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悟性时光 / 竹窗随笔——僧无为

竹窗随笔——僧无为

分类:悟性时光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早岁游苏湖间,与同堂坐禅。及予住云栖,公来受戒,求列名弟子。予谢不允。则固请曰:“昔普慧、普贤二大菩萨尚求入匡庐莲社[1],我何人斯?自绝佳会。”不得已,如董萝石谒新建故事[2],许之。以贤下愚[3],有古人风,笔之以劝后进。 注释:[1]匡庐莲社:宋宗(臣责)大师于真州长芦寺遵昔年庐山莲社之规,建莲华胜会,普劝僧俗,习西方妙观,持万德洪名,回向发愿,期生净土。一夕梦见一乌巾白衣人,风貌清奇,年约三十许,合掌对(臣责)道:“愿入莲华会,求书一名”。(臣责)取会录,问何姓名?答:“普慧!”(臣责)书已,白衣人又说:“家兄也求书一名。”(臣责)问:“令兄何名?”答:“普贤!”言讫遂隐。(臣责)醒后,对诸莲友说:“华严经离世间品中,有普贤普慧二菩萨助扬佛法。吾今建此莲华胜会,共期西方,感得二大士幽赞,今当以二大士为会首。”由是远近僧俗皆踊跃参加。见《净土圣贤录》卷三。[2]董萝石谒新建故事:董萝石,明代诗人。祖藉浙江海盐。新建,指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世宗时封新建伯。浙江余姚人。其学以良知良能为主,提倡“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嘉靖甲申,董萝石年六十八,游会稽,闻阳明先生讲学山中,往听之,喟然叹道:“吾见世之儒者,支离琐屑,修饰边幅,为偶人之状;其下者,贪饕争夺于富贵利欲之场,以为此岂真有所为圣贤之学乎?今闻夫子良知之说,若大梦之得醒。吾非至于夫子之门,则虚此生也。”遂立志欲礼阳明为师。阳明时年五十二,因对萝石辞道:“岂有弟子之年过于师者乎?”然萝石犹再三致礼。其平日诗社之友非笑之,谓:“翁老矣!何自苦?”萝石正色道:“吾今而后始得离于苦海,吾愿从吾之所好。”因自号从吾道人。见《明儒学案》卷十四。[3]以贤下愚:意谓贤明的人能谦逊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译文:吴江(今江苏吴江县)流庆庵有位老僧,叫做无为能公。他年比我大,德比我高,出家也比我早。我以前游方参学在苏州太湖一带,曾与他同堂坐过禅。及至我住云栖寺,建立净土道场时,他得知消息,特地来云栖受戒,并要求我收录他为弟子。我向他辞谢,可他却再三苦求,说:“从前宗(臣责)禅师创办匡庐莲社,连普贤、普慧二位大菩萨都愿意要求加入,我算得什么?遇到这么好的殊胜因缘,岂能错过。”我见他的态度诚恳,不忍拂其意;不得已,只好仿效董萝石拜见王阳明的故事,答应他的请求。这位无为能公,能够屈尊下士向不如自己的人请益,实在大有君子的风度,因此把他记下,用以劝勉后学。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