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喜法师 / 传喜法师:妙法莲华经 开示-皈依佛

传喜法师:妙法莲华经 开示-皈依佛

分类:传喜法师

传喜法师:妙法莲华经开示

2003年4月28日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

2008年11月22日恭诵妙法莲华经第四卷后开示

2008年11月22日无量无边的如来寿量法华经第六卷诵经后开示

2008年11月22日愿将生命奉尘刹法华经第七卷开示

 

2003年4月28日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

第一讲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诸位师父、诸位大德居士:今天我们坐在这里,是以怎样的一种因缘发心来到这里的呢?我们是为了听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而来的。去年这里的风林禅寺观音阁,以及地方宗教局都有邀请我来这里讲经,好几次要过来,都没能成行。

今年开春以来,世界上好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在流行“非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我们在这里,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普门品》,这个时机好像是特别的成熟,这是天时。风林禅寺地处中原,这占了地利。这次来听经的,不单有本地的,也有浙江的、河南的,北到内蒙、新疆,南到广东、福建,甚至还有台湾、香港的佛弟子,这是人和。可以说我们这次,是具足了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缘了。

《妙法莲华经》这个妙法是什么法呢?它不是一般的人天乘,也不是声闻缘觉乘的佛法,这个法很高,微妙不可思议。虽然我们今天在座的人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参加法会的,不但有我们看得见的人,或许还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其他的众生,经典里不是说“人非人等”吗?都有可能加入在里面来听经。

由于听经闻法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所以上午我先给大家做一个三皈依。没有皈依三宝的,也可在这样的机会下皈依三宝,得一个皈依体,这样听经比较如法。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听经要发广大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了生死。”以这样的发心来听经,因为发的心越大,听经的功德就越大。

我们是佛的弟子,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从因地到果地的发心与修行,我们以后才可以修得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座的有人或许去朝过普陀山和其它的圣山,但是我们讲经的功德和意义,有时候要在我们朝山之上,因为佛法如果能开显的话,又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听明白了经义的话,那么我们自己也就能转凡成圣了。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听经的十天当中最好能够食素,我们这里也有吃长斋的,也有曾经吃长斋后来放弃的,不过我想,听了观世音菩萨的经之后,我们的悲心会升起来,发心吃长素不再吃众生肉的人一定会多起来。至少我希望,在这听经的几天当中大家能够吃斋,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以斋戒身心这样子的状态来听经,也表示我们对经法的恭敬,对观世音菩萨的恭敬,希望大家听经的时候进入到这样一种清净的状态。

另外,在听经的法会上我们不能随便讲话,否则这个罪过是很重很重的,这是地狱的罪。也希望大家尽量不要走动出入,那样会打扰别人,每个人保持一种清净心,也护持大众有一颗清净的心。还有,听经时进入一种定的状态最好,因为佛法不单单是用耳朵来听,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来听,用观世音菩萨教我们的方法:返闻闻自性…观自在,让佛性在听经的过程中能够觉悟出来。

上午我们简单地讲了经的题目,《妙法莲华经》前面四个字“妙法莲华”,其中的“妙”是指佛的法微妙难思,“莲华”是对这个法的比喻。佛经的题目有七种议题的方法,主要是法、人、喻三者,有的单用,有的合用。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单用法来议题;有的单用比喻的,如《大宝积经》;再比如经题都是人,《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佛也是人;还有人和法结合的,象《文殊菩萨般若经》;还有人和喻结合的《如来狮吼经》,如来是人,狮子吼是比喻;还有一种法和喻结合的,就象我们今天讲的这部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

这样讲解佛经的题目,你们听了是不是很清楚?我是讲得很清楚了,所以说佛的经典是讲得很清楚的,不是说迷信讲不清楚的。我这里没有广开地去讲这个经题,以前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就经题中的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三个月讲一个“妙”字,可见一个“妙”字真正的不可思议。我们这次讲经的时间只有七天,只能是略说。

“经”是通称,通一切经,梵语叫修多罗,我们这里翻作“契经”,上契诸佛的理,下合众生的机,所以叫契经。经是真理,又是道路,是教我们怎样转凡成圣,怎样从一个凡夫变成菩萨最后成佛的方法。我们对佛法的了解,有时候用比喻比较直观。但为什么要用莲花来比喻法呢?因为莲花是花和果实同时存在的,而且莲花的性质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别能够比喻佛法清净的一种不共的特质。

下面我们解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是什么意思呢?“普”是普及一切。什么东西普及一切呢?佛性是普及一切的,智慧是普及一切的,不生不灭的法是普及一切的。“门”呢?门是方便,门是通达,门是一种出路。或者说普是智慧,门是方便,所以又叫“悲智双运”。“品”有区别义,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章节。这一品是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怎样“上合十方诸佛等妙觉心,与诸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的,也可以说,上门代表诸佛,下门通达一切众生,也叫随机感应。

观世音菩萨,这位大菩萨我们都知道,在西方三圣里面他是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在我们中国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讲法,所以大家对观世音菩萨都很熟悉。观世音菩萨过去就是佛,名号叫正法明如来,现在是倒驾慈航现菩萨身的,以后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世音菩萨示现成佛,名号为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名号叫普及功德庄严,那个国土比极乐世界还要庄严。

菩萨里面也有很多级别,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还有等觉、妙觉。观世音菩萨属于等觉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永永远远不会变质的。不象我们因地的菩萨,一念菩萨心发起来就是菩萨,一会儿这个菩萨心退了,那就不是菩萨了。

经的翻译者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姚秦是一个时代,因为要区别于秦朝,所以称为后秦,又称姚秦。三藏指经、律、论,三藏也是我们修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依止的法宝。鸠摩罗什大师精通经律论三藏,所以被称为三藏法师,也有可以做人天师表的意思。

姚秦时代,当时的皇帝苻坚有一次看到瑞相,太史官也来报说,看到西北方有一颗很亮的异星,说明那里有一位大圣人,到时候可以帮助我们中原。苻坚特别喜欢人才,一听很高兴,就派了大将吕光带了十万军队,到龟兹国去把鸠摩罗什法师迎请来,他特别强调,如果他们不肯给的话,抢也要把他给我抢回来。

鸠摩罗什法师的父亲是天竺人,精通大小五明,对佛法很精通,他早年游学到了龟兹国便住了下来。后来皇帝请他做大臣帮助治理国家,由于功绩显著,皇帝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后来生了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翻译成汉文叫童叟。童是小的意思,叟是老的意思,因为他人虽小,但是却具有老人的德性,他的知识特别广博,德性也特别好,所以大家都尊他为童叟。他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跟母亲去庙里,就能把一个很大的铜的香炉举起来,他母亲看见了就说:“这么重的东西,你怎么举得动?”这一说,鸠摩罗什就再也举不起来了,这就说明他小时候就通达了“万法唯心造”的概念。

他的母亲也是勤学佛法,后来出家证得了三果阿那含,很殊胜。他从小七岁就随母亲出家修学佛法,到过很多佛法盛兴的地方去拜师参学,他先是学小乘,后来改学大乘,博通经论,聪明善辩,十几岁就名振西域诸国。

当时苻坚派了吕光来,口上说是迎请,实际上就是抢。国王一看这么多军队兵临城下,就跟法师商量怎么办?鸠摩罗什法师就说:我愿意跟他们去。因为他母亲以前跟他说过:你以后要去中原,而且你后半生多灾多难。当吕光带着鸠摩罗什大师回到半路时,听说苻坚被杀,姚秦取而代之,就在途经凉州时自立一国自封为三河王,鸠摩罗什大师就被困在这里达十七年之久。吕光死后他儿子继位,才答应把他送回长安。

鸠摩罗什大师到达长安的时候,长安的大街小巷挤满了人来迎接,都听说前任皇帝为了迎请这样一位法师,派了十万军队去抢,经过这么多周折才来到长安,所以大家都想一睹法师的风采。这时的皇帝姚兴看到这么有智慧的一位大师也很高兴,待以国师之礼,专门为他造了一个庙叫草堂寺,在西安郊区终南山的山脚下。后来又专门为他造了一个逍遥园的住处,当时就有八百多名佛教界的精英,都是修行道德学问很好的人,跟随鸠摩罗什大师学习,帮他一起翻译经文。早上有轿子把他抬到草堂寺译经讲法,晚上轿子又抬他回逍遥园休息。

鸠摩罗什大师此后翻译了许多经典,重要经论翻译35部294卷,(一说74部384卷)。其中有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中论》、《大智度论》,还有与弟子共译的《大般涅槃经》等。

他圆寂之前对众人说:“我翻译的经典如果没有错,我圆寂之后,舌头烧不掉。”后来果然如此,火化的时候,其它都烧完了,而舌头却烧不掉,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敲起来还铿锵有声,他这个舌头就具有佛的广长舌相一样的功德。

后来唐朝的道宣律师戒律清净,修行特别用功,在终南山住山的时候,每天有天人送供。有一次道宣律师就问天人:“鸠摩罗什大师的经典,为什么这么让人欢喜受持?读起来朗朗上口,意义明了,不像有的经典看也看不懂。”天人就说:“鸠摩罗什大师,不单单现在显现的是位译经师,七佛以来,他一直发愿为诸佛译经,他是七佛的译经师。”哦,我们这才知道,原来罗什大师译经,还有这样一种甚深的因缘。鸠摩罗什大师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在他的传记里都有记载,在这里就不广说了。

这部《妙法莲华经》总共有三个译本,一是西晋会稽永康年间的竺法护尊者翻译的,名字叫《正法华》;二就是东晋长安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本《妙法莲华经》;三是隋朝时在大兴善寺,由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与达摩笈多翻译的,名字也叫《妙法莲华经》。虽然有三个译本,但是历史上流传最广,大家最喜欢受持的,还是罗什大师的这个译本。

《普门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长文部分,第二是偈颂部分,第三是这一品的功德,我们现在讲正文的长文部分。

《妙法莲华经》总共有七卷二十八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经中是第二十五品,所以这里没有“如是我闻”,一上来就是“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尔时”可以理解成佛讲法的当时,也可以理解成就是现在。因为佛法是超越时空的,它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也可以理解成就是我们现在的讲法时。

“无尽意菩萨”是谁呢?按照经典的文字来解释,就是东方不动佛普贤如来座下的大弟子。作为菩萨,看见众生的苦难没有穷尽,菩萨的愿行也没有穷尽,所以叫无尽意菩萨。但是今天我还可以教你们这样一种理解:无尽意菩萨就是你,就是在座听经的你们。为什么叫无尽意呢?我们脑子里面的想法有没有始?有没有终啊?无穷无尽的,是不是?所以我说,你就是无尽意。无尽意菩萨为什么要来问佛呢?他是发菩提心来问佛的,所以他叫菩萨。

弟子向世尊请教问题时要具足恭敬,不能坐在那里直接就问,而是要起座,很恭敬地“偏袒右肩”。这样表示低下,表示自己作弟子持劳相,就象主人身边的佣人一样,随时准备做事情。“合掌向佛”是具足礼仪,合掌就是把散乱心收成一心的状态,这叫如礼如法。

佛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很多佛教徒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叫佛,有时候叫如来,有时候又称世尊呢?社会上的人就更不知道了,以为如来佛是一个人,释迦牟尼佛又是一个人,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每一尊佛都有很多很多的名号,佛的名号都是佛的功德的体现,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佛的名号也是无量无边。都是佛的力量化现出来的,甚至有情无情一切诸种都是佛的名字,你说妙不妙?但是我们听不懂。我们在喊某个人的名字,其实也是在喊佛,你能理解吗?我们众生不明白这个甚深的道理,也记不住那么多佛的名号,所以就把无量无边的佛号,归纳为一万、一千、一百乃至我们最常用的这十个名号。

曾经阿难尊者因一个人在偏僻的地方有点胆怯,就请问佛:“如果我一个人在僻静处,心中有恐怖,怎么办?”世尊就告诉阿难:“如果你一个人走到偏僻而且很恐怖的地方,或者狼虫虎豹经常出没、山精鬼怪藏身之处,你汗毛竖起,非常恐怖。这时你应念如来十号,马上怖畏消除。”这里无尽意菩萨称“世尊”,因为佛是所有人天中最尊最贵的,是人间天上三界的至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经里是无尽意菩萨问佛的,但是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前面我说无尽意菩萨也是你,那么或许你也会这样问:观世音菩萨名号遍满十方,他的功德,他对众生的利益,我们也都知道一些,可是他为什么叫观世音,我们却不知道。那么佛是怎么样告诉无尽意的呢?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里佛先从众生苦难的角度总的回答,这世间的苦难有多少啊?不要说无量百千万亿众生的苦恼了,就是我们一个众生有多少苦恼?我们活一天有一天的苦恼。你说:我怎么不觉得呢?你们坐在硬硬的地上,这也是一种苦恼,是不是?最好坐在沙发上。但是仔细想想,让你在沙发上坐五个小时,你会觉得很辛苦。你会说坐得这么久了,散个步就很享受了。但如果让你散五个小时的步,你会觉得怎么样?你又会觉得很辛苦,又希望最好能够躺下休息一会儿。人的任何状态都是在一种堪忍的状态,所以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苦恼。

“苦恼”一词还分内外两个意思,苦是外在的,恼是指心里的。所以“受诸苦恼”里面,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更不要说还有百千万亿的众生。“佛告诉无尽意菩萨”也就是告诉我们,只要你能够“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其观音声,皆得解脱。”

佛首先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威德之力。你就是有再多再大的苦恼,只要你称观世音菩萨名号,都能有求必应。对一个众生是这样,对无量百千万亿的众生也是这样,所以我们树了一种菩萨形象叫千手千眼,就是由这个道理开显出来的。其实我们想一想,观音菩萨何止千手千眼?众生有无量,观世音菩萨就有无量个手、无量个眼来照见我们,用他那慈悲的大手来帮助解救我们。

我们对佛所讲的这个方法应该心生诚信,一点也不要疑惑。我们在很多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录》中看到,不管老的小的,各种各样的人,只要他在最危难的时候,能够想得起观世音菩萨,(这一点很重要),都会得到极大的感应,我们在座的就有不少人得到过观世音菩萨的感应道交。

我们哪一个没有外在的苦难,没有内在的烦恼?谁不想摆脱这些数不尽的烦烦恼恼啊?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你就能得到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前面是总说,下面是逐个说,以地水火风这些,我们众生最怕的苦难上分别地来讲。

观世音菩萨曾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自己讲过久远劫前,“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佛。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观世音菩萨在修这个法门时,“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而入三昧,因修这个法门,最后证得和佛陀一样的果位。

这个因缘我在这里补充一下:观世音这个名字还是观音佛给他取的,这个法门也是观音佛传给他的。这个法是以正思惟观智,返观能闻的闻性。不是我们现在用耳朵向外闻声,向外闻声就执著在外境的声尘上了,而是用正思惟的观智回光返照。返观能闻的这个本性,是什么在闻?之后再“入流亡所”,这样从闻性上下手来做功夫。

因为闻性是无有生灭的,我们这个闻尘是有生灭的。所以我们的修行也要向观世音菩萨学,要能够回光返照,返闻闻自性。《楞严经》里面,佛和观世音菩萨都这样教我们,怎样修行啊?不要随着外面的根啊尘啊的去,要背尘合觉,回光返照,“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所以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是直接地从“闻性”上下手,以“正思”的观智,趁性而“修”,从性上下手去修。是这样子的闻、思、修,这样直接就可以入三昧,三摩地就是正定。

为什么我们听经这么尊贵?就是因为经可以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讲到:“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达到一个很深的定的时候,在这个定当中,“如是渐增”。定久了之后,能闻和所闻也都消失了,到了那种“闻所闻尽”,也就是我们的耳根已经失去作用了。平时我们的六根追逐外面的六尘,佛教形象地把它比作六个贼,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贼,把自己家里的财宝都偷完了,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怎样才能把这六个贼抓住呢?我们现在讲的“闻所闻尽”,就是把这个贼给抓住了。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不单抓住这个根,把这个漏洞给堵住,还要“觉所觉空”,把起这个根的识也给灭了。这个识是贼王,识灭了就转识成智了。我们学《唯识》的,这个转识成智如果没有具体的方法,也会成为空谈。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不单单识灭了,而且智所显现的一切法,到空觉极圆的时候,空和所空也要灭掉,这就是空性圆明,在智里面所显现的各种法,这时也解脱掉了。因为执著有两种,一个是对“我”的执著,再到甚深的层次,还有对“法”的执著。这些执著的结,如果不把它解开,我们就会牢牢地被拴死在这个生死的大海中,这些就是轮回的根,这些根都要一个个地把它解掉。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到这个程度之后,人就彻底解脱了。佛教里面的概念就是人无我证得了,法无我也证得了,连这个空也没有执著,寂空也不生。

这个时候“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本来我们修的时候,还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修到这个层次,就象六祖大师说的“烦恼即菩提”,烦恼和菩提没有两样,世出世间法都一样,也就是我们天天念《晚课》的时候,“二谛融通三昧印”,胜谛和俗谛完全融通,这个时候才真正修到法的中道上。

所以在这个中道之前,我们应该有出离心,不是说我们佛弟子要消极避世,出离心是学习的一种状态。就像小孩子去读书,不可能叫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吧?我们学佛也是这样,暂时放下一些执著,一心投进去,好好地修行,修行及格了之后,能超越世出世间了,这时候做世间的法也是在行菩萨道,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修行。就象观世音菩萨天天一刻也不停,众生请求他,有求必应,救度一切众生。我想观世音菩萨肯定比***还忙,但是他是不是世间的凡夫呢?他是大菩萨,再忙也不会忙得忘了自己,而变成凡夫了吧?

所以真正的佛教国家,往往也给修行人这种机会。但一般的社会是不理解的,他们不理解佛弟子不劳动,光是吃啊喝啊,学这些有什么用呢?但是佛教的国家都知道,像日本、韩国、泰国。泰国的国王也要出家一段时间,专门学习佛法,然后再还俗作国王,这样他做国王也会做得比较好。

作为我们,以后要给自己创造一些修学的环境,给自己争取一点自由的时间,这个也可以称为一种出离心。对世间的法看得轻一点,多把握一些修行的机会。东方人的思惟和价值观念,叫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就是对现有的物质条件感到满足,对自己的修道要抓紧。因为物质方面的东西再多,也填不满我们的欲望,欲望是无边无际的。

现在有人也慢慢了解了,给子孙留下很多财产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害了子孙也不一定。现在就有一些暴发户,夫妻都非常忙,孩子却在外面变坏,口袋里装了一百块一千块泡网吧,学校也不去了。是什么在作怪呢?就是贪执这个物质世界,放弃了对自己的道德修养。

中国古人说,一个人安贫乐道就是最佳的状态。幸福从哪里来?为什么知足常乐是我们东方人的一种修养?如果一个人知足的话,就是躺在地上,他也是快乐的;一个人不知足的话,就是处在天堂里,他也是忧恼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幸福是心灵的状态,它属于精神的范畴,物质只是一种催化的作用,或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快乐将不复存在。我们东方人说这是做人的大哲学,它本来就是一种财富,有了正确的人生指导,会省去我们很多的奔波劳累,让我们的心灵得以纯净。

在这里,我比较深入地讲了“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我从《楞严经》的角度把这个因讲得比较多。因为《楞严经》是诸佛菩萨的正因,全名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经里把修行的正因讲得最彻底。

《妙法莲华经》是讲果的,所以在这本经里,佛陀的回答没有侧重在因上,而是在果上,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作这些补充。因为我们大家不知道“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这个因和缘是从哪里来的?佛已经在《楞严经》里讲得很清楚,观世音菩萨就是以“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而成就“观世音”的,所以现在佛就直接讲果地的观世音菩萨,只要听闻音声即时便能解救苦难。

我以前在杨岐寺讲过三卷《楞严经》,在石家庄讲过一卷,这都是侧重在因上。现在这个《妙法莲华经》我是第一次讲,它的侧重点是在果上。我们佛教里叫“开智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一个是如来的正因,一个是如来的果德。

所以我们要祈求观音菩萨,我们也要象您那样去修,迅速地转凡成圣。众生苦难的根本就是知见太狭劣,无明太多,所以我们的修行在因上要学习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因为文殊菩萨也出来证明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就是说此处众生的耳根最利。眼睛只能看前面,而看不到后面,耳朵却能听到四面八方,六根中的耳根最对此方众生的根器。所以说从能听音声的闻性上下手,听到声音的当下回光返照,返闻闻自性,性本身就是无上道,快不快?如果你这个耳朵跟着声音去了,那就是凡夫。一回光返照,自性就是佛,一念返闻就是一念佛,念念返闻,念念是佛。

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头顶上坐的是阿弥陀佛?因为观世音菩萨最会念佛,我们虽然嘴上念,但不会真念,都是在相上修,没在性上修,这叫染污修,也是一种相似修,真修的万修万人去。观世音菩萨是真修的模范,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一个念珠,头顶着一尊阿弥陀佛,他是怎么念的呢?他是返闻闻自性,这个“性”就是阿弥陀佛无上道,无上就是无量,没有超过他的,这个性就是阿弥陀佛,这才是真念佛,大家一定要知道修行的要点。所以不管你是修观音法门,还是念佛法门,或者其它法门,你都应该找到一个答案,学会真修行。这样我来这里讲经,也就不空过了。

这一次讲经有录像,以后会有很多人听到这次讲经,也希望看到录像的人提起这种正念,学习观世音菩萨从闻性上修行,文殊菩萨也亲自出来给我们证明,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认可“如是如是。”从耳根起修,一根归元六根消,真正地有一根回到了佛性,其它的根也都会有这个功能,所以自然地达到都摄六根的作用。

《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如何都摄六根啊?很多人都会这样问。在这个法会上我没有专门讲这个问题,但这里我可以跟你们这样讲:一根归元六根消融,你一根耳根能够返闻闻自性,性就是无上道,性就是都摄六根,离开这个,其它都摄不了,所以这样去念就叫净念相继。

所以观世音菩萨“解六结越三空”,“获二胜,发三用,”全都是从这个因缘当中发出来的,所以彼佛称我为观世音。当时观世音菩萨这样修行时,观音佛就对他说,你也已经可以象我一样了,你也可以称为观世音了。因此在佛法里面,我们能够听到这样的名字,因为观世音菩萨以前成佛的名字叫“正法明如来”,听了这个法之后,你有没有觉得“正法明”了起来?有没有明了正法?你们明了正法以后就能度一切苦厄,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你说我们佛法里面有自他吗?我们现在要明了正法的话,我们大概也叫正法明如来了,而且我们如果明了了,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我们每一个众生,在无量无边的苦恼当中,不管遇到怎样的苦,你用这种方法“返闻闻自性”的时候,都会化苦恼为清凉,转娑婆为极乐,都能得到解脱。

经的文字不讲开来,虽是有智也难解,这里面有甚深的修法。所以听经要深入进去,经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跟我们自己有关系,如果你明白了就叫“正法明”。正法是没有生灭,无有来去,如如不动的。如来的正因是什么?般若是如来的体性,也就是正法的因,这就是如来的正法,大家要去返观。佛陀讲般若讲了二十四年,但是众生的苦难太多,寿命又太短,于是佛陀就把这些悲心凝聚成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这样一种简单明确的方法来告诉我们,怎样明正法,怎样度一切苦厄。

佛在《普门品》里教我们,“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在《心经》里又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用观世音菩萨的这种因缘来度一切众生。我们每次打开经典都要念《开经偈》,因为这个经不仅“无上甚深微妙法”,又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好不容易“我今见闻得受持”了,所以我要祈请“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个“如来真实义”是要靠传法者来开显的,所以我们被称为法师,如果不传不讲的话,你纵使有智也难解。有些在家居士依文解义,写了厚厚的一本《普门品讲义》,这真叫“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按文字的字面去解经的话,是不能了达诸佛甚深的本义的。不要说经典不能依文解义,就是世间人的一首诗,你也不能依文解义。

我简单地举个例子,我们小学时读过一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这首诗你按字面去解释:在树下碰到一个小孩,问他:你老师呢?回答说:到山上采药去了。但是今天云雾缭绕,我们看不到他,他就在这山里面。是不是这个意思啊?这样解的话,诗人的肚子都要气炸了,当时白居易写诗他就说:“诗在诗之外”。就说前面的那首小诗,如果我们修行人来解读的话,就心领神会了。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我们业障障着,见不到佛性。虽然见不到,但佛性还在这当中,所以“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是不是啊?这佛性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就是我们最好的善知识。这善知识在哪里啊?就在我们自己这里。所以我们佛教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尽管你不知道这个塔它在哪里,但它还是在你那里,你不听经闻法,不明白这个道理,明明你可以做佛、做菩萨,因为佛菩萨的存根就在你那里。好比银行里有百万亿万的存款,你本可以做个亿万富翁,但是你却不知道,你受穷,穷得不得了,你冤不冤枉?有人给你指出来说,你家里藏着一个存款的条子,你是不是要向这个人问个清楚啊?学佛也是这样,能够指示你的佛性,告诉你带你回家,让你做佛做菩萨的,这就叫善知识。

《妙法莲华经》是极其殊胜的,称为经中之王。佛在一生当中所度的,包括最后所度的弟子都已经根性成熟了,心都比较调柔了,而且对佛都有不退转的信心了,佛才说这样殊胜的大法。

佛陀初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当时这样思惟:“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我所证的法微妙第一,但众生都执著在追求快乐、求升反堕的愚痴当中,在这样的迷茫中,我怎样来度他们呢?

“我即自思维,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如果我直接来说这个一实相乘,众生没在苦海当中,他不会相信的。你告诉他,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当下就有诸法实相,有极乐世界,大家都不会相信的。

“破法不信故,堕于三恶道。”如果我们对佛所讲的法不信,反而会因不信而造恶业,堕落到三恶道里。佛观到我们众生根器这么钝,这么愚痴,说这么殊胜的法,我们没有这样的智慧来相信,反而会堕落到三恶道去。佛说:唉呀,我宁愿不说。当下就进入涅槃的境界,这时大梵天王马上化身出来,祈请佛陀住世,“您不能入涅槃,在三界苦海的黑暗当中,您犹如世间的明灯已经亮起来了,您不能入涅槃。”

佛陀“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佛忆念过去诸佛成佛之后,也不是马上就说一乘实相大法,而是应众生的根器应机说法的,因此佛陀开始转法轮。

因为“诸法寂灭相”,言语是没有办法来形容它的,非要大家自悟自证。所以佛陀就以方便力来到波罗奈,也就是鹿野苑,为最初跟随他的五个人说法,说苦、集、灭、道四谛法。第一次跟他们说的时候,憍陈如等就证到了阿罗汉果位,五个人听佛说法,都相应地证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时候贤圣僧有了,“僧”有了,福田僧也有了。三转四谛法轮,这个“法”也有了。这时“佛、法、僧”三宝都具足了。接着就有一长者的儿子耶舍来出家,带来五十人;佛又度化了大迦叶兄弟三个,带了一千人;再度化目犍连和舍利弗,带了二百人,这时佛陀的常随众就成了“千二百五十人俱”,加上最初的五比丘,实际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常随在佛陀身边。虽然他们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但念佛恩深重无以报答,所以就追随在佛的身边做弟子、做侍者,也为佛陀教化众生追随教化。这些人都是印度最出名的,原先修外道时也是修得最好的,他们看到佛陀都认为佛是天下最无上的,是世间之尊,所以他们拜佛陀为老师,跟在佛陀身边。

佛对世间根劣的众生说《阿含经》,《阿含经》着重在说“无我”。哪里是“我”呢?找找看,“我”在哪里?这胳膊是“我”呢?还是腿是“我”?头是“我”呢?还是心是“我”?还是肝肾胃是“我”?你找遍里里外外,都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肾坏了,可以换一个别人的肾;胃坏了可以切割,有的人胃切割了只剩三分之一也能活;肝也能割掉;心脏坏了,安一个人造心脏也可以活。你说,“我”到底在哪里?有说大脑是“我”,有说大脑思维是靠脑细胞。但是这个世界上竟有人是没有脑子的,照样可以思维,他颅壳里面是一滩水,什么脑细胞也没有,也照样活着。甚至连整个头都没有的,也照样活着,这样的例子也有好几个。所以佛陀就启发我们:“于是身中,云何为我?”于是众比丘就在树下岩边,或者到尸陀林去思维“什么是我?”由这样不断思维而证得无我之义,证得阿罗汉果位。

所以佛“思惟是事已,即趋波罗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佛当初就是以这样子的方便应机说法的,当时佛陀讲经是一批一批地证阿罗汉果。

我们现在末法时代,到庙里来烧香,也不知道佛菩萨是什么,罗汉是什么,都不知道,圣者是怎么修来的更不知道。所以信佛就进入了这种像法,只知道造庙,也不知道里面的真实义。最后大家说佛菩萨是泥塑的,这些庙是那些迷信的老头老太造的,整个就是一个迷信,应该把这个迷信给铲除掉。于是大家就把佛像给砸了,把庙给拆了。

我们现在是像法的末法,末法的像法。末法时代虽然还有庙,还有佛菩萨的形象,虽然有出家人,但是出家人已经不证圣道。虽然也有经典,但很少有出家人能来开显佛经的真实义。所以僧分四种:贤圣僧、近道僧、糊口的僧、无惭无愧的僧。这种僧虽然现出家形象,但却不依佛陀的教导来修行,不持戒律,甚至无恶不作。现在这个时代这种现象比较多,所以印光大师就应我们这样子,称自己是“常惭愧僧”,教我们要知道惭愧。

我们现代证得圣道的很少很少,现在为了能供养到一个圣者阿罗汉,得供千僧斋。因为佛陀规定,若有人供千僧斋,必有一位真的阿罗汉来应供。所以五台山四月十五之后,供千僧斋的人很多,每年要供几十场千僧斋。供一个千僧斋,至少要有十万元左右,就是为了和一个圣者阿罗汉结个缘。因为如果和一个阿罗汉结了缘之后,那是不得了,舍一得无量报。但是阿罗汉的果位从修行上来讲,根器小的才称阿罗汉。佛说法一批根器小的,或证初果的法眼净须陀洹,或证二果斯陀含,或证三果阿那含,或证四果阿罗汉。根器大一点的,听佛陀说法发菩提心,或证初地欢喜地,或证二地无垢地,或证三地发光地,或证四地焰慧地,或证五地难胜地,或证六地现前地,或证七地远行地,八地不退转地,九地善慧地,或证十地法云地,甚至证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佛陀的讲法,按天台宗的判教分为四个阶段:先是讲阿含部,之后讲方等部,再讲般若部,最后讲法华涅槃。般若讲空性,我们凡夫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但是这是诸法实相,是一切诸佛如来的身体,悟了般若的人都可以入真正的三昧。中道就是胜谛和俗谛不二,慧能大师一个字不识,悟得了佛的心谛,就知道“烦恼即是菩提”,他达到了这个境界。佛讲般若讲了二十四年,大家都已经菩提成熟了,这时候佛就开权显实,讲《大乘妙法莲华经》,讲了佛自己真正的受用,《妙法莲华经》是诸佛的果地,是佛菩萨倒驾慈航的方便。般若重在智慧上,只有在了达了智慧体的基础上才能说方便,所以智慧成熟了才讲方便,只有佛才能讲方便。

《楞严经》是佛在因地时说的,第二十五《圆通章》就说了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说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从耳根而证得三昧的。观音菩萨自己说:过无量劫之前,有佛叫观音如来,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他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因缘呢?“由我供养观音如来”,先是和观音如来结缘,听法之前先是供养。“蒙彼如来”这个“蒙”是特别感恩的意思。“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这就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成就了三十二应身、十四无畏、四不思议。“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佛在《悲华经》里也说,过去善持劫中,宝藏佛在世的时候,有无诤念转轮王,他有一个大太子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前身,三月供佛斋僧,发菩提心:“若有众生受三途等苦恼,凡能念我称我名字,为我天眼天耳闻见,不免苦者,我终不成菩提。”他发了这样的愿,当时的宝藏佛就授记云:“汝观一切众生,欲断众苦,故今字汝,为观世音”。(字汝:即授汝字号)观世音菩萨云何名为观世音的?就是在因地的时候,发菩提心欲断众苦。以前面的发心为因,遇到了观音如来,教他闻薰闻修金刚三昧而成就圣果。

《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是第二十五个圆通,《妙法莲华经》里观世音菩萨在第二十五品里现身。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这个观世音的“观”字,应该读“灌”音。前面总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现在是分说,设入大火,为什么不能烧呢?“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观世音菩萨感应录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位佛教徒想去朝普陀山,在家里斋戒三年,念观音菩萨名号,第三年圆满了,打起背包朝山去了。他刚离村子过了桥,后面人声鼎沸,回头一看是他家那个地方失火了。他想回去救火,但又一想:我持戒三年了,为了去朝拜观音菩萨,现在已起步了就不再回头,不管它了。他还是一心一意念着观世音菩萨名号,去朝普陀山了。等他朝了普陀山回来,也是奇特,街坊邻居的房子都烧了,独独他的房子没有烧掉,火烧到他家这里绕过去了。这在观世音菩萨成就圣果之后,根本不算什么。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会化种种的相来利益众生,有时候化一座山,有时候化一艘船,有时候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一个拂尘,我们众生很大不了的事,他拂尘一扫就没了,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威神力故,这是从果地上来说的。前面我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因地的呢?就是说观世音菩萨的威神之力不是凭白无故来的,是他久远劫来发菩提心,值遇诸佛菩萨做广大供养,勇猛精进地修持修来的,这不是迷信观音菩萨,是有因有缘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地藏菩萨亲自问佛:“世尊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跟众生这么有缘?”佛告地藏菩萨:“若有众生,听闻到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个众生离成佛就不远了。”你说观音菩萨的名号力量大不大?

有个人出去看到一尊很庄严的观世音菩萨像,很喜欢,就请回来了,放在桌上还没供到佛龛上去,几个人就坐着聊天。他拎着水瓶倒开水的时候,铁壳水瓶的底锈了,底一下子掉下来,水瓶内胆整个就砸在一位朋友的身上。那水是滚开的,又是夏天,那还了得?但是这人一点事也没有。他自己身上也溅到开水了,就觉得这水溅到皮肤上,当下就变凉了。以前要是被开水烫到,水泡马上就起来了,这次不但没有烫到,而且还很清凉。他心想是今天请了观世音菩萨回来,都是菩萨保佑的。这说明“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连开水也不能烫。

九八年广州的飞机失事也是这样一个例子。一架从厦门到广州的班机,有三个佛弟子买了机票以后,都感到说不出的不舒服,就有一种不祥之感,彼此看到对方的脸也都是灰蒙蒙的。然后他们三个人就到南普陀寺打了一堂消灾延寿的“普佛”,普佛之后,身心就感到舒服了。上飞机不久,广播里就传来飞机被劫持的消息,飞机在上空转啊转,僵持了有两个多小时。他们几个听说飞机被劫持,就一直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观音大士保佑,其中一位居士很明晰地看到观世音菩萨站在空中的圆光里,他身心就很安定。飞机的燃油耗尽了,迫降广州的白云机场,已经降到地面了,大家都松了口气高兴地欢呼起来。忽然边上一架飞机降落,钩到了这架飞机的机翼,飞机失去了控制,倾斜、燃烧、断成了两截。正好在三位居士的前面断开了,当时飞机浓烟滚滚,他们三个人就从裂道口跑出来,接着就听到飞机猛烈的爆炸声。那次的空难也是很惨,死了很多人,飞机连铁都烧化了,而他们三个竟然从大火里跑出来,甚至都没有受伤,这很奇特。后来新闻记者去采访他们,这种生存的可能性太小了,你们是怎么跑出来的?原来他们三个全是佛教徒,而且在这个事件中他们先已感受到了众生的共业,后来去做了一场消灾免难的佛事。更奇特的是在登机换票时,有一个旅游团的导游抢在他们前面换了11张票,然后飞机就在他们三人的座位前断裂了,他们就从断裂处跑出来了。而且在清理飞机残骸的过程中,飞机的机身都烧化了,但是这三个居士的行李里,经书都完好无损。

汉明帝的时候,摄摩腾、竺法兰俩位尊者,最初把佛经带到中国来的时候,那些道家们不服气,要与佛教比一比。比不过,再把经书拿到火里去烧,谁的经书烧不掉,就说明谁是教是最高的。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佛教传来,他们就说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所以要破除它。他们眼泪鼻涕流了一大把,请那些祖师保佑,然后把书往火里一扔,没想到一下子都烧掉了。随后佛经也往火里一扔,烧不掉。这是古代佛、道论争的第一个回合。

没想到九八年这个空难事件,也验证了经书烧不掉的事实。就连莲池大师造的《竹窗随笔》也没烧掉,莲池大师是八地菩萨,这也是“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的一个例子,当时报纸都登出来了。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这里也是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就是掉到大水里,也能即得浅处获救。这是观世音菩萨在因地修行闻性,耳朵听而不闻(不随外境的声尘而去),返闻闻于自性。学中医的都知道,肾属水,开窍于耳。这个耳识的分别如果消失的话,内在的水就熄灭,内水一熄,外水不伤。观世音菩萨得到这样的功德,就能加被一切众生,令众生纵使掉到水里,但能称名观世音菩萨,都能得到解脱。

我现在讲解这部经,讲义是圆瑛法师作的,圆瑛法师自己就遇到过这样一桩事情。他以前常住在宁波,上海也有道场。一次他在上海带了很多法器、法物,乘船回宁波,船快到港了,不小心撞在浮桥上,当下就翻船了。法师落在水里头,他深信观世音菩萨,心里就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就听到有个声音告诉他:抓住船不要放。他听到这个声音,就一直抓着船帮子不放。因为退潮船退得很快,漂下去很远,后来被打捞起来,人也跟着船被救上来。法师就深深地感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虽然掉到水里面也不要紧。

烟台的海难是在一九九九年,快过元旦了,很多人都赶着回去过元旦。船是下午一点钟开的,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海上起大风了,船剧烈地摇晃,将近三百多人,大家都很害怕,船上发出了求救信号。救援船六点钟赶到,但由于风浪太大,船不稳靠不拢,硬靠可能会发生两船相撞沉没。船上的人都很急,大家穿好救生服都等在甲板上,但是船摇晃得幅度太大,人们在甲板上被推来撞去,有的头被撞破了,有的手被撞折了。有一个小伙子他帮了很多人,把撞倒的人扶起来,帮其他的人穿救生衣。他自己穿救生衣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子也来帮他系救生衣。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学佛的,他们在这种突发的状况下还能镇定,还能无私地帮助别人真不容易。一直折腾到半夜十点钟了,还没办法获救,船长就喊大家回船舱里睡觉。就在大家都去睡觉的时候,船因为颠簸而进水了,很多人淹在水里,跑也跑不出来了。这个小伙子当时一直在甲板上帮助别人,后来他跳到救生艇上又帮了很多人。救生艇也坐满了,他就从救生艇上跳下去,把方便让给别人,自己爬到另一个橡皮筏上去,又救起两三个人。橡皮筏后来被浪一下子打翻了,那时候是黑夜,他也不会游泳,身上还带着行李,在狂风巨浪中,他就捏着鼻子在海里沉浮。海水比重大,人不容易往下沉,他是信佛的,危急中就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漂啊漂,他自己也不知道漂了多长时间,忽然脚底下踩到东西了,他就踮着往前走,走着走着竟然看到海岸了,走到沙滩上看到有灯光照过来,他就喊“救命啊,救命”就晕过去了。那个人把他送到医院,醒来之后才知道,他是第一个被救上来的,你说奇特不奇特?在大海中他又不会水,捏着鼻子念观音菩萨名号,结果第一个获救,救生船救上来的还没他得救快。后来医院里又送来一个,就是那个帮他系救生衣的女孩,二十多岁,一攀谈才知道这个女孩也是信佛的。那次海难死了二百多人,第一个被救的却是不会水的,后来这个病房里四个人中就有三个是信佛的,这个比例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吧。

为什么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呢?水火是表面上的事相,相也是由内在的心感招来的,见属火,分别心重的人,眼睛都红红的。如果我们修行能够回光返照,熄灭内在的水火,那么内火熄灭,外火不侵,就不受外火所烧。同样闻到声尘时能回光返照,内水熄灭,外水不侵。关键是自心要定,不随外境转。就像夏天外面很热很热,有修行的人,心定自然凉。心怎么定呢?我们的眼睛是不是喜欢东看西看?修行就是回光返照,悟道见性,称性而修。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在火和水的灾难之中,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因为菩萨是果地的,早就修行成就了,我们求观音菩萨保佑,就能脱免这些灾难。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作为凡夫,每个人都有贪求的心,百千万亿的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这个“大海”在哪里?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说“下海”了,这儿的“海”既不是东海,也不是南海,而是众生的业海。诸佛菩萨的愿海我们不去入,为什么就要下到众生的业海里去?

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为求那些身外之物。百千万亿的众生在这个业海里求财求名,有福报的人有求也能如愿,这叫“顺风船”,但是有多少人会这么称心如意呢?一万个人中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是想发财的,但是有几个是发了财的呢?好多人雄心勃勃开公司注册,最后连本也赔掉了。所以大家都开“有限公司”,不敢开无限公司,有限公司赔,只赔那些注册的钱,如果开无限公司,就连家连什么都赔掉了。这说明真正能乘东风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乘的是不如意的风。想求发财反而亏本,想求发展反而倒退,想招一点好的人才,最后被朋友给出卖了,做个生意朋友都现出原形来了。这就是“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黑风就是不如意的风。

“漂堕罗刹鬼国”,罗刹是一种很凶狠的鬼,行动极快,以吃人喝血为目的。我们想想,现在这个社会上想去赚钱的人,有几个不在罗刹鬼国的?你要在我这里赢利,我要在你那赢利,你要诈他,他要诈你,是不是跟吃血吃肉一样的?所以这个罗刹鬼国就在众生的这种贪心当中,贪不到就生嗔,生了嗔心就个个象罗刹一样。

学佛明白佛法的道理,“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即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学经最主要的是在生活中会用,我们要生活,要到社会上去谋职,如果不称心,你烦恼不烦恼?有很多厂家越是生存不下去了,但只要还有一点点权利,就以权谋私,国有资产就这样流失到这些人的腰包里去了,这就跟罗刹鬼国一样,吃工人的血汗养肥自己,那些退休工人连工资也拿不到。有些工作了三、四十年的,快退休了,厂倒闭了,给他几千元钱就算完事了,社会的福利都没有,这也是罗刹鬼国一样。

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里面,外面的世界浊,众生的心里也浊,为什么会漂进“罗刹鬼国”呢?就是因为我们有贪有求,求那些不好的东西。如果你求好的呢?你求真正的解脱,求入诸佛菩萨的愿海,不仅不会漂堕罗刹鬼国,而且还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人学佛,全家得益,单位里有一人学佛,一群人都得益。我们要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的人生,不是说不能求,而是要如理如法地用正确的方法去求,方向错了,就会感招种种的灾难。“水、火、风”这三灾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的眼睛东看西看,我们的耳朵东听西听,我们的心东求西求而感招来的。我师父上悟下道大和尚教我们:出家人眼睛不要东看西看,耳朵不要东听西听,心里也不要东想西想,这三个门把它关起来才好修行,修行人要善护其眼,善护其耳,善护其心。只要我们返闻闻自性,因为自性里有观世音菩萨,你一心称名,就能得到菩萨大悲愿力的加被,所以佛说“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北宋时钱塘(杭州)有一个姓王的税收官,这人生性善良,看到动物被杀不忍心,就花钱把它买下来,为此他甚至动用了国家的税钱,去买这些东西来放生。后来被人告发,一查确有此事,这个罪是很大的,判了个杀头问斩的罪。有人替他惋惜,他却说:“我救了这么多的生命,死我一个有什么怕的?”他心里正念分明。临到问斩时,刽子手一刀劈下去,砍在脖子上,刀一下子断成三截,监斩官一看这个情形连忙回报给皇帝,皇帝再细心一打听,确确实实这些钱都是拿去放生的,就免了他的死刑,还想给他官复原职。可是他却不要做官了,出家修道去了,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净土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杭州净慈寺的。

这就是“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不单是刀段段坏,而且还彻底得解脱。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楞严经》里从因上讲叫“刀兵无畏”,观世音菩萨在因地修行“薰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薰闻成闻者,这是以返闻闻自性的功夫,念念入流,“薰彼循尘之妄闻,转成真闻,一根返源,六根同时销妄复真,同于声尘听闻之性,一一复归元真,至此则尘亡根尽,亲证不动不坏之体。”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因地修行,亲证不动不坏的体性,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不令被害,刀段段坏,纵使不坏,亦如刀割流水、风吹日光、了无痕迹,亦无损已。

这样的事例现代也有,我们师父就跟我们讲过。虚云老和尚有一个弟子***后还在,外出时经常带两个小出家人。***时一个公安局长强迫他还俗,不准他拜佛菩萨,要他向***像跪拜。他说:“我只拜佛菩萨,其他的不拜。”打他也打不动,他身上的肌肉好像很硬,后来公安局长把抢拔出来说:“你如果不听话,我就把你毙了。”这个法师一点也不怕,公安局长恼羞成怒,真对他的头就开枪了。奇怪!就这么近,子弹飞哪了也不知道,再开一枪还是没动静,连开几枪也没有事。公安局长由愤怒变惊奇,由惊奇变震惊,由震惊转成了敬佩,由敬佩变成了信仰,不由地就跪下来了,“请大圣饶命,您真是不得了!”这个出家人在***那样一个恶劣的情况下,也没脱过出家人的衣服,后来在佛教界也是比较出名的,这几年没有踪迹了,也不知哪里去了。

所以说佛教的修行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不管你真的有罪被抓起来,(这是今世的因果),还是被冤枉而抓,(那是前世的因果)。性命须臾不保的情况下,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是会特别灵验的。所以平时我们没有灾难时,应该安住在因地里,也就是安住在法里,好好地念观世音菩萨。如果遇到急难了,就安住在观世音菩萨的愿力中去念,这就是修行。

 

2008年11月22日,恭诵妙法莲华经第四卷后开示,刚才我们念《法华经》的时候,念到多宝如来塔从地涌出,当念到这里的时候,就“卟”的一声,一个东西掉在我袈裟上了。我继续往下念,念到“多宝如来”时,还以为有舍利子从天上掉下来,结果我念了半天,仔细一看,原来是个臭屁虫。

有一个很喜欢说话的菩萨,他就问世尊:“能不能让我们看一看多宝如来呢?”世尊回答他:“这个多宝如来,往劫有这个愿,谁说《法华经》,他就来听,多宝塔会现前。”这个时候,佛为了让百千万亿的释迦牟尼佛都聚集到此处,释迦牟尼佛当时怎么显现?他把所有的国土都变成清净刹土,释迦佛坐在菩提树下。

那佛有没有能力给我们凡夫同样的待遇,行不行?肯定行。佛既然有能力,为什么佛不这样来招待我们呢?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自己不觉悟,我们自己有业障。

所以佛讲到这里的时候,就观清净。这个时候我也观清净,我就观那个臭屁虫,不看它是臭屁虫。臭屁虫有没有佛性啊?它背着那重重臭臭的壳,它以为那是它自己,那个是不是它自己?那个是它的业障!它体认这个业障是它自己,它自己的佛性看不见。所以当我看到它的佛性时,当时如同一个舍利子从天而降了,对不对?

我们以后修行就是要这样,“不见我相、不见人相、不见众生相。”“我相、人相、众生相”是什么相,知道吗?那些是业障相啊!不看业障相,要看我们佛性的相,大家听懂了没有?阿弥陀佛,你们每个人心里都降下一颗舍利子噢!

 

2008年11月22日无量无边的如来寿量法华经第六卷诵经后开示

《从地涌出品》这些菩萨分成四个组,第一个组叫上行品,唯独忆念你的佛性。忆念佛性之外还要净化自己的习气,这是第二品。从地涌出这么多的菩萨,总共就可以分成四种菩萨。

从地涌出这么多菩萨之后,连弥勒菩萨也觉得疑惑:这些菩萨哪里来的啊?我跟着世尊从来没见过那么多菩萨,今天怎么突然从地涌出这么多菩萨?他们来问讯世尊。

如五十小劫这么多人来问讯佛陀、赞颂佛陀、供养佛陀。连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的侍者都疑惑:这哪里来的?哪里来这么多的大菩萨摩诃萨啊?一看那面相就是久远劫修行的,有无量福德庄严。

然后百千万亿个分身释迦牟尼佛都跟侍者说:“不用急,不用急!”释迦牟尼佛有大弟子已经得授记,马上就要成佛。弥勒菩萨已经问了这个事情,然后佛陀就跟他说:“这是我成佛以来所度化的众生。”这一说,弥勒佛更加疑惑不解了,他说:“您做太子,出皇宫,入苦行林,坐在菩提迦耶,成道已来不久,仅仅几十年的功夫,怎么可能教化无量阿僧祇这么多的菩萨?”

这些无量阿僧祇的菩萨,无量阿僧祇劫中积累的修行资粮,怎么可能在几十年成就?这仿佛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指着一个一百岁头发花白,脸上都是皱纹的人说:“这是我儿子。”然后那个百岁的老人指着那个年青人说:“哎呀!这个是我爸爸!”这简直太难以令人相信了。

紧接着下来,佛说了《如来寿量品》,他说:“你们不要以为,我出生做太子,出家坐菩提树下成道,以为就是这样。如来的寿量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佛说:“你们当信如来诚实之语,你们当信如来诚实之语,你们当信如来诚实之语!”如此再三嘱咐。以弥勒菩萨为首的众弟子们说:“我们会信,世尊您给我们讲吧!”

然后佛说如来寿量,如来寿量有多少啊?像东方恒河沙世界,然后每一世界再抹为微尘,一尘一沙,一沙一尘,都变成世界,再抹为微尘,这样子的微尘,你能知其数量吗?

如此不知数量的时间与空间,特别这里面讲的是时间,如来的寿命超过于此,请问如来的寿命超过于此,我们在座的寿量怎样?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佛性?我们的佛性的寿量是多少?我们的佛性的寿量也是无量无边的。但是我们平时有没有看我们无量无边的佛性啊?就只看我们有无量无边凡夫的业障,对不对?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我出娘胎到现在四十岁、五十岁,我是男的,我是女的,我生了几个孩子,是不是你就执着这个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如来寿量没有见到,对不对?

所以这个《妙法莲华经》伟大不伟大?从出生到现在,有没有人跟你讲这个事情?你们爸爸妈妈有没有跟你讲过这个事?世间的学问都没有跟你讲过这个事情?所以《法华经》伟大不伟大?要不要拜?要不要尽形寿地来恭敬供养?

舍生命也要受持,为什么?因为这个里面展示了我们佛性的寿量,对不对?我们众生颠倒不见佛性,唯见业障,是不是?《如来寿量品》是不是说我们在座的寿量?所以《妙法莲华经》这么伟大,我们要恭敬地奉持。若读诵、若理解、若为他人说、若书写、若持诵,这样的功德大不大?

所以佛说《如来寿量品》,这个世界有微尘数不退转的菩萨,你们相信不相信?如果你们相信,你们也会不退转,也入这个数字里面去,这个数字里就算我们一份。

所以这个《法华经》多么地伟大啊!我们平时只认识到我们自己是男是女,姓张姓王,赵钱孙李,只认识我们自己,其实这个是什么?这是不是假的?

所以《心经》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如果你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声香味触法,你就不见如来真实身,对不对?若执着于法,都不见如来啊!是不是?我们靠什么成佛?靠颠倒妄想能成佛吗?要靠回归我们的佛性。

所以《从地涌出品》这么多的菩萨,他们从地涌出,在奉持自己的佛性。然后远离喧闹,以静处思维受持,即得菩提,即证菩提。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是不是?你别修错了,以何法得何法,你修的是生灭法,自然就是生灭,你修不生不灭法才能不生不灭。

《如来寿量品》是不是无量光、无量寿?你这样才是念佛人。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想的不是无量光无量寿,那念破喉咙也枉然,能不能得往生?除非你有善知识指导,你信受善知识,得善知识怜悯垂手接引,以诸佛菩萨果地的威德来摄受弟子。

但如果你既没有这个智慧明白这个无量光无量寿,又没有谦下恭敬的心来依止善知识,皈依三宝,那肯定是得度无望,只有以智慧及谦下的恭敬心来求得度。如果又有智慧,又有谦下恭敬,这叫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在世为人师,来世做佛祖。

反过来呢,无禅无净土,会怎么样?又没有智慧,又贡高我慢,又不知道恭敬,这是什么?万劫与千生没人依怙,佛菩萨再慈悲,你不恭敬又有什么用?所以无禅无净土叫什么?铜床并铁柱,死了之后堕落下去,自以为是就会跟着自己的业力堕落下去,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没有什么可以依靠。

今天,我们读这个《如来寿量品》功德非常大,《妙华莲华经》中的《如来寿量品》是重点,这是《无量寿经》浓缩在这个《如来无量寿品》当中。《如来寿量品》又是一个高潮,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这个《妙法莲华经》真正是妙啊!微妙不可思议!

诸佛如来在这个宇宙中拥有最至高无上的智慧,给我们生命展开了一个光明大道。没有这个经典、没有佛出世、没有佛来教导我们,我们就光靠挣钱、靠股票了,即使金融危机过去了,你说有救吗?黄金堆成山,你总要死的,那有什么用?一文带不去。

如果智慧一打开,请问你们的佛性是你妈妈给你生的吗?不从娘胎来。是不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就是颠倒妄想而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以后还要颠倒妄想吗?

那就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吗?“南无”是皈依,你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了,那就可以“南无”了,那就可以皈依了。我们读了《法华经如来寿量品》,如果理解了意思后,那你以后就句句落在实处。所以净土法门就说:“如箭射大地,箭箭中靶心。”那么大地是你的箭靶,你横射、竖射、上射、下射,箭箭中地。所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横念竖念都对!

 

2008年11月22日愿将生命奉尘刹法华经第七卷开示

我们这次符合是为纪念师公悟公上人开的法会,纪念悟公上人是怀念他,以他作为我们人生的榜样。诵《法华经》是我们最好的纪念,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做人,能够像《法华经》中所讲的这样去行持的话,这个才是最好的对他老人家的纪念,否则我们拿什么来纪念。就好像你去见爸爸妈妈,你总要拿好的呈现给他们、报答他们。

所以在刚才我们读的第七卷第廿十七品《妙庄严王品》里面,妙庄严王贵为国王,但是他还需要他的两个儿子来教化他。两个儿子要来见佛,但是他的爸爸不信佛,然后儿子到爸爸面前施展神通,来转他的邪心,让妙庄严王生起了信心。随后跟着儿子一起去见佛,佛见到他就赞叹他,如果你好好修行的话,你以后成佛,国名叫什么。他一听很高兴,国王不做了,把弟弟喊来:“来来来!王位让给你,我出家修行了。”然后儿子啊、皇后跟着他一起出家修行,都成就了,证得了圣位。

妙庄严王证得了“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他的身体可以升在虚空当中,高七多罗树。这个时候来跟佛禀告:“世尊啊!(这个时候他讲出最关键的话)我此二子,已做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

那个国王他是很傲慢的,领导国家的,要权力有权力,要金钱有金钱,有生杀大权。但是儿子以神通来转化他,他说:“此转我邪心,令我安住于佛法中”。他这样引着我进入佛法的,这样子的缘故得见世尊,这两个儿子实实在在是我的老师啊!是我的善知识。

为欲发起宿世的善根,我们就是以前有善根的话,如果没有善知识来引导也没用啊,你的善根会变成你这一世的福报。就像妙庄严王,他前世的善根,会让他这一世做国王。做国王了之后,反而淹没了他的善根,让他沉湎在这个世间的轮回相当中、福报相当中。所以这两个儿子啊,实实在在是我的老师,让我再回忆起,激发起我宿世的善根,这样子来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说:“如是,如是。”是啊!是啊!你明白啦!真的是这样子的。

所以佛在这边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值善知识。其善知识能做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第二十七品已经是《法华经》的最后,最后把重点都拿出来了,如果你知道佛法了,纵使你做国王也应该放弃,为了行持佛法。

但是怎么样你才能发起这么殊胜的心呢?能把国王都放下,来学佛、来修行呢?这要有善知识引导。没有善知识引导,不要说国王都放下,我们在座的现在还不是国王呢,有的做个小官就:“哎唷!师父啊!我是唯物主义者。”他就为了那一点点官位。有的为了一点钱,富贵修道难。有的说:“我不能修行,我养了好几万人,我出家了,那些人都失业了!”你试试看,你死了,别人会不会失业?这个很多的,不要说国王了,有的说:不行不行,我孙子还小。有的说:不行不行,我儿子还没结婚呢。总是可以说出很多理由不修行。

所以佛陀在这边说“善知识能做佛事,示教利喜”,开示我们的佛性,教导我们入正道,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快乐,这样子的话令我们发菩提心。这时佛还跟他说:“大王啊!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所以这个里面,妙庄严王这时候他怎么样?他说:“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我知道了,我从今天开始,他这个时候才真正皈依三宝,更进一步说:“我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骄慢、嗔恚、诸恶之心。”这个时候他明白了。第一个明白了,说我这两个儿子实实在在是我的善知识,最后要讲的一句话是我从今之后不再随自己的心念了。

这个世间最可怜的,善恶不分,黑白不分,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善还是做恶。最后妙庄王给我们做榜样,一个国王来做榜样啊!在佛法面前,到底应该怎么样取舍,是国王继续做下去呢,还是皈依佛门好好修,甚至要舍弃国王。

如果要有取舍的话,应该舍什么?取什么?否则这个不知道,《法华经》不是白读啊!学佛白学,学什么?学佛是假的,真格的时候都不要了,你还要你自己的东西,哪里是学佛?你学来学去,学你自己。

所以这个第二十七品非常非常重要,如果妙庄严王在这个里面不做榜样,都没有启发,何去何从,你都不知道,那《法华经》不是白读了,这三天白读啊!最后得的一个决定是什么?“我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骄慢、嗔恚、诸恶之心。”

学佛要有感觉的,像刚才念到《普门品》了,我们都发愿念二千八百万的《普门品》了,在座的几乎都是念《普门品》很熟的,我就听着,“梵音海潮音”。大家都念得这么熟,都不用看书,都会背的,哪里还需要声音啊!这时候我再拿话筒念,我就破坏这个安详的气氛。大家那么清净,《普门品》都会背了,我领一领,是因为大家没有节奏,领一领让大家都能有节奏,所以把木鱼要敲一敲,领的人也领一次。看什么时候要领,什么时候不要领,什么时候声音大一点,什么时候声音小一点,什么时候没有声音一样,就是这样的。

如果大家都会学佛、都会修行,那法师也不要了,要法师干吗?就可以不必要了,大家都会修行了。看我,看我!看你干吗?人人都会修行了,赵钱孙李,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各各自己不一样,他为什么一定要向你这样学习呢?正因为大家不懂得,没有开智慧,如果开智慧了,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那才是真正的多元的和谐的世界。但是如果不懂,那就好好听,开智慧。知道佛性了,有八万四千个法,可以让我们归到家里来。

所以第二十七品,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着重地讲。第二十八品,知都不知道的,普贤菩萨,哪里看得到普贤菩萨啊,《华严经》里普贤菩萨那些阿罗汉都看不到啊,普贤菩萨看不到的,法性之身!

我们前面讲了,如来寿量大家都有,但是你那里面有什么东西啊?你是空的,不单里面空的,普贤菩萨说:你造的业若有形象的话,尽虚空都不能容纳啊!你的这里面是什么?都是恶业啊!普贤菩萨代表什么?一切诸佛菩萨无量劫的功德身汇聚成的,虽然也是如来寿量无边,但是功德也无边啊!我们是什么?我们不好好忏悔,那个无边的如来体性里面容纳的都是恶业啊!知道不知道?不好好地忏悔。所以在第二十七品里,妙庄严王来给我们作榜样,让我们弃恶修善这样的意思,我们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觉悟智慧?

我看到我们大家这么不容易,以我师父的恩德聚缘聚在这边。你看这么巧,我师父二十五号圆寂,我是二十六号出生,这是有一个含义在里面的,所以我不管怎么样,要好好地振发起精神来,师父等于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一样的,所以我要努力啊!

不要说跟我多少年的人,我看看修行还没有门路呢,多可怜啊!众生很可怜很可怜的,大是大非不知道的,小的鸡毛蒜皮的事,精明的不得了,把聪明才智都用在鸡毛蒜皮上了,用在怎么样轮回,怎么样造恶业上面。

所以《法华经》这么妙这么妙,二十七品你不知道,还是白读《法华经》啊!妙庄严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代表,在三宝面前何去何从,你应该选取什么,在生活当中,在因缘当中,遇到善知识,才发出那么殊胜的、每个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东西。什么可以了生脱死?什么可以不生不灭趋入涅槃?趋入最高级的生命状态?佛菩萨是高级的生命状态,我们到底生命是进化还是退步?方法是有,但是决定性还在我们自身,你不奉行有什么办法,所以这个特别特别的重要。

《妙庄严王品》回去你们再好好读一读,《法华经》这么好,我们以后要不要发愿常常诵《法华经》啊?非常的好!愿将生命奉尘刹还要奉呢,供养给法更是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实在我们时间没有那么多,常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所以这一次法会当中特意给大家印出来,你看后面印着纪念我们悟公上人圆寂三周年,这也是我给大家的一份小礼物,礼物给了要好好消化。每个人在座的,我们现在报了有二千八百万遍的《普门品》,现在还可以继续报。

我们大家多回向,我这里也回向,诸佛菩萨更是在替我们回向。我们众生做一点好事,佛菩萨就开心啊,偷着笑啊!哎,这众生总算回头了、总算回头了,有救了、有救了。因为在佛菩萨的眼里,就像《地藏经》里讲的一样,都把我们当成是自己生生世世的母亲的,所以佛菩萨那么悲悯我们,想方设法要救我们。

我们今天要像妙庄严王这样“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要随着自己的凡夫分别念,不生邪见、嗔恚、骄慢、诸恶之心。

“说是语已,礼佛而出”。明白这个了,好了,磕完头可以再见了。佛啊!我从此之后不再做恶了,这才是在真正的修善,断恶才是真正的修善,所以礼佛而出。

然后这个时候,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所以要知道,不是我们很多人开悟了,原来我的寿命跟佛一样无量无边,不从母胎所生,不增不减。你这不增不减里面,不但不空,空就已经算不错了,里面是恶贯满盈,你知道不知道?我们自己身体就是证据,六道里面堕落在这边,内外不净,烦恼充满,这就是证据啊!已经恶贯满盈了,再不好好地觉悟。

像华德菩萨这样说,我从今之后,以佛的圣言量作为指导。所以今天我们的法会,为了纪念我们师父的话,作为能够真正戒恶行善,能够受用佛法。

我们师父一辈子,他只是说他以前读过三千部,我后来常常看到师父闭门谢客,穿着大红袈裟在里面诵《法华经》,然后推广的更是不可计数,他自己就说,他年轻的时候就诵过三千部《法华经》,我们要不要好好诵?

要发一个决定见,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决定了就是这样的。你发愿读《普门品》了,有的人来跟我说:“师父啊,蛮好的,我以前没有发愿,无依无靠,我现在发愿天天读了,心里很充实。”这就是转恶向善。阿弥陀佛!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