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遇到不顺时,默想一个问题,好运自然来!
佛法:遇到不顺时,默想一个问题,好运自然来!我们之所以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出了问题,世上本就不存在不顺心的事,而是我们的心不顺了,所以才感觉到外在的事物是不顺的,是让自己烦恼和痛苦的..
布衣百姓 2024-07-18 -
佛法问答:初修行的出家人,是否要放下万缘远离人群打坐专修?
佛法问答:初修行的出家人,是否要放下万缘远离人群打坐专修?问:初修行的出家人,是否要放下万缘远离人群打坐专修?等能达到见道位了,再入世历事练心,是不是这个次第?从耳根圆通法门起修还是从四念处打坐起修?..
布衣百姓 2024-07-17 -
佛法要义问答:推理轮回转世存在的方法
佛法要义问答:推理轮回转世存在的方法问:我个人不太能相信轮回转世。我该采何种策略来使自己相信这理论?答:这种困扰其实是相当可以理解的,即使是对轮回或投胎转世有极强烈信仰的西藏人亦然。但若仔细、诚实地审..
布衣百姓 2024-07-17 -
佛教的五眼是什么?如何获得?
佛教的五眼是什么?如何获得?五眼在《俱舍论》等小乘论典中没有提及。因为萨迦派的果仁巴说:“六通,小乘行人可以得到;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方可获得。”佛经亦云:“若欲获得五眼者,当勤修六波罗蜜。”五眼的因、..
布衣百姓 2024-07-14 -
佛教五色旗的由来及五种颜色的含义
佛教五色旗的由来及五种颜色的含义佛教五色旗的由来和意义佛教的教旗是美籍波兰人奥尔高特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的六种光色设计的,并在1952年举行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次大会上得到确认。六种光色为蓝、黄、红、..
布衣百姓 2024-07-13 -
佛教最高经典《华严经》的8句精华,看懂胜读十年书!
佛教最高经典《华严经》的8句精华,看懂胜读十年书!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一、欲为诸佛龙象,先做..
布衣百姓 2024-07-13 -
佛教是禁欲主义吗?
了幻法师:佛教不是禁欲主义。这里所指的欲,主要是淫欲。佛陀历来主张中道,反对两个极端:即极端苦行与极端沉醉于五欲的享受。倾于欲乐的生活,对修道无益,当然要避免,但是热衷于苦行的生活,也没有多大的必要,..
布衣百姓 2024-07-13 -
佛教是怎么看待卜卦、看风水的?
佛教是怎么看待卜卦、看风水的?世人对佛教有很多误解之处,关于卜卦算命就是大家最容易误解的。比如说,到了寺院里一定要看看有没有抽签的,认识一位出家师父,就问会不会算命等等。其实佛在经典中有很明确的说法,..
布衣百姓 2024-07-13 -
佛教上的十法界是六道和四圣法界,极乐世界的四土是什么?
佛教上的十法界是六道和四圣法界,极乐世界的四土是什么?我们今天在六道,六道里头全是妄心做主;四圣法界,他也是妄心,不过他有觉悟,他有很高的觉性,依然用的是妄心,四圣法界;到实报庄严土完全用真心。这第二..
布衣百姓 2024-07-08 -
佛家注重行善积德,这德,分为五德,多数人都不懂
佛家注重行善积德,这德,分为五德,多数人都不懂佛陀:人生在世需积的五种德,如有积累将功德圆满!佛陀说的人生以及众生的善恶,也都是有着一定道理 ,人生在世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多做一些行善积德的事情,无论是..
布衣百姓 2024-07-07 -
佛弟子的每一天,都不能虚度
佛弟子的每一天,都不能虚度念念不离念念清净、念念相继印光大师开示道:念佛之时,心中妄念一起,便要用念佛的“念”把它转过来,如此便能念念清净、念念相继。心慢慢降伏之后,从心底深处一遍遍地重复佛号,心也能..
布衣百姓 2024-07-07 -
佛教中守护庙门的两位力士是谁?
佛教中守护庙门的两位力士是谁?佛寺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有一小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三门又称山门。有的寺院只有一座大门,也称为三门式山门。三门常盖作殿堂式,故又称为..
布衣百姓 2024-07-07 -
开显生命内在正向的力量
开显生命内在正向的力量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有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为三观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处世态度也大相径庭。作为佛教徒,应该怎样修行和生活?在一般人心目中,佛教徒是消极、悲观的。没出家时..
布衣百姓 2024-07-05 -
开悟才能真正地爱人
很多人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如果要开悟,或者要修行,就必须成为和尚或尼姑、或是去喜马拉雅山。我以前也有这样的观念,认为我必须这么做,但那是我糊涂,那时我还没有开悟,你们不需如此。我们可以过家庭生活,尽世俗..
布衣百姓 2024-07-05 -
开悟的最大障碍
开悟的最大障碍开悟的最大障碍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
布衣百姓 2024-07-05 -
佛学常识: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佛学常识: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着正确的方法来忏悔,才能达成预定的目标。忏悔除了有改过向善的意义之外,还具有灭罪的功用。但要从忏悔中,达到灭罪的目的,依中..
布衣百姓 2024-07-03 -
佛学劝人向善经典语录,值得收藏
佛学劝人向善经典语录,值得收藏1.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造福万物而不争名利。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
布衣百姓 2024-07-03 -
佛学四句将人生看通透的天机慧语,悟透其一便能得人生大智慧!
佛学四句将人生看通透的天机慧语,悟透其一便能得人生大智慧!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当时传入中国的古印度佛教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逐渐演变,终于形成了如今的特性鲜明中国佛..
布衣百姓 2024-07-03 -
佛典故事:善知识犹如满月
佛典故事:善知识犹如满月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一位名叫生漏的婆罗门前往佛陀的处所,和其他比丘相互问讯后退坐一旁。当时,生漏婆罗门请示佛陀:「应该要如何看待恶知识?」佛陀回答:「当如..
布衣百姓 2024-07-03 -
佛学20句经典语录,句句让人拍案叫绝、百读不厌
佛学20句经典语录,句句让人拍案叫绝、百读不厌1. 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2. 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3. 人从爱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4.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
布衣百姓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