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性 / 黄柏霖:文昌帝君,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之含义

黄柏霖:文昌帝君,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之含义

分类:心性

黄柏霖:文昌帝君,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之含义黄柏霖:文昌帝君,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之含义

再来『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掌禄人间的功名富贵,叫禄籍之神。在《明史·礼志》里面记载,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事实上文昌帝君他来到这个世间,轮回已经十七世了,《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第一句话就跟你讲,「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所以文昌帝君事实上他每一世几乎都姓张,他跟姓张特别有缘,他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在晋朝的时候当官,战争死掉。在晋朝的时候,人民就帮他立庙祭祀。唐末的时候,他就显威护帝王,保护帝王,唐末的时候被册封,然后就显威灵,显威护帝王,道教称他叫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

所以我们去参加考试,考功名都是文昌帝君这边在核列名单的,尤其你参加高考啦,公务人员考试啦等等,元朝的时候加封为帝君。所以很多学校,像台北的龙山寺,每次遇到七月份要联考的时候,考试的时候,龙山寺也有文昌帝君。你要是去那边拜拜,就看到很多学生,把准考证一直往前排,一直往前摆,摆到那个文昌帝君的前面。希望文昌帝君你看到我的准考证,给我圈选,考一百分。

《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样讲,不是给你摆准考证就好了。你好好按照文昌帝君他的德行去修,「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能够学习文昌帝君的精神,就菩萨利他的精神,你就可以考上功名。当然你自己也要用功,你不能说,我不用功,书也不读,一直拜文昌帝君就想考上功名,那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们说自助天助。所以很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这个叫做临时抱佛脚,拿准考证。我们台湾的习俗就买什么呢?买葱,还有买凤梨,或者是买菜头,叫好彩头,去拜文昌帝君。有很多地方也有建立祠堂给学生祭祀,在大陆,祂的生日据说是在二月三日。

我们看《阴骘文》里面,「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这个「吾」就是帝君现身说法,说我,这个我开始发端了。这个我,其实文昌帝君祂讲这个我有两个表法,一个表法是讲祂十七世都在轮回的那个假我,十七世在轮回那个是假我,那个是业报身,那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的那个阿赖耶识,那个神识去受生的,去投生转生受生的那一个假我,那个其实也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第二个表法是,「吾一十七世」那个我是我们的真如自我,我们的真如,我们的自性。因为我们的真如迷了以后,《大乘起信论》里面讲,「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迷了以后,缘着阿赖耶就流转生死,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就开始流转。所以这个「吾」,「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这个「吾」有两个表法,一个是讲事相上的流转生死的假我。一个是我们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那个真如佛性,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

「曰一十七世,特将吾身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这个「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就是那个真如自性,就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指示后人也」,他告诉众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众生都是不知道,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便谓形神消灭,无复来生」,众生因为有隔阴之迷,出了娘胎以后就忘记前生的事,累世的事情,所以认为人死了以后,就「形神消灭,无复来生」,这是断灭见,人死了什么都没有,这个是在佛经、佛法、佛陀讲的边见里面的叫做断见,就断灭见。

人死了以后就「形神消灭」,身体火烧。火化成尘土,就化为尘土,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是众生的「无复来生」,就是断灭见。所以就敢怎么样?敢「肆行罔忌」,肆无忌惮的,无恶不做。「帝君深惧此种自误误人」,帝君就怕你们这样,这种邪见,这种断灭见,你自己误还误别人,「流毒不浅」。所以以自己的十七世,「故以自己之一十七世,晓然正告天下也」,他就用他自己的十七世,来正告天下的众生。「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则吾侪皆有一十七世」,文昌帝君既然有十七世,那我们也有十七世。

所以我这个《感应篇汇编》讲完,大陆莲友就跟我建议,说希望我讲《安士全书》。《安士全书》第一部就是「阴骘文」,我自己本身跟文昌帝君很有缘,我在一九九八年,当时我就要翻译《文昌帝君阴骘文》,我已经翻译到一半了,结果碰到一个障碍的因缘出现,就没有翻下去,我原稿都还在。后来得知同一时间,在广州有一位曾琦云菩萨,他翻出来,就现在净宗学会在流通那一本,《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他跟我几乎是同时间发愿,这位曾琦云菩萨也了不起,翻得很好。所以我跟文昌帝君很有缘,所以我应该会讲《安士全书》。第二部就是「万善先资」。第三个「欲海回狂」。第四就是「西归直指」。

「由是将为善,思及身后之福,必果;将为不善,思及身后之福,必不果。」你就想到这一生结束以后,身后的福报,「必果」就是善有善报。「将为不善,思及身后之福,必不果」,就是你做不善的事情,将来会有不善的果报。所以「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周安士居士说,人如果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的稻谷。人如果知道有来生,自然就要修取来生福。以上这个发明,篇中所言开始,这个都是清朝周安士居士他的注解。周安士居士,印光大师评他是「乘本愿轮」再来,菩萨示现,他是菩萨倒驾慈航。

安士居士是清朝的,他修得非常地好。所以他告诉我们,「识得此篇开端语,亦思过半矣」。周安士居士说,如果你懂得这句话,你悟透这个「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你好好去体会去参这个,「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去转迷成悟,这个叫「开端语」。如果你能够悟透这个「开端语」,「亦思过半矣」,那整部《阴骘文》你就了解一半了。所以「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是本体,后面所开演的统统是它的作用。所以《文昌帝君阴骘文》,你不要以为它是一本道教的书,它也是从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讲这一念心性。所以从这个地方开端就是,「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是讲我们的本体,就是我们的自性本体。那往后讲下去的,统统是在叙述本体的作用。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三五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更新于:6个月前