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如肮脏器难填满,皮饰遮掩亦不净。
(龙树菩萨《亲友书》)
对欲界众生来讲,贪执异性比较强烈,此处凭借我们的智慧,男修行者观察女人的身体,女修行者观察男人的身体,就会发现正如佛经所言,男女身体都是不净物组成,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佛经中经常以女身为对境作剖析,这也是有一定密意的。不仅古代如此,现在广告中女身也比较多。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国家,男身清净不清净的广告不太多,女身的广告却触目可见。包括现在电视里的广告,也一直围绕着女人的头发、女人的身体。所以,佛教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特定的缘起所致。大家在学佛过程中,也要明白一些世间知识。
此处以女身为例,说在美女身体的背后,肮脏不堪、臭气难闻,九个孔道[1]暴露在外,流出的不净物没有一个可爱的,就如同盛装屎尿的不净容器。同时,贪欲极其严重,就像无底洞一样,不论享用多少饮食、拥有多少财富,也没有心满意足之时。
有些人说:;女人体内虽然肮脏污秽,但外表有皮肤遮掩,再穿上漂亮的衣服,佩带金银珠宝,打扮得非常庄严,不是也很好看吗?这种说法不对。从另一面来审观,表面再怎么装饰,也无法改变女身本质,用你的智慧来观察,从头到脚有哪一处是干净的呢?
《出曜经》中说,有一个人叫摩因提,他的女儿非常漂亮,他便想献给释迦牟尼佛。他把女儿带到佛面前,佛就问他:;你认为你的女儿很好吗?他赞叹道:;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不好。佛说:;我从头到脚观察,不觉她有任何可爱之处[2]于是开示了很多身体不净的过患。
所以真正观察的话,女身内外具足不净,即使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金耳环、金鼻环、金脐环、金项链,也只是衣服和装饰物漂亮,并不是人体漂亮。很多人有种迷乱的错觉在作怪,喜欢把装饰物与身体混为一谈,其实人体就像一个装满不净粪的瓶子,只不过外面用五色绸缎包着而已。使人生贪的女身,藏在华丽衣服与装饰下的,实际上是令人厌恶的本性,《入行论》云:;长发污修爪,黄牙泥臭味,皆令人怖畏。
听到这样的道理,有善根的人会顿然醒悟。《大毗婆沙论》[3]中有一个因儒童的公案说:佛世时,有位富家子弟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很多婆罗门参加婚礼。天还没亮,佛就带着阿难远远地来了,有些婆罗门看到后,不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办喜事,沙门瞿昙来干什么?佛对阿难说:;你去告诉他们:若想喜事顺利圆满,假如世尊不来,又怎么会成功?阿难把佛的话转达给他们,并说:;因儒童今天要随佛出家,任谁也无法阻碍。那些婆罗门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们出家人到这里,原来就是为了干这个啊!有一个婆罗门说:;沙门瞿昙还是很厉害的,不能轻视他,这是有可能的。那些婆罗门说:;我们这么多人,围绕因儒童三圈,看佛有什么办法让他出家。
不久太阳升起来了,因儒童信婆罗门教,所以崇拜太阳,立即上房向太阳礼拜。突然,见到梵天沿着太阳光在远方出现,他非常欢喜,觉得自己很有福报,能感招梵天来见证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梵天问他:;你今天在办什么大事?
他说:;我今天要结婚。
;你怎么操办这件事?
;我准备了三万两黄金,一万两请婆罗门吃饭,一万两供养这些婆罗门,还有一万要送给我未婚妻。
;你请婆罗门吃饭,又供养他们,这是有功德。但你送未婚妻一万两黄金,值得吗?
;很值得,因为我最喜欢她。
;既然如此,那你觉得她的唾液值多少钱?
;不值钱。
;她流的汗值多少钱?
;不值钱。
;她的鼻涕值多少钱?她的牙齿值多少钱?她的脑浆值多少钱?这样说了36种不净物,越说越污秽,一个也不值钱。说到最后,因儒童就没有贪心了。因为他在迦叶佛时曾当过出家人,当时人寿二万岁,他在一万年中修界差别观[4],而且修得非常精进。由于前世的善根成熟,经梵天一问,他当下断除了贪欲。(有些人听到;出家,就有不同的感觉,稍微听一下断除贪欲的教言,马上就如梦初醒,不生贪欲,这也跟前世有非常大的关系。)断尽贪欲后,他再仔细一看,梵天瞬间变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佛陀。佛陀为他宣说四谛法门,他当即证得三果。
--------------
[1] 九个孔道:指两眼孔、两鼻孔、两耳孔、口、大便道、小便道。
[2];她头上有头发,跟象马的尾巴并无两样;发下有头骨,如同屠夫砍下的猪头;头中有脑髓,像泥巴一样,臊臭难闻,放在地上,人们都不敢踩;眼目实际是水池,取出来都是水汁。她的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体内的肝、肺腥臊不净,肠胃、膀胱里尽是屎尿。她的四肢也只是骨头节节相连,筋攣皮缩,靠着气息牵动,就像木人以机关抽牵而活动。一旦气息停止,将尸体的头、足等一节节分解,内脏摆得满地狼籍。如此虚假、污秽的人体,究竟哪里好呢?
[3]《大毗婆沙论》: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全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玄奘译。相传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弘护佛教,鉴于当时部执纷纭,人各异说,便请胁尊者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建立伽蓝,召集500位有名论师,以世友为上座,费时12年,造《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十万颂。
[4] 界差别观:根据《声闻地》观点,修此法应当思维六事,即思维义、思维事、思维相、思维、思维时、思维理。《中阿含经》之界差别观是:;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地于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猜你喜欢
-
年味
年味文 | 觉开关于“年味”,从古到今可能是个特俗的话题,可是今年过年我却必须要重提这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我加入先生家这个大家庭开始,每年过年都是老一套。因为公公是家中老大,所以,每年初一所有的亲眷都来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随喜令妒嫉种子灭掉,福田不断增长
人类的很多痛苦来自妒嫉心。对财富、名声、权利、脸蛋、身材、家庭,甚至周边的亲朋好友,只要是比你优秀的,都容易去妒嫉。妒嫉心,像一张网笼罩着我们全身,当你觉得不快乐的时候,也许妒嫉正油然而生。我们经不起..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念佛三昧诗集序晋庐山释慧远序曰。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是故靖恭闲..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人要是有业障,真的会听到邪知邪见。比如说,有的人得了皮肤病,听说蛇肉可以治好,吃了几条蛇后,不仅没有好,而且更加的严重。或者有人说:怎么吃素都吃不过牛,我就吃肉,人心好心善就..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佛影铭
慧远大师:佛影铭佛影铭晋沙门释慧远。佛影今在西那伽诃罗国南山古仙石室中。度流沙从径道。去此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感世之应。详于前记。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
慧远大师 2025-04-03 -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有位同学问,说:“老师,还是有疑问,快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不现前,我怎么办?他还是不来接我。”我说:“这个你就放下,最关键的原因你善根不够,所以你会产生这种“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明报应论并问释慧远问曰。佛经以杀生罪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何者。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寄生栖照。津畅明识。虽托之以存。而其理天绝。岂..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寒号鸟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沙门袒服论释慧远或问曰。沙门袒服。出自佛教。是礼与。答曰然问曰。三代殊制。其礼不同。质文之变。备于前典。而佛教出乎其外。论者咸有疑焉。若有深致。幸诲其未闻。答曰。玄古之民。大朴未亏..
慧远大师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晋释慧远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学佛也一样,选定了法门,就要锲而不舍地进行努力的修练,不可朝三暮四。今天学这法门,明天学那法门,门门会点,门门皆不通,就像要去北京,一会想坐飞机,一会儿又回过..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正问不问
僧问:如何是正问正答?洞山良 禅师曰:不从口 道!僧曰:若有人问,师还答否?师曰:也未问!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当我们生起傲慢心时,脸上容易露出坚硬、拒绝的表情,行为和语言上也会显得别扭,不能放松、敞开地同别人交流。傲慢心强大的人处处想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和公众的认可、赞扬;不愿意与..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
武夷山,重峦叠嶂,丹霞地貌,终年云雾飘绕,空气湿度大,适合茶树生长,为出产名茶提供得天独厚条件,而佛家之所以把寺庙修筑于深山密林,就是仿照他们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道理。把寺庙修建于红尘之外,少有人世纷争干扰,没..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可以在室外读地藏经吗
在室外也是可以去读地藏经的,只要让自己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去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到他人,就能使自己可以去读地藏经,这样也是能使自己会有好的感触,从而能够加深自己对自我的把控。1. 在室外读地藏经也是能使自己..
地藏经经典 2025-04-03 -
宣化上人:今天农历腊月廿九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殊胜吉日请吃素、放生、诵经、礼佛、供灯,广做功德,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顶礼贤首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华严菩萨清凉国师节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宣..
宣化上人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一)
武夷山市茶艺团每场茶艺表演,都少不了展示武夷茶文化的代表作武夷禅茶,深受来武夷山旅游的中外宾客赞誉。这一让人回味无穷的禅茶表演,深刻揭示了武夷岩茶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和博大精深武夷茶文化内涵。以佛家道源著称..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佛的认识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步步不迷方
罗浮山的显如禅师初访湖北省大阳山警玄禅师,大阳禅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显如:益山。大阳:益山离此多远?显如:五千里。大阳:你与么来,还曾踏着地吗?显如:不曾踏着。大阳:那你会腾空了?显如:我不会腾空。大阳:那你怎..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样的一个关系;又像枭鸟和凤凰的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一定要亲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