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愿法师:信佛还是信烦恼
开愿法师开示:信佛还是信烦恼众生总是生活在自己的烦恼世界里,总是在这个大梦里不醒,这个大梦总是延续不断,怎么办呢?只能够慢慢地积累,慢慢地把自己的善根福报培足了,智慧才能够开显出来。所以做事情应该是一种荣幸,..
汉传人物 2025-01-06 -
开愿法师:国泰民安是学佛修道的基础
国泰民安是学佛修道的基础我带来了法宝《现代佛教的成就》,什么是法宝?让你这一生当中都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就是法宝!佛法方方面面给你指导完,你就得到利益了。就像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导归到极乐世界,导归到了清净庄..
汉传人物 2025-01-06 -
开愿法师:我们的愿望和责任
开愿法师开示:我们的愿望和责任一个道场的建立,会给当地带来多大的祥和之气!因为大家都在这里念佛,都处于善心,这个磁场自自然然地就能够把一些不祥和的东西转变,是众生的福报啊。尤其是弥陀大愿菩萨降临到我们这个世..
汉传人物 2025-01-05 -
开愿法师:给你找麻烦的人是你最大的恩人
开愿法师开示:给你找麻烦的人是你最大的恩人我们学佛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心量。心量不大,你的欢喜心就没有,人家刚入佛门的,你那些苛刻的要求、苛刻的规矩就会把人家给吓住了。一切事情都有个规范,都有它的自然规律。一..
汉传人物 2025-01-04 -
开愿法师:杂修一气谓世间法,轮回心仍造轮回业
杂修一气谓世间法,轮回心仍造轮回业今天我们有缘聚在一起,非常殊胜,机会也非常难得。我们大家来自于各个地方,能够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我们能够在一起学佛,能够共同听闻佛法,是我们在过去生中是同参道友,一定要珍惜这..
汉传人物 2025-01-04 -
开愿法师:敦伦尽分,布施欢喜心,你的烦恼就少
开愿法师开示:敦伦尽分,布施欢喜心,你的烦恼就少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自己把自己的定位定好比什么都重要,定位之后自己就很少生烦恼。比如看到一个人来佛门供养一下求点福报,或者在佛门里想得求什么利益,看到这样的人..
汉传人物 2025-01-03 -
仁清法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
信众问: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仁清法师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出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对六祖说的。如果没有认识本心所在(没有亲证本心)的话,修学佛法都将落于玄想与空谈,..
汉传人物 2025-01-03 -
仁清法师:如何降服魔障?
底下,「一切恶魔为障碍者,见自宫殿,皆悉焰起,无不惊怖。」一切恶魔为障碍者,这是前提。比方说大悲咒,咱讲到大悲咒的时候也提到过,能够降魔!有一个居士就问我了:师父,大悲咒能降魔,那咱不念了吧。哎,他不..
汉传人物 2025-01-03 -
仁清法师:学佛仅有虔诚是不够的
「亦于初发菩提心者 能作障碍 令退正道」 对于初发心的人,我们一定善巧的引导,决不能因为我们的言行,我们不太如法的脾气态度或者是工作方式,而断送了他们求学佛法的善心,这个在佛教道场或者是寺院就非常容易发..
汉传人物 2025-01-02 -
仁清法师:别人的业障不会跑到你身上
有很多人会这样说:哎呀,我挨着谁啊,谁的业障太重了,我很难受,他的业障跑到我的身上来了。还有一种是:我给他诵经给他回向了,没想到我也难受了,是不是他的业障跑到我身上来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你挨着..
汉传人物 2025-01-02 -
仁清法师:念佛的人要坚定信心求往生
咱们再说,印光法师《勿定往生时间》吧,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那个意思对方可能打算年内或年前想往生,他来信上有这个意思,想年内或年前想往生,看怎么样?印光法师给他回答了,你想年内..
汉传人物 2025-01-01 -
仁清法师:开悟和往生
往生先讲往生,往生我们狭义的认识的往生,包括佛教经典上非常朴实的非常直白的告诉我们,是一种现象。哪种现象呢?就是说当我们这个报身,结束了寿命的时候叫舍报。我们这个神识走了,到了西方了,上阿弥陀佛那儿去了,在那..
汉传人物 2025-01-01 -
仁清法师:不能偏颇、偏废了事相
从佛的体性来讲,没有净和秽之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说的佛性,也是说的如来藏。一些法,都是如来佛性当中,因缘而化现的。所以从佛性的理体来讲,没有净秽之说。这种从事相上激发我们的恭敬和虔诚心,积累我们的..
汉传人物 2024-12-31 -
法藏法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卷
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卷 (是尽初地说分)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自下解脱月第二请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三。初总告请。二是大菩萨下叹众正请。后是故下结请。就正请中十句。初直心清净者是总句。谓正念深法云直心。离诸..
汉传人物 2024-12-31 -
法藏法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八卷
华严经探玄记 第八卷 (尽此回向品)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六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于长行内亦二。谓位行位果。位行中亦三。谓标释结。释中有三。初行所依身。二离诸业障下明依身起行。三摩诃萨若能以此善根回向下辨行..
汉传人物 2024-12-28 -
法藏法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一卷
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一卷 (此尽第二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四校量胜分菩萨住此中胜三乘故。前初住及安住已说过小。何故至此方说胜耶。释云。菩萨诸行是事皆过。前是初住及正住过。今地满胜故亦辨过。如小乘见位无此胜..
汉传人物 2024-12-27 -
法藏法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五卷
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五卷 (此尽相海品)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十明品第二十三初释名者。谓妙用自在。委照称明。明用无限寄圆辨十。即带数释也二来意者。一通论以下五品来意。谓前显证位成满。自下明其胜进行用。又前是位体..
汉传人物 2024-12-25 -
仁清法师:念佛就是净土吗?
念佛就是净土吗?应该说念佛口称名号也算净土。能够信佛,能够拜佛,能够断恶,能够行善,也算净土。净土把它扩大了是什么呢?一切佛国即为净土 ,如果你造了很多的恶业,佛站到你跟前你也看不见的。佛来拉你,你也没..
汉传人物 2024-12-21 -
仁清法师:什么是宿命通?
「所生之处,不入母胎」,所生之处不入母胎,就讲到我们的来世,「莲花化生,诸相具足」。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是莲花化生,你说我们是在哪里化生呢?不入母胎,那就是佛国的化现吗?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往生到..
汉传人物 2024-12-21 -
仁清法师:受戒持戒的关系
受戒持戒的关系释仁清对于持戒,前提是要受戒。受戒要通过一定的仪轨,仪轨让我们得到戒体,持戒 的过程是养护戒体的过程。假如我们没有通过一定的仪轨,就得不到一定的戒体。没有戒体,就是有善行也不是在持戒。比方说受..
汉传人物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