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欲则能刚强,你“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不是没有,“无”是无限量、无穷尽。那么,我们怎样有一个“无”的生活呢?有四个修行方法:
第一、诸恶无染:“染”有渐进的力量,不容易使人察觉,因此,对于一切的恶习、恶念、恶事、恶友,我们不要去沾染,一旦沾染,就不容易舍离。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只要为人正派,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自然不会招惹无谓的麻烦。
第二、诸行无私: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无私,所以成其大;日月无私,所以能遍照。人生假如想要有一番作为,你凡事只想到自己,只有招致自私的结果,没有人缘、没人帮忙,势单力薄,难以成事。反之,若是心念作为皆能为大众设想,自然会有大众的因缘共同来成就,结果必定会更好。
第三、诸心无住:倘若我们平常的举心动念都住在五欲六尘里,念念在金钱上,念念在爱情上,念念在名位上,必然患得患失,不得安宁。《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就能无所不住,“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如虚空一般,生命必然扩大无比。
第四、诸情无执:一般人与人互动付出时,总希望能获得对方同等分量的回报,用情愈深,期待愈大,如果没有符合自己所预期,烦恼也就越多。佛教则主张用理智净化感情,用慈悲升华感情。你的感情升华了,你不执着,就不会有情执。古人有谓“情到浓时反为薄,情到深处无怨尤”;佛门也说“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你没有执着,看起来好像无情,其实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平常常最永恒,其中蕴含无限慈悲,无限智慧。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吾人薄地凡夫虽尚未能体证,至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努力做到四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