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永嘉禅修班讲记 调和身心五事*调五事
达照法师:永嘉禅修班讲记调和身心五事*调五事
诸位同学:我们上一讲向大家介绍了弃五盖,今天来学习调和身心五事。在禅修过程中,我们整个身心的调和是禅修的重点所在,所以今天要学习的是调和身心的方法。在此之前我们每次共修打坐,还没有告诉怎么坐法,今天就把打坐的方法告诉大家,所以今天的内容特别重要。
调五事,就是我们坐禅的时候,要调节好身心最需要具备的五种事情。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调和这五种事情,说明你还不懂得怎么打坐,并不是说你往那里一坐,腿一盘,眼睛一闭就是打坐了。今天的内容特别多,如果详细讲恐怕一个小时讲不完,所以就把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先介绍给大家。
第一是调食。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 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
粮食,是我们吃的东西,吃得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饥饿。太饱容易昏沉,身体的气容易胀满,奇经八脉各种脉络会因此堵塞,不容易通达。所以很难得到调心的受用。吃得太少,身体瘦弱,容易累,感觉很困乏,心里老想吃东西。体质差的人,打坐时意志力就会相对薄弱。所以不能吃得太少,也不能太多。
若食秽触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故经云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第一种秽触之物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五辛。佛教戒律讲的葱、大蒜、韭菜、洋葱、兴渠,这五样虽然是蔬菜,但也是烈性食品,含有兴奋剂,容易刺激性激素。吃这些食品会使心动荡不安,坐禅不易入定,所以戒律规定不能吃。这叫秽触之物。第二种不宜之物是因人而异。比如我们吃辣椒、姜,它们虽然不属于烈性食品,但一个怕上火的人吃了就头痛,坐禅就不适宜,所以不应该吃的就不要吃。
不要太饱,不要太饿,不应该吃就不要吃,三句话记住了,饮食就调节好了。佛经里面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转。”所以调五事,第一要注重食品。身体是靠饮食来滋养的,身安则道隆,我们把身体滋养好了,就容易精进修道。
食品一般来说有四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段食就是每天每个时间段都要吃东西,午饭要吃、晚饭要吃,隔段时间就要吃,这个叫段食。触食就是每个人都需要有感触,如果没有感触就不行了。比如太热就用空调,太冷就加衣被。身体受影响时得到的一种食,是触食。思食是思想,思想要正确,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叫思食。第四个叫识食,就是对人生的认识要正确。比如非典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吃果子狸,吃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小心就得病了,这些都属于认识上的一种错误。我们通过坐禅以后身心豁达了、开放了,吃的食品虽然很简单却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比如说吃素,有人认为吃素有害健康,实际上如果我们的思想开通了,身心没有牵挂,以大慈悲心去吃素,绝对是健康的。以上这四种食都是我们需要要调节的。
第二是调睡眠。夫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眠寐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闇昧善根沉没。当觉悟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是乃可栖心圣境三昧现前。故经云。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调睡眠主要是告诉我们:睡眠的性质是一种无明的惑。无明是什么?就是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无明一个叫有覆无明,一个叫无覆无明。比如现在我们是清醒的,但清醒的时候我们仍然没有破无明,没有破就是不懂得人生的真理。但我们在无明中修行,这个无明就没有覆盖我们身心的受用。如果你进入睡眠的状态,这个无明就会使你失去把握觉照的力量,它是覆盖你的,这个覆盖无明,就会令我们一生空过。所以贪睡的人,意志力就会很消沉,要想意志力坚强,早上不睡懒觉,晨起接受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发发愿,立立志,拜拜佛,这样意志力就会变得坚强。当然个别人还有其它的方法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这些另当别论。
在睡眠中需要调节什么?不可以放纵的睡,但也不能太减少。欲界众生,睡眠是一种欲望,叫做睡欲,还有叫食欲、淫欲。古人讲,食色性也,实际上应该讲食色睡性也。就是欲界众生必需有睡眠,睡眠是眼睛的食品,不睡眠或者睡眠少了,那可能眼睛就瞎掉。《楞严经》里面记载,阿那律比丘贪睡的很厉害,佛陀就骂他:咄咄汝好睡,螺狮蚌壳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说这么好睡啊不如畜生,螺狮蚌壳是畜生嘛,一睡一千年都不会醒过来,所以听不到佛的名字,得不到解脱和觉悟。阿那律比丘听后心里很惭愧,都已经出家受戒了,还要堕落螺狮蚌壳类。他连续七天不睡觉,精进用功,那个心力是很猛烈的,七天以后因为没有睡眠他的双目失眠了。当然佛陀在世是有办法的,教他一个照明金刚三昧修法以后,他得天眼通证四果罗汉了,所以他是天眼第一。
这个阿那律的故事,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出家第二年在小庙念佛,那个时候瞌睡到什么程度?十八九岁的孩子最爱睡了,午睡要到下午四点钟才能起来。睡了两个小时,师父跑过来把我拉起来说,你这样睡不行,赶紧起来,我坐在那里等他一走,躺下去又睡。然后三点钟,他又跑过来把我拉起来,还拿些风油精把我的眼睛、鼻子擦擦,这回总不睡了,结果他一走,我还是躺下去睡,到四、五点钟才起来,每天都是这样。晚上还睡七、八个小时,睡的时间也不少,怎么像个磕睡虫?然后我跪在地板的蒲团上,蒲团是很软的,跪在那里容易睡着,我把那个软垫拿掉,跪在硬板上读经,一读就睡着。后来我看了《楞严经》阿那律的故事也很惭愧,就想把午睡戒掉。怎么戒呢?中午不睡觉,吃完饭就一直绕佛,绕了一、两个小时,累了就靠在墙壁上休息一会,但一靠上还站在那里就睡着了。怎么办呢?我就拿一根针,放在口袋里,要睡觉了就把它拿出来刺一下眼皮,这样中午绕佛五、六个小时,不敢停下来,一个星期后,中午就不用睡觉了。当然这是个土办法。
佛经告诉我们:睡眠过多是修道路上的一个严重障碍,但睡的太少,每次坐下来都在那里瞌睡,也是不可取的。建议年轻人睡眠六到八个小时,睡足这个时间以后,精神还不好,就要想办法对治自己不要再睡眠了。如果没有睡足这么多时间,坐下来打瞌睡,不如先去睡觉,醒了以后再打坐,这样会好一点。睡眠是不知不觉的,所以不能放纵,也不能减少。
第三调身、第四调息、第五调心,这三者是合在一起说的,有初中后的差别。这三者虽然是我们坐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是也可以把它分开来介绍。第三个就是调节我们的身体,就是很具体的方法了。调身怎么调呢?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若所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粗故则心散难录。兼复坐时烦愦心不恬怡。身虽在定外亦须用意。逆作方便后入禅时。须善安身得所。
这个意思告诉我们,禅不是坐的,禅在你整个生活中。那为什么还要坐呢?坐是让我们生活中的行住坐卧更加安祥,更具备一种明亮、宁静、智慧、慈悲的禅定生活状态。想进入禅定,并不是一定要坐在那里才进入的,平常走路说话,接人待物,触对逢缘都可以进入禅定。我们现在上课,虽然不是坐禅,也可以进入禅定,只是你要懂得坐禅的方法。这里一个总的提示就是告诉我们:平常生活中讲话、思想都不能很粗鲁,否则心气就很浮燥,我们平常总是很难感受自己身心的这种浮燥。用现代话来说,坐禅就是把我们的情绪管理起来,不要放纵情绪,不要让它变成一个不听话的状态。如果把自己的心调柔得很听话,走路说话都会变得很安祥。坐禅功夫坐的好,并注意运用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当你走进某公共场所,讲话的声音就不会叽叽喳喳,而是轻轻的,走路的姿势也会很安祥,这是坐禅之外的功夫。这个功夫怎么提升?是靠打坐坐的,坐上就象磨刀,坐下象割草。我们把刀磨好了,就用智慧刀去割烦恼草。生活中毛毛草草的就是烦恼的表现,一旦有了坐禅的受用,下坐以后就不再毛草了,生活的烦恼也会因此减少,并可以感受禅定的法喜之乐,这是坐上和坐下的重要性。坐禅磨刀方法要得当,主要是姿势,打坐姿势所要注意的有七项。
第一项:初至绳床即须先安坐处。每令安稳久久无妨。
打坐首先要准备一个蒲团或者方凳,把坐的地方布置好,不要马马虎虎,要布置的让自己很喜欢坐,觉得这个蒲团、这个地方很舒服。寺庙里其他的凳子都是小小的,唯有禅堂里的凳子是很宽大的,坐着很舒服。这个地方布置好了,平常不能戏论的坐,只有坐禅修行时坐,否则会坐疲掉。要对坐禅的地方生起欢喜心,这是最初的一种调节。
在家居士没有条件的,可以坐床上。床是让自己休息的地方,肯定是最干净最舒服的,布置的好也是一样的。所以第一个要把蒲团放好,同时要注意:如果你是双盘的,蒲团平铺就可以了。后面垫高一寸或半寸,稍微垫高一点点也不妨,因为双盘本身就是很平稳的。如果你是单盘的,后面要垫高一寸到两寸,因人而异,胖的人要垫高一点,瘦人可以垫少一点,胖人的腿很粗,如果没有垫或垫的比较低,坐在那里会往后仰,所以要垫高一点,坐下来才会四平八稳。所谓站如松,坐如钟,就像一个钟放在那里,东南西北都不会颠倒。如果是散盘的,后面要垫高七八寸,没有这个高度,坐在那里就会往后仰,气脉就不容易打通。所以身心的端正,蒲团的位置,坐垫的高低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项:次当正脚。若半跏坐以左脚置右脚上。牵来近身。令左脚指与右髀齐。右脚指与左髀齐。若欲全跏即正右脚置左脚上。
这是身体的部分,蒲团铺好以后,如果是单盘,可以把左脚放在右脚上(右脚放在上面也可以的)。如果是双盘,先要把左脚放到上面,然后右脚再放到上面,这样放比较好。如果是散盘,就是交叉盘,那就随意,你要怎么盘都可以。建议男众最好双盘,比较平正,容易入定。因为双盘的身相是四平八稳,所以能双盘最好双盘。年轻的女众最好单盘,不要双盘,除非你从小就双盘。比如说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双盘了,一般没问题。如果是成年的时候再盘,内分泌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每个月的例假过多,会影响正常的生理状态。所以女众如果不是从小双盘,最好是单盘,后面垫高二三寸,这样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如果是散盘,在坐的过程中,脚也尽量往屁股下面拉进来一点,不要翘在外面,往里面拉一点,拉到蒲团下面来,或者往屁股下面多坐一点,这样坐容易端正。上坐的时候两个脚指尖,跟两个肩膀是平列的,膝盖宽一点,脚弯过来小一点,两个脚一上来,正好和两个肩膀是呈平行的状态,所以跟两个肩膀的骨头是齐平,这是脚的姿势比较准确的坐法。
第三项:次解宽衣带周正。不令坐时脱落。
腿盘好以后,裤带、衣带要给它们宽松,为什么要宽松呢?坐禅的特点是把我们身心的四大地水火风进行调节,调节的好就进入禅定,调节不好就进不了禅定。如果地水火风不但没有调节好,而且被你破坏了,那就会生病。所以佛经里面说,每一大有二百二十病,四大不调,就有八百八十病。如果调节的好,身心会非常愉悦、舒服。所以紧身的衣服不能穿,最好穿睡衣或者宽大的衣袍。简单地说,坐禅的时候如果裤带系得太紧,有经验的人就会发现,气脉打通的过程中,整个气在人体中不断地轮转,在轮转的过程中,这里卡住通不过去,时间久了就会生病。坐禅就是身心要特别放松,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堵得住它。尤其是我们初步学习,调节还不是很有办法,这些事项就要特别注意。
如果是冬天披着毛毯,坐到一半毛毯滑下去了,动手把它拿上来,这一座就白坐了。要有受用,结手印坐在那里是不能动的。我们每次坐的时候都要求大家不要动,动了,这一坐就白坐了,最多让你练练腿。就象小孩子学跑步,跑两下是没有实际受用的。坐禅时腿放好了以后,身体各部位就不能再动了。
第四项:次当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重累手相对顿置左脚上。牵来近身当心而安。
腿、身体、衣服都调当好以后,接下来就是手的安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这个是三昧印,是十方诸佛的共印。三昧是什么?就是正定,正受。正确的感受,正确的入定,是用三昧印的。三昧印的手印是这样的,手指要伸直,放在上面,拇指刚刚对上,指甲要剪掉,不能戳太紧,不要用力,但也不能脱开。这个拇指一定要给它对上,右手要用点力,把手伸直,不能窝在这里,这样结好以后,放在左脚上,因为左脚放在上面,牵来近身,在肚脐和肚脐下面一寸半的地方都可以。如果放得太下面容易昏沉,抬高一点也可以,这个是三昧正印。如果换一个方法,右手在上,拇指对上,同样的右手在上这个手印叫做弥陀印。阿弥陀佛因为结的是念佛三昧印,是三昧中王,跟十方诸佛的印是相通的,这两个印是入定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手印。大家要记住。
人体在坐禅的时候,需要气脉打通,三轮七脉,左右的这两脉互相的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特别是气血通过十个指头互相的调换,我们把手放在这里,拇指把气血互相贯穿,所以要对上号。如果对不上号,就象打山洞,这里打过去,那里打过来,错路而过就白打了。坐的好气脉发动会有感觉,两个拇指好象粘在一起,甚至你感觉想拉都拉不开,当然用力拉是可以的,这个时候说明气脉已经在启动。所以我们在坐的时候,这个手掌最好是伸直,放在那里,这样很平的端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五项:次当正身先当挺动其身并诸支节。作七八反如似按魔法。勿令手足差异。如是已则端直。令脊骨勿曲勿耸。
一般的坐法,腿盘好了以后,衣服被子都弄好了,要顺时针转三圈,然后再逆时针转三圈,每一次都转到极限,直至会摔倒了再转回来,然后是往后仰,往前靠再三次,然后是左右运动,再看看上下左右怎么晃也不会倒了,四平八稳。这个时候身体的感觉就是腰直胸不挺。如果我们的脊椎骨歪在那里,气脉就不能打通,太耸了又会伤气,感觉特别累,气脉也会受影响。所以坐禅的时候,背椎骨一定要直,但是背椎骨一直就容易高高的耸立起来,所以就是告诉我们“腰直胸不挻”,这样很自然的放松就容易入定。如果腰挺不直,最好买一个背夹把它夹起来,不能太紧,感觉自己腰直了以后,含胸,不要挺胸。含胸是什么意思?两个手臂稍微往前靠一点,然后很自然的放下来。太极里面叫含胸拨背,胸要含着,背要挺拨,这个是坐的身体状态。
第六项:正头颈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
坐禅时头要垂直,鼻尖跟肚脐也要相垂直。相垂直的意思是不能左右歪,有些人坐在那里头总是习惯的歪着,要感觉自己头已经正中了,不能太低,不能太仰,也不能太往前靠,否则跟肚脐不对正,跟肚脐应该是垂直相对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不偏不斜。
第七项:次当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令粗急。以之绵绵恣气而出。想身分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闭口鼻纳清气。如是至三。若身息调和但一亦足。
当我们把身体坐端正之后,接下来就要把气吐好。气怎么吐呢?因为刚刚坐下来,浊气很多,五浊恶世嘛,一定有很多恶浊的不如意之事。平常的烦恼呀,思虑呀,身体的疲倦呀,要观想身体中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就是浑浊之气,想办法把它吐掉。吐是吐气,张开口,把气慢慢的吐出去,不能太急,慢慢的放出去。观想自己从头到脚整个身体中,所有的浊气全部放出去,像煤气罐的气给放掉一样,或像塑料袋里面的垃圾全部拿掉。特别是身体不好的人,如果头痛,就观想头上有很多灰黑的不清净的浊气,在那个病灶的地方,慢慢集中到嘴巴里再慢慢的吐出去,吐的时候要观想:这口气出去之后,身上的浊气全都吐完了。吐气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气已经吐完了,要收气了,却还有一半浊气留在里面,再收回来那就白吐了,这个观想很重要。
有一次我喉咙里忽然有一个肿块,拇指那么大,很痛很肿,师父告诉我,不妨用佛法来观照一下。他叫我把鞋子脱了站在水泥地上,闭上眼睛,手垂下来,吸气的时候,想到十方诸佛的光明从我的头顶射进来,照耀着我的整个身体,那些光束象针一样都刺到肿块的地方,把里面的脓血全都刺破。呼气时,观想脓血的地方都是灰气、浊气、黑气从脚底心出去,这样吸进来的是光明,呼出去的是浑浊,站在那里两个小时不要动,一直观想。上午观想了一坐,下午观想了一坐,四个小时,第二天就软化不痛了。所以心力是不可思议的。
坐禅也有这个效果,入坐之前,观想我们身上的浊气,包括我们的愚痴、暗昧,平常造作的恶业,各种不如意的事全部慢慢的呼出去,呼完以后觉得身心爽快了,什么都没有了。出气的时候是绵绵而出,很慢很细,不是一下子就出完的,更不能听到有声音吹出来。这个气出完之后,感觉浊气已经放完,赶紧把口闭起来,不能让它再返回来。然后用鼻子把清气再轻轻的吸纳进来,同时观想三宝智慧的光明沐浴着整个身心。环境好的地方,观想大自然,各种氧气,有益身心的气体,从全身的毛孔进来,虽然是从鼻子观想纳气,但是要观想全身的毛孔把这些气吸进来,充盈着整个身体。第一次做完以后感觉还不过瘾,可以连做三次,不能长期做。长期做会变成练气功,练气功的人一大早跑到空气好的地方,在那些有灵气的大树底下,伸开手臂,然后就观想着吐出去的都是浊气,吸进来的都是灵气,这么观想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的。但我们坐禅的目的不只是让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开智慧。
身体调好之后,还有两个附加内容比较重要。
第一个附加内容:次当闭口唇齿纔相拄着。舌向上腭。
气呼吸完了以后,把嘴巴闭上,这个状态就是嘴巴和牙齿刚好粘住,很自然的,不要闭的太紧,舌头和牙齿也一样,很自然的放在那里。关键是舌头要顶着上腭,舌尖顶着门牙的牙根那个地方,轻轻的顶在那里。
从坐禅的角度来说,地水火风得到调节,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口水越来越多,舌头不顶着上腭,口水就会从两个口角流下来,特别是昏沉的人,口水容易往下流。如果舌头舔在上腭,口水自然会流在喉咙中,这个叫甘露。坐禅坐得安静舒服时,口水是甜的。上火时嘴巴很苦,如法的坐禅,一个小时坐下来,嘴巴就不苦了。所以口水要把它咽下去,不注意的时候它自然会咽下去,注意了反而觉得口水多。感觉口水多实际上是心散乱,心不在法中而在口水中,所以觉得它多。只要舌头点住上腭就没事了。
另外,舌顶上腭为什么很重要?因为身体有各种经络脉络,藏传佛教要打通三轮七脉,佛教虽然不重视气功但它重视身体的调节,既然身体由各种经络组成,如果气脉贯通了,地水火风自然得到调节。我们的身体按中医的说法,主要是阴阳五行,从经络学来说,主要是任督二脉。任脉从会阴开始,前面小腹肚脐里面,一寸到一寸五的地方,经络所统摄的是我们前面的腑脏和腹部,属于人体的前面部位,主阴气。任脉从会阴一直上来到喉咙、舌尖。这是一条脉路,它广摄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三焦。女众的子宫附件等,都是任脉所主。这条脉络打通了,整个五脏六腑上中下都非常健康。
另外一条是督脉,也是从会阴开始,它是从背后往上走,从头顶、头皮里面下来,直到门牙的牙根最中间这个地方。舌尖顶在上面是让任督两脉连通起来,气脉阴阳就可以相互协调。所以督脉主阳,任脉主阴,背属阳,腹属阴,坐在那里腰酸背痛,是肾气不足,包括背后的这一条脊椎、脖子、头顶等等不舒服,一切都是督脉的问题。如果是胸胀、呼吸不畅等状况,则是任脉的问题。
会阴这个地方用一个比喻,就象一个锅在那里煮东西,人体肾脏蕴含的精、气、血这些关键点,都聚集在会阴上面,坐好以后下面就开始煮。锅煮开了,气血充盈活跃自然调和,然后就可以输送到全身,所以任督二脉打通的人,整个身心都非常愉悦,不会有病。如果打不通,坐禅时东动一下,西动一下,就像锅里煮东西,把锅东端一下,西端一下,这锅里的东西就煮不好了。所以舌尖顶在这里对任督两脉的连通是很重要的,但不能太用劲,否则就上火,让它刚好对上,就象拇指刚好对上一样。
第二个附加内容:次当闭眼纔令断外光而已。
眼睛要闭上,但不能闭的太紧,刚刚合上。根据坐禅经验,昏沉较重的人,眼睛可以睁开一点。散乱心重的要把眼睛闭起来。一般情况是看不见外面的东西,但能感觉外面的光。如果眼睛闭的太紧,感觉会黑乎乎的,眯上一点点,基本看不见前面的事物,心就容易收摄。
接下来是调息。气息如果不调的话,坐下来很难得定。气,就是呼吸。有四种状况:第一种是风;第二种是喘;第三种是气;第四种是息。风喘气息这四种,前面三种都不算调节,只有第四种息才算调节。
风是什么?用鼻子呼吸,进出有声音,这是风。前几次大家打坐的时候,出入有没有声音?没有声音就比较好。
第二个是喘,喘是什么?出入结滞不通。我们跑上坡路,跑的气喘嘘嘘的,那个时候就是停滞。打坐时一口气还没有呼完,气已经接不上,只能停一下,然后再继续呼,这个停滞就是喘,就是不通畅。不管是长是短,中间有停止就不行。要把身体里的气全部呼完,要吸就吸够,进进出出中间不能停止,也不能开始慢慢的呼,等下又快快的呼。
第三个是气,一般的人坐下来,除非行为举动很粗鲁,他的气也就会粗重一点,气粗如牛吧。性格温和的人,气息比较容易调理。气和息这两者,气是什么?感觉有呼吸,出去进来、出去进来。息是什么?没有声音,不停滞,不粗重。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这句话要记住。调息的时候,看着自己的息,开始很粗,然后慢慢感觉这个气快没有了,实际上呼吸还是蛮大的,气还是有的,只是你感觉它没有了,这是我们需要调节的。
调气有三个方法:一者下着安心。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同无障。
第一个方法:坐禅调气的时候,心想着丹田,不要着意在鼻端、喉咙,或其他什么地方。 第二个方法:身体不要太紧张,太用劲,就好象有条围巾甩在肩膀上,总感到它会滑下去似的,这样就不好,要让整个身心处于轻松自然的状态。第三个方法是调气。要观想全身毛孔放开,不要想在鼻子出入,气会慢慢的、自然的、微细的得到调节。调气以后,还要调息。调息有一个好方法,不打坐的时候去锻练,最好全身放松去散步,感受自己的呼吸很轻柔,甚至脚步踩在地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身体象云团一样,有一种轻灵的感受,这个对坐上的调息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生活中做种种调息之后,呼吸自然会平稳。如果这个息都没有调节好,一上坐,气喘如牛,那你肯定入不了禅定。
第五是调心:调心者有三义。一入二住三出。初入有二义。进入禅定、住在禅定、出禅定,这三者的心是不一样的。按坐禅的方法来说,入,是打坐时开始用功了,这个心应该怎么调?住,是正在修这个法的时候应该怎么调?出,是从禅定中出来了,这个心应该怎么调?
初入的时候有两种:一者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沉浮宽急得所。坐禅开始,先要调伏自己的妄想,告诉自己不能再打妄想了,这是很重要的。有些人把每天的念佛、坐禅当成非完成不可的功课,一坐下来,也不管自己是什么心态,坐两个小时就算了,这样是没有意义的,要时刻警觉这个时间是不能打妄想的。建议大家,一开始不要限定时间,能坐多长,就坐多长。进入禅定的方法学会了以后,坐五分钟不打妄想,就有五分钟的定力。这五分钟你进去以后,安住在那里很舒服,五分钟时间到了,应该出定了,就让自己出来。这样慢慢的锻练,每次坐五分钟,时间足够,就不会受干扰。每次都这样,慢慢的把时间加长,如果一天中有一个小时空闲,就坐一个小时,让时间加长,这个调身调心是特别重要的。
对治昏沉和散乱,时间长了就难以把握。比如坐一个小时,一开始五分钟觉得还可以,十分钟后昏沉、散乱就控制不了,定力不够嘛。所以先五分钟、两分钟,把握自己不昏沉,不散乱,然后在这个阶段让自己身心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一旦感受到这个状态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你就已经尝到了禅定的法喜。只要有一分钟尝到这个法喜,在以后在生活中一对比:昏沉半天,打坐两个小时,还不如打坐两分钟,得一分钟的法喜更好。所以要重视质量,只讲数量是不行的。
现在总结一下!
第一是调食。不能一吃完饭就打坐,也不能饿着肚子打坐,一般来说最好是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后再打坐。不饥不饱是最好的状态。
第二调睡眠,不能恣意的放纵自己,让自己随意的睡觉。但也不能太节约睡眠,影响精神。
第三是调身,坐在那里没味道、没意思,枯木寒禅,象死人一个,那是很枯涩的。如果是太滑呢?坐在那里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气脉开始打通了,师父说任督二脉是可以打通的,然后就有这个气感,从背部、腰部往上走,就用意识引导它上来,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如果用意识去引导气脉,引到一半突然遇到什么事情,或打个妄想,停在那里就会生病。气脉进入大脑停在那里,可能就得神经病,走火入魔呀! 修行是有方法的,不引导气脉,让他自然顺畅,百分之百不会有事情。
第四是调息,呼吸太滑了,心就散乱,太涩了,那个气会喘。这些都是不对的。这是调息。
第五是调心,不浮不沉,不要浮在那里,东想西想,也不要停在那里,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知道。一坐下来,什么都不想,可能几分钟就睡着了。所以要管理自己的心,让它不放任自流在正法之外。
最后补充几点,坐禅的时候,膝盖要包起来,冬天要包厚一点,夏天也要用毛毯包起来,不能光着腿在那里打坐。头顶上的吊扇最好用一个蚊帐,上面再放一块布,这样不会直接吹到头顶,间接的过滤一下。落地扇也不能直接对着吹,可以让它先吹到墙上。冬天腰的后面一定要包起来不能受寒,否则督脉受影响老了以后很容易驼背。所以腰干不直的人,可能肾脏不太好,因为阳气不足会伤腰,背容易驼掉。
窗户最好打开,在空调里面打坐不是很好,现在城市这么热,没办法,勉勉强强也可以。但要披上一件长袖衫,膝部要盖好,因为空调的冷气,侵入到骨头里很容易得风湿症,关节炎这些病。以前有个法师,年轻时可以打坐10个小时,现在不到60岁,关节炎特别严重,走路都很痛,受不了。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注意。
坐完以后,手搓热按摩头部,最好时间多一点,按摩四十下,或者三十二下都可以。然后按摩脸部、手臂、腰背,两个膝盖等等。最后把脚放下来,放在蒲团下面不要马上伸直,搓搓,麻痛的地方再按按脚板,慢慢伸直,慢慢站起来,不能马上站起来就走,因为坐在那里脚是直的,站起来就走,很容易拉伤经络。
下坐以后,全身放松,不要让气堵在那里。特别是用功的人,念佛、入定的方法一旦专注了,下来以后没有按摩,这个气如果停在脑子里面,可能几天都是昏昏沉沉的。我们坐在那里的气血循环,跟平常是不一样的,平常的行住坐卧都是这种状态,这样的循环。如果一盘腿发麻发酸,气血就在这个地方开始慢了堵住了。坐一小时以后,它已经习惯这种循环了,你一站起来,一伸直,腿马上又痛了,因为它还不习惯你伸直的那个循环。把腿放下来以后,让他正常循环再站起来,至少要走一百步以上。
有些人晚上打坐完以后马上就睡觉,这个睡觉的质量不一定好。一开始也许没感觉,时间久了那个气会阻止血脉流通,本来坐在那里气脉打通了,身体是健康的,结果因为马上睡觉气停在那里阻止了血脉的流通,把身体搞垮了。所以坐禅不好的人,反而把身体搞的很糟糕,这个千万要注意。
刚刚下坐以后十五分钟以内不要上厕所,我们刚才说锅在那里煮,刚刚煮完,气还没有散发到全身,刚用功下来,应该先活动活动,走一走恢复自然了,再上厕所。大家可以试试看,坐禅坐的好,尿洒出来一定是清澈不会很浊,因为气血流通了。所以要十五分钟以后,才能上厕所,这个要记住。
在家居士房事以后,一般来说四小时以内最好不要打坐,或者打坐以后,两小时不要行房事。因为这个期间刚刚打坐下来去行房事,身体的气脉会受影响,这个受伤是很厉害的。佛陀很少教在家居士修禅定,为什么呢,因为在家居士有五欲生活,求人天福报比较多,诸位想发心调节身体,在这两个方面要注意。但在两小时或四小时以后,是属于正常的,也不要害怕。
好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阿弥陀佛!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