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1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1集
六祖坛经讲记(41)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从六祖大师来看,叫〔武帝心邪〕,〔心邪〕的意思就是邪见。你轻易跟我讲:「师父,我已经有正见了。」你说这句话要考虑一下,你真的有正见吗?你还说:「师父,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你的知道不是正见,根本是邪见,所以你才做不到。有「正见」必然正行,有「正行」必然「正觉」,有正觉必然「正度」,这四个步骤,是我们学苑的宗旨。你问我:「师父,怎么修行?」我跟你讲:「我还没有进入修行。」「师父,什么样的人才会有正见?」「我正在学习正见。」学佛的人要从正见开始学起,不要急于修行。要注意我这句话,很少出家人会这样跟你讲。但我不是叫你不要做好人,没有正见,你会是个好人吗?你会是个快乐的人吗?有正见,你就不会偏差。连武帝都是这个样子,何况我们呢?
【不知正法。】有时候我们还跟人家讲:「我们是正信的佛教。」你指的是你自己、还是这个团体?昨天晚上去素食店用餐,看到一本书的封面,拿起来稍微看一下,它写开悟之后怎么修行,我看了吓一跳,开悟之后还需要他教你修行吗?这本书的作者开悟了吗?为什么书名这么写?我们不是要去讲别人,而是要看自己,你要老实面对自己,不可以讲超过你程度的话,也不可以用耸动的话,只因为这样写别人会想看这本书,有些书因为书名吸引人,你会去看。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你是什么程度,你才能讲适合你程度的话;如果超过了,那就是大妄语,犯大戒,果报很严重,是要打入无间地狱的。观念正确真的很不简单,怎么样才能够正确呢?
【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法身〕就是自性,〔功德〕从自性下手,所以不在修福。不在修福,就是不在外面的事相,不在心外求法。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你〔见性〕了吗?没有,所以你没有功夫。[平等是德;]你可以平等待人吗?我们可以对人家「一视同仁」吗?这句成语国小就学了,但是我们却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见到空性。「罪」本质是空,「福」本质是空,「善」本质是空,「恶」本质是空。唯有见到空性的人,才了知诸法平等,因为诸法空相。为什么诸法无高下?因为大跟小还是空,所以一切法毕竟空。问题是,你对一般人这样讲,没有用。比如现在有个人失恋,你对他说:「恋爱是空,失恋也是空。」没有效。学佛学到最后,学个没有效的,只是跟同学讲有用,对其他人没有用,这样学佛一定是不对。你说:「释迦牟尼佛又没有说失恋要怎么开示,那我怎么讲呢?」你学了佛法之后,你应该思考「我怎么样去规劝我身边的人,怎么样安慰这些痛苦的众生呢?」「要用什么方式讲他才能够释怀呢?」佛法不是不能讲,而是你不能权巧方便讲,也就是说你不会变化,讲出他听得懂的话。
我出一道题目,现在有一个人很丑,她内在产生很大的障碍,你如果跟她说:「丑跟美平等。」「我这么丑居然跟林志玲平等?林志玲可以去拍赤壁,我只能够在家里面壁。怎么平等?你跟我讲。」规劝她要有用哦!不要说:「丑的人以后会死,美的人以后也会死,所以平等。」你讲的对,但这样没有效,你讲丑和美的人都会死,这是未来式。接着,你讲:「事实上是平等的。」你今天为什么会这么丑?意思是她上辈子没有在佛前烧香供花,还乱丢垃圾,今生才长那么丑,人家林志玲上辈子都在观世音菩萨面前供花,她今天才长得这么好看。「因果是平等的不是吗?」她一定会被气死,这叫过去式,也没有用。你知道窍门了吗?我不谈过去也不谈未来,要谈的就是现在,你要从现在下手,她的心才会打开。你家里面每天都有问题,你来学佛是学智慧,不是要来学名相,不是回去跟孩子说:「今天,妈妈学《六祖坛经》,我说一段给你听。」你这样讲,他没有办法接受和感受。举个例子,漂亮的人也有她的障碍,就像丑的人一样;漂亮的人有她的优势,丑的人也有她的优势。丑的人安全,丑的人好修行,漂亮的人要修行是很困难的。现在不是美跟丑的问题,而是美跟丑都有它的障碍和优势,我们不要羡慕也不要嫉妒,不要自傲也不要自卑。我们刚才讲到梁武帝,就好像被他比下来了;比如你遇到一个人,他比你更会讲话,你就被他比下来了。我们凡夫就是这样,很痛苦,不明白任何的因缘条件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我们才能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世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穷的人不要跟富的人比,矮的人不要跟高的比,丑的不要跟美的比,一条腿的不要跟两条腿的比,每个人各有他的因缘,你不要看到你失去什么,而要看到你拥有什么。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拥有什么呢?我们最大的平等就是众生皆有佛性。假设众生没有佛性,就不要修行,因为没有意义了。只要你能够正确地修行,人人都可以成佛。这是《坛经》里面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涅槃经》的思想。〔平等〕,以法义来讲,是要建立在「空」,才能够真正平等。假设你的心没有办法契入到「空」,你对待所有的人都不能够平等。〔见性是功〕是要求「我」,〔平等是德〕是对待「人」,见不〔见性〕是你自己的事,你看所有的人是不是〔平等〕,这就是一种〔德〕行。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无滞〕就是无住。[常见本性真实妙用]是生心。合起来解释就是「无住生心」的意思,无住是体,生心是用,一体一用,所以〔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内〕〔外〕就是我们常讲的「诚于中,形于外。」对人家恭敬的人,内在必然〔谦〕卑。我们对人家恭不恭敬?我们是对看得起的人恭敬,我们是对佛像恭敬。学佛的人只要到佛寺,进了大雄宝殿,无论你是谁都会拜,如果佛像是石头做的,你就对石头恭敬,如果佛像是木头做的,你就对木头恭敬,但是拜完佛出来,对人就不恭敬啦!真是讽刺。大部分的人的心就是这样,他对佛像恭敬,但看到活着的活佛却不恭敬。只要活着的都是活佛,对佛像要恭敬,对活佛也要恭敬。为什么?因为平等。「师父,佛已经成佛,我们不是佛,为什么平等呢?」佛是已成佛的佛,我们是未成佛的佛,以后一定会成佛,你一定要〔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就是礼敬众生,不礼敬众生,你那个礼敬诸佛是骗人的。有些人听说念佛很好,听说念一尊佛的名号可以灭八十亿的罪业,如果念两尊,三尊…,越多越殊胜,所以就来念千佛。念要念,功德相当地殊胜,对众生也一样,这才是修行人,因为「不二」、「平等」,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然你就是信徒。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不执空。[心体离念是德;]不执有。不落空也不落有,「空有不离」是中道,功德就是中道。六祖说「自心能生万法」,所以叫〔自性建立万法〕,生了万法,心体离念,也不执着万法。后面的公案,六祖大师讲一首偈,他说「对境心数起」,他还是会起,只是「菩提这么长」,他还是很清楚的。虽然「对境心数起」,但是不会被境界影响,「对境心数起」就是不执着空,「菩提这么长」,也不执着这个有,这才叫做〔功〕〔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不离自性是功,]体。[应用无染是德。]用。这句话用前面的话来解释很简单,「见性是功」就是〔不离自性〕,「平等是德」就是〔应用无染〕,面对所有的一切,人在六尘当中不执着,才能够真正的平等。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修〔功德〕就是这样修,从心性下手,平常待人接物就需要平等、有礼、谦卑,就是修功德,这个人就是真正的有〔功德〕。
下一篇:为他人的利益而高兴
相关文章
- 星云法师: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 心定法师:禅定与智慧(十二)出禅堂的叮咛
- 宣化上人:严守禅堂的规矩-皈依佛
- 宣化上人:禅堂是造圣人之处-皈依佛
- 宣化上人:禅堂是选佛的道场-皈依佛
- 虚云老和尚:办道的先决条件 深信因果 方便开示(10)禅堂开示1
- 传喜法师:2008年3月25日 禅堂开示-皈依佛
- 传喜法师:2008年5月2日 万法归宗 禅堂开示-皈依佛
- 传喜法师:2008年6月9日 精神的力量 禅堂开示-皈依佛
- 超然法师:热罗多吉扎大师关于四瑜伽、五道的开示
- 净土法门法师:为何赞叹的话不说,单说批评的话?这就是别有用心
- 南怀瑾:一个人为何千万不能抖脚
- 门肃法师: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 这样做就得佛力加持!—仁山法师
-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异熟果
- 证严法师:吃沙而亡的比丘
- 济群法师:佛教解读人类终极谜题之我是谁?
- 传喜法师:慈悲的力量 慧日禅堂 开示-皈依佛
- 静波法师: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讲故事
猜你喜欢
-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
布衣百姓 2025-04-02 -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
在互联网上传播SQ,是遏杀青少年罪恶的利刃!色字头上一把刀。当今的互联网在传播色情方面真可谓是一把遏杀广大青少年的一把罪恶的刀,其广度和深度和参与人群之众,造化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不能比拟的。青春少..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2 -
慧远大师:三报论
慧远大师:三报论三报论释慧远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日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
只要心中清净无欲眼前就有极乐净土只要心清无欲,看什么都很美,都觉得很可爱。清晨的境界,总令人觉得心很静、很欢喜。看着天色渐渐明亮,就像一盏光明的灯火照彻暗室,令人豁然开朗;四周的鸟啼声,也像一句句的念..
禅宗文化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本)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大师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ji义记一帙至。余得..
慧远大师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一(末)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大师]次明法宝。法中有二。一摧邪法。二三转下明化正法。摧邪法中以无心意无受行者自无所著。以谓由也。由无心意无受行等便能灭邪故说为以。言无心意无忘心体。..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唵嘛呢叭咪“牛”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18)唵嘛呢叭咪“牛”幸好,那个“唵嘛呢叭咪牛”的故事,消除了我们的很多担忧和疑虑。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知道的人应该很多,所以师父就不啰嗦了。知道的人请举手,不知道的人请举手..
初识佛法须知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本)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大师著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
巴楚仁波切:以福德来赚钱巴楚仁波切曾对一位年轻人说了一段话,这段开示非常适合在家人,特别是今日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怀着勇气和耐心来从事,直到完成。你的心不应该追逐众人之口,..
禅理故事 2025-04-02 -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末)
慧远大师:维摩义记卷第二(末)维摩义记卷第二(末)慧远大师著次告罗睺令往问疾。对前八人明行修法。此对罗睺明其发心出家之法。罗睺佛子此名覆障亦云不放。在母胎中六年不出。故名覆障及不放矣。何故处胎六年不出。以..
慧远大师 2025-04-02 -
建立正信
建立正信通过学习《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末学才意识到自己对信仰的认知是模糊的,也正因为不具备正见,才会陷于迷信而不自知。导师告诉我们,迷为迷惑,分不清;信为相信、顺从,而迷信就是盲目地相信和崇拜。..
禅宗文化 2025-04-02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一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
宣化上人 2025-04-02 -
延参法师:不带怒气出门不带怨气处世
延参法师:不带怒气出门不带怨气处世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自己应该处理的事情,该走的路宽,该过的桥窄,一步一坎坷,一步一欣喜,流走了岁月,苍老了容颜,唯独不改的是那份内心的道义,耿直,乐观,坚强,温暖。人生在..
禅宗文化 2025-04-02 -
高僧故事:才女丧夫醒悟无常 出家受戒德化四方
高僧故事:才女丧夫醒悟无常 出家受戒德化四方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选自《比丘尼传》,主人公是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净检法师道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净检,..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5-04-02 -
死汉难悟道
一从前,有位禅和子在禅堂住了三年,以为人多,打自己闲岔,又自觉工夫不能深入,就去住山。在山里住了三年山,种菜做饭,凡事亲为,又自觉工夫不能深入,山也不住了,就去托钵。托钵两、三年,还是不悟道。一天,他遇到一位有道..
禅宗公案 2025-04-02 -
山鹑让老鹰俯首称臣,佛陀揭开越界大战真相
山鹑让老鹰俯首称臣,佛陀揭开越界大战真相佛陀在一次说法之中,向比丘们讲述了“鹰与鹑”的故事:一只刚成年的山鹑,不愿听从父母的劝告,离开自己熟悉的田垄地,独自飞到旷野中觅食。结果一不留神,被一只饥饿的老..
禅理故事 2025-04-02 -
宣化上人:凡是人有脾气,都是有罪业;
宣化上人开示:所谓无明,就是有脾气。一发无明火,就发大脾气了。为什么你有无明呢?就因为前生造的罪业太重了,所以有这么几句俗话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罪业根。”无明火是前生罪业的根本。凡是人有脾气..
宣化上人 2025-04-02 -
每天吃什么?
云居道膺禅师专程前来拜访洞山良价禅师的时候,良价禅师问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来?道膺禅师回答道:我从翠微禅师那里来!良价禅师再问道:你在翠微禅师那里,他都教导些什么?道膺禅师道:翠微禅师那里每年正月都祭祀十六罗汉..
禅宗公案 2025-04-02 -
开着念佛机,让佛号种在八识田中
随着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念佛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多种品种中,可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声音,跟随念佛,提醒念佛,真的是好极了。在众多念佛机声调中,我最喜欢二种。一是印光大师在世的六字圣号念佛调;二是四字五音念..
禅宗文化 2025-04-02 -
谈放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谈放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又值观世音菩萨圣诞,独自一人前往公园放生的时候,在为物命念经咒之时,竟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名男子手持一个长网兜在等待着我把物命放入水中好去打捞。念完经咒,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我把二条..
放生心得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