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念弥陀观自在 / 学佛与唸佛的好处

学佛与唸佛的好处

分类:常念弥陀观自在
导     读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今尼泊尔)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二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行,三十五岁得道,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佛。

“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存环境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

据中国史料记载,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距现在三千多年了,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入灭,住世七十九年,讲经说法四十余年。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为什么要佛?

学佛是为了什么?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有些人追求世间的福报,有些人追求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福报,比如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等。很多人学佛的因缘,都是因为在生活中出现了问题,现实中一时半会解决不了而转向寻求佛法。比如:生活不如意、家庭不和睦、感情问题、身体健康、升官发财、保平安等等;出世间的利益,是指希望得到出世间的成就。因为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人生短暂,最终都会生老病死,若没有修行,始终都会在六道里轮回,随业因果而转。所以不想生生世世再受苦,而希望解脱出离。

还有一类人,是为了想看到每一个众生都最终解脱,出离六道轮回而发愿修行佛法,通过学佛,佛,做功德利益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样的发心称为菩提心。这样的学佛之人,称之为大乘佛教徒。

其实学佛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学佛的过程,掌握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佛法的精髓是智慧,学佛可以开发智慧。佛教和世间教育不同,世间教育是让我们学习知识,而佛教是帮我们开发智慧。孟子说过:“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有限的生命里,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佛法里的般若智慧,才是我们修学的目的。知识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智慧可以解决人生所有问题。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了,心就不会被境界所牵缠。佛法指引我们认识因果,放下执著,看到缘起。原来只看到眼前的,现在能看到更远;原来只能从一个角度去看的,现在能从很多角度去看……慢慢遇到问题就知道如何选择、决定,也就是智慧增长了。

 学佛有哪些好处?

六祖慧能大师告诉我们,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学佛,就是学习佛的慈悲与智慧。有了慈悲之心,心地就会善良,对人对事会心存感恩,久之,内心则变得非常清静、平和、豁达;有了智慧,就会明白所有的问题,都要从自身去反省,就会逐渐改掉自身的贪嗔痴慢疑等不良习气与毛病;学佛的人,知道世事无常,万法皆空,因而内心更为宽容、祥和,对人对事不会斤斤计较。佛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时间长了,容貌也会跟着改变。当我们自己变得更好,磁场足够强大的时候,那些世俗小人、歪风邪气自然不会被感召过来,外界环境也会随着我们变得更好。

我们要明白,学佛是为了找回自性里原有的智慧和福德。当我们心存善念,常做善事利益众生,积累福德资粮,福德足够了,自然就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护佑。

 佛的好处

净土法门教人唸佛,唸佛是为了让自己慢慢与佛的心相应。每一尊佛(菩萨)都有自己的愿力,众生如果愿意唸佛(菩萨),就和佛(菩萨)的愿力相应。就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比如我们唸阿弥陀佛,因为弥陀发愿,说未来众生只要真信切愿,他的名字,临命终时,就可以往生到他的极乐净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唸阿弥陀佛可以乘佛愿力解脱,带业往生佛国,出离轮回之苦。

除此之外,经常唸佛,一切恶鬼、罗刹、夜叉皆不能侵害于你;毒蛇、毒药皆不能伤害于你;经常佛,可远离各种是非场合,以及水火、车祸、歹徒、牢狱、刀兵等一切灾祸。

还有一点,唸佛能够培养定力,有了定力还可以增长智慧。所以我们要唸佛,要和佛的心相应,要乘佛的愿力解脱。开启高维的智慧。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唸佛有五种增上缘:

1、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增上缘,即由佛为增上以消除一切业障;

2、念护得长命增上缘。又名护念增长缘或现生护念增上缘,即弥陀、观音、势至等随时都护着他;

3、见佛增上缘。又名见佛三昧增上缘,即获得弥陀之三念愿力加被於外而见佛;
4、摄生增上缘。就是靠弥陀之愿力能摄众生使得往生;

5、证生增上缘。就是保证命终之后的凡夫,乘佛愿力,都能往生净土。

 从《了凡四训》看学佛与唸佛
 对命运的改变
《了凡四训》是明代大儒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黄,字庆远,号了凡,明万历十四年进士)给儿子的家训。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训示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书籍。备受儒释道三家之推崇。 

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文中讲述了袁黄小时候遇到过一位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运算得清清楚楚:历次考试名次、往后官至何职,而且还告诉他命中无子嗣且53岁寿终……尔后,果然考试的名次丝毫不差,多年里一些事也都逐一应验。袁了凡因此心如止水,认为命运不可改变。正当其“听天由命”之时,游学期间偶一禅师名唤云谷者,向他解说了命运(数)是可以改变的,且授其“功过格”与持准提咒改命法(注:唸佛与持咒只是修持方法不同,但功效是相同的)。后来了凡按照云谷禅师的方法,精进学佛、积极为善助人,不仅48岁时喜得一子(名俨,字天启,后亦为进士),且增寿二十,寿年七十四岁。

附:《了凡四训》原文(节录):
……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云谷禅师)曰:"......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  

......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西元1581年),生男天启……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 ……

更新于: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