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冤冤相报何时了,有各种业就有轮回
达真堪布:冤冤相报何时了,有各种业就有轮回达真堪布:冤冤相报何时了,有各种业就有轮回
享受福报的同时要积累福报,因为福报很快会穷尽的。我们曾经把积累的福德比做一桶水,如果不持续添加,只往外取,终有一天桶会空的。我们享受福报的同时要积累福报,比如吃饭,要先供养佛菩萨,然后视之为加持品而吃。感恩心也是资粮,也是福德。如果不这样做,没有窍诀,贪着地吃吃喝喝,一心要吃好的,甚至要吃鲜活的……这种人就完了。
我们搬进一座新房子,要先做供养,当做道场——供养佛菩萨的地方,家庭就变成了道场。佛菩萨无处不在,你的房子也住满了佛菩萨。你在房子里走动时,要注意点,因为四处遍满了佛菩萨,这样就不会消耗福报了。
跟佛菩萨在一个屋檐下多好啊,随时会跟佛菩萨相应,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刚进去时,会感应到,家里有那么多佛菩萨,以慈悲心垂视着自己,以慈悲心护持着自己,这样还会有烦恼吗?
如果没有这些窍诀,没有转为道用,则所作所为都是消耗福报,自己曾经积累的些许善根福报,终有一天会穷尽的。有些人对因果产生了怀疑,有很多十恶不赦、无恶不作的人,所有坏事都做,却事业成功,家庭和睦,看起来很风光,没有正知正见的人就对因果产生了疑惑。其实,这不过是他曾经积累的福报,要在这一生中速速穷尽,让他迅速消耗福报,之后永远呆在地狱里,没有出头之日。
前天也讲了,福德快要穷尽时,好运都会来的,快要下地狱时,福报都来了。好象很了不起一样,其实并不是好事,是坏事。
有些人在今生善于为人处事,做善事帮助他人,是公认的好人,却活得很糟糕,身体不好,家庭不好,事事不如意。目光短浅的人则开始对因果产生了怀疑。其实,这是恶业在这一生中涌现、之后全部穷尽。
感受痛苦对修行人来说是消业,对普通人来说也是消业,普通人没有智慧,感受痛苦的同时,还会继续造业。对修行者来说,他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该承担的承担,该感受的感受,不会造业,不会再结恶缘。普通凡夫结恶缘、种恶因,冤冤相报何时了,有各种业就有轮回,轮回就是这样产生的。感受痛苦就是消业,表示自己曾经造的恶业要穷尽了。
以一公案为例,以前广东某地有一个哑巴,和老母亲相依为命,老母亲有严重的腿疾。以乞讨为生。哑巴特别孝顺,担心自己外出行乞而母亲独自在家会觉得孤单。于是每次都背着母亲去讨饭。一旦讨到一些食物,好的都给母亲吃,不好的留给自己;若讨不到足够的食物,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让给母亲吃。
他以此孝行而得到当地乡亲的交口称赞。后来母亲病故,他就白天讨饭,晚上守着母亲的坟墓。
在一个雷雨夜,哑巴竟被雷劈死了。恰逢有位杨姓学者从国外回来,听闻此事后,非常震惊。如此孝顺的孩子,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他不相信因果,悲愤之余,就在哑巴的手心上写了四个字:“苍天无眼”。
十余年之后,他被派到俄罗斯做公使,听说当地国王的儿子——太子生下来时,手心有字。后来在一个宴会上,他见到了太子,看到了太子手里的字,正是当年他写下的四个字:“苍天无眼”。
经有慧眼的人观察,太子正是哑巴投生的。哑巴本来要一生做哑巴,另一生被雷劈死。但是由于孝敬母亲,以此善根,本应在两世中感受的恶业,在一世中就了清了,然后投生在帝王之家。这就是重罪轻报,是好事。
我们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将这些当作正确的判断。佛宣讲了肉眼、天眼、佛眼、慧眼、法眼五眼,作为学佛人,应该用慧眼、法眼、佛眼去衡量万事万物!而不应该用肉眼去衡量!不应该总是相信自己的见闻觉知。
在五眼中,只有佛眼、法眼、慧眼这三眼是可靠的、正确的,其他的肉眼和天眼都是不正确、不究竟的。我讲过,天眼是神通,神通也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不能相信这些。
感受痛苦是好事,是消业,自己曾经造过恶业,今生就要感受果报。我经常跟大家讲,我们曾经造下的诸多恶业,若在此生中,在人道都能成熟,都能了清,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大福报、大好事!如果在三恶道里成熟,就不是这样轻松了!后果会非常严重。身体出现状况好,是消业。我们还可以修自轻他重的菩提心。
但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不明白这些道理时,经常妄想逃避痛苦。当我们身体舒服,心情比较愉快时,修法就很有动力,无论是念经、打坐、学法,都非常精进。而一旦遇到点小问题,身体不舒服,肚子不舒服,头痛了,遭遇痛苦时,信念就动摇了,不念经、打坐了,不精进了,也不学佛修行了!
遇到对境,尤其面对挫折时,更应该精进,保持正念、善念,那么一切对境都不是对境,都不会伤害到自己。学佛修行就是要守护我们的相续,保护相续的清净,守护我们自己的意念——正念、善念。这是第一。
相关文章
- 鹦鹉王与恶受王的故事
- 平凡知花:念佛念咒要有信心和毅力--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
- 高僧故事:才女丧夫醒悟无常 出家受戒德化四方
- 高僧故事:神秀的一生
- 高僧故事:广钦法师感化猛虎 一次入定长达四月
- 长净国王的故事
- 星云法师:佛教妇女的故事
- 高僧故事:南北朝时代的义学高僧慧光
- 大德故事:心量的大小全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
- 桂林里的因果不虚故事
- 含辉和尚的故事
- 放生因果故事两则
- 陈隆兴:因果故事三则
- 佛法小故事汇总——佛经中的故事
- 说个世尊和舍利弗前世的故事
- 佛经故事:若受四归 必死无疑
- 国学经典故事:黄香温席 查道访亲
- 国学经典故事:猿垂死乳子 母鹿断肠
- 国学经典故事:学无止境
- 大雁塔在西安屹立上千年,为何是七层宝塔?原来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快诵40秒
大悲咒是一部大智慧的咒文,它对众生的影响力非常大,经常诵大悲咒对我们自身有很大益处。在诵大悲咒时,诵的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所以有的人想知道大悲咒快诵40秒好吗?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吧!在诵大..
大悲咒经典 2025-04-05 -
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积极、非常可行的人生观。比总是在客观环境里去找原因,这显然是更加积极,而不是消极;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更加有希望而不是无奈..
五福临门 2025-04-05 -
可以听地藏经入睡吗
《地藏经》是非常经典的经文,也是很多学佛的人喜欢的经文,我们修持《地藏经》是不分时间的,只要是我们想要学习《地藏经》,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修持《地藏经》全文的。所以听《地藏经》入睡当然是没有问..
地藏经经典 2025-04-05 -
法藏法师:看见失败的价值
法藏法师:看见失败的价值看见失败的价值西方有一句谚语:「失败的人,没有资格悲伤」。因为失败已经发生,继续悲伤只是浪费精神力量!应该做的是:反省、检讨失败的原因。这就是佛教对解脱的概念。要学会如何〝谦卑..
法藏法师 2025-04-05 -
法藏法师:事在人为
法藏法师:事在人为事在人为每一件事情的成功或者失败,不会只有你单一的力量而已!每一件事情的好或坏,也绝对不会永远一成不变!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无常,以及变动的因缘。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冥冥中的定数,都是随..
法藏法师 2025-04-05 -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你经常赞扬别人吗?你是否觉得赞扬和鼓励是自己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对佛的赞颂不仅可以使大众坚定修行的信心,对自己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
金玉良言 2025-04-05 -
法藏法师: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
法藏法师: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对大部份的人而言,「求往生净土」比求大彻大悟容易成就!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乃至到临终的时候,地狱相都现前了,只要遇到一个跟他很有缘的修行人..
法藏法师 2025-04-05 -
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
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智慧与慈悲阿罗汉只得偏空的智慧,所以他不能发展出同体的大悲,偏空的智慧能够了生死,但是不足以成佛,这是小乘的基本意义。所以阿罗汉与佛的差别不只是慈悲的差别而已,其实在本质上是智慧的..
法藏法师 2025-04-05 -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
禅宗文化 2025-04-05 -
法藏法师:如何能至心念佛
法藏法师:如何能至心念佛如何能至心念佛心不虚伪、不怀疑、不朝三暮四,至诚恳切、不动不转到极致,就有「至心」的法味现前。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释尊的善就是由人所修而来,竟然能..
法藏法师 2025-04-05 -
在人情中从容悠游
在人情中从容悠游常听人言做事难,做人更难。然而身为学佛的人,除了自己从中体会法喜,若能多一分慈悲与智慧对待人事,则能为围绕身边的人际网络理出清明与自在的开阔空间。生活在世间,无论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总..
佛学基本知识 2025-04-05 -
楚圆慈明
楚圆慈明(986--1039),宋代禅师。全州清湘人,俗姓李。少为书生,22岁回心向道,依湘山隐静寺出家。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闻汾阳道望,遂往参礼,尽得法要。后仗策游方,寻师访道,谒神鼎,神鼎大加赞赏,由是名声大振。历住石..
禅宗公案 2025-04-05 -
受持五戒都有哪些含义
受持五戒都有哪些含义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的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续以人..
禅宗文化 2025-04-05 -
宣化上人:彼此互相残杀,互相食噉,所以这碗肉羹的冤恨深似海。
试听一听半夜屠场里,猪嚎、羊哭、牛哭,求救命的声音,你就知道战争的劫运是从何处来的。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从古以来我们人都愿意牺牲他人,来利益自己;甘愿杀他人的..
宣化上人 2025-04-05 -
贤崇法师: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
下午就简单跟大家分享几点我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方面。相对于学习来讲,我觉得我们人生更需要的是修行。修行就是如何把知道的、懂得的东西落实到行动当中,这样的一种修行可能暂时不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帮助,但是只要我们..
汉传人物 2025-04-05 -
受持《佛说十吉祥经》功德非常大!
受持《佛说十吉祥经》功德非常大!善男女求佛道的人,闻佛名号受持读诵,疾速得不退转!有部殊胜无比的法宝,名:《佛说十吉祥经》!善男女求佛道的人,闻名号受持,读诵,疾速得不退转。如果用恒边沙刹满中七宝持用布..
禅宗文化 2025-04-05 -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有这种的威神力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当尔之时,世尊又怕一般人听不清..
宣化上人 2025-04-05 -
欲死去时如何?
待制潘良贵居士,何山佛灯守珣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义荣,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徽宗靖康元年,因直言上谏,被同僚指为狂率,而遭贬。南宋高宗在位时,被召为左司谏,复以龙图阁身份知严州,后又为中书舍人、徽猷阁..
禅宗公案 2025-04-05 -
仁清法师:可以在家诵地藏经吗-
仁清法师:可以在家诵地藏经吗?居士:师父我也有个问题,原来诵地藏经的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好,容易招些不好的东西,只能在寺院诵,所以说不敢了。答:假如说,你真这样认为。刚才这个,我来解释一下,刚才这个居士..
佛学常识 2025-04-05 -
21世纪和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
21世纪和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在21世纪,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特殊而积极的意义。提倡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有利于人心向善,抑制杀戮和恐怖主义,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谐的社会;有利..
放生心得 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