就称它为云门宗。

《五灯会元》卷十五说,韶州云门山光泰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也,姓张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曰:‘谁?'师曰:‘某甲。'州曰:‘作甚么?'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师如是连三日扣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师乃拶入,州便擒住曰:‘道!道!'师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轹钻。'遂掩门,损师一足。师从此悟入。州指见雪峰。师到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这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雪峰见这僧与么道,便下座拦胸把住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师次日上雪峰,峰才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宗印授焉。'

后来历访洞岩、疏山、曹山、天童、归宗、灌溪等处,最后往曹溪礼六祖塔,便到灵树如敏处,如敏很器重他,请他为首座,最后便继承如敏的法席,晚年移住云门光泰禅院,恢宏法化。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法嗣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等六十一人。

《指月录》卷二十一说:‘南汉乾和七年(949)四月十日端坐示寂。迨北宋乾德元年(963),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梦师以拂子招曰: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我在塔久,可开塔乎?托时奉使韶州,监修营诸寺院。因得绍庄之语,奏闻,诏迎师肉身内宫供养。启塔颜貌如昔,须发犹生。自南汉乾和七年(949),至宋乾德元年(963),盖十七年矣。留京师月余,仍送还山。

云门宗旨有三句、一字关及顾、鉴、咦三字旨。师重视一切现成、‘即事而真'的石头希迁思想。上堂,师每顾见僧即曰:‘鉴'。僧欲酬之,则曰:‘咦'。率以为常。故门弟子目之为‘顾、鉴、咦'。德山缘密禅师,删去‘顾字,但以鉴咦二字为颂,谓之抽顾颂。禅学者认为,顾鉴咦三字是云门宗旨,必须亲切参究才能体会。上堂说:‘函盖乾坤,目机殊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自代曰:‘一镞破三关。'后来他的法嗣德山缘密把它析为‘三句',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颂初句云:‘乾坤开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现,头头总不伤。'恰当地说明了一切现成的见解。因函盖乾坤,即本真本空,一色一味,凡有语句,无不包罗,不待踌躇,全该妙体。师语函盖相合,立使学人悟旨。截断众流、随波逐流二句,则是说他接引学人的教学方法。云门经常用截断众流的方法接引人,每用一语一字,蓦地截断葛藤,使问者转机,无所用心,立悟世谛门中一法不立。例如有僧问:‘如何是佛?'师曰:‘乾矢橛。'又有僧问:‘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师曰:‘须弥山。'可谓奔流突止之概。他还常用一字回答问者,如僧问:‘如何是云门剑?'师回答说:‘祖。'问:‘如何是禅?'回答说:‘是。'问:‘如何是云门一路?'师答说:‘亲。'问:‘如何是正法眼?'回答说:‘普。'问:‘三身中那身说法?'答曰:‘要。'当时禅学者称为一字关。《五家参详要路门》评云门为‘择言句'。法演禅师评云门下之事为‘红旗闪烁'。都是说他言悟顿机的作用、宗旨、家风。总起来说,此宗家风,孤危险峻,简洁明快。其接化学人,不用多语饶舌,于片言只句之间,超脱意言,不留情见。以无伴为示,或一字或多语,随机拈示明之。

(五)法眼宗

法眼宗是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文益禅师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给以大法眼禅师的称号,后世遂称此宗为法眼宗。

文益(885—958)是青原下第八世,余杭人,姓鲁氏。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出家,於越州开元寺受具足戒后,到明州 山育王寺从律师希觉学律,复旁探儒家典籍。既而玄机顿发,抛掉一切杂物,振锡南迈,抵福州参长庆禅师,无所契悟,乃同绍修、法进三人游方参学。路过漳州,值遇天雪,暂时住在城西的地藏院,因而参谒玄沙师备的法嗣罗汉桂琛,琛问师曰:‘此行住往?'师曰:‘行脚去。'琛曰:‘作么生是行脚事?'师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雪霁辞去,琛送出门,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曰:‘在心内。'琛曰:‘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师窘无以对,即放衣包,依琛席下求抉择。经一月余,每日呈见解,说道理。琛语言之曰:‘佛法不凭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琛曰:‘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师于言下大悟。后至临川崇寿院,开堂接众。

僧慧超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慧超。'生法师曰:‘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师忽闻斋橹声,谓侍者曰:‘还闻么?适来若闻,如今不闻,如今若闻,适来不闻,会么?'师尝指竹问僧曰:‘还见么?'曰;‘见。'师曰:‘竹来眼里?眼到竹边?'曰:‘总不与么。'师笑曰:‘死急作么。'因开井被沙塞泉眼,师曰:‘泉眼不通,被沙碍,道眼不通,被什么碍?'僧无对。师代曰:‘被眼碍。'问:‘十二时中如何行履,即得与道相应?'师曰:‘取舍之心成巧伪。'问:‘如何是沙门所重处?'师曰:‘若有纤毫所重,即不名沙门。'如则监院在师会中,却不曾家庭请入室。一日师问云:‘则监院何不来入室?'则云:‘和尚岂不知,某甲于青林处,有个入头。'师云:‘汝试为我举看。'则云:‘某甲问如何是佛?'林云:‘丙丁童子来求火。'师云:‘好语。恐尔错会,可更说看。'则云:‘丙丁属火,以火求火;如某甲是佛,更去觅佛。'师云:‘监院果然错会了也。'则愤而起单渡江去。师云:‘此人□若回可救,若不回救不得也。'则到中路自思忖云,他是五百人善知识,岂可赚我耶?遂回再参。师云:‘尔但问我,我为尔答。'如则便问:‘如何是佛?'师云:‘丙丁童子来求火。'则于言下大悟。这段公案,久参者一举便知落处。法眼下谓之箭锋相拄更不用五位君臣、四料简等,一句便见,当阳便透;若向句下寻思,卒摸索不著。

师出世有五百众,此时佛法大兴,当时天台山德韶禅师,久依疏山,自谓得旨。乃集疏山平生文字,领众行脚。至师会下,他不去入室参□请,只令学人随众入室。一日师升座,有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师曰:‘是曹源一滴水。'其僧惘然而退。韶在众中闻之,忽然大悟。后出世承嗣。有颂呈云:‘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师印可曰:‘只这一颂,可继吾宗。'并告曰:‘子后有王侯敬重,吾不如汝。'后德韶果为吴越国师。

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稳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卜吾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症施药,垂机顺利,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师前后三坐道场,朝夕演旨。时诸方丛林,咸遵风化,异域有慕其法者,涉远而至。师调机顺物,斥滞磨昏,皆应病与药,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以周显德五年戊午(958)七月十七日示疾,李后主驾至慰问。闰月五日剃发沐身告众讫,跏趺而逝,颜貌如生。世寿七十有四,戒腊五十四。于江宁县丹阳起塔,谥大法眼禅师,塔曰无相。法嗣有德韶(吴越国师)、文遂、慧炬(高丽国师)等十三人,各化一方。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及文益自撰《宗门十规定论》等行世。

法眼宗在宋初极其隆盛,后即逐渐衰微,到宋代中期,法派遂绝,时间不过一百年。

法眼禅师的《宗门十规论》,说四家宗风,其时尚无四家五家的名称,但已有门户之见。自宋以后,揭出五家宗名者,以契嵩的《传法正宗记》为开始什么此外《人天眼目》、《普灯录》、《五灯会元》、《五家正宗赞》、《续传灯录》、《会元续录》、《佛祖统纪》、《佛祖通载》等书,亦说五家区别。

(六)杨歧派

杨歧派是是禅宗五家临济下面的一个支派。由于此派的创始人方会在袁州杨歧山(今江西省萍乡县北)举扬一宗家风,后世就称其为杨歧派。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992—1046),袁州宜春人,姓冷氏,是临济下第八世。二十岁时,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九峰山投师剃发出家。阅读经典,心融神会,又能折节参学。慈明住南原时,师住依参。及明迁石霜,师亦随往,并自请总院事。依之虽久,然未有省发。每次咨参,明辄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曰:‘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明适出,值雨作。师侦之小径,既见,遂扭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途。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明曰:‘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师归,来日具威仪,诣方丈礼谢。明呵曰:‘未在。'

慈明饭后经常游山经行,禅学者想问道,多失所在,师窥其出未远,即打鼓集众,明遽还,怒曰:‘作什么?'师曰:‘晚参。'明遂示众,丛林因号‘晚参。'

一日,明上堂,师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师曰:‘官不容针,更借一问。'明便喝。师曰:‘好喝。'明又喝,师亦喝。明连喝两喝,师礼拜。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师拂袖便行。一日慈明问师:‘马祖见让师便悟去,且道迷却在什么处?'师曰:‘要悟即易,要迷即难。'

一日师示众罢下座,九峰勤和尚把住云:‘今日喜得个同参。'师曰:‘作么生是同参底事?'曰:‘九峰牵犁,杨歧拽耙。'师曰:‘正凭么时,杨歧在前,九峰在前?'勤拟议,师拓开曰;‘将谓同参,元来不是。'

问来僧曰:‘云深路僻,高驾何来?'曰:‘天无四壁。'师曰:‘踏破多少草鞋?'僧便喝。师曰:‘一喝两喝后,作么生?'曰;‘看这老和尚著忙。'师曰:‘拄杖不在,且坐吃茶。'

示众云:‘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还知杨歧老也落处么?河里失公河里摝。'

杨歧的根本思想,是临济正宗,重在一切现成。所以《续传灯录》说他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相类似;又说他勘验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当时称他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双得马祖的大机大用,谓其宗如龙。洪觉范赞曰:‘会如玉人之治璠玙,碔砆废矣。故其子孙皆光明照人,克旺其家,盖碧落碑无膺也。'《五家正宗》卷二赞曰:‘神机颖悟,逸气轩渠……斤削铿锵,拟石匠之击墁垩;钳锤妙密,如玉人之治璠玙。'

庆历六年(1046)移住潭州云盖山海慧寺。皇佑改元(1049)示寂,塔于云盖,有《杨歧方会和尚语录》、《杨歧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嗣法弟子有十二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首。

杨歧派后期恢复了临济旧称,所以临济后期的历史,也就是杨歧派的历史。此派禅法,在宋元两代传入日本,创行别派,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歧法系。

(七)黄龙派

黄龙派,是禅宗临济下的一个支派。此派开创者为慧南,在隆兴(今江西省南昌市)黄龙山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其为黄龙派。

黄龙慧南(1002—1069)禅师,是临济下八世,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章氏子,童年不吃荤、不嬉戏。年十一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依泐潭怀澄禅师学云门禅,受泐潭印证,今分座接物,名振诸方。临济宗人云峰文悦见之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钳锤耳!'偶然会元峰文悦禅师同游西山,夜间谈论云门法道,因问泐潭所授之旨,师言其要。峰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后,法道异矣。'师诘其所以异,峰曰:‘云门如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澄公如药汞银,徒可玩,入煆则流去。'师怒,以枕投之。明日,峰谢过。又曰:‘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死语,其能活人乎?'语讫,即背去,师挽之曰:‘若如是,则谁可汝意?'峰曰:‘石霜圆手段出诸方,子宜见之,不可后也。'师默计之曰:‘悦师翠岩,使我见石霜,于悦何有哉!'即造石霜。中途闻慈明不事事,慢侮丛林,遂不往,登衡岳,谒福严贤,贤命掌***。不久贤圆寂,郡守以慈明补之。师心喜,且欲观其人,以验云峰之言。明既至。贬剥诸方,斥为邪解。而泐潭密付之旨,皆在所斥中,师为之气索。乃曰:‘大丈夫为此事求抉择,岂可置疑胸中。'遂造其室怀香求指示。明曰;‘***领徒游方,借使有疑,可坐而商略。'师哀恳愈切。明曰:‘公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无吃棒分?'师曰:‘有吃棒分。'明色庄而言曰:‘从朝至暮,雀噪鸦鸣,皆应吃棒。'明即端坐,受师炷香作礼。明复问曰:‘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道: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且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师汗下不能答。次日又诣,明诟骂不已。师曰:‘骂岂慈悲法施邪?'明曰:‘你作骂会那?'师于言下大悟。作颂日:‘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呈慈明,明以手指‘没'字,师为易‘有'字。明点头印证之。

后来在同安(今福建同安县)崇胜禅院开法,初受请日,泐潭遣僧来审,师提唱之语,有曰:‘智海无性,因觉妄而成凡;觉妄无虚,即凡心而见禅。便尔休去,将谓同安无折合,随汝颠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僧归,举似澄,澄不择。自是泐潭旧好绝矣。既而又移住庐山归宗寺。上堂:‘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乃拈拄杖曰:‘道之与圣,总在归宗拄杖头上。汝等诸人,何不识取?若也识得,十方刹土不行而至,百千三昧无作而成。'他这样指示,揭出临济宗‘触事而真'的见解。不久他又移住筠州(今江西万安县)黄檗山,有开示说:‘道不用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心息故,心心无处。不修故,步步道场。无虑,则三界可出,不修,则无菩提可求。'

因化主归,上堂:‘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变生为熟者不易,四端坐吃者不易,更有一种不易是甚么人?'良久云:‘□!'便下座。

宋景佑三年(1036),在隆兴黄龙山振兴禅宗,自言:‘黄龙出世,时当末运,击将颓之法鼓,整已坠之玄纲。'法席盛极一时。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足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学者莫能契其旨。天下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师颂曰:‘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熙宁己酉(1069)三月七日午时,端坐示寂。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前山,谥普觉禅师。有《黄龙禅师语录》等行世。嗣法弟子有八十三人,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等,门叶繁茂,形成了黄龙一派。

慧南初学云门,经云峰文悦指点而参石霜大悟,明了以死句教人的错误。但在接引学人方法上,还是参用云门的宗风。因此,门庭严峻,人喻之如虎。如南州居士潘兴尝问师设三关所以?慧南说:‘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问可否,此未过关者也。'可见其设三关的机用,是要学人触机即悟,而不应死于句下。

黄龙派流传最广的有祖心、克文、常总三系,其中除祖心系灵源惟清六传而得日本明庵荣西而传域外,其余大都一二世而绝。黄龙派的兴起到衰竭,止一百多年而已。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