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天学佛网 / 遇到危难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发愿!

遇到危难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发愿!

分类:每天学佛网

“发愿”一词

我们在佛经里常能看到

如《地藏经》中光目女救母

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愿

又如弥陀四十八大愿

药师佛十二大愿等

也常看到祖师大德强调发愿的作用

与愿力的不可思议

01

什么是发愿

通常我们说起“祈福”“祈愿”,都有“希望”的意思,偏向世俗福报;

佛教中的“发愿”则有“发起誓愿”的意思,偏向出世解脱、度众利生,既包括发求佛果菩提之愿,也包括发度化有情之愿。

每位佛弟子,包括佛菩萨在皈依、修行之初都会发下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而在修行过程中又会发下各自的愿作为勤勉修行的目标与动力。

因此省庵大师曾劝勉学人“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

02

初学者如何发愿

如果我们想从求世俗福报的“祈愿”,转化为求出世解脱的“发愿”则需要将自己有所求的心,变成对他人祝福的善,再慢慢变成解脱出离的愿。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结合佛菩萨的大愿,将大愿拆分为一个个小愿。

如发愿“护生”或“善法无尽誓愿学”,就可以先从“每周吃几顿素”“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等吉日诵几部经”入手,随着信愿的提升逐渐扩大发愿;

其次,在发愿指向的对象上,可以结合生活发一些方便可行、利济他人的善愿。

在《华严经·净行品》中文殊菩萨便为大家列举了140种发愿,包含洗手、穿衣服、出门、走路时可以配套发下的愿,推荐大家自行翻阅《净行品》。

梦参老和尚也曾力劝大众发愿:

你要想成佛,要发愿;要想修道,要发愿;要想离苦得乐,要发愿;有了病苦,要发愿;你遇到危难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发愿...... 

发了愿,这个发愿还有个加持力,十方诸佛菩萨加持你。

你看地藏菩萨在因地一发大愿,多少佛来加持他。咱们也如是,要发愿。

03

愿行结合方有力

祖师大德常将“愿”与“行”并提,这是因为没有行动的辅助,愿没有力量,也不能持久。

经中常赞叹诸佛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如众生仰仗弥陀愿力,一经称名即获往生果报。

这样殊胜、不可思议的愿力并非阿弥陀佛凭空得来,而是在发愿后,依着所发大愿的指引,经过累劫时间的行动才在证果后显现出来的力量。

由此可知,要想“所发的愿”有力量,必不离三点:

一是要敢发愿。就像做乘法,一个再大的数字和有限的数字相乘,结果仍然有限;相反,再小的数字和无穷大相乘,结果也是无穷大。

当我们能真正行菩提道,心中能发出念念为众生的愿,这样广阔的心量所发下的愿自然会变得无限广大。

但如果一直担心愿太大无法做到,而迟迟不敢发愿,就像零乘以任何数,始终都是零。

在发愿这件事的认识上,要能明白:任何时候发愿,都不算晚,一切还有回转的余地,于此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二是要能落实,所谓“愿不虚发,有愿必行”。

发愿之后要能明白,不能仅仅停留在“我希望如何”、“我已经发愿了”,而要付诸行动。

否则,就像有些佛弟子发愿“每天称名万遍,否则如何如何”,但从不去落实,反而以事务繁忙、身体不适为借口一再拖延。

虽然发愿比不发愿要好,但若光说不做,岂不是空头支票?

三是要能坚守。

愿力落实到行动中,是一个长时间、强约束、集中性的规范过程,通过改变自己的身语意,才能减少恶果成熟的速度、减少不利条件,有利的因素才能随之加大。最终结果上,才能“如愿以偿”。

有时我们在参加完共修、朝礼名山、或是听闻某位大德开示后,可能会生起精进向道的心,但在热情消退后,又往往无法做到。

这种情形就像试图用运动来减肥,头两周使猛劲,确实减了一点体重,但随着退转放弃,又渐渐变回原来的样子。

更新于:8个月前
全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