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学佛为什么都要发个誓愿
宣化上人:学佛为什么都要发个誓愿
人人学佛法,必须要发个誓愿
宣化上人
现在讲弘誓。弘,是大;誓,是誓愿,就是我发愿要做什么。好像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以前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个大誓愿,这是阿弥陀佛的大誓愿。
普贤菩萨就发了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观音菩萨也发了很多愿,其余的祖师也都发了很多愿;我们现在学佛法,每个人也都应该发自己的愿。不过发不发在你们自己;这个愿,不是我逼着你们发的,是要你们自己发。因为你们不懂,我来提倡一下,所以对你们讲一讲。你的愿发得越大越好——愿力越大,成佛也成得大。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度众生,愿愿都是庄严国土。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在因地——现在还没成佛,都是在因地——都应该发愿。
每一个人可以把你的愿写出来,你发多少愿,要写得详详细细的;不要马马虎虎,囫囵吞枣,就这么说:“我发愿度众生。”怎样度法?你就一天到晚,又想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去度这个众生?结果是度自己嘴的众生、度自己肚子的众生、度自己身体的众生。这是不可以的!你要详详细细说你发什么愿?将来怎样,现在怎样?过去的,或者有用功、没有用功,有修行、没有修行,那我不管它了;就问你将来要怎样做?你发的愿越大,将来的果位也是大的。你不要发的愿力,立到汗毛梢上——在汗毛梢上,发一个大愿力。
所以人人学佛法,必须要发个誓愿,这个誓愿是很要紧的。修道人要是没有一个誓愿,就好像你不知道这一条路怎样去行,也没有向导,所以走的道路也不知道对不对;要是有了誓愿,就好像有了向导一样。就好像我们旅行,有一个人带着你到各处去,介绍你当地所有的情形──这个向导,就是譬如你的愿。
为什么诸佛菩萨修道的时候,都要发愿?也就是你有愿,然后就有行为。所以地藏菩萨在因地发种种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你看他这种愿力,多么伟大!所以我们现在学佛法,也都应该发一个愿;你们每个人愿意做什么,就不妨发一个愿。
发愿要有诚心,一切真实,才能感应道交
宣化上人
出家修道人要发愿,发愿是精进修道,发愿是警惕自己改过迁善;修道不发愿,等于开花不结果的树,无有是处。若已经发愿,最好天天再发一遍,因为温故而知新,记得自己曾经发过什么样的愿?应该要做什么事?才不会发空愿,不会自欺欺人,也不会把所发的愿忘记了。过去诸佛菩萨因为认真发愿,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未来诸佛菩萨也是发愿,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佛有大智慧,我们有大愚痴。所以我们要学佛,学佛的大智慧,以佛心为心,以佛愿为愿,时时学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刻刻修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法门。一切真实,才能感应道交,所以发愿这件事,要诚心诚意,不可以有欺骗或贪慕虚荣的行为。这一点,希望大家特别注意!
阿弥陀佛因为发四十八大愿,才能成就极乐世界,摄受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我们要效法过去诸佛菩萨,赶紧发愿,发愿才能成就佛果。
假如有毛病,要痛改前非,不要文过饰非,覆藏己过,应该坦白在大众前忏悔,否则这也是罪过。跟着习气毛病跑,就是背觉合尘;如果改过向善,就是背尘合觉。发愿是防止罪过,忏悔是消灭罪过,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重新做人,古德说: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发愿与忏悔,虽然名词不同,可是涵义大同小异。
若能把习气毛病改掉,就是勇于改过,勇于认错,勇于面对现实,经得起考验,不会被境界所转。不要“我见”太深,不要“我相”太重,要晓得我们的圆明觉性,是光明磊落的,所谓“圆陀陀,光灼灼”,什么习气毛病也没有!
问:妄想和发愿有何不同?如何知道发愿是妄想?
上人:发愿若能利人,即使是妄想亦无碍;若不能利人,则应去妄想。
问:最近我看佛经上说:“要往生西方,当发愿。”是要发往生西方的愿力呢?还是在佛前发愿?
上人:愿是怕意志不坚,所以发愿是帮助自己的志气。志在圣贤,则为圣贤;志在英雄豪杰,则为英雄豪杰;志在佛菩萨,就是佛菩萨。我们立志是立了,恐怕意志不坚,于是要发愿。发愿就是表示自己愿意这样做,不退悔、不退心。我要念不退,念兹在兹,本着我的愿力去做;行不退,我的行为也本着我的愿力去做。然后得到果位,也就是位不退,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以发愿就是帮助自己的志气。在佛前发愿也可以,自己坚定志气也可以,不要做表面的工作,要真实去躬行实践。
上一篇:宣化上人:修德造业-皈依佛
下一篇:宣化上人:痴爱缠绵-皈依佛
相关文章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一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 宣化上人:凡是人有脾气,都是有罪业;
- 宣化上人:人在世上要存正心,不可存邪心
- 宣化上人 :大悲神咒,妙用难思
- 宣化上人:增福、增寿、增禄的方法
- 宣化上人:凡事忍耐
- 宣化上人:念观世音菩萨入三摩地的境界是怎样的;?
- 宣化上人:可以说这是最高的法门、最无上的法门
- 宣化上人:回向的功德原来是如此的了得!
- 宣化上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_2
- 宣化上人:结恶习重_3
- 宣化上人:心能造天堂、地狱、畜生等,就看你如何去做
- 宣化上人:如何让佛光照到自己
- 宣化上人: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
- 宣化上人:我们要养气,不要生气
- 宣化上人:你一举心动念,诸佛菩萨护法都知道
- 宣化上人:改过迁善最吉祥
- 宣化上人:发脾气是恶,不发脾气是善
- 宣化上人:所谓的功德就是这一种舍心
- 宣化上人:我教他们诚心念观世音菩萨很快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样的一个关系;又像枭鸟和凤凰的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一定要亲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此乃真古佛也
法远禅师的忍辱精神堪为后世学道者的楷模。法远禅师曾经与天衣义怀禅师率众同参叶县归省禅师。归省禅师一见他们,便大声呵斥道:汝辈踏州县僧,来此何为?我那有闲饭养你闲汉耶?骂完,要将他们赶走。众人却站在那里不动身..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初学放生者及放生摸索者的15个建议
对初学放生者及放生摸索者的15个建议(1)哪种动物被吃的概率最大,且吃的人数又非常多,就应首先考虑放生哪种动物,且要多放生。如菜市场上的鱼类(非金鱼等观赏鱼类),他们被吃的概率最大,为100%,没有谁会将它..
放生心得 2025-04-03 -
鞋子上的小泥点
鞋子上的小泥点明朝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张瀚的人,在京城都察院任职。张瀚才貌双全,深得御史大人的赏识和器重。由于当时明朝官场腐败混乱,不正之风盛行,张瀚在都察院一年之后也沾上了一些不良嗜好。御史大..
禅宗文化 2025-04-03 -
不费一文的护生方法
不费一文的护生方法1、明代文学家张岱编撰的《夜航船》二十卷“方术部”记载:遇人捕鱼鼈飞禽之属,但念“南无宝胜如来”,捕者终无所获。(《金光明经》记载:释尊往昔有一世爲流水长者子,用大象负水救了因池水干..
放生心得 2025-04-03 -
死而复活
南泉普愿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突然大吼一声,把侍者吓了一跳,赶紧走到南泉禅师的身旁,南泉禅师道: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于是相偕一同去报告南泉禅师:刚才有一位云水参..
禅宗公案 2025-04-03 -
鹦鹉王与恶受王的故事
鹦鹉王与恶受王的故事从前在印度的迦尸国,国王名叫恶受,不行善道,百般虐待子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乃至远从各地来的商人,所带着的珍奇宝物都被他夺取,也不付报酬。此事被大家相互传说着,以致恶名远播。那时..
佛典故事 2025-04-03 -
平凡知花:念佛念咒要有信心和毅力--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
平凡知花:念佛念咒要有信心和毅力--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在西藏边境的山区里,住著一位孤独的老婆婆,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去逝了,所以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到处向人寻觅解脱的方法。终于,她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叫她念观..
布衣百姓 2025-04-03 -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
布衣百姓 2025-04-02 -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色字头上一把刀。当今的互联网在传播色情方面真可谓是一把遏杀广大青少年的一把罪恶的刀,其广度和深度和参与人群之众,造化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不能比拟的。青春少..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2 -
慧远大师:三报论
慧远大师:三报论三报论释慧远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日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只要心清无欲,看什么都很美,都觉得很可爱。清晨的境界,总令人觉得心很静、很欢喜。看着天色渐渐明亮,就像一盏光明的灯火照彻暗室,令人豁然开朗;四周的鸟啼声,也像一句句的念..
禅宗文化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大师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ji义记一帙至。余得..
慧远大师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大师]次明法宝。法中有二。一摧邪法。二三转下明化正法。摧邪法中以无心意无受行者自无所著。以谓由也。由无心意无受行等便能灭邪故说为以。言无心意无忘心体。..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唵嘛呢叭咪“牛”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18)唵嘛呢叭咪“牛”幸好,那个“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消除了我们的很多担忧和疑虑。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知道的人应该很多,所以师父就不啰嗦了。知道的人请举手,不知道的人请举手..
初识佛法须知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大师著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巴楚仁波切曾对一位年轻人说了一段话,这段开示非常适合在家人,特别是今日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怀着勇气和耐心来从事,直到完成。你的心不应该追逐众人之口,..
禅理故事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末)维摩义记卷第二(末)慧远大师著次告罗睺令往问疾。对前八人明行修法。此对罗睺明其发心出家之法。罗睺佛子此名覆障亦云不放。在母胎中六年不出。故名覆障及不放矣。何故处胎六年不出。以..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建立正信
建立正信通过学习《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末学才意识到自己对信仰的认知是模糊的,也正因为不具备正见,才会陷于迷信而不自知。导师告诉我们,迷为迷惑,分不清;信为相信、顺从,而迷信就是盲目地相信和崇拜。..
禅宗文化 2025-04-02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一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
宣化上人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