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集 佛陀与耶输陀罗(一)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的节目。我们将一些简单的佛典故事和寓理,用平实易懂的说法将其演述出来,让观众朋友们可以藉由故事因缘,迅速地了解到什么是佛法与修行。
不知道各位觉得这一生与自己最亲近、最知心的人是谁?对于大乘的菩萨来说,与父母、配偶和子女的关系通常是非常非常亲近的,即使是 释迦世尊本人,在祂的本生故事中,世尊告诉我们:祂的身边与祂因缘最深的人们,都是过去无量生中不断不断地与祂互为眷属、师弟等之人,这其实就是大乘的菩萨在无量生中修行的真实实况。也就是说,各位观众未来有一天成佛的时候,那个时候您的座下,无量的弟子眷属现在在哪儿呢?不必想象他们在天之涯、海之角,他们就在现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最有缘的那一些亲人、眷属、师长、学生、同事、同学等等。
那些曾经与我们遭遇、共处过的人们,其实过去生中都不断地和我们相遇,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未来世中还会继续地彼此结缘,而且缘会越结越深;善缘当然是越结越深,而恶缘如果不去化解的话,也会越结越深,这也是因果世间上不变的法则。各位下次有机会来台北正觉讲堂参访的时候,不妨看一看九楼讲堂的主尊白玉 佛陀所结的手印是什么印?就叫作解结印。在修行上,出世间法要解开诸结才能够次第地证得菩提,而世间法上也是如此;可以这么说,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解结的过程,所以 平实导师常常教导我们,尽量不要去和众生结怨,而是反过来要努力地去利益众生。大乘佛菩提道的成佛,是在利益无量众生的过程而成佛,而不是一个人躲到山洞里面去自修,那样子最多只能够修得解脱道的阿罗汉果,无法成就佛菩提道的修行。
那么我们就以 释迦世尊的例子来看看,释迦世尊乔达摩的父亲净饭王与母亲摩耶夫人的故事,在以前的节目中,谈到佛法中的孝道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今天我们来介绍 世尊俗家的配偶——耶输陀罗的故事。世尊在家的时候,名字叫作悉达多王子,因为是最后身菩萨,万行皆已圆满具足,所以从小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善行;由于王子出生时,外道阿私陀仙曾经预记过王子可能会出家修行,所以净饭王很担心这件事。印度的气候有冬季、夏季、雨季三个季节,所以净饭王也对应了、起造了三座最好的宫殿,以及各种五欲的享乐,让王子依著气候来居住享乐;同时也为王子纳了三位王妃,父亲的心中希望王子可千万不要走上出家之路。
悉达多王子他的三位王妃,分别是耶输陀罗、摩奴陀罗以及瞿多弥三位;其中瞿多弥的年龄最大,耶输陀罗的年纪最小,可能比 世尊小很多。也许是因为耶输陀罗的出身较好,而且是王子的表妹,或者说是舅舅天臂城的城主,也就是善觉王的女儿,也是提婆达多的亲妹妹,依照印度的风俗,在十八岁就立下了婚约,所以后来立耶输陀罗为皇后,当然这是后话。耶输陀罗本名叫作巴达伽加娜,她与 世尊其实多生多世以来就常常结为夫妇。有一次净饭王想为王子纳妃,又怕王子说不要,所以国王就准备了各种的珍宝璎珞,要王子代表国王去亲手布施给人民,并且昭告国内的女性都可以前来领取;所以王子就将珠宝送给了一位又一位精心打扮的姑娘,送到第七天,所有来领取的女孩们都不敢正面地看王子,低著头拿了珠宝就离开了。第七天,当所有珠宝都送完的时候,有一位特别美丽大方、气质又出众的少女,身边伴随著婢女和侍从们来了;奇怪的是,这位少女看见王子,却完全不会害怕扭捏,彷佛是跟王子已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少女说:“太子!你可以将珠宝给我了。”太子回答:“你来太晚了,刚好珠宝都已经发完了。”少女娇嗔地说:“为什么我没有珠宝,难道我犯了什么错吗?还是你存心要欺负我。”王子不好意思地说:“我不会欺负你的,是你自己来晚了,真抱歉!恰巧发完了,这样子好了,这个给你。”王子就把自己手上珍贵的戒子脱下来送给少女,少女笑著说:“我在你身边难道就只值这个戒子吗?”王子回答:“那这样子吧!我身上的东西看你想要什么,你统统可以脱下来拿走。”结果少女说:“我不能把你剥光光,我只能让你英俊庄严。”然后少女就有一点不高兴地走了。
旁边的人就把这一件事情回报给净饭王。于是净饭王就派了人去提亲,女孩子的父亲摩诃那摩,同时也是净饭王的诸侯说:“依照我释家族的习俗,应当要竞试比赛来招亲。我的女儿总不能嫁给什么技艺都不会的人吧!”当时的印度的确有竞技以求婚的习俗,以确保女儿所嫁为良人。净饭王知道了,担心王子的本事不够,于是就坐在那一边发呆思维,悉达多看到了就问:“爸爸!您在担心什么事呢?”净饭王就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王子就回答:“爸爸!您不用担心,请您把四方有能力的青年才俊都找来吧!让我和他们比试。”所以各方的才俊都来了。比赛之前,太子只是静静地坐著,心中想著:“真是奇怪!为了一位女孩,让这许多男人来参加竞试,何苦呢?”结果当然是各位都猜得到,在各种的比试当中,不管是***计算、骑马射箭、文治武功,所有的参赛者没有一个能够跟太子相比拟的;因此,太子就娶回了耶输陀罗。当时太子唱出了一首偈:“欲过无限,苦恼由此。宫中乐事多,常如住敌阵;独入林深处,可住于禅定。”代表当时王子已经生起了出家修道的心情。
婚后,耶输陀罗非常地受到公婆与太子的疼爱,日子非常的快乐幸福;但另一方面,太子想要出家求道的心却越来越深切。从小没有吃过苦的耶输陀罗,常常从梦中惊醒,梦中的内容都是有关王子会要离开她的身边这样的恶梦。她对王子哭诉,王子只能安慰怀中的耶输陀罗,说:“汝善大妃!莫惊莫怖!莫作分别。世间法中,自有如是虚妄之梦,不须怀愁,但当安隐依常眠睡。”(《佛本行集经》卷16)也就是,世尊总是安慰著耶输陀罗说:“你是我善良的好媳妇!不要害怕、不要恐慌、不要胡乱作分别!本来在世间法中,就会作一些虚妄的梦,不要怀著忧愁,睡吧!睡吧!安安稳稳地睡吧!”世尊常常这样的哄耶输陀罗入睡。
依照北传经典说:世尊离开皇宫出家的时候,耶输陀罗已经怀孕了,但是腹内的胎儿却一直未能出世;直到六年后,当 世尊成道的那天夜晚,孩子才出生,所以耶输陀罗一直被全国人民怀疑她的不贞而饱受伤痛。依照南传经典的记载则是说:就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王子听到了自己的孩子出世了,便说“Rahu 生起了”,Rahu是指罗睺曜星,又叫作罗睺阿修罗。印度神话里面认为日蚀就是因为天上的罗睺曜星把太阳给吞下去了,所以太子说“Rahu 生起了”,也就是说“障碍我出家解脱的那个障碍生起了”,所以后来这个小孩就被取名为罗睺罗。当时那个夜晚,太子倚在门边,凝视著房内产后沉睡的耶输陀罗抱著儿子罗睺罗,然后太子转身离宫出家,走上修道之路了,在南传的寺庙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幅的壁画。
不论是依北传或者南传的记载,世尊出家以后,耶输陀罗都极其地伤痛,甚至怨恨。由于耶输陀罗的美貌,所以有许多其他各国的王子前来求亲,但是耶输陀罗统统都拒绝,这一点我们后面再来谈。后来消息传回来了,听说王子在外面过著求道苦行的日子,所以耶输陀罗不再打扮了、不再嬉戏了,剪去了长发,脱下了珠宝与华服,模仿 世尊穿上了黄色的修行衣,过著日中一食山林苦行的生活,身在后宫不愿出来见人。
六年后,世尊成道了,成为圆满的 佛陀了,接下来 世尊便到处奔波说法度众;再经过五年后,世尊终于回到家乡来应供说法了。耶输陀罗真是又高兴、又悲伤,王宫里所有的人都出去礼拜 佛陀,只有耶输陀罗没去,因为她的心中百感交集,又复杂、又矛盾,她想著:“佛陀一定会亲自来看我的。”她拿出了许久未穿戴的华服,开始精心的打扮了起来,心中所期盼的是太子能够还俗,重新与她过恩爱的生活。
为此小小的私心,她甚至向外道梵志恳求,如何能让自己的丈夫回心转意。外道用草药和咒术制作了一粒欢喜丸给她,告诉她:只要让 世尊吃下这一粒丸子,就一定会回心转意,回来和她过夫妻生活了。其实这种行为是对 佛陀生起了伤害的心,是很重的罪业;但是我们可以怜悯当时的耶输陀罗,她忘记了太子已经成为三界的至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得了 佛陀。甚至她不敢自己交给 佛陀,所以把欢喜丸交给儿子罗睺罗,要儿子拿这一粒丸子去供养父亲,那么父亲一定会接受儿子的供养;果然,佛陀也吃下了这一粒欢喜丸,但毫无影响、毫无反应。身在后宫的耶输陀罗甚至还在那里算计著,应该是药力还没有发作吧!想来晚上就一定会发作,太子就会回来找我了。她整夜地等著,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佛陀与僧团比丘又出去托钵了,她才知道这一切的算计都成空了。饭食完毕,佛陀把钵交给净饭王,在两大弟子的陪同之下,来到了耶输陀罗的寝宫;佛陀在早已准备好的垫子上坐下,佛陀说:“让国王的女儿如愿地向我行礼,不要再说什么了。”世尊终究来到了后宫接受耶输陀罗的供养了。
分离了十一年后,耶输陀罗终于又见到太子了。她在楼上远远地看到 佛陀与僧团来了,她开始痛哭,佛陀果然来看望她了;当 佛陀刚刚坐下,耶输陀罗忍不住自然而然地、恭敬地五体投地顶礼 佛陀,佛陀为她说了法,安慰她之后就离开了。为了要留住 佛陀,她特别事先教导,要儿子罗睺罗说了一番话,要儿子向爸爸要求遗产,希望能够留下爸爸;但是仍然留不住 佛陀,许多释迦族人都跟随著佛陀出家了。
在佛陀离开后,有一次,佛在只树给孤独园指派大目犍连长老说:“你现在就代替我到迦毘罗卫城,问候我的父亲和我的姨母,还有我的叔父斛饭王等等;然后你要去劝诫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让她割舍母子恩爱,让罗睺罗来跟著我出家。你告诉她:母子恩爱的欢乐是短暂的,死后堕入地狱,母子彼此就不再认识了,永远离别而受无穷的痛苦,到那个时候再来后悔就来不及了。罗睺罗未来来修道、来证果,还可以回去度化他的母亲,脱离轮回生死根本,证得涅槃清净。你就这样子去吧!”
那到底耶输陀罗后来是否有交出儿子呢?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等下一次的节目再为各位介绍。
阿弥陀佛!(余正伟老师)
下一篇:慧广法师:大乘佛法漫谈
相关文章
- 山鹑让老鹰俯首称臣,佛陀揭开越界大战真相
- 星云法师:佛陀的宗教体验
- 在佛陀圆寂之前,阿难尊者问了哪四个问题
- 星云法师:佛陀的样
- 星云法师:伟大的佛陀
- 星云法师:佛陀的教育法
- 女子执着自身美貌 佛陀度化证得阿罗汉果
- 学诚法师:信仰跟随佛陀 佛诞日传授三皈五戒上开示
- 嘎玛仁波切:佛陀初次传法,第一句话说了什么?
- 第080集 对佛陀的赞叹
- 孔祥军:佛陀遗训,以戒为师已经过时了吗?
- 第077集 得四不坏净的旃陀罗
-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感应
- 嘎玛仁波切:佛陀成道处之神圣菩提树
- 大悲心陀罗尼经观音菩萨千手千眼由来
- 宣化上人:真正诵持陀罗尼-皈依佛
- 第108集 佛陀与耶输陀罗(二)
- 大安法师:净土无数,为何佛陀专弘西方净土
- 佛陀指出人的性格脾气因何不同
- 雨宝陀罗尼咒经感应
猜你喜欢
-
年味
年味文 | 觉开关于“年味”,从古到今可能是个特俗的话题,可是今年过年我却必须要重提这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我加入先生家这个大家庭开始,每年过年都是老一套。因为公公是家中老大,所以,每年初一所有的亲眷都来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随喜令妒嫉种子灭掉,福田不断增长
人类的很多痛苦来自妒嫉心。对财富、名声、权利、脸蛋、身材、家庭,甚至周边的亲朋好友,只要是比你优秀的,都容易去妒嫉。妒嫉心,像一张网笼罩着我们全身,当你觉得不快乐的时候,也许妒嫉正油然而生。我们经不起..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念佛三昧诗集序晋庐山释慧远序曰。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是故靖恭闲..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人要是有业障,真的会听到邪知邪见。比如说,有的人得了皮肤病,听说蛇肉可以治好,吃了几条蛇后,不仅没有好,而且更加的严重。或者有人说:怎么吃素都吃不过牛,我就吃肉,人心好心善就..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佛影铭
慧远大师:佛影铭佛影铭晋沙门释慧远。佛影今在西那伽诃罗国南山古仙石室中。度流沙从径道。去此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感世之应。详于前记。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
慧远大师 2025-04-03 -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有位同学问,说:“老师,还是有疑问,快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不现前,我怎么办?他还是不来接我。”我说:“这个你就放下,最关键的原因你善根不够,所以你会产生这种“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明报应论并问释慧远问曰。佛经以杀生罪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何者。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寄生栖照。津畅明识。虽托之以存。而其理天绝。岂..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寒号鸟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沙门袒服论释慧远或问曰。沙门袒服。出自佛教。是礼与。答曰然问曰。三代殊制。其礼不同。质文之变。备于前典。而佛教出乎其外。论者咸有疑焉。若有深致。幸诲其未闻。答曰。玄古之民。大朴未亏..
慧远大师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晋释慧远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学佛也一样,选定了法门,就要锲而不舍地进行努力的修练,不可朝三暮四。今天学这法门,明天学那法门,门门会点,门门皆不通,就像要去北京,一会想坐飞机,一会儿又回过..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正问不问
僧问:如何是正问正答?洞山良 禅师曰:不从口 道!僧曰:若有人问,师还答否?师曰:也未问!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当我们生起傲慢心时,脸上容易露出坚硬、拒绝的表情,行为和语言上也会显得别扭,不能放松、敞开地同别人交流。傲慢心强大的人处处想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和公众的认可、赞扬;不愿意与..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
武夷山,重峦叠嶂,丹霞地貌,终年云雾飘绕,空气湿度大,适合茶树生长,为出产名茶提供得天独厚条件,而佛家之所以把寺庙修筑于深山密林,就是仿照他们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道理。把寺庙修建于红尘之外,少有人世纷争干扰,没..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可以在室外读地藏经吗
在室外也是可以去读地藏经的,只要让自己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去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到他人,就能使自己可以去读地藏经,这样也是能使自己会有好的感触,从而能够加深自己对自我的把控。1. 在室外读地藏经也是能使自己..
地藏经经典 2025-04-03 -
宣化上人:今天农历腊月廿九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殊胜吉日请吃素、放生、诵经、礼佛、供灯,广做功德,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顶礼贤首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华严菩萨清凉国师节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宣..
宣化上人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一)
武夷山市茶艺团每场茶艺表演,都少不了展示武夷茶文化的代表作武夷禅茶,深受来武夷山旅游的中外宾客赞誉。这一让人回味无穷的禅茶表演,深刻揭示了武夷岩茶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和博大精深武夷茶文化内涵。以佛家道源著称..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佛的认识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步步不迷方
罗浮山的显如禅师初访湖北省大阳山警玄禅师,大阳禅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显如:益山。大阳:益山离此多远?显如:五千里。大阳:你与么来,还曾踏着地吗?显如:不曾踏着。大阳:那你会腾空了?显如:我不会腾空。大阳:那你怎..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样的一个关系;又像枭鸟和凤凰的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一定要亲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