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好,佛陀成佛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做身心的安住。这个身心的安住就是从现五浊刹到第四行的跏趺而坐。这个是第一段,我们先解释第一段。佛陀既然,当然佛陀是示现啦,佛陀本来是一个清净的法身,从这个清净法身里面依他的大悲心,他变现一个果报体来到人世间来陪我们成长,所以他是示现在五浊的恶世当中,既然佛陀示现,我们知道佛陀既然来到人世间,他不能坏世间的假相,这个很重要。
《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名,假相,假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一堂课说过,佛陀出生其实他不需要父母的因缘,他随时可以变现一个果报体出来。但是要跟人世间一样,那么既然是示现就要随顺众生,示有尘垢。既然他是一个血肉之躯,他就有污垢,他就要流汗,所以他就有这个洗澡的问题,那么他恒顺众生的相状,就示现身上有种种的污垢,我们知道佛陀当时在印度,他那个修苦行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就吃一颗麦,一麻一麦,根本没有时间洗澡的。
那么这个时候,在藏经上说,佛陀修了这个六年的苦行以后,他突然间觉悟一个道理,他想众生贪着五欲的相状,这个让一个人身心放逸,没办法修学圣道,但是你太过的辛苦搞得你精神体力都不够,也不能修学圣道。所以他觉得说,一个人要成就圣道,必须要走中庸的道路,你也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快乐,但是不能弄得自己身体太虚弱,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觉悟到中庸之道以后,他就离开了苦行林。
那么离开苦行林,第一件事他做什么呢?先洗澡,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净。因为他知道他心中的道,菩提道即将出现。内心要清净,要先求色身的清净,所以他这个时候沐浴金流,这个金流就是尼罗河,尼罗河怎么叫金流呢?因为尼罗河它那个时候,古印度的时候,它那个里面的沙是金色的,太阳照下去闪闪发光所以叫金流。那么他洗完澡的时候,天案树枝,得攀出池。那么佛陀洗完澡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太虚弱,他爬不上岸,这个天人就把这个树枝,把它压下来让佛陀能够抓到树枝,他就从池水里面,尼罗河里面慢慢地走出来。走出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吉祥的征兆,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那么这个时候天上很多的飞鸟,这彩色的飞鸟,我们都知道动物有第六感,对不对,动物虽然不善于沟通,没有我们很复杂的语言,但是它一种直觉,你看地震来的时候老鼠就知道了。那么这个佛陀即将成就大道,他那个大功德即将出现,这个鸟类是知道的,这鸟类就跟随佛陀慢慢慢慢的走上这个成佛的道场,那么这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征兆,来表章功祚,这个祚就是功德,来表达佛陀的功德,这种大功德,圆满的功德即将成就,这种动物都受到他的感召。
那么这个时候,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个牧牛人,他把这个吉祥草,这个吉祥草古代是非常柔软,很有弹性的草,这个时候,就帮佛陀铺在一个石头,我们叫做金刚座,就是一个大石头,佛陀要坐之前这个牧牛人就把这个草先铺上去,这个时候佛陀结跏趺坐,这个时候的佛陀还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再补充一下,他受了牧羊人的这个羊乳粥。他洗完澡以后,有一个牧羊人就供养他一个养乳粥,羊乳熬成的粥是比较稠的,像粥一样的羊乳粥。那么这个时候的佛陀,他洗完了澡,也吃了东西,这个时候身心安座,这个时候就是表示他的心已经寂静下来了,那么是一个成道的方便。
再看第二段,降伏魔道。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在成道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情奋大光明,使魔知之。在藏经上说,佛陀在成道之前他就思维,三世诸佛要成道之前,都一定要做一个动作,降魔。所以他必须遵守这个轨则,所以他就用神通力让身体放光,让六欲天的天王,这个魔王知道说我要成道了,你要障碍我,趁现在赶紧过来。那么这个时候通知魔王,当然我们知道魔王的心情,是希望大家陪他在三界流转,所以有一个人要成佛,成佛以后要宣扬真理,这件事情魔王是不高兴的,所以魔王一定要阻碍这件事情,魔率官属,而来逼试,魔王就带了很多的他的眷属,呵责佛陀说,叫太子,你现在不准坐在这个地方,赶紧起座,你要在这个地方我就要伤害你了,那么这个时候佛陀怎么做呢?
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陀用智慧的力量,这个智慧的力量我们解释一下 。其实佛陀是用了两件事情,从藏经上说,用智慧跟慈悲。佛陀先用智慧开导魔王,他跟魔王说:你是不能伤害我的,你过去生造了一个寺庙,而且那一生你很精进,持了八关斋戒,你以两种的善业力,但是你这个人贪爱生死,没有发菩提心,所以你这个安乐的果报跑到魔王去了。享受魔王的福业,他说你就盖一个寺庙,受持了八关斋戒这么一点魔王的福报力。佛陀说我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的地方,我踏遍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块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你随便指一块土地都有我曾经为了利益众生,而舍生命的地方。魔王不相信,说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佛陀说,我说的话如果是真实的话,大地证明之,佛陀以手按大地,这个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证明佛陀说的话是对的。但是这个时候魔王还是不相信,就使令魔军用箭射这个太子。那么佛陀先用智慧开导他,他也不服从。这个时候佛陀用慈心三昧,现出慈悲的光芒,慈悲无障碍。这个时候魔军的箭射到佛陀的身上,佛陀以大悲心的感化都变成莲花掉下来。这个是佛陀的降魔,以智慧跟慈悲使令魔王降伏,那么这个是在成佛之前他的一个降魔的过程。
第三个是正式成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觉。佛陀在安座以后,降魔以后,最后终于成就了微妙不可思议的道法。
这个微妙道法我们解释一下,有些道法不一定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比方说我们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罪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也没有什么高深,对不对?世间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个是很容易清楚的。无常,这个也没有什么高深,你只要心静下来你就会发觉你今天跟昨天不一样,小时候的你跟长大的你身心世界都变化了,色身也改变了,思想也改变了,只是我们执着,有一个不变的我,那是你打妄想捏造出来的。所以善业的道,那个因果的道跟无常的道,都不能讲微妙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容易理解。最难的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佛陀在空性当中不障碍一切法的缘起,在缘起当中又能够安住空性,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楞严经》说的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他能够跟相状接触的时候,他不沾染相状,但是在相状里面佛陀来修六波罗密的法,借相修法。
大乘佛法的修学是怎么回事,先懂因果,断恶修善,这是基本功。但是第二个就是否定,佛法是先否定再肯定,诸位要知道否定门入,肯定门出。佛法先否定相状的存在,这个相状只是让你痛苦的,它会带动你放逸的,它会启动你生死业力的。你看佛陀在这个修解脱道的时候,那把这个相状是骂得一文不值,不净,苦,无常,无我,一无是处。你看所有的跟让我们离相的《金刚经》《般若心经》乃至于《楞严经》对相状都是呵责的,都是否定的。但是你看佛陀到了《法华经》跟《华严经》就不一样了,佛陀开始赞叹相状,他说相状是不会障碍你的,你要把前面丢掉的相状再借回来了,所以《法华经》就把相状借回来了,叫借相修心,你要藉众生的相来布施,你要藉众生的相来修持戒,藉众生的相来修忍辱,所以这个叫真空妙有,借相修法。所以这个微妙道就是佛陀从前面的无常无我,他离开了相状他选择了出家,但是成佛以后,我们看到佛陀又来到人世间弘扬佛法。但是这个时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还是昨天的青山,夕阳已经不是昨天的夕阳了,就是佛陀的心态不同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是经过了两个过程:第一个,从假入空,佛陀先从相状里面离开进入空性,这个叫解脱道。比方说佛陀的出家,修苦行,修禅定,这个时候佛陀十一年,一个人都没有见,完全的修出离之道,叫做从假入空。但是他成道以后他开始从空出假,原来相状没有好坏,损益在人。就像藕益大师说的,一把刀子,你善加利用,它割除毒瘤,你不好好利用它伤到你的身体,刀子没有好坏,那么我们刚开始要先对相状要远离。因为相状会让我们攀缘产生一种爱取,弄得我们很痛苦。但是你远离相状以后你还记得总有一天你还得把相状找回来,因为你要成就万德庄严,你还得靠这些相状,你还得借相修心借假修真,假藉这种因缘的假相,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叫做得微妙法,佛陀进入了不二法门,他知道相状跟空性是可以平衡的,这个就是天台宗的即空,即假,即中,这件事情不可思议。
他同时在因缘当中,他能够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不可思议。凡夫是单边的执著相状,二乘人是单边的远离相状,这个都不对。他能够走入中道他能够借相修法,这件事叫做得微妙法。那么当然佛陀是经过有过程的,佛陀先从安乐道的因果的思想,到解脱道的无常苦谛的思维,到最后的进入中道的思想,他知道这个真空妙有的道理,这个时候他正式成佛了,那么这个就是佛陀的一个从解脱道而迈入了菩提道,就是他得到的这个中道的第一义谛的智慧,真空妙有的智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法藏法师:念善、行善
法藏法师:念善、行善念善、行善一念之善,犹如滴水牵涟漪,可以遍满十方法界。一善之行,犹如滴水能穿石,可以启发每颗人心。慈悲、平等、觉性基于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的概念,为了让自己更「快乐」的目的,而使用自..
法藏法师 2025-04-04 -
岁月飘逸:菩萨让母亲康复
岁月飘逸:菩萨让母亲康复说菩萨让母亲康复,好像显得有那么一点牵强。从表面上来看,菩萨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其实,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中。作为一个相信佛教的人,于自己而言,是应该感觉得到菩萨的存在..
禅理故事 2025-04-04 -
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皈(归)有「回归」的意思。是因为我们在归依之后,渐渐透过学佛,而懂得将人心比佛心,回归到内心那真正纯真、无自私、慈悲、无我之原始的佛性觉..
法藏法师 2025-04-04 -
陪着你看世界
陪着你看世界一场晴天霹雳的车祸夺去她的双眼,那一年,她才两岁,对这世界的美丽,只能由别人的口述来凭空想象,只是,没见过具体的美,又怎能拼凑一幅想象的图? 是上帝为了弥补在生命中对她开的玩笑,赋予她敏锐..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5-04-04 -
法藏法师:自性三宝之意涵
法藏法师:自性三宝之意涵自性三宝之意涵每个人的本性当中,都有「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这就是所谓的「自性三宝」。「自性佛宝」:在你的自性中有觉性光明,这个光明是平等普施,是你原来本具的「觉悟之性」;「..
法藏法师 2025-04-04 -
佛教法师讲经 慧远大师:简介(生平)-皈依佛
佛教法师讲经慧远大师:简介(生平)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楼烦县人。师从小爱学习,13岁时,就跟随舅父到许昌洛阳一带游访参学。由于大师博学六经,融汇贯通,尤其精通老庄之学,因而儒门宗匠,达官显贵,..
慧远大师 2025-04-04 -
观音心经和心咒一样吗
在修行观音心经的时候,大家都会发现其中也是有着心咒的,心经和心咒是不一样的,心经中讲解的知识是非常多的,相对于心咒来说,心经中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且大家在修行心经全文的时候,结合着心咒去修行,能..
心经经典 2025-04-04 -
慧远大师:与隐士刘遗民等书
慧远大师:与隐士刘遗民等书与隐士刘遗民等书晋庐山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以晋太元中。除宜昌柴桑二县令值庐山灵邃。足以往而不反。遇沙门释慧远。可以服膺。丁母忧去职入山。遂有终焉之志。于西林涧北。别立禅坊。养志..
慧远大师 2025-04-04 -
药师经三年感应
药师经不但是重要经文,它也是需要长期去念诵的。有的人念诵药师经已有三年,而念药师经三年感应是很大的,对自己也是有益的,只要师兄能诚心去念诵,那么就能感受到。而且念药师经的功德利益也有不少,但只有用心念..
药师经经典 2025-04-04 -
平常境界
平常境界(文:转载)平常心是眼下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面对快节奏的生活,面对多变的现实,面对不可预知的明天,面对尴尬,面对陡然间的从繁华到衰败、从得意到失落,我们太需要一种平静的不动的心态了。这就是..
布衣百姓 2025-04-04 -
贤崇法师:佛教“六度”思想与企业家修炼
当你的企业很小的时候,影响性不大,没关系,社会责任考虑得少也不会给别人产生强大的冲击;但企业做大,影响面很广的时候,可能你不禁意的一个言行举止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波动。这时你考虑问题就一定要用更大的格局..
汉传人物 2025-04-04 -
欲纵还堵
僧问明州翠 永明令参禅师曰:坦然不滞锋 时如何?令参禅师曰:大有人作此见解。僧曰:毕竟如何?师曰:坦然不滞锋 。
禅宗公案 2025-04-04 -
可以听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听的,而且经常听地藏经会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提高自己的智慧,还能修到更多的功德。只是在听地藏经时,师兄需了解听地藏经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更好的领悟到经文中的意思。那听地藏经要注意什么呢?下面..
地藏经经典 2025-04-04 -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一次,法眼文益上堂说:"出家人要依随时令而行,冷即冷,热即热。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门上写门字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门上写心字,在窗上也写心字,在墙上还是写上心字。 文益..
禅宗公案 2025-04-04 -
浅说“法”
浅说“法”你们的身体或许会在混乱当中,但是你们的心却不会;世人或许会被迷惑,但是你们自己却不会;甚而,即使你们的国家处在纷扰不安当中,你们也不会被困惑了。因为心会有所“见”,心是“法”!这就是正道,正..
放生心得 2025-04-04 -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归命最圣观自在,满月妙相莲华生,能以无畏施有情,我今称赞彼功德:“一切善法悉具足,顶戴诸佛大智冠,福慧庄严最上尊,是故归命莲华手。两颊圆满红白色,鼻相修直妙端严,齿..
佛学基本知识 2025-04-04 -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这真是狂言妖言邪说惑业!(宣化上人)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这真是狂言妖言邪说惑业!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将来我灭度后,末法时期,有很多这种鬼神,好像火一样的旺盛,充满世间..
宣化上人 2025-04-04 -
降伏心魔,坚持修学
降伏心魔,坚持修学最近一段时间,我修学的劲头不足,力量越来越小,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都不爱去,集体活动也不想参加。刚好又有其他事,就请假了。但是以后的共修怎么办?才修学六个月,就这样一直找借口不去么?我不..
初识佛法须知 2025-04-04 -
慧净法师:诚恳祷告,蚂蚁搬家
慧净法师:诚恳祷告,蚂蚁搬家我有一个亲身体验,也是和蚂蚁有关的事迹。大约十年前,我回故乡台南找精舍,暂时住在亲戚家里。没多久,我的亲戚就是舅舅和舅妈,相继往生了,就只有我以及舅舅的女儿、女婿住在那里。..
放生心得 2025-04-04 -
正字与反字
小僧人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禅宗公案 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