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是为众生做布施
放生是为众生做布施
整个佛法没有别的,说到最后总归结,为一切众生服务而已。我们自己发心为众生服务,也劝导一切众生都要为众生服务,真正能够牺牲自己,舍己为人,这个人就叫菩萨。念念念众生,念念念社会整体,念一切人民,没有念自己、没有自家,自己跟自家是这个团体里面的一分子,整个团体好。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星期天晚上回报社,毫无思想准备地,我坐的出租猛地撞上了前面的车,我额头撞在护拦上,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青包,那一刻真的恐惧得想哭,头也很疼。一个念头马上冒出来,幸好我早上去放了生,阿弥陀佛!
两个司机下车吵架,我不敢再坐出租,坐公共汽车回家了。
坐在佛堂里,平静下来,头皮一阵一阵地疼,想想自己过去每每将鱼撞在水池上,撞昏或者撞死,同为血肉之躯,鱼的头该有多疼啊!自己的罪障有多深!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佛经说,一切宝贵中,生命最宝贵;一切罪业中,杀生罪最重。不断杀生,众生永远都不能远离疾病和战争的痛苦。
今天撞车,只撞了一个包,我自己想,也是放生减轻了罪业,重罪轻报,消了自己的一点罪障吧!实在是值得庆幸!这几天,常常摸摸头上的青包,以警诫自己。因果不虚,祸福都是自己的行为造就的啊!过去自己骄狂自大,处境好时总是觉得是自己聪明能干,处境不好时就总是埋怨环境不好、别人不好,从不想想自己做了多少不好的行为,不明因果,现在想想真的是很惭愧。
泽巴师傅到成都来了。星期天上午,师傅和十几个师兄一块到龙泉湖放生。早上天还是阴的,寒风阵阵,到了十点过钟,天就睛开了。为它们念了《水族放生文》仪轨,把它们放入了湖中。众师兄都眉开眼笑,心情特别好。我每次参加放生,天总是睛的,救护生灵,让它们远离死亡的痛苦和恐惧,连老天爷都觉得很开心。
这次放的,全部是泥鳅。最近放生,多是泥鳅和黄鳝,因它们被杀时,死得最惨烈,泥鳅是被剪刀剪了头,一堆一堆的泥鳅头,在打扫的时侯,常常都还在发出微弱的唧唧的惨叫声;黄鳝更惨,是被一把锋利的刀从头剐到尾,黄鳝们总是痛得无一例外地扭曲成一团。如果一个人被活活地剪下头,被活活地有从头开肠剖肚,不知该有多么痛、多么恐惧、多么憎恨?他死时一定发愿要报仇。不过投生成黄鳝,今生是作了弱者,投生为人,今生作了强者,人们只想到满足自己的嘴巴,只想到好吃,根本顾不上它们的痛苦,听不到它们的惨叫。
过去我很残忍,养了一只猫,为了让猫觉得好吃,我总是将泥鳅活活地倒进开水里,闻到香味,甚至还去尝了尝。我也常常活剐鱼,扯它的心脏时,鱼常常痛得一阵一阵地痉挛,虽然有时也觉得不忍,但很快就忘记了,只想到活鱼好吃呀!后来觉得要改进一下,就拿起鱼猛地撞在水池上,鱼就昏了或者死了,再来剐。现在想起来。自己真的是无明众生,罪障深重,为了一时的口腹之乐,为多少众生制造了痛苦,为自己造下了多少受苦的因啊!
佛经说,放生是为众生作了三种布施。一是法布施,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放生前为它们念佛号,说皈依,使它们能听闻佛法,为它们的未来世成佛种下因地种子,此为法布施。二是无畏施,使它们远离了死亡的畏惧和恐怖,此为无畏施。三是财布施,出钱放了它们,培养自己远离吝啬之心,此为财布施。愿所有的法界众生,都能听闻正法,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永断感招痛苦之因,证得无上的佛道
上一篇:洗碗扫地
下一篇:断杀茹素、反对奢侈浪费亦是放生!
相关文章
- 希阿荣博堪布:众生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 随时随地都能帮助饿鬼道众生
- 布施-智慧护眷德被众生
- 众生皆堪做佛
-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有责任担负起一切众生幸福安乐的重担
- 第051集 如来恒顺众生饮无明水
- “众生”都包括谁?我们属于“众生”吗?
- 这样做,才会是真的“众生欢喜,佛欢喜”
- 宣化上人:佛说〈如来寿量品〉时,有很多众生得到法的利益
- 净因法师:大悲度众生正命不偷盗
- 净土法门法师有关放鞭炮会炸伤众生的开示
- 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 妙莲老和尚:佛号招牌度众生
- 嘎玛仁波切:只有慈悲所有众生,心灵才能拥有长久的快乐
- 呷绒多吉上师:把一切众生放在原来的这个“我”的位置上
-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 饿鬼道众生碰到的食物会变成火炭
- 宣化上人:众生无边誓愿度-皈依佛
-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方法
- 大安法师:阿鼻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猜你喜欢
-
年味
年味文 | 觉开关于“年味”,从古到今可能是个特俗的话题,可是今年过年我却必须要重提这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我加入先生家这个大家庭开始,每年过年都是老一套。因为公公是家中老大,所以,每年初一所有的亲眷都来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随喜令妒嫉种子灭掉,福田不断增长
人类的很多痛苦来自妒嫉心。对财富、名声、权利、脸蛋、身材、家庭,甚至周边的亲朋好友,只要是比你优秀的,都容易去妒嫉。妒嫉心,像一张网笼罩着我们全身,当你觉得不快乐的时候,也许妒嫉正油然而生。我们经不起..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
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念佛三昧诗集序晋庐山释慧远序曰。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是故靖恭闲..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
对吃肉越执着,业障越深重!人要是有业障,真的会听到邪知邪见。比如说,有的人得了皮肤病,听说蛇肉可以治好,吃了几条蛇后,不仅没有好,而且更加的严重。或者有人说:怎么吃素都吃不过牛,我就吃肉,人心好心善就..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佛影铭
慧远大师:佛影铭佛影铭晋沙门释慧远。佛影今在西那伽诃罗国南山古仙石室中。度流沙从径道。去此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感世之应。详于前记。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
慧远大师 2025-04-03 -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
陈静瑜:你愿力很轻的时候,绝对是业力占主要有位同学问,说:“老师,还是有疑问,快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不现前,我怎么办?他还是不来接我。”我说:“这个你就放下,最关键的原因你善根不够,所以你会产生这种“疑”..
布衣百姓 2025-04-03 -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
慧远大师:明报应论并问明报应论并问释慧远问曰。佛经以杀生罪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何者。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寄生栖照。津畅明识。虽托之以存。而其理天绝。岂..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寒号鸟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
慧远大师:沙门袒服论沙门袒服论释慧远或问曰。沙门袒服。出自佛教。是礼与。答曰然问曰。三代殊制。其礼不同。质文之变。备于前典。而佛教出乎其外。论者咸有疑焉。若有深致。幸诲其未闻。答曰。玄古之民。大朴未亏..
慧远大师 2025-04-03 -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
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晋释慧远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
慧远大师 2025-04-03 -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学佛也一样,选定了法门,就要锲而不舍地进行努力的修练,不可朝三暮四。今天学这法门,明天学那法门,门门会点,门门皆不通,就像要去北京,一会想坐飞机,一会儿又回过..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正问不问
僧问:如何是正问正答?洞山良 禅师曰:不从口 道!僧曰:若有人问,师还答否?师曰:也未问!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
对于自己的傲慢你看得到吗?当我们生起傲慢心时,脸上容易露出坚硬、拒绝的表情,行为和语言上也会显得别扭,不能放松、敞开地同别人交流。傲慢心强大的人处处想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别人和公众的认可、赞扬;不愿意与..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
武夷山,重峦叠嶂,丹霞地貌,终年云雾飘绕,空气湿度大,适合茶树生长,为出产名茶提供得天独厚条件,而佛家之所以把寺庙修筑于深山密林,就是仿照他们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道理。把寺庙修建于红尘之外,少有人世纷争干扰,没..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可以在室外读地藏经吗
在室外也是可以去读地藏经的,只要让自己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去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到他人,就能使自己可以去读地藏经,这样也是能使自己会有好的感触,从而能够加深自己对自我的把控。1. 在室外读地藏经也是能使自己..
地藏经经典 2025-04-03 -
宣化上人:今天农历腊月廿九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殊胜吉日请吃素、放生、诵经、礼佛、供灯,广做功德,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顶礼贤首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华严菩萨清凉国师节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宣..
宣化上人 2025-04-03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一)
武夷山市茶艺团每场茶艺表演,都少不了展示武夷茶文化的代表作武夷禅茶,深受来武夷山旅游的中外宾客赞誉。这一让人回味无穷的禅茶表演,深刻揭示了武夷岩茶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和博大精深武夷茶文化内涵。以佛家道源著称..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佛的认识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 -
步步不迷方
罗浮山的显如禅师初访湖北省大阳山警玄禅师,大阳禅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显如:益山。大阳:益山离此多远?显如:五千里。大阳:你与么来,还曾踏着地吗?显如:不曾踏着。大阳:那你会腾空了?显如:我不会腾空。大阳:那你怎..
禅宗公案 2025-04-03 -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样的一个关系;又像枭鸟和凤凰的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一定要亲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
佛本生故事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