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少林寺官方网站 / 如是我闻丨学佛带来的四大殊胜之处

如是我闻丨学佛带来的四大殊胜之处

分类:少林寺官方网站

在没有接触佛教、学习佛法之前,很多人以为佛教很高深、很繁琐,接触了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方面的约束,因此不敢轻易触碰。其实,这恰恰是一种误区,心理学上叫“自我排斥”。就像一个人在大冬天里见到一山洞,却想象着里边可能有一只大老虎,宁可冻死在洞外,也不敢进洞一样。不敢学佛的心理,大抵也是如此。但是,当你真的决定阅览经书,并专注大德高僧们的慈悲开示,你的感受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佛地论》中说,“如来圣教……最为真实,殊胜清净,犹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如来圣教”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连个像样的弘法道场都没有,可是他所到之处,听众云集,就连王舍城的阿阇世国王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度化。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来概括:佛来自于现实生活,故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佛。但有佛未必就是佛,若要成佛,你就得依法修行,精进不怠。在学佛的过程中,能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四大殊胜之处。

一、学佛让我们明了佛教慈悲的本怀,广结善缘。

《菩萨本行经》云:“佛言我昔于阎浮提作国王,剜身出肉,深如大钱,以苏(酥)油灌中作千灯柱,语婆罗门,请说经法,求无上道。”这段话说的是佛陀为了拯救人类的灵魂,甘愿做苦海慈航,投身饲虎、割肉喂鹰;为了让众生能获得光明,不惜在自己的身体上挖一个能放燃灯的洞。另据《地藏本愿经》记载,佛陀召地藏大士,令其为幽明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这就是在众生中口口相传的地藏王菩萨大悲誓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舍己为人的悲心愿力,足以令娑婆世界中那些在物欲面前“舍我其谁”的私心私利者感到汗颜!

我们学佛的第一大殊胜之处,就是能从各种经书上见到佛陀、地藏菩萨,以及出家人的慈悲身影,并在自觉奉行中受其潜移默化。当然,你也许不一定是抱定信仰佛教的目的,但你是有情的众生,有处于善恶边际线上的困惑与寻找真解的诉求,经书上记述的各种公案虽不乏乖张,但以古大德们身上释放出无量的人性关怀来观照自心,你的困惑便会因此而释然:原来人生在世,并不是将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全都用于为己服务,才是大自在。真正的大自在,是放下我执,放下妄念,以慈悲为本愿,最大限度地造福他人。

慈悲是贯穿整个佛教教义的主线,它的践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施,二是戒杀。从凡夫角度理解的布施仅有财施一项,而佛教告诉众生的布施内容,除钱财之外,还有法施、无畏施两项内容。如出家人顺应人们的要求,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法施;如帮人排忧解难,见义勇为,这就是无畏施。而这些,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零星地做过,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慈悲的自性,只因常常被我执、妄念所干扰,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总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很难到达涅槃的彼岸。

此外,你还能从学佛中领悟到“戒杀”的真谛,是修行者对生命的无量关爱。佛经告诉你,戒杀的范围除了人之外,还包括所有有生命的动物、生灵。这就是僧人为什么吃素的原因。如果你有幸读到《梵网经》,经上所说的“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这些内容,一定会羞得你满脸通红,深觉自己罪过难赦。在佛教的诸多经典中,皆明确提出慈悲戒杀的重要性,并号召、呼吁我们广结善缘,培植福报,珍爱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

二、学佛能助力于我们树立正知正见,精进修行。

佛陀在《中尼柯耶·浮迷经》中指出,欲获修行功果,首先要有正知正见,缺乏正见犹如榨沙取油、挤牛角取乳、凝水取酪、钻湿木取火,终不可得。我们有理由将佛陀的这句话当作学佛的第二大殊胜之处:能催生我们的正知正见观。佛教说的“正知”,就是在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中,时时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保持符合佛教的修行要求为“正”;而“正见”即是要有正确的见解或人生观和信仰为主导。我们从经书上可以看到,佛陀为了让学佛之人树立正知正见,应机说教四十九年,形成诸多戒律,分成若干修行次第,让弟子们奉持修行,精进勤勉。

实际上,佛教的“正知正见”与我们尘世社会所流行的“正能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正知正见也好,正能量也罢,都牵涉到我们做人的态度问题。遗憾的是,处于迷途中的凡夫们一听“正能量”这三个字,总要多几分胡乱的揣测,这显然是其内心的执着与愚痴作祟。

佛教告诫人们:唯有正知正见齐备,才能达到正信的境地。具有正见正信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告诫自己应该如何努力修行,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即便是穷到身无分文,也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人生自然会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反之,缺乏正见正信,即便是富甲天下,也只能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荡荡,心无归宿,人生也将没有意义。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道理也是一样。比如,相信“歪门邪道”却不信正教、正法者,则非正知正见;再比如,出国考察后,没把国外积极的东西学回来,倒把人家消极的东西给带回来了,这也是缺乏正知正见。人活着,“觉”是进步的开端,没有正知正见,自然无“觉”可言,也就不可能进步。佛陀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证得佛果而受万众顶礼朝拜,而在于他为后学们提供一套具备正知正见的思想理论体系,引导众生都成为“觉者”。“觉者”,佛也!

当然,我们不能说只有佛教的思想才能给予众生以正知正见,但可以肯定的是,佛教在引导人类树立正知正见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所以,当我们难以确定自身的知见是否正确时,大可用佛教的这几个标准加以印证:五戒十善;自觉觉人,自利利他;二谛圆融,般若智慧;等等。

三、学佛能让我们领会“放下我执,得大自在”的妙义。

佛教既教导我们树立正知正见的道理,又引导我们秉持“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处事态度,进而让我们领会“放下我执,得大自在”的妙义。这可谓是学佛的第三大殊胜之处。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源自《心经》,其中,“色”指的是世间万物(并非女色);“空”既不是空空如也的顽空,也不是指实有,而是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真空;“不异”是无差别,空有不二之意;合指“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这也是在提示我们要持中道的处世之道,即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起分别,不生妄念,不胡思乱想,以“无为、无争、放下、知足”这些为处世理念。

当我们领会了“色空观”,就会发现,原来佛教是引导我们要学会“看破”一切“拥有”,“放下”一切“执着”,觉悟到虽有色,也是无住的妙色,不应该被其桎梏与牵绊。当我们明白了“放下”的妙义,就不再“贪心不足蛇吞象”,不再为一己之利而侵害他人的利益,甚至不再时常为生活琐事而揪心。佛经上说:“处世而忘世,可以超物而乐天。”即是说,若以追求外物的最大满足为幸福,烦恼便由此而生。如果我们能放弃贪得无厌的物质追逐,而寻求精神的自修之道,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与安然,就能体会到“知足常乐”的妙趣所在。

世俗社会中,有的人贪心重,有的人嗔恨心强烈,有的人嫉妒心大,有的人怀疑心多,有的人是非颠倒,这些都是因为“执着”“执念”。佛教讲,“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就是让我们不要被贪嗔痴慢疑所执着,把自己陷入我执、顽执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佛教中还讲到,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假和的产物,不能执着其中,一旦执着,便会落入烦恼的窠臼。懂得了“放下执着、执念”的道理,我们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不顺心、职位不够高、薪资不如意等情况所烦恼,就不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山看着那山高”,也不会跟别人“比关系”“比孩子”“比贫富”等,更愿意过着平淡无奇,却知足、安乐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就会更加惬意、更加坦然,更加自在!

四、学佛能让我们深信因果的真实不虚,活在当下。

学佛的第四大殊胜之处就是可以让你知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任何一个结果可以无因无缘而成立,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绝对独立存在,所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与其他事物之间充满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有“种甚因,结甚果”“如是因,如是果”“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等之说。

仔细想一想,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乃至事物与现象之间,都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粒米可以涵盖一切众生所有的世间法,乃至一切诸佛所有的世间法;一枚绣花针可以示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物,普现“三世”一切众生。这就是佛教告诉你“众缘和合,因果相续”的玄妙和不可思议之处。

《涅槃经》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佛教劝化众生寻求解脱的妙理所在: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生灭变化的,都是四大假合的集合体,所以也都是不能永驻的。此偈提示我们,人不论是生命、工作、情感,还是家庭,没有一个可以永恒不变。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透彻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才能正视“诸行无常”之说。

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而我们还得生活于世,怎么办?佛经会告诉你:受持“四念处”(身念、受念、心念、法念)的修行,安住在当下。“四念处”这一修行法门的要诀就是“善护念”,即“活在当下”,能够观照自心,观照自己的当下一念,安心于当下,如如不动。

或许,我们常常为职场上的升迁而绞尽脑汁,为房子与车子而焦头烂额,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冥思苦想,为过去的过失而捶足顿胸、悔不当初……这又何必呢?过去的毕竟已经成为记忆,未来的仍是梦幻泡影,现在的正在进行,结果却不得而知,倒不如安住当下,活出真我风采,活出真实的自我,就像《金刚经》所云:“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同样是在启迪我们:活在当下,安住当下。

当然,学佛的殊胜之处除了上述四种,还有很多,比如能让我们健全人格、充实人生、启迪智慧、坚定信念,还能让我们远离“三毒”、降伏妄想、转识成智、摆脱烦恼,等等。只要我们依教奉行、勤修福慧,一定能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庄严人生、圆满人生,收获无尽的禅悦与法喜,身心安住!

更新于: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