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随愿
随缘·随愿随缘·随愿
随缘是一个被人用得太多的词,也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一般认为佛门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随缘,莫攀缘”等说法。这一类说法、做法差不多于国人为理所当然。长期喜闻乐行“随缘”,是国人多下流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断语并非武断,佛门有“方便出下流”的妙语,而随缘的人太多正是出自方便的考虑。佛门讲一切事物皆依因缘和合而起。内因或多或少,外缘则复杂多端。所谓随缘是疏忽自我的内因,放弃自我的心愿,依外在形势随波逐流。照实说来,完全的随缘是做不到的。因为外缘不是一缘,而是众多的缘,你随此缘而拒绝彼缘就有自我抉择在起作用。只是许多人放弃抗争、力行的难缘,而随顺用心少出力少伤害少的好缘。 “水往低处流”,“桃子找软的捏”,如此的随缘,长此以往就是欺软怕硬、贪生怕死、得过且过、苟且因循。君不见,国人之随大流,可以说是下流。在极权***时期,万马齐喑;在朝政腐败之时,全民随缘腐败,少有廉洁耿介之人;在物欲横流之国,多海上逐臭之夫;在虎狼当道之日,少有勇猛抗争之士。可以说,所谓随缘,正好是放弃自由、自主、自力的奴性使然,正好是专制集权国家奴役制度狠毒凶残使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权势阶级、强人的“随愿”,随缘的是不得不低头或低头成自然的弱者, “随缘”一词,不过是弱者的一张遮羞布,用以逃避自我责任。弱者的权利得不到政权的保护,弱者的权利意识没有苏醒,也就只有随缘了,任人宰制了。佛门虽有随缘一说,但更有随愿转缘一说。菩萨道的行者以慈悲大愿转缘而不被缘所转,其方便善巧的“随缘”是以随愿作主导的。佛门中对自我有一个普遍的误解,《维摩诘所说经》说:“去病不去法。”“我执”是一种病态,但完全去掉自我非常困难,所谓的“忘我” 、“无我”并不能阻止自我的乔装暗渡陈仓。《华严经》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万法随心愿而生,随愿行而转。诸佛净土无一不是大心伟愿所成就的,无一不是勇猛精进、不改本愿所创化建立的。外缘是无常的,只有以不变的愿力立身处世才能自主、自立、自强、自由、自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者若丢掉或变掉那不该变的愿力,就成了被外在事物奴役的奴隶,佛说为大可怜悯者。弱者随缘而无自主,为外缘所摆布和宰制。强横者随心所欲,受自我的欲望驱使,跌倒在不随顺强横者愿望的违缘之中。智者明白万法缘起性空,因性空而能随愿转缘,从而创建自我的奇妙王国。智者也明白虽缘起性空,而因果不昧不坏,所以能随愿而不任性,顺应万物之道而不为万物宰制,就着万物的运化律则而成就己愿。智者是自主、自由的,智者也是顺应万法本具的道。随缘而不为缘所转,随愿而不违万物之道,这才是智者的本怀。而真正的大觉者,已证悟万物性空,随心而现,自可于万法中得大自在。但在有碍的世间化现的大觉者,也不废万法的因果,不坏万法的律则。所以,随缘不如随愿,随愿还需随道。“随心所欲不逾道”,这才是明智的想法、做法。
上一篇:鸠摩罗什译心经全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
布衣百姓 2025-04-02 -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色字头上一把刀。当今的互联网在传播色情方面真可谓是一把遏杀广大青少年的一把罪恶的刀,其广度和深度和参与人群之众,造化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不能比拟的。青春少..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2 -
慧远大师:三报论
慧远大师:三报论三报论释慧远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日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只要心清无欲,看什么都很美,都觉得很可爱。清晨的境界,总令人觉得心很静、很欢喜。看着天色渐渐明亮,就像一盏光明的灯火照彻暗室,令人豁然开朗;四周的鸟啼声,也像一句句的念..
禅宗文化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大师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ji义记一帙至。余得..
慧远大师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大师]次明法宝。法中有二。一摧邪法。二三转下明化正法。摧邪法中以无心意无受行者自无所著。以谓由也。由无心意无受行等便能灭邪故说为以。言无心意无忘心体。..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唵嘛呢叭咪“牛”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18)唵嘛呢叭咪“牛”幸好,那个“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消除了我们的很多担忧和疑虑。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知道的人应该很多,所以师父就不啰嗦了。知道的人请举手,不知道的人请举手..
初识佛法须知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大师著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巴楚仁波切曾对一位年轻人说了一段话,这段开示非常适合在家人,特别是今日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怀着勇气和耐心来从事,直到完成。你的心不应该追逐众人之口,..
禅理故事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末)维摩义记卷第二(末)慧远大师著次告罗睺令往问疾。对前八人明行修法。此对罗睺明其发心出家之法。罗睺佛子此名覆障亦云不放。在母胎中六年不出。故名覆障及不放矣。何故处胎六年不出。以..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建立正信
建立正信通过学习《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末学才意识到自己对信仰的认知是模糊的,也正因为不具备正见,才会陷于迷信而不自知。导师告诉我们,迷为迷惑,分不清;信为相信、顺从,而迷信就是盲目地相信和崇拜。..
禅宗文化 2025-04-02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一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
宣化上人 2025-04-02 -
延参法师:不带怒气出门不带怨气处世
延参法师:不带怒气出门不带怨气处世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自己应该处理的事情,该走的路宽,该过的桥窄,一步一坎坷,一步一欣喜,流走了岁月,苍老了容颜,唯独不改的是那份内心的道义,耿直,乐观,坚强,温暖。人生在..
禅宗文化 2025-04-02 -
高僧故事:才女丧夫醒悟无常 出家受戒德化四方
高僧故事:才女丧夫醒悟无常 出家受戒德化四方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选自《比丘尼传》,主人公是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净检法师道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净检,..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5-04-02 -
死汉难悟道
一从前,有位禅和子在禅堂住了三年,以为人多,打自己闲岔,又自觉工夫不能深入,就去住山。在山里住了三年山,种菜做饭,凡事亲为,又自觉工夫不能深入,山也不住了,就去托钵。托钵两、三年,还是不悟道。一天,他遇到一位有道..
禅宗公案 2025-04-02 -
山鹑让老鹰俯首称臣,佛陀揭开越界大战真相
山鹑让老鹰俯首称臣,佛陀揭开越界大战真相佛陀在一次说法之中,向比丘们讲述了“鹰与鹑”的故事:一只刚成年的山鹑,不愿听从父母的劝告,离开自己熟悉的田垄地,独自飞到旷野中觅食。结果一不留神,被一只饥饿的老..
禅理故事 2025-04-02 -
宣化上人:凡是人有脾气,都是有罪业;
宣化上人开示:所谓无明,就是有脾气。一发无明火,就发大脾气了。为什么你有无明呢?就因为前生造的罪业太重了,所以有这么几句俗话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罪业根。”无明火是前生罪业的根本。凡是人有脾气..
宣化上人 2025-04-02 -
每天吃什么?
云居道膺禅师专程前来拜访洞山良价禅师的时候,良价禅师问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来?道膺禅师回答道:我从翠微禅师那里来!良价禅师再问道:你在翠微禅师那里,他都教导些什么?道膺禅师道:翠微禅师那里每年正月都祭祀十六罗汉..
禅宗公案 2025-04-02 -
开着念佛机,让佛号种在八识田中
随着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念佛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多种品种中,可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声音,跟随念佛,提醒念佛,真的是好极了。在众多念佛机声调中,我最喜欢二种。一是印光大师在世的六字圣号念佛调;二是四字五音念..
禅宗文化 2025-04-02 -
谈放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谈放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又值观世音菩萨圣诞,独自一人前往公园放生的时候,在为物命念经咒之时,竟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名男子手持一个长网兜在等待着我把物命放入水中好去打捞。念完经咒,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我把二条..
放生心得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