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六
近代往生比丘六
宏 慈
宏慈,号妙觉。本名喜生,俗姓张,陕南安康人,汉留侯张良后裔。师幼时即与常儿异,秉性沉默,不好嬉游,有出尘之志。稍长,投南山礼大行尊者为师,剃染离俗。壬午年春,至西安卧龙寺,从朗照法师受具足戒。因闻善知识教,深信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九界同归,诸有顿超,一生成办。乃往翠华山净业院,专修持名念佛法门。日夜翘勤,用功不辍,历时五年,众来请益者随机酬答,要言不繁。师虽为大众所景仰,但居常卑以自牧,无骄矜之色。丁亥年夏,预知无常时到,起精进七,禁语不眠,专诵大悲神咒。九月廿五日佛七圆满。是日午后,诵大悲咒毕。回向,即面对西方。瞑目趺坐,如入禅定。众见师颜如朝霞,唇似渥丹,以手探之,则全身冰冷,惟顶热如沸。于是大众齐集称扬圣号,为师助念。寂后依法荼毗,遗灰中,检得金红紫白蓝青灰七色坚固子二百余粒,师示寂之期,乃一九四八年九月也。
弥 高
弥高,俗姓仲,江苏如皋北乡戚家庄人,兄弟三人皆舍俗为僧。师年十九,在如皋西场镇观音庵剃染,庵乃如皋定慧寺下院,定慧寺为如皋驰名丛林。师年五十余至定慧寺,六十多岁选为方丈,前后住寺三十多年。宏法利生,不遗余力,为地方人士所称道。平日修持专诵法华。一九五八年旧历六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日,念佛坐化,终年八十四岁。
寄 莲
寄莲,俗姓黄,浙江黄岩人,十六岁出家。天台静权法师,师之法兄也。师后至苏州仓米巷隆庆寺,依静观法师座下继承衣钵,住持隆庆寺,达数十年之久。曾开过三次大戒,最后一次在一九三四年。师为人正直慈悲,经常劝人老实念佛,持诵金刚经、大悲咒、普门品,始终不辍。一九五六年农历十月初十日上午九点,了无病苦,念佛坐化,世寿八十有六。
虔 法
虔法,安徽人。四十岁时,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四十余年,热心常住工作,艰苦朴素。精进用功,老实念佛。历任饭头、园头等职。师深信净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日(农历七月廿一日),师当众宣告:‘我将于三天内逝世。’普亲自在一块小木板上预先写明生西之日。农历七月廿四日(八月廿三),嘱管库房师父,将寮房内的常住物品,悉皆搬出。师胁不沾席,唯坐在一张椅子上休息,日夜如此。八月廿二日,即农历七月廿三日晚上七时,寺内几位小沙弥为之助念。翌晨,师神智清醒,就饮少量开水,问:‘现在是几点钟?’是时适八时正。十时左右,师挥手示意,令助念者吃中饭,大众换班助念。至午后一时零五分,身无病苦,在念佛声中,安祥坐化矣。年八十四。
品 兴
品兴,初名青福,俗姓郑,福建福鼎前歧公社人。一九二九年,年二十四,投福鼎硖门凤山瑞云寺,礼见山和尚为师。移赴普陀参学,充园头、饭头,历经三载。二十七岁,受具足戒于普济寺。同年朝礼五台碧云寺,担任行堂、寮火等职。一九五○年,师年四十五,返福鼎礼太姥山白云寺步德老和尚为次师,改今名。五十八岁,驻锡南溪马槽庵,又至鳌岭昭明寺、枯岭栖林寺。师在寺,不辞劳苦,起早摸黑,披星戴月,为常住操劳。五十九岁,到平兴寺。担任生产骨干,开荒种茶,任劳任怨,爱寺如家,怨亲平等,历尽辛勤,福鼎广大寺众均谓师为末法生产修持之好模范矣。师一生崇仰净土法门,遵循印光老法师教导,专心念佛,求生净土。不做当家,不做经忏,不广收徒众。行住坐卧,念佛不断。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初一,师早起觉不适。初十日向全寺告假,说:‘今晨五时,见弥陀亲来开示。五日后,上午八时当生极乐。’即将平日积蓄及衣物,交当家世行师,与寺僧结缘。命人致电家乡前歧公社,言七月十五,八时生西。至十四日下午索清水一盆,沐浴更衣,端坐念佛。十五日上午,准时安祥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一。荼毗后,于骨灰中,检出坚固子多丸,精彩夺目。遵遗嘱散于大海中,与水族结缘。
性 寂
性寂,俗姓关,辽宁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外语系。九.一八事变南来,拜见印光大师,蒙开示,即发心出家,时年二十六也。其后五十余年,常住灵岩山,一心念佛,精勤无间。一九八三年农历十月初八时,畏寒卧床,连睡四日,体力渐弱,饮食减少。朱智超居士往访时,问:‘要否请众助念?或用录音念佛磁带?’答:‘不需,我自有把握。’自是闭门不接访问,一心念佛。于第七日,即十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时零八分,吉祥而卧,身无疾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安祥西逝。年七十七,僧腊五十一。往生后,按灵岩饬终规定办理,由常住委派八名寺僧,日夜轮班助念,于次日下午四时入龛,面目如生,四肢柔软。师于病终前,将生平积余三百圆,助印净土十要,余款供众结缘。并预写遗书四封,嘱于身后寄发亲友。书中有云:‘境界现前,我要去了。’火化后,于骨灰中捡出大小不同之各色坚固子、舍利花、琉璃珠等数十颗,有大如花生米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年味
年味文 | 觉开关于“年味”,从古到今可能是个特俗的话题,可是今年过年我却必须要重提这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我加入先生家这个大家庭开始,每年过年都是老一套。因为公公是家中老大,所以,每年初一所有的亲眷都来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随喜令妒嫉种子灭掉,福田不断增长
人类的很多痛苦来自妒嫉心。对财富、名声、权利、脸蛋、身材、家庭,甚至周边的亲朋好友,只要是比你优秀的,都容易去妒嫉。妒嫉心,像一张网笼罩着我们全身,当你觉得不快乐的时候,也许妒嫉正油然而生。我们经不起..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念佛三昧诗集序晋庐山释慧远序曰。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是故靖恭闲..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人要是有业障,真的会听到邪知邪见。比如说,有的人得了皮肤病,听说蛇肉可以治好,吃了几条蛇后,不仅没有好,而且更加的严重。或者有人说:怎么吃素都吃不过牛,我就吃肉,人心好心善就..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佛影铭
慧远大师:佛影铭佛影铭晋沙门释慧远。佛影今在西那伽诃罗国南山古仙石室中。度流沙从径道。去此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感世之应。详于前记。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
慧远大师 2025-04-03 -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有位同学问,说:“老师,还是有疑问,快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不现前,我怎么办?他还是不来接我。”我说:“这个你就放下,最关键的原因你善根不够,所以你会产生这种“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明报应论并问释慧远问曰。佛经以杀生罪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何者。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寄生栖照。津畅明识。虽托之以存。而其理天绝。岂..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寒号鸟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沙门袒服论释慧远或问曰。沙门袒服。出自佛教。是礼与。答曰然问曰。三代殊制。其礼不同。质文之变。备于前典。而佛教出乎其外。论者咸有疑焉。若有深致。幸诲其未闻。答曰。玄古之民。大朴未亏..
慧远大师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晋释慧远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学佛也一样,选定了法门,就要锲而不舍地进行努力的修练,不可朝三暮四。今天学这法门,明天学那法门,门门会点,门门皆不通,就像要去北京,一会想坐飞机,一会儿又回过..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正问不问
僧问:如何是正问正答?洞山良 禅师曰:不从口 道!僧曰:若有人问,师还答否?师曰:也未问!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当我们生起傲慢心时,脸上容易露出坚硬、拒绝的表情,行为和语言上也会显得别扭,不能放松、敞开地同别人交流。傲慢心强大的人处处想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和公众的认可、赞扬;不愿意与..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
武夷山,重峦叠嶂,丹霞地貌,终年云雾飘绕,空气湿度大,适合茶树生长,为出产名茶提供得天独厚条件,而佛家之所以把寺庙修筑于深山密林,就是仿照他们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道理。把寺庙修建于红尘之外,少有人世纷争干扰,没..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可以在室外读地藏经吗
在室外也是可以去读地藏经的,只要让自己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去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到他人,就能使自己可以去读地藏经,这样也是能使自己会有好的感触,从而能够加深自己对自我的把控。1. 在室外读地藏经也是能使自己..
地藏经经典 2025-04-03 -
宣化上人:今天农历腊月廿九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殊胜吉日请吃素、放生、诵经、礼佛、供灯,广做功德,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顶礼贤首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华严菩萨清凉国师节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宣..
宣化上人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一)
武夷山市茶艺团每场茶艺表演,都少不了展示武夷茶文化的代表作武夷禅茶,深受来武夷山旅游的中外宾客赞誉。这一让人回味无穷的禅茶表演,深刻揭示了武夷岩茶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和博大精深武夷茶文化内涵。以佛家道源著称..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佛的认识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步步不迷方
罗浮山的显如禅师初访湖北省大阳山警玄禅师,大阳禅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显如:益山。大阳:益山离此多远?显如:五千里。大阳:你与么来,还曾踏着地吗?显如:不曾踏着。大阳:那你会腾空了?显如:我不会腾空。大阳:那你怎..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样的一个关系;又像枭鸟和凤凰的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一定要亲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