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菩萨学处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一)
普献法师:菩萨学处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一)
壹:识佛觉海心源;这几年来发现到我们教界,不论是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学佛的风气满盛,这是好现象,但却又总觉得跟佛陀当时的教法——正法似乎有点距离。我们知道佛法是从佛陀的觉海心源流到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去觉悟的。那么佛法的源头好像就是在高山上的一股清净的、没有污染的法水,可是流到平原以后,却慢慢的受到污染、渗入了很多的杂质,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过滤之后才能喝。我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觉悟以后所传授的教法,一定是非常单纯的,佛陀一席话下来,很多听众得到法眼净,证到初果、二果、或者四果阿罗汉,可是我们现在听经,何止以百千万计,我们听了这么多经,可是有没有开悟呢?谁说自己开悟了呢?当然多多少少也是有所悟,只是要像佛陀那时代,一席话下来就这么证果的,在这时代实在不容易。这到底是法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一、当回归佛陀的出世本怀
在这种遽变的时空当中,佛陀的教法流传了二千多年,我个人觉得:佛法原本是这么单纯的,可是流传到现在,我们几乎把佛法原来的面貌都加以扭曲了;佛陀当时所告诉我们最直接修行的方法,我们都加以淡忘了;佛陀的出世本怀到底是什么?佛陀出现于这世间的道理是什么?他来到这世间要告诉我们什么?
做为一个佛门弟子,一定要回归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我们对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时空当中,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所说的教法,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对佛陀当时所传授的义理,我们也必须加以详细的研究。佛法渊远流长的流传了二千多年,相信在不同的地点、文化、思想、背景,所渗透进去的相似的佛法,一定是相当的多,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个通盘性的检讨,找出正确的修行方法。
要到一个地方,第一先要找对目标,第二要研究路线,找对了目标,对路线又有认识,这样走起来较快又不容易出错,如果我们连目标都不清楚,如何找出路线?这就要走很多冤枉路了。在我们学佛的过程当中,一般人都想修个什么法门就马上得什么效果,这并不是很圆满的,所以慧解或者是胜解是很重要的。
二、若得决定心则能修妙行
我们常说“信解行证”,我们相信佛陀教法,但是也要了解他,经过了解以后,才去选择一个法门,再按照这法门去修去学,最后才能证悟。“信解行证”有四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对教主释迦牟尼佛——这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的出生背景,以及他一生当中所传授给我们的教法,不去研究,那么我们对佛陀根本无法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对佛陀的教法作了错误的认识,对他的教法不加以深入的研究,急着就想藉一个法门证到一个什么果的时候,我想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常常强调:正确认识佛陀,才能正确的掌握修行的方法。也就是说:当你真正的了解佛陀,你才能真正的去念佛,懂得正确的念佛方法,你才能感受到念佛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的认识佛陀,你的修行方法才能够正确,华严经第六十卷里就有这么一段话“若得决定心,则能修妙行。”也就是说:若你对佛法僧三宝的义理能认识清楚,修行起来就很快,也不会走冤枉路。但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总是很急的,想念一句佛号、参一个公案、持一段咒语、或专持一部经,就希望看到天大的成果;在台湾非常流行“一门深入”,是不是有这句话?比如我们要学中文,我们总要先学ㄅㄆㄇㄈ注音符号,第二步才去学些幼稚园及小学课程——来来来,来上课,去去去,去上学,是不是?第三步我们再学会用标点符号,然后才学白话文、文言文,然后才能读四书五经,“子曰:学而时习之”等比较深一点的,一步一步来,这才叫一门深入。英文怎么学?当然ABCD先会念,然后音标,再会拼音,然后文法啦、修辞学啦,再高深一点连外国文学、哲学都去研究,这才叫一门深入。学日文也是这样,アイウエ才先会念、会拼音,然后学文法。可是现在很多人单单修一个什么法门,什么经论都不去研究,这算不算一门深入?我看这可以用“一门陷入”形容。比如学中文的话,天天只学ㄅㄆㄇㄈ,这算不算一门深入?不算啦!这是一门陷入——陷入在仅仅会念ㄅㄆㄇㄈ而已。念英文,仅会念二十六个英文字母ABCD,天天念这几个字母,算不算一门深入?不算!现在我们教界就有这种现象,你们有没有跟我同感?
有人说研究经典是增加分别妄想心,因为研究经典会花很多心思,要想这个字是什么道理,要知道这句话的名词是什么意思,要了解名相,要思考这句跟那句的关系、前句后句的关系、上一段中一段后一段的关系,喔!研究起来头就大了,所以研究经典会增加分别心,使心念永远不能定下来,心不能定下来就不能开智慧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想法,佛法很注重胜解(慧解),智慧的了解、殊胜的理解。其实,对我们所信仰的佛法僧三宝、因果业报轮回、性空缘起、无常无我的道理,透过深思去理解以后,这胜解的力量跟慧解的力量,在日常生活当中很自然可以让你的烦恼慢慢的淡化、扭转。虽然你没有证悟,但是这胜解的力量,会使你的行为走向善的、光明的目标。
佛法讲的“解”,不单是一种理论的理解而已,当你深信以后,自然会离开恶的、走向光明。我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讲三世因果啦、业报轮回啦,当我们透过佛法的理解研究,以及观察到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发生在我们亲戚朋友间的种种事实,就会的确了解到因果报应的可怕,有了这种殊胜的理解以后,你就不敢为非作歹,因为你看到做坏事的人下场都很悲惨,而那日日行善、老实规矩的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他很平安、家庭很圆满;那些大吃大喝、大鱼大肉的人,动不动就是血管破裂、血管阻塞、得癌症,那些粗茶淡饭、青菜豆腐汤,吃了反而保平安,满健康的。透过这些殊胜的理解当中,你就会去选择:怎样才是最正确的生活方式,建立人生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这种慧解、胜解,要加强对义学的探讨,义学的探讨在学佛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只是作一种学问的研究,那就不是佛法所讲的这种研究啦!佛法讲的研究目的,是透过这种殊胜的理解,使我们的心性行为得到改变、升华净化。所以研究是为了让你的修行正确,而修行可以使你的研究更深入。我现在看前面一百公尺的景相不清楚,但是当我往前走一百公尺,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我不往前走,在原地这么东张西望,再怎么看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你修行过程中,可以透过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引导自己走向更正确的方向,它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界有些人很重“实修”,比如说专持一句佛号、一句公案、或什么咒啦,有些“专修”什么定啦等等类型的,就会说:你们经论研究的人,说食不饱,只是研究而已,对于实修无益;重研究的人就会说:哎呀!你们这些人每天念佛念咒,是盲修瞎练;如此互相毁谤,造成佛教教内的分裂现象。
所以研究佛法,解行并重很重要。所谓一门深入就是说:佛法告诉我们三世因果、业报轮回、业感缘起等道理,一定要把它研究清楚,得到一种殊胜的理解,以便产生一种力量,让我们身心行为得到改善。
这是谈到目前我们教界的现象,一种重慧悟、慧解,另一种是戒定型的,讲求持戒念佛持咒就够了,有些更专门写研究论文,把佛法当作一门学科,一种Science,为了证明某种理论而去研究,这都是不理想的现象。研究是为了修行,而修行才能使研究更深入,才能解行并重,这才是佛陀教法的真正意义。
贰、当不离诸佛住
接着我想跟各位探讨的是: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有生死轮回等麻烦问题,整个人类、社会、宇宙都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
一、当解行并重不舍初发心
“众生无始来,生死久流转,不了真实法,诸佛故兴世。”
华严经二十三卷这段经文就帮我们点出了人类一切问题的核心——不了真实法。在佛法里“法”这个字应用很广,修行的方法是法,万事万物也是法,成佛的方法、生天的方法、做人的方法都是法,我们看得到的、摸得到的,生理的、物理的、有情的、无情的,一切一切,佛法就用“法”这一个字来代表。简单的说,我们内在的身心世界、以及外在的宇宙山河大地,一切一切都称为法。人类的问题核心点就是:对内在的身心、外在的世界有某种程度上的错误认识,由这错误认识所产生的执着,导致一切问题层出不穷,这个症结点我们要先把它掌握住。诸佛来到这个世间,就是要以佛的知见来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理,所谓的“示佛知见、开佛知见”——开示佛陀对身心世界如实相的认知,当我们去悟入这个实相以后,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对于一切问题的核心点,我们要掌握住,也就是说,当我们对自己的身心以及外在的世界有某一种程度上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小而导致个人的身心世界,大而使整个宇宙人生都乱糟糟的。简单讲就这样。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无非就是对自我内在的身心、外在的世界,做一个正确的观察,而这种正确观察并不是用很粗糙、很浮动的心就能观察出来的,必须有一些定力、定功,让身心在宁静当中,透过缘起无常无我的定律,去深入了解、悟入;这样子的话,你才能真正的认识你自己的身心世界,问题也就解决了。所有一切的生死轮回、人我矛盾、摩擦冲突,这一切一切的整个世界人类冲突矛盾,就在正确的认识当中免除掉了。这就是我们学佛者要掌握的最根本重点之一。
二、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
学佛的人,透过虔诚的念佛、拜佛、拜山,有些人就说他看到佛陀出现在半空中、看到观世音菩萨在半空中向他洒甘露水,有人说他见到莲花啦,有没有这事情?有!真正见佛是这样子见佛的吗?不是这样见佛!摘录两段华严经二十三卷经文作说明。
“设于念念中,供养无量佛,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
你很虔诚的供养佛啦、顶礼啦、拜山哪,你就说你供养佛了,所谓“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真正的供养佛陀是怎样供养的?对自我身心、外在世界的种种如实的了解,叫做真供养。
三、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
“设于无数劫,财宝施于佛,不知佛实相,此亦不名施。无量众色相,庄严于佛身,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如来等正觉,寂然恒不动,而能普现身,遍满十方界。”
你虽用无数的珠宝、金银财宝来奉施佛陀,但是假若你不去了解佛的法身实相,那么这个也不叫做真正的布施,这是着相布施。我们说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庄严,如此无量众色相庄严于佛身,但是经典里却又告诉我们“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见佛并不是你打坐的时候佛陀现身给你看,你睡觉的时候佛陀在你的梦中出现,你很虔诚拜山的时候佛陀在山顶上放光给你看哪!不是在这色相当中而能见于佛,你要了解这一点啊!“如来等正觉,寂然恒不动,而能普现身,遍满十方界。”佛陀的法身慧命,一切一切都是寂然恒不动而能普现身。当众生的心静了、有某一程度根基、需要现身给你看的时候才现给你看。其实认真来讲,要佛陀现身给你看,你才相信佛的话,你的根基如何?不高!
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见到缘起法的如实相,见到无常无我空,这种人才叫“见法”的人,见到法的人才叫做真正的见到佛陀;绝不是你看到佛陀现三十二相、放光动地的,就以为自己见到佛了。我们信佛学佛这么久了,有几个人见到佛放光给他看的?以前有个信徒跟我讲:师父啊!我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了,我现在不想念阿弥陀佛了,佛陀为什么从来不现身给我看呢?”我说:“佛陀也没有现身给我看,可是我还是很相信佛。”
我们相信佛,是不是因为佛的相好庄严、现身给我们看,我们才去信佛的?不是喔!是透过胜解、慧解的研究,而使我们深信不疑,并不需要佛陀来现身给我们看,为什么呢?尽虚空界遍世间,无有一处空无佛,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界,山河大地,每一处都是佛陀的法身。苏东坡说过“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便是广长舌。”你看看这些花朵、人物山川大地,外面的那些车水马龙,哪一样不在显示无常缘起性空?哪一个不是佛陀法身慧命的显现?一切一切都是在演无常法、缘起法、性空法、无相法啊!只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示现,我们却都没有办法体悟。你看看,你们府上的令尊令堂发苍苍、视茫茫,是不是在跟你说无常法?你脸上有肝斑、走路弯腰驼背的,这不是佛在说法吗?都是显示无常无我,缘起性空法嘛!
有智慧的人,随时随地所见所闻,一切一切都是佛法的流露,都是佛陀法身慧命的呈现,只可惜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不能见取,一次一次的错过机会了。所以透过这种胜解,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当你见到一切一切的事物,就马上用这无常、缘起、性空的观念去理解,养成这个习惯的时候,随时随地在你身边的一切一切,都是佛陀的慈悲流露,都是佛陀在你身边对你作示现;为什么你一定要执着——见佛,必须佛现三十二相、放光动地?
“如来所转妙*轮,一切皆是菩提分,若能闻已悟法性,如是之人常见佛。”
华严经第十三卷这段经文讲得很清楚,如来所转的妙*轮——佛陀所说一切法,都是要使我们众生导向于觉悟的地步、引导我们走向觉悟的彼岸——菩提分。
因为我们对自我身心、外在世界不觉悟,有着错误的执着,执常、执乐、执一、执净等颠倒,所以佛陀说法来对治我们众生那种常乐我净的颠倒,要让我们去觉悟无常、缘起、性空的如实相,所以“若能闻已悟法性,如是之人常见佛。”如果研究这佛经、听闻佛法,能悟到一切法的如实相——无常、缘起、性空、无我,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时时刻刻都在见佛。各位有没有认同?这经典太好了!所以你多研究一些经论以后,你的思想会开阔,你就不会执着佛堂里面的三十二相是佛,假如你家里没有佛像的话,你好几个月才能来拜一次佛的话,你岂不是好几个月才能见到佛?这岂不是笑话?懂得这个殊胜义理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见佛——见到佛的法身,这才是真正见到佛陀。
“不见十力空如幻,虽见非见如盲睹,分别取相不见佛,毕竟离着乃能见。”
这四句话是说明我们一般人并不认识真正的佛陀。十力就是佛陀,如果我们不知道:佛陀示现给我们所看到的形象,一切是如幻如化,虽然你很虔诚的念佛、拜佛、拜山,很虔诚的去祈求、发愿,在这宁静的心中,佛陀虽然的确示现这种如幻如化的相给你看了,但是“虽见非见如盲睹”,你只是见到佛陀的幻相,并不是真正的见佛。“分别取相不见佛,毕竟离着乃能见”,这是告诉我们真正的见佛,不能用分别取着,这是永远不能见佛的,毕竟离着乃能见。
四、不离诸佛住履佛所行道
在二十三卷里面有一段很精采的内容跟我们一般的念佛又是不太相同的: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
这是说:如果佛陀说法让我们生死烦恼、生死轮回等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念报于佛恩,我们尊敬佛陀,感受到佛陀的恩德?由于这一念感恩的心,加上因为了解佛陀、认识佛陀,而心心念念,在人生的追求当中,以信佛、学佛、成佛为他最高的一个人生座标,这个菩提心一发出来,那么这种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
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我第一次已经跟各位研究过这个问题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饮食男女、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家庭事业等,这一切一切在佛陀来讲都是无常物,都是我们人生的副修,绝不是主修。我们死后带得走,风却吹不走,火也烧不焦,水也淹不湿的,只有“智慧”;我们认同这一点,发菩提心,决心要追求这无上菩提智慧,这种人才能称作“念佛人”,因为这种人永远不会离佛而住。我们一般人说,喔!我们信佛学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句话对不对呢?这是省略了其中几句话,我现在信佛,我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我什么事都不做,请问这样我能成佛吗?不能的!“我信佛、学佛,我了解了佛陀的教法,并且按照那方法去修去学、去从事利益众生的工作,以信佛学佛为我人生最高的座标,生生世世这样信佛学佛下去的话,最后我一定能成佛。”这句话应该是这么长的一句话,被我们把它浓缩成“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古代文字不方便,不像我们现代一印刷就几十万份,古代人用刀子去把字刻在木头、龟甲上面,所以都是简单的这么刻下来。所以这地方你看“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我们要信佛学佛,一定要像佛陀那样发大悲心、发菩提心,观众生苦、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成等正觉;只有按照这个愿去修去学、按照佛陀的心路历程去修去学,最后我们才能成佛;我们把这过程整个的省略下来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信佛念佛忆佛就能成佛,很简单,这是不是缺少过程呢?缺少了过程是不能成佛的。你看工厂里面不是要很多流程吗?某个原料放进去,经过第二个步骤,第三个步骤,甚至十几个步骤,产品才出来;你说我只要这样丢下去就出现整个成果了,那是不可能的,流程很重要。所以说,你如果不去发这个清净愿、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不按照佛陀的心路历程去修去学的话,那你是根本没办法成佛的。
下面这段经文是因为目前教界也产生很大的困扰,我把这些提出来供各位作一个参考,希望让各位心胸开阔一点,这是在华严经十三卷里面:
“过去未来世,现在诸导师,无有说一法,而得于道者,佛知众生心,性分各不同,随其所应受,如是而说法。”
现在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往往只是执着一个法门,而不能接纳其他的方法,甚至互相毁谤;研究唯识的批评天台宗不究竟,研究天台宗的批评三论宗执着空,研究念佛法门的人则批评这些研究都是知见、增加妄想心,这样互相排挤、互相的打击,讲不好听点。这是谤佛谤法谤僧。依我看来,我们研究佛法要有开阔的心胸,因为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正如医院里面的病人所患的疾病种类真是太多了,有大人有小孩、有男生有女生,每个人病理变化都不同;单单一个肝病就分很多种,是肝硬化呢、还是脂肪肝,是B型肝炎呢、还是C型肝炎呢,现在肝炎有ABCDE五种,用的药绝对不同,依个人状况而有不同的用药。
我们众生的心性,不但今生所见所闻不同,乃至前生前世所熏习来的习气烦恼,也是千差万别,怎么可能用一种万灵丹——一种法门,就把所有的烦恼问题都解决?有些人适合老老实实念佛,但有些人则念得很烦恼,有些人参禅参得很好,整个晚上不必睡觉,就一念定在那边。参禅、念佛几年下来若没有什么效果的,那就是你不适合这种根性,根性不同,适合的法门也一定不同。我们教界有个问题,若哪一个师父专门修什么法门,就专门传授这个法门,不但专门传授这个法门,而且刻意加以强调、扩张,甚至制造类似通货膨胀现象,使其他法门不断贬值,贬得一文不值,令许多人不屑一顾。在我信佛学佛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这种现象对佛教是一个很大的损害,甚至自己也在无心之中造了口业——谤法,谤法就是谤佛了,我们连自己在毁谤三宝都不知道,这个很麻烦。
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心胸要开阔,不管你是禅宗也好、天台宗也好、华严宗也好、密宗也好,甚至其他宗教都好,你都要用开阔的心胸去面对,因为众生需要这些来引导他向善、向光明;我们要了解这些有的究竟、有的不究竟,有些是仅止于劝人为善而已,有些是不究竟的生天法门,在这些当中,你应当去比较,到底哪个最究竟、最圆满,透过理性的分析后,了解哪个法门最适合自己去修行,在动态与静态当中,设法让自己的生活远离种种污染心性的那个缘,才能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哪些法门能从动态中修,哪些法门可在静态当中去修,自己若有很清楚的轮廓,修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也能事半功倍。
华严经算不算华严宗?法华经算不算天台宗?金刚经算不算禅宗?在我认为:经典并没有属于哪一宗哪一派的分别,是我们中国人把他作了区分,专门研究华严叫华严宗,专门研究法华属天台宗,其实,这是错的;我个人喜欢读华严,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华严宗,我只是称它为佛经——佛说的经。不论哪一部经或论,只要我喜欢,我就去做有系统的研究,但我不说自己属于哪一宗哪一派,勉强说的话,我大概是属于“菩提宗”,菩提就是觉悟,因为我没有觉悟,我烦恼、我痛苦,我也怕死嘛,我们大家都正在追求觉悟,所以我们大家都是“觉悟宗”的,但是觉悟宗不好讲,所以我们就取个名字叫“菩提宗”,菩提宗跟外教不同,我们叫释迦派——由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下来的。可是现在我们的信徒们都忘掉了释迦是何许人,只知道观音菩萨啦、妈祖啦、阿弥陀佛啦,对于十方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十方无限的佛所说的道理是从哪里来的却一无所知,我们忘了它是从本师释迦牟尼佛来的;我们淡忘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忘了他的历史、他的出生、他觉悟的道理、他出世的本怀,这是很遗憾的。甚至有些人只崇拜他所信仰宗派的祖师,只崇拜一位师父,把师父看得比佛陀还大,对不对啊?有些只信仰某个师父的,把这师父看作心目中最崇高的偶相,例如日莲宗的日莲上人比佛还大,不但日本有这种现象,台湾也慢慢有这种现象,对于某一宗某一派的祖师(创立者),看得比佛陀还大,这在佛教界真的不是一个很理想的现象,我把它提出来供各位参考。到底是信人教?还是信祖师教?或是信佛教?如果你信佛教,你要了解佛陀,对佛陀的教法有深入的认识,护持佛陀的教团——佛法僧三宝的僧团,而不要作个人式的崇拜。我只是提出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提供各位作一个脑力激荡的机会,作为你以后信佛学佛的思考依据。
五、佛十种应常忆念清净法
“诸佛世尊有十种应常忆念清净法,所谓一切诸佛过去因缘,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清净胜行,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满足诸度,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成就大愿,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积集善根,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已具梵行,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现成正觉,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色身无量,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神通无量,一切菩萨应常忆念;一切诸佛十力无畏,一切菩萨应常忆念。”
华严经第四十七卷这一段经文跟我们现在一般所谓的念佛又有一点差距。现在我们一般人念佛,比如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念佛陀的名号、念菩萨的圣号,这个也是念佛,但在华严经里面说:做为一个菩萨,应该时常去忆念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的过去因缘,也就是对于已经成佛的诸佛,过去怎么发心、怎么修行、怎么证果,作深入的研究、了解、忆念。
比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有些地方是写二十四愿,不管是二十四愿也好、四十八愿也好,他过去是一位法藏比丘、是一位国王,这是过去因缘。佛陀也有他的过去因缘哪!在阿含经、大乘经典如华严经,都记载着他的过去因缘;法华经说释迦牟尼佛来这娑婆世界有八千往还,这都是他的过去因缘。我们要理解佛陀过去的清净胜行、满足诸度;佛陀是怎么成佛的?修布施、持戒、忍辱,修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万行而满足诸度、成就大愿。佛陀在过去生当中发大愿,依这个愿去修行,在无量劫中积集善根。
你可以看到在华严经的菩萨行里面,善财童子去参访的对象,有些是工程师、有些是航海家、有些当国王,这些都是描述佛陀以及菩萨的前生前世,他们在累生累劫当中,不断去服务众生、利益众生,最后才成佛。不是像现在我们所想像的,一打坐就开悟、就明心见性、就见性成佛,不是这样子成佛的!从华严经来看,有些当航海家、有些当商人、有些当法官、有些当建筑师,从各个不同的行业当中,去服务众生、利益众生,最后才是圆满成佛。现在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以为信佛学佛后,就应抛弃所有一切世俗的事情,专心念佛号、念咒,盘起腿来,砰一下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这是人说的,不是佛说的,人说也不离臆说,臆说怎么写:第六意识的意,加上月亮的月,是意思猜测、推想这样就能成佛,但是这样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比如我们吃的菜饭,梅花餐的话就是四菜一汤搭配起来的,但是你单单喝一个汤、单单吃一个菜,营养怎么够?
我们信佛学佛也是这样,要信解行证四者俱全,或定慧增上;六度万行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的营养素,才能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同样的道理,你单修一个法门就能成佛吗?请各位听清楚:你念念佛,念念咒,是可以摄心,但是想因此成佛,可能吗?请问各位,我念不念佛?我也修念佛法门,但是我念佛跟各位念佛不太相同,我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我念阿弥陀佛、我也念药师佛、也念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我每天都要念他们,向他们顶礼,我也顶礼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因为他们代表佛陀的悲智愿行。我的念佛观跟一般人想像的不太一样,有些人专心念一个佛号,这个我不反对,这有助于你的摄心,没有错,但是我觉得,单单只有一尊佛吗?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无量无边的菩萨呀!假若我们常常想到这点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害怕了,不会觉得这人世间多么孤独、多么孤单,老是千山我独行、生死海当中我独行;有这么多十方无量过去、现在、未来的佛菩萨,伴我们同行,我们有什么好害怕的呢?你平时不是常常在念他吗?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无尽意菩萨等等,太多的佛菩萨了。我们不念佛要念什么?
请问各位:我们只念钱、念财色名食睡,不念佛可以吗?当然不行!你可以单单念一尊佛,也可以念十方的无数诸佛;在华严经里面提到菩萨常念十方诸佛。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在在遍满整个虚空世界,你相信吗?如果你相信,你心中就没有什么恐怖了,你要绝对相信这个事实,佛陀法身是遍满一切的,所以过去曾有祖师看到一位师父在不当的地方小便,就说:哎呀!你怎么在那个地方尿尿呢?师父说:你告诉我,什么地方没有佛?禅宗就有这一段很有意思的公案。所以,念佛要看你是怎么念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各位听起来可能比较会提起精神。比如说,我现在想去美国,美国总统是克林顿,我只是天天念美国、美国、克林顿、,请问,这样我能去美国吗?不行!我要去美国之前要先研究为什么要去美国?我适合去吗?噢!那边科技发达,有很多学校,我要研究哪一个学校适合我申请奖学金,我还要考托福,我努力准备托福,还得赚钱买机票,要先找旅行社办护照,这些工作完成了才能成行。你想去美国的心念一动,下定决心非去不可,决心要去学很多知识回来,这个胜解心会令人产生一种力量,进而依照步骤去达成目标。想了这么一大堆步骤,你并没有整天在念克林顿,但最后你会去美国。
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天天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呢?也可以往生,但是品位不高。你还要有胜解心、要修持戒、要修禅定等很多很多的善因缘,所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像你要去美国,不能单单念美国克林顿,你要下功夫去考托福,请旅行社帮你办签证,还要打工买机票,还要申请学校,一大堆的事情要你去办,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道理在这里。所以我一再强调胜解很重要。这个是我们目前台湾教界所发生的现象,我就这样提供各位作参考。
叁、菩提属于众生
一、勇猛求佛道不厌住生死
“积集善根,已具梵行,现成正觉,色身无量,神通无量,十力无畏。”
这是佛陀的功德。色身无量指他的法身,神通无量、十力无畏我们这里不解释。菩萨应时时忆念一切诸佛,忆念他们过去生过去世发什么心、修什么胜行、怎样去满足六度万行、怎么去成就大愿、怎样去积集善根、如何在累生累劫之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去利益众生?如何持戒持得庄严,最后才能现成正觉?得到正觉以后,才能色身无量、神通无量、十力无畏。佛陀这个心路历程,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但应该去研究了解,而且还要时常忆念不忘,这是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所以十六卷里面说“菩萨勇猛求佛道,住于生死不疲厌。”,第十七卷又说“劝诸众生行正行,于三界中受安乐。”可见菩萨发心信佛学佛,并不是像我们现在一样消极,一信佛学佛就觉得这世界痛苦悲哀、人生是灰色的,一刻不能停留、一刻不能徘徊,想要一走了之。
各位有没有研究到一个问题:整个世界是南半球强?还是北半球强?整个世界来讲,是北半球较强势,你看日本、欧洲、美国、加拿大,这些都是强国,至于南半球的话,赤道以南没有一个强国,为什么?我去过泰国,两件衣服就可以过一年;在阿根廷,他们把篮子丢到Labrada河再捞起来,就有鱼吃,加上人也懒,地广人稀,一望无际的Lapampa平原,可以养活整个美洲的人,在这么美好土地里面,这国家强不强?不强!从这个地方就证明:娑婆世界就是你成佛最快的地方。你看,日本这国家地震、台风都有,苏联这么冷,零下二十几、三十几、四十几度,欧洲整个北欧地方都是很寒冷的,冰天雪地之中,那些国家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他们可以产生优秀的科技人才,为了求生存,他们必须发明很多东西;赤道以南的地方,风和日丽,两件衣服就可过一年的了,太阳出来了,晒晒太阳,晚上树底下就可睡觉,这样就可以过一个冬天,也不会冻死;在这个美好的环境当中,竟然都是弱国,是不是?你看,我们娑婆世界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这么多的折磨,人我是非恩怨,种种阴晴圆缺,种种的一切都令我们产生了佛法。在这么多的刺激当中,人类的根性会特别的猛利,向道之心非常的强烈。如果我们能活千年万年,不老不病不死,头发也不白,面皮也不皱,那你想想看,你会想修道吗?我看你是不会修的;你就因为看到头发白了,看到老人死了,年轻人也死了,哇!我怎么办?所以我们这娑婆世界就是修道最好的地方。
我们说信佛是为了生死、跳出三界,华严经第十七卷是这么讲的:
“劝诸众生行正行,于三界中受安乐。”
这跟我们一般观念有没有相同?不同!我们一般人的信佛学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超越三界;所谓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出现生命离不开这三种范围,欲界是有男女欲望而受生,色界是修禅定而生,无色界是连粗的色身也消失,只剩很细的定心而已。你说超三界、超出六道轮回,这是学佛的正确观念吗?不对喔!不是这样喔!所谓超三界是说:你在三界六道当中,已经作得了主,对自我身心世界,时时都能用无常无我缘起的观念去透视它,不被它所转所动,在三界六道当中,自由自在了,不造恶业了;这个时候,你在三界当中,随缘度化众生、随缘利济众生,你不再造恶业,所作的一切一切都是“行正行”,都跟戒定慧相应、跟六度相应,这样子的话才是学佛的正常道。
如果你没有厘清这观念的话,你学佛的态度会变成消极、厌世、悲观,你会讨厌你的家人、讨厌你的家庭、讨厌这社会、讨厌一切环境,你会觉得这世界太悲哀太可恼了,为什么?五浊恶世!但是我们讲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娑婆”就是堪忍,我们这世间虽然很苦,人生老病死很苦,但是这些苦忍一忍就过去了,是可以忍受的,知道吗?诸佛菩萨也就是堪忍在这个五浊恶世当中去度众生才成佛。佛菩萨这样做,我们也效法他这样做,我们才能成佛啊!
二、菩提属众生当念众生苦
下面谈到“七念法”,这也是华严经里面很有特色的一段内容,在华严经第五十七卷离世间品中。
“七念是菩萨道。所谓:念佛,于一毛孔见无量佛开悟一切众生心故;念法,不离一如来众会,于一切如来众会中,亲承妙法,随诸众生根性欲乐而为演说,令悟入故;念僧,恒相续见,无有休息,于一切世间见菩萨故;念舍,了知一切菩萨舍行,增长广大布施心故;念戒,不舍菩提心,以一切善根回向众生故;念天,常忆念兜率陀天宫一生补处菩萨故;念众生,智慧方便教化调伏,普及一切无间断故。”
我们为什么会有念佛法门?在当时的印度也有念佛法门,但是当时印度的念佛法门跟我们现在不太相同。有弟子问佛陀:佛陀啊!我在黑暗中会害怕,我临终时怎么办?佛陀啊!我是军人,想到在兵荒马乱中,万一被马踩死,或者被人用刀刺死,我感到害怕,怎么办?佛陀说:那你就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众生啊!念你过去所布施的功德,念你过去所作的善事,你做了这么多善事,自然会有大福报啊!你念你持五戒不做坏事,这个戒的功德很大啊!念天的“天”跟印度当时讲的天不同,印度当时讲的天是光明的,有许多飞来飞去的天仙美女,但是华严经里面讲的天是指弥勒佛,这世界将来有无数的佛降生,但我们知道未来的那一尊佛就叫弥勒佛。什么是“念众生”?各位有没有听过这法门呢?修行还修到念众生,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修行法门,告诉我们除了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念天上有弥勒佛之外,还要念众生——念众生苦、发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觉,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诸佛菩萨不能成等正觉,这是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对众生应有的看法。不要觉得众生可恶、可厌,老是麻烦我、折磨我、损我、害我,你千万不要这样想,要感谢众生来成就你的佛道,知道吗?要记住!这是念众生的法门,这个法门现在已经被教界慢慢淡忘了,这是经典里面记载的,我个人把它提出来,希望各位多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力持,所谓:佛力持、法力持、众生力持、业力持、行力持、愿力持、境界力持、时力持、善力持、智力持”
五十三卷离世间品中还提到菩萨这十种加持,用佛力加持自己,用佛法加持自己,以及用所发的善愿、所作的善业来加持自己。你们听过还有一个“众生加持”的法门吗?你应当说有!现在不是听了吗?众生也在加持我们啊!我常常想:我们常说我要断烦恼、我要了生死、我要超三界,我们都是在加强“我”的观念,都是“我”嘛!如果你想的是怎样让众生得到利益、怎样让众生得到佛法的好处,经常想到为众生而修一切善法,那么你的“我执”会愈来愈淡,就如你常常去想念你的父母、妻子、儿女的话,你会对自己看淡点,当你想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的话,你就不会想,把好的东西独吞,常想到父母妻子儿女就会赶紧回家去。同样道理,当你多念众生的时候,你的我执会淡一点,各位同意不同意?所以“念众生”这法门很重要,念众生在加持我们,如果我们连这法门都不修的话,跟佛法就不相应啰!
很多法门都在种种误导当中被我们慢慢淡忘了,我们不去研究佛陀出世的本怀、佛陀的正确修行方法,偏偏要以一个最简单的什么法门,认为这个法门就可以代替一切法门,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